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依规章履行法定职贵
A. 在履行职责中如不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会发生什么危害
在履行职责中不遵守法律法规要求会发生以下危害:
1、法律制裁风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违法处理依据,每条法律法规都有制裁办法。
2、社会风险,道德的谴责、社会的谴责、自身名誉与商誉的损伤、不正当行为造成报复性伤害。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公民,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
1、遵守纪律和法律,依照规定行动,不违背,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言行不要偏离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轨道;
2、遵纪守法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义务,是保持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
3、不仅自己不违法,更要劝慰别人不触犯法律;
4、认真遵守法规,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工作上立足本职,恪尽职守,照章作业,不断学习,树立大局意识;
6、生活上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为人民服务的习惯,宽容待人,严于律己,善于倾听。
B.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什么法处置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行政诉讼法》处置;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六条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理,并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二条的有关规定,对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处罚。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规定: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赔偿金,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执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四)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C. 消防安全管理人如未履行法定职责将承担哪些违法后果
这两条应该可以概括:
第四十五条 单位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专容。对在消防安全属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还是要看火灾事故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社会影响、消防管理痕迹来定的。
D. 未履行法定职责将承担哪些法律后果
对未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单位制度的行为,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其他处理。
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看未履行职责所造成的损失。如致人死亡或重大社会事件,那肯定是刑事责任了。
E. 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违反什么法规
这个没有固定的,每一个行政机关所管理的行政事务都会立法以规范这些事务。比如税务机关,有税法,海关有海关法,各行政机关的相关法律都会明确行政机关的职责,只要没有履行法定职责的,就涉嫌违反相关法律
F. 不履行法定职责是什么行为
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是属于一种渎职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行使正常的行为,这是根据国家法定职责的规定了的,行为属性的界定,那还是属于行政行为
G. 当公务员不依法履行或不履行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您好,当公务员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法定义务时,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称为公务员的责任。公务员的责任一般包括接受身份处分、行政处分、承担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四种。
1身份处分
身份处分,是指公务员不能胜任所担任的公务或拒不接受工作安排时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即 公务员身份的丧失。
2行政处分
公务员由于违反其法定义务的约束而引起的最为常见的法律后果是接受行政处分,即承担行 政责任。公务员有法定的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者虽然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 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也可免予行政处分 。
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
3行政赔偿责任
公务员因故意或重大过错、违法或不当的执行职务行为给行政相对方带来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
4刑事责任
公务员对其职务犯罪必须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对公务员刑事责任的追究,适用刑法及刑事诉 讼法的有关规定。
希望能帮到你。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H. 请问: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区别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积极作为的行政义务,并且具有作为的可能性,但却在程序上超过法定期间或合理期间消极的有所不为的行政违法行为。 有观点认为行政不作为就是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这种观点比较符合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不作为与不履行法定职责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行政不作为所包含的范围远大于不履行法定职责,如果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势必有相当一部分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以外的行政义务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无法得到司法救济,如行政主体不履行行政合同约定的义务、不履行其对行政相对人的承诺等。 无论从不履行法定职责与行政不作为的内涵还是外延来看,二者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负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规定的职责,有能力履行而明示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行为。实际上行政诉讼法所规定的也仅仅是不履行法定职责,而没有对行政不作为做出规定。行政不作为则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行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在程序上未予履行或拖延履行的的行为。行政主体所承担的行政义务既包含法定义务,或者说法定职责,也包含了法定义务以外的其他行政义务,行政主体的行政义务主要有以下几类:1、法定行政义务。2、规章以下规范性文件为行政主体设定的义务。3、行政主体自己设定的行政义务,主要形式为行政承诺。4、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合同中约定自愿承担的行政义务。5、基于行政主体的自身行为所派生的行政义务,众所周知,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它对外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并且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体制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下级行政机关必须服从上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因此,上级行政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决定和命令为下级行政机关设定的行政义务,下级机关必须履行,如果下级行政机关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应当允许行政相对人请求司法救济,这既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从外部监督下级行政机关服从上级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保障政令畅通。同时,由于行政主体对外代表国家行使行政职权,因此其对行政相对人的承诺以及其在行政合同中约定自愿承担的行政义务,在人民群众中具有非常高的公信力,如果行政主体说了不算,又不允许行政相对人启动诉讼程序,对行政主体的这种言而无信、有损政府形象的行为予以有效监督,会使政府形象一落千丈,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既不利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护,也不利于日后的行政管理。 从不履行法定职责与行政不作为的内涵来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不履行法定职责既包括行政主体程序上的不作为,也包括实体处理上的不作为。程序上的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申请保护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法定职责不予理睬或拖延履行。实体上的不履行法定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认为符合条件的申请明示拒绝的行为,以及行政主体在接到行政相对人的求助申请或依职权发现行政相对人需要立即获得救助的情形后,不实施救助义务或借故拖延实施救助义务的行为。行政不作为由于行政主体没有做出行政行为,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而只是维持了现有状态,明示拒绝行为由于行政主体做出了拒绝的答复,所以会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不利的影响,它从实体上否定了行政相对人从事某一特定职业、生产某种产品、注册开办某一企业的资格,所以明示拒绝行为应当属于行政作为行为。两类案件司法审查的重点也是不同的,行政不作为的审查重点应当是行政相对人是否有提出申请的事实;在行政主体应当依职权主动履行职责的案件中,行政相对人应提供行政主体已经知道其正在受不法行为或意外事件侵害的事实;申请事项属于行政主体行政义务方面的事实;以及行政主体是否履行了法定的程序。在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中,如果行政主体明示拒绝,司法审查的重点应当是行政相对人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行政主体是否知道行政相对人正在受不法行为或意外事件的侵害以及行政主体是否有法定的作为义务;行政主体拒绝许可或不履行、延迟履行保护义务的事实、理由是否充分;程序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