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简述
⑴ 目前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是什么
答:目前,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四个层次.
会计法律: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如<<会计法>>
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经济活动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如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并由财政部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等.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发布的会计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各种会计规章和会计规范性文件.如会计规章是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如2001年2月20日以财政部第10号令形式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会计规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并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行政法律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规.根据规定,实行计划单列管理的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允许范围内制定,实施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地方性会计法规.
⑵ 什么是会计规范体系
从会计规范的形成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另一类是人们通过一定程序方式制定的。前者是人们在会计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习惯、规则和惯例,它是非强制性的;后者则是由权威人士或专业机构在自发形成的惯例基础上经过归纳、提炼、抽象及引申后形成的。
会计法律规范 包括与会计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会 计规范体系中最具有约束力的组成部分, 它是 调整经济活动中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社会法律制度在会计方面的具体体现, 是调 节和控制会计行为的外在制约因素。
如我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注册会计师法》 及其他有关法律;与会计有关的行政法规主要 是国务院颁布的各种条例, 如《企业财务会计 报告条例》《 总会计师条例》 等。
2.会计准则与制度规范 , 法律和制度都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合理 安排。会计准则与制度规范是从技术角度对会 计实务处理提出的要求和准则、方法和程序的 总称。从广义来看,会计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 会计方面所有规范的总称,包括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但 狭义的会计制度仅指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准则 与制度规范主要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律和行 政规范制定并发布的各种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具体包括: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会计法律。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
⑶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层次结构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色的会计法规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会计法》、《公内司法》等相关法规,它对全容社会的经济和会计工作具有约束作用;第二层次是基本会计准则,主要对一般性的会计问题包括中国特色会计的概念结构作出约束;第三层次是具体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第四层次是各企业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会计准则或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会计操作制度。
⑷ 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层次结构及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具体的会计法规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其基本构成如下:
(1)会计法律。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称,即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会计行政法规。它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如,1990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1992年12月16日国务院批准,同月31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具体会计准则。
(3)会计规章。它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的内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制定的会计方面的文件,如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等,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批准。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如财政部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
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宪法和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上述可知,《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是制定其他会计行政法规、会计规章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⑸ 简答题: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构成如何
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一、会计法律;
二、会计行政法规;
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会计法律专制度国属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
会计法律制度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关系,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以及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在一个单位,会计关系的主体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客体为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具体事务。
(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简述扩展阅读: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和修改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而会计职业道德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
会计法律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而且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会计法律制度的这种保障机制不仅体现在其法律规范的内容中具有明确的制裁和处罚条款,而且体现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权威的制裁和审判机关。而会计职业道德上既有国家法律的要求,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
⑹ 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
我国会计法律制抄度体系包括袭了四个层次: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2分) (2)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1分) (3)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发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1分) (4)地方性会计法规。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法规。(1分)
⑺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是什么样子的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是由有关会计的不同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构成主要是按照制定主体和法的效力层次划分的。所谓法的效力层次,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各种法律渊源中,由于其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各种法的效力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一个法的效力等级体系”。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是:不同等级的主体制定的法有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级高的主体制定的法,效力自然高于等级低的主体制定的法。就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而言,除宪法的效力统摄所有法的效力之外,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的效力;行政法规的效力则高于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等。也就是说,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任何一种法的效力。
根据法的效力层次的一般规则,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各个层次的逻辑结构如下所述:
会计法律这一层次,由于有关会计的各项法律均是由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的,因此会计法律在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指导性等特点,其他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均不得与之相抵触。由于《会计法》是指导我国会计工作和会计标准制定的基本法律,因而《会计法》是我国整个会计法规体系的核心,是其他会计法规的制定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
我国会计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颁布的,其法律效力仅次于会计法律,内容上多数是会计法律的具体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其他会计法规的制定与发布要受其制约,不得与之相抵触。
会计部门规章是负责全国会计、审计、财务等工作的主管部门财政部制定的,其法律效力处于第三层次,由于该层次涉及的内容最多,法规数量所占比例最大,因而属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主体部分,对直接指导我国会计主体的实际会计核算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会计规章属于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盼最后一个层次,只在本辖区内或本行业内指导会计工作,但也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⑻ 什么是会计的法规和制度简述我国现行会计法规体系的组成内容。
当代中国执行的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10月31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回法》。该答法分为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除《会计法》外,中国还制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
⑼ 简述我国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
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2、会计行政法规。是指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调整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会计法律制度,其制定依据是《会计法》。比如:由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由财政部制定,国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3、会计规章,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指定,并以财政部部长签署命令的形式公布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会计法律制度
4、地方性会计法规。是指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会计规范。
(9)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简述扩展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通过国家机器强制执行,具有很强的他律性。会计职业道德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基本上是非强制执行的,具有很强的自律性。
2、作用范围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侧重于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和结果的合法化,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求调整会计人员的外在行为,还要调整会计人员内在的精神世界。会计法律制度的各种规定是会计职业关系得以维系的最基本条件,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最低限度的要求,
用以维持现有的会计职业关系和正常的会计工作秩序。在会计职业活动的实践中,虽然有很多不良的会计行为在违反了会计法律制度的同时也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但也有的不良会计行为只是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而没有违反会计法律制度。
3、实现形式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是通过一定的程序由国家立法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布和修改的,其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明确的、正式形成文字的成文条例。而会计职业道德表现形式既有明确的成文的规定,也有不成文的规范。
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会计法律制度不仅仅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而且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会计法律制度的这种保障机制不仅体现在其法律规范的内容中具有明确的制裁和处罚条款,而且体现在设有与之相配合的权威的制裁和审判机关。
而会计职业道德上既有国家法律的要求,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自觉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