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巡视条例解读
① 新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又有哪些修改
可以看出,目前的巡视工作已把“政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巡视要着力发现政治问题,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也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也是巡视的重要意义所在。不论是中央部委,还是基层各单位,都要绷紧政治这根弦。
此外,本次修改中与基层直接相关的市县巡察被正式拿到了台面上。目前各省份党委已经建立健全了巡视巡察联动机制,市县党委成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巡察组。巡察是巡视工作向市县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监督全覆盖的重要途径,着力发现基层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② 十问新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新在哪
巡视工作条例从试行到现在的版本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对巡视的程序规范、领导制度、巡视内容、队伍建设等进行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
可以找出新旧两个版本进行对比。也可以购买一本解读释读的资料来做详细的了解。
③ 新修改的巡视工作条例对市县党委巡察的规定有哪些
必须坚持实事求原则、与民群众结合原则、依据党章党规原则、依办事原版则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政治巡察聚权焦全面严治党紧贴基层实际侵害群众利益风腐败问题作巡察工作重重通深入群众掌握第手资料、辩证析探究问题本质、着眼节挖掘腐败线索等式发现问题牢牢牵住巡察工作牛鼻
坚持资源整合形监督合力整合监督资源要加强与巡察纪委、组织、信访、审计等职能部门沟通配合听取各类情况汇报汇聚全位监督力量二要加强统筹谋划、横向合作胆探索规巡察、专项巡察、交叉巡察新思路、新式、新着力发现突问题
坚持运用妥善解决问题巡察手段解决问题才维护巡察工作权威影响力重要保证认真做问题线索类处理进步改进巡视情况报告搞移交督办工作切实督促问题单位及逐项整改账销号增强整改落实效充发挥巡察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④ 解读巡视工作条例 巡视对象有哪些变化
巡视工作条例出炉 解读新巡视工作条例四大变化:http://news.southcn.com/china/content/2015-08/14/content_130712980_2.htm
⑤ 党巡视工作条例有哪些内容
内容如下:
1、总则
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可以实行巡视制度,设立巡视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
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设立巡察机构,对所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巡察监督。
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巡察工作的主体责任。
2、机构和人员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巡视工作的领导。
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党委工作部门,设在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3、巡视范围和内容
巡视组对巡视对象执行《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遵守党的纪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情况进行监督,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派出巡视组的党组织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针对所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或者巡视整改情况,开展机动灵活的专项巡视。
4、工作方式和权限
巡视组依靠被巡视党组织开展工作,不干预被巡视地区(单位)的正常工作,不履行执纪审查的职责。
巡视组应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对巡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及时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请示报告。
特殊情况下,中央巡视组可以直接向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巡视组可以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报告。
5、工作程序
巡视组对反映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重要问题和线索,可以进行深入了解。
对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和其他重大问题,应当形成专题报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6、纪律与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政法机关和组织、信访等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支持配合巡视工作。对违反规定不支持配合巡视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巡视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巡视工作纪律。巡视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新的巡视条例解读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内容解读:
1、抓主体责任 党委“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落实责任,首先要抓责任主体。条例明确规定,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
党委承担巡视工作主体责任,意味着党委既是领导主体,也是工作主体、推进主体。对巡视工作,党委要坚决负责,主要领导要带头尽责,班子成员要积极担责。
党委“一把手”是巡视工作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党委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要配合“一把手”落实好巡视各项工作。
围绕党委的主体责任,条例明确规定,对领导巡视工作不力,发生严重问题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2、抓组织实施责任 确保党委决策落地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党中央和同级党委关于巡视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时组织巡视力量,认真抓好实施;及时解决巡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组织领导巡视组深入了解问题,确保党委决策落地。
领导小组的配置,事关巡视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从巡视工作实践需要出发,条例规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担任,副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部长担任。
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组织实施巡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这样配置,既有利于突出巡视主业,始终专注“四个着力”,发现问题,也有利于纪委、组织部门的日常协作。
3、抓监督责任 巡视组失职渎职要追责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巡视组要拓展监督内容,切实加强对党委(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纪委(纪检组)落实监督责任情况的监督检查,把“关键在治、要害在严”落实到巡视检查“两个责任”中。
通过巡视监督,面对面传导压力,督促被巡视党组织坚守责任担当,进一步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落实巡视监督责任,巡视组责无旁贷。条例对巡视组失职、渎职的情况明确规定了追责条款:对应当发现的重要问题没有发现的,不如实报告巡视情况的,以及违反巡视工作纪律的,进行责任追究。
⑥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了什么承担巡视工作主体责任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第二条 :
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职巡视机构,对所管理的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巡视监督,实现巡视全覆盖、全国一盘棋。
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
⑦ 如何解读《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从新的党情国情出发,对党组的设立、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决策等作出全面规范,对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提出明确要求,是党组设立和运行的总依据总遵循,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保证。贯彻落实好《条例》,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强化学习培训,推动工作常态化。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将学习培训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集中一段时间,组织好《条例》的宣传和学习培训工作。采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大会传达、支部学习研讨、党组织书记讲党课解读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委(党组)成员和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章逐条、逐字逐句,认真学习好《条例》,把各项要求搞清楚,把各项规定学深学透学扎实,准确掌握《条例》主要内容,增强运用《条例》做好党组工作的能力。真正用《条例》规范言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委(党组)书记、成员要切实发挥好表率作用,先学一步、学深一筹,带头做《条例》的宣讲者、执行者、维护者。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条例》列入党校主体班次的重要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党组书记和新提任领导干部的培训。把《条例》相关内容纳入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周进行学习小测试,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党组主要领导贯彻条例的积极性。制定科级领导干部《条例》学习考核办法,将学习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注意总结和推广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学习《条例》、贯彻《条例》的好氛围。特别是要把好的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探索制定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相关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党组工作制度体系。 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工作科学化。各级党委(党组)要修订完善“党委(党组)会议议事决策规则(试行)”,建立确定议题、准备材料、提前通知、会前酝酿、充分讨论、逐项表决、作出决策“七步工作法”,进一步规范党委(党组)会议决策的原则、范围、程序,形成靠制度建党、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党组织决策程序。着力解决过去存在的党组设立不统一、党组职责不明晰、党组运行不规范、党组规矩不健全、党组履行管党治党责任不到位等问题。要出台党委(党组)议事决策细则、重大事项公开及群众监督办法等制度,推行党政联席会议、党内情况通报、社情民意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流程,保障民主集中制凝聚人心,积聚民智、科学决策作用的发挥。 强化监督约束,推动工作规范化。建立健全权责运行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党委(党组)会议议事决策和群众监督流程图,从确定议题、会议决定、组织实施等议事决策环节和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的监督主体、监督方式等做出详细规定。增加党务工作的公开渠道和公开形式,着力抓好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以及班子内部监督三个层面上的监督,成立“两代表一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干部义务监督员组成的“四支监督员队伍”。设立党务群众监督公示栏等方式,对涉及党委(党组)重大决策程序、结果、执行等方面事项进行公示,让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决策监督,扩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不断提升党组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