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规章怎么引用
法院可以采纳部门规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亦即部门规章。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在行政裁判文书中可以直接引用行政规章(即部门规章);在其它诉讼中,如果经法院审查该部门规章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裁判文书引用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第三条 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文书引用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时适用本规定第四条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条 对于本规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规范性文件,根据审理案件的需要,经审查认定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为裁判说理的依据。
⑵ 参考文献中的政府文件或法规怎么写呢
参考文献格式为:
1、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权
2、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3、或者是找到颁布该文件或文件的组织或单位的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原始文件,引用电子文献即可。
(2)行政规章怎么引用扩展阅读:
1、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2、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3、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做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 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最低能引用哪一级规章制度,市政府要不就是县政府下发的规章制度能引用吗
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省政府规章和省级人大和法律规定的较大市所颁发布的地方行政法规均可以引用,其他的均不能引用。
⑷ 如何引用法律规定中的条、款、项、目
1.条是法律规定中具体条文的基本划分,是构成具体法律规定的基本单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就是由六十条组成的。
2.款是条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每一款都是一个独立的内容或是对其前一款内容的补充表述。款的表现形式为条中的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为一款。该自然段前不冠以数字以排列其顺序。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有两款,分别是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有关的支出,是指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的支出和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合理的支出,是指符合生产经营活动常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或者有关资产成本的必要和正常的支出。款前均无数字。有数字排列的不称为款。
3.项是以列举的形式对前段文字的说明。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三)(四)(五)(六),该六项是对前段文字中下列情形的说明。项前冠以数字以对列举的内容进行排列。
根据立法技术的不同需要,项可以依附于条,也可以依附于款。即条中可以有项,款中也可以有项。
4.目隶属于项,是法律规范中最小的单位。目的特性与作用与项相似,不同的是项对条或款的列举式说明,而目是对项的列举式说明。
如《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这五种情形,就是该项的五个目。
拓展资料
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是由编、章、节、条、款、项、目构成的法律条款项目区分。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使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网络法律条文中的条款项目的区分
⑸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怎样标注
引用政府文件和某组织文件的参考文献格式应该是“技术标准”或者“报告”。
技术标准格式:[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格式:[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参考文献介绍: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⑹ 地方性法规可以直接引用吗
可以。
【拓展资料】
《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规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这也就意味着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均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其中,地方性法规只可以设定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和扣押财物。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是个区政府强制清理农作物的案子,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可谓一波三折,希望通过对案情及各级法院的裁判理由进行梳理能对遭遇行政强制的被拆迁人有所启发。
一审法院认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和省一级的政府根据水环境保护的需要,可以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采取禁止或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化肥、农药以及限制种植养殖等措施,辽宁省政府根据该规定制定《甲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区政府据此作出一级保护区内禁止耕种的行政命令并告知赵先生所在村,一系列行为均有法可依,符合法律规定,因赵先生未遵守区政府禁止耕种的命令,到封区范围内抢栽抢种,区政府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强制将玉米清除,其行为并无不当,所以判决驳回赵先生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该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环保、水行政等部门和饮用水水源管理单位、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建立巡查制度,组织对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及相关设施进行巡查,并做好相关巡查记录。环保、水行政等部门对巡查中发现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根据上述法律、法规的规定区政府具有做出案涉强制清理行为的法定职权。
该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第十条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除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内禁止的活动外,禁止从事网箱养殖、种植农作物活动,赵先生承包的土地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区政府履行了告知义务后将玉米清理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二审法院的审理看似合法合理,但是忽略了一点,即《行政强制法》第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法律没有规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的,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也就是说只有法律才能设定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均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执行。本案中,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赵先生所种植农作物实施强制清理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根据《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是辽宁省地方性法规,无权设定行政强制执行,区政府实施强制清理行为,没有法律依据,超越法定职权。一、二审法院认定区政府具有实施强制清理的法定职权,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⑺ 评价报告如何引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
引用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省市地方规章、技术标准——关键是内适用性、容有效性、符合性;是有技巧性,不是面面俱到;
上次××安科院做了一个××化工园区的综合评价报告,审查中我对其评价报告引用的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等,提出了13个问题,主要是“现行、有效、适用”?对报告提出了共56个问题,A4、小五号、最小行距,共8页,我是比较认真的。
⑻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参照适用行政规定吗
规章可以作为参照,但其他行政规定法院是不予适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裁判文书引用法容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定》
第四条 民事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条 行政裁判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律解释、行政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于应当适用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或者行政规章,可以直接引用。
⑼ 引用法律条文规范写法
法律分析:在制作法律文书时,我们经常引用法律条文,对“条”的引用不存在争议,但涉及款、项、目的引用时则出现一些混乱,很容易使人误解,影响了引用法律的准确性。一般来讲,一件(部)法律由章、节、条、款、项、目组成,个别重要的法典还分编。编、章、节是对法条的归类,所以,在适用法律时只需引用到条、款、项、目即可,无需指出该条所在的编、章、节。因此,弄懂法律规范中条、款、项、目的含义,在执法活动中正确适用法律规范的条、款、项、目,对于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