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汽车排放法规
㈠ 第一辆火车是1896年德国的( ) 公司制造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由于试车时转向系统失灵,撞到般圣奴兵工厂的墙壁上粉身碎骨,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1793--1873)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1842年美国人古德发明了硬橡胶轮胎,该轮胎是实心的,行驶中颠簸很厉害。
1858年法国工程师洛纳因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用陶瓷绝缘制成的电点火火花塞。
1859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了铅酸蓄电池,为汽车的用电创造了条件,被称之为“意义深远的发明”。
1860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制成了第一部用电火花点燃煤气的煤气机。
1862年法国电器工程师莱诺研制出二冲程内燃机。其他人开始研究四冲程发动机。
1867年德国工程师奥托(1832--1891)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往复活塞式四冲程煤气发动机。
1876年奥托制成了单缸卧式、压缩比为2.5的3千瓦煤气机。
1886年①1月29日,德国曼海姆专利局批准卡尔·本茨为其在1885年研制成功的三轮汽车申请的专利,这一天被大多数人称为现代汽车诞生日。②德国人哥德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③奥托宣布放弃自己所获得的四冲程发动机专利,任何人都可根据需要随意制作。
1887年①卡尔·本茨将他的第一辆汽车卖给了法国人埃米尔·罗杰斯,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的销售。②卡尔·本茨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1888年①法国标致公司成立②英国人邓禄普发明充气轮胎。
1889年①戴姆勒在他的汽车上采用装有滑动小齿轮的4速齿轮传动装置。②6月9日,戴姆勒的V型发动机在德国获得专利,后来卡尔·奔驰在自己的汽车上采用了这种类型的发动机,并付给戴姆勒3.7万马克专利费。③法国人标致研制成功齿轮变速器和差速装置。
1890年①戴姆勒成立公司。②美国人奥兹成立汽油发动机生产厂。
1891年①美国芝加哥研制出第一辆电动汽车。②法国人潘赫德和莱瓦索尔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结构型式,并设计了专用底盘。这一结构奠定了汽车传动的基本型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全世界广泛仿效。
1892年美国人杜里埃发明喉管型喷雾化油器。
1893年①德国人狄塞尔在其论文《转动式热机原理和结构》中,首次论述了柴油发动机原理。②法国巴黎开始实行车辆登记、使用车牌并发放驾驶证。③杜里埃研制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894年①狄塞尔展出他的第一台商品型柴油发动机。②法国人米其林兄弟发明充气式橡胶轮胎。③奔驰公司生产了135辆维多利亚牌汽车,并采用了米其林发明的可拆卸式充气轮胎。
1895年①世界上第一本汽车杂志《无马时代》在美国出版发行。②法国人莱瓦索尔研制出用手操纵的齿轮变速传动装置。③美国首次举行汽车比赛,获得冠军者用9小时跑完50英里(80.45千米)的路程。
1896年①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②美国出版物中首次使用“汽车”(Automobile)单词。③美国人将油灯用于汽车照明。④英国人首次使用石棉制动片。⑤德国首次使用汽车计程表。⑥伦敦首次举办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了小轿车、客货两用车和电动汽车。⑦标致公司成立。⑧德国人杜茨成为经营出租汽车的鼻祖。⑨日本进口首辆汽车。
1897年①奥兹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兰辛市创办了“奥兹汽车厂”。②美国举办首次汽车刊物展览(5月13日)。③英国兰切斯特牌汽车采用了高压润滑系统,发明人由此而获得专利。④美国首次实行汽车保险,鲁密斯对其生产的单缸汽车按0.75%的费率进行了财产保险。⑤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汽车协会—— 皇家汽车俱乐部,即现在的R.A.C前身。⑥狄塞尔制成压缩点火式1.1千瓦柴油发动机,热效率高达26%。令世界为之震惊。⑦英国人乔治·史密斯成为第一个酒后开车被判有罪的人。
1898年①美国人富兰克林研制出顶置气门4缸风冷式发动机。②第一辆公共汽车问世。③转子发动机问世。④法国人雷诺将万向节首先用于汽车传动,并发明伞齿轮式主减速器传动装置,取代了链条传动。⑤雷诺公司成立。⑥英国人制成柴油发动机汽车。
1899年①第一辆菲亚特汽车问世。②带有整体水箱的的蜂窝式散热器、分档变速器和脚踏式加速器首先由戴姆勒应用。③纽约成立全美第一家汽车修理厂。④德国人西韦尔成为第一位死于车祸的汽车司机。
1900年①美国奥兹牌汽车投产。②威廉·麦金莱(1897-1901年间任美国第25届总统)成为第一个乘坐汽车的美国总统。③德国制造出第一辆装甲车。④全金属车身问世。⑤德国人保时捷研制出带曲面挡风板的汽车。⑥奔驰公司以钢材代替木材制作车架。⑦倾斜式圆形方向盘首次在德国使用。⑧纽约颁发第一份汽车驾驶执照,称“工程师证书”。
1901年①位于底特律的奥兹汽车厂发生火灾,恢复生产后采用由各分散车间转包零件加工和装配的生产组织方式。后来这些车间相继独立,使底特律发展成为了汽车城。②纽约开始发放汽车牌照(带号码的铝制圆盘)。③德国波许公司发明高压磁电机点火装置。④奥兹莫比尔汽车首先使用转速表。⑤低压磁电机点火系统被戴姆勒公司采用。⑥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
1902年①卡迪拉克汽车公司成立。②盘式制动器专利被英国人获得。③鼓式制动器专利由法国人雷诺获得。④后桥独立式悬架被法国人装于赛车。⑤摩擦式减震器在英国使用。⑥用两个前轮的转动代替轴的转动的艾利奥特转向原理开始应用。⑦美国汽车协会在芝加哥成立。
1903年①福特汽车公司成立。②法国研制出第一台V型发动机。③伦敦出现出租汽车。④美国古德伊尔轮胎公司获无内胎轮胎专利。⑤英国生产全钢车身的轿车。⑥“交通安全之父”伊诺出版《驾车的规则》一书。⑦美国波士顿警察最先购买汽车执行警务。
1904年①气压制动系统开始采用。②卡迪拉克汽车装用防盗点火系统。③美国研制出防刺漏式轮胎。④英国希思发明液压制动系统。
1905年①法国研制出封闭式驱动桥。②法国研制出轮胎压力计。③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成立。
1906年①带弹簧的保险杠问世。②前轮制动器在德国问世。③别克公司将蓄电池作为轿车的标准配备。④法国勒芒举办首次汽车大奖赛。⑤扭力杆式减震器问世。
1907年①劳斯莱斯公司开始生产“幻影”牌旅行车。②美国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汽车功率计算公式,该公式后来被一些国家作为汽车征税的依据。③法国采用乙炔车灯。④日本制造出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
1908年①卡迪拉克公司因生产可互换零件的汽车而获得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颁发的杜瓦奖。②福特“T”型车问世,福特流水式生产线建成,开始了崭新的汽车生产方式。③杜兰特创办通用汽车公司。④轮胎刻纹机在美国问世。⑤电喇叭被美国人在汽车上应用。
1909年①美国印第纳州建成第一条高速赛车道,这是印地赛车的起源。②卡迪拉克公司并于通用。
1910年美国出现消防车。
1911年①美国底特律市的公路上首次标出中心线。②美国举行500英里汽车赛,获胜者的汽车上首次安装了后视镜。③德车卡门提出流线型概念。④法国人标致设计出4轮制动器。⑤电灯被美国人用于汽车照明。⑥汽车股票在纽约上市。
1912年①自动起动器在卡迪拉克汽车上被首次装用。②双凸轮顶置式发动机在瑞士问世。③别克V12型发动机采用了铝制活塞。④轮胎材料中加炭黑可以提高耐磨性的实验获得成功。
1913年①四门桥车问世。②曲面风挡玻璃问世。③汽车前大灯被置于挡泥板上。④汽车销售首次采用分期付款。⑤第一个加油站建成。
1914年①全钢车身的道奇牌客车问世。②底特律出现第一个管理交通的停止信号灯。③云母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英国问世。④英国生产双层客车。
1915年①可拆卸式轮辋代替了嵌入式轮辋。②箱型车身的“T”型车问世。
1916年①倾斜式挡风玻璃流行,手动刮水器被装于汽车。②美国人开始使用停车灯。③英国最后一批“皮尔逊-考克斯”牌蒸汽汽车停产。
1917年林肯汽车公司成立。
1918年①美国登记客车数超过500万辆。②美国人麦克姆·罗西德制成四轮液压制动器并获专利。③雪佛兰与通用公司合并。④英籍德国人阿克曼申请平行连杆式转向机构专利,后来法国人琼特将其改为梯形连杆式。
1919年①福特公司客车产量达75万辆,超过美国客车产量的1/3。②高效制动器装车使用。
1920年①日本成立东洋汽车工业公司。②美国修筑了全长为191千米的高速公路。③雪铁龙和蓝旗公司开始采用钢板冲压盘式车轮。④通用公司在车内安装顶灯。⑤林肯牌汽车问世。
1921年①林肯汽车将转向信号装置列为标准配备。②福特汽车产量占美国总产量的55.45%。③镀镍技术被应用于散热器和车灯。④四乙基铅在汽油中具有抗爆作用被发现。⑤底特律设计出同步交通信号灯和高出地面的安全平台。⑥第一家汽车饭店开张。⑦可调式汽车座椅问世。
1922年①空气滤清器、油量指示器被应用于汽车。②蓝旗汽车采用了V6型发动机和四轮独立悬挂装置。③橡胶悬挂装置在美国问世。④专门研究交通工程、车辆管理等问题的“伊诺交通基金会”成立。
1923年①戴姆勒公司发明自动喷漆装置。②奔驰公司生产出第一辆柴油载货车。③福特公司年产汽车200万辆。④菲亚特公司推出调式方向盘。⑤法国勒芒首次举行24小时汽车车赛。
1924年①杜邦公司推出新型快干漆。②美国每7人拥有一辆汽车。③富兰克林研制出离合器中的减震装置。④莫来石瓷质绝缘体的火花塞在美国问世。⑤波许公司开始生产电动刮水器。⑥第一条收费公路在意大利通车。⑦双丝式前大灯问世。
1925年①奥兹莫比尔5座汽车问世。②本年度供给用户的汽车附属装置有:千斤顶、停车信号灯、水箱锁盖、行李架、反光镜、烟灰盒、点烟器和温度计等。③克莱斯勒公司成立。
1926年①奔驰与戴姆勒公司合并,开始生产梅谢苔丝——奔驰牌汽车。②美国研制出汽油辛烷值测定表,使汽油的抗爆性有了衡量标准。③驱动桥高度降低及双曲线齿轮的采用使汽车重心得以降低。④通用公司将汽车大灯变光开关由方向盘移到了地板上,改用脚操纵。⑤通用公司成立车身外形画室。⑥卡迪拉克公司使用防碎玻璃。
1927年①真空自动增压器问世。②通过采用在钢制部件中充填毛织物和射流消声的方法使汽车得以消音。③第27届国际汽车博览会展出的汽车表明了轿车发展的趋势:空气滤清器、汽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曲轴箱换气装置和后视镜被纷纷采用。④“T”型车停产,累计生产15007033辆,它为美国汽车的普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⑤液力制动器问世。
1928年①福特“A”型车取代了风靡全球的“T”型车。②通用公司推出带有各种豪华饰物的雪佛兰6缸发动机汽车,得到用户好评。③同步变速器用于卡迪拉克汽车。④“宝马”牌汽车问世。
1929年①亨利·福特汽车博物馆对外开放。②汽车尾灯开始安装。③美国将收音机作为汽车的选用品。④“汽车之父”卡尔·奔驰去世。
1930年①超低压轮胎问世,提高了汽车在松软路面行驶的性能。②镀锡活塞问世。③戴姆勒公司将液力耦合器用于汽车,改变了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
1931年①采用独立悬架的汽车问世。②通用公司确立第一大汽车生产公司地位。③离心式、真空式点火提前角自动调节装置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1932年圆环形挡泥板被采用。
1933年①丰田自动织布机厂成立汽车部,该部后来独立为丰田汽车公司。②日产汽车公司的前身塞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③非贯通式汽车通风系统研制成功。④汽车停放收费计数器问世。
1934年①克莱斯勒“气流”牌客车问世,该车率先采用了流线型车身,属于甲壳虫车身的一类。②雪铁龙前轮驱动汽车问世。③半自动变速器问世。
1935年①全球汽车保有量达3500万辆。②手动按扭式齿轮变速器问世。③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始生产氧化铝瓷质绝缘体火花塞。④美洲虎高级轿车问世。
1936年①由刚制扭力杆和双管路紧急制动系统组成的新型安全装置问世。②日本三菱公司开始生产汽车。③最先装用柴油发动机的奔驰260D型小汽车问世。
1937年①丰田汽车公司在立。②五十铃汽车公司成立。③“普利茅茨”牌汽车开始采用安全玻璃。④福特推出V8型汽车。⑤大众公司成立,甲虫型汽车问世。
1938年①空调装置被美国人用于汽车。②人们对汽车升力现象开始注意。
1939年①美国汽车产量达到750万辆。②奥兹莫比尔汽车采用了液压-机械联合传动系统。
1940年①克莱斯勒公司研制出安全轮辋,它可保证轮胎被刺穿后不脱离轮辋。②封闭式汽车前大灯问世。
1941年①四速半自动变速器及液压联轴器由克莱斯勒公司研制成功。②四轮吉普车在美国问世。
1942年①因“二战”需要,美国军车产量超过民用车。②水陆两用坦克问世。
1943年通用公司大量生产航空发动机。
1944年①通用公司生产水陆两用汽车。②美国向前苏联提供34.5万辆汽车,以支援其抗击德国法西斯。
1945年通用公司工人大罢工。
1946年①后置发动机客车问世。②全钢客货两用车问世。③米西林公司研制出子午线轮胎。④轿车首次装用无线电话。
1947年①“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去世。②日本生产战后第一批“达特桑”牌汽车。③法拉利牌汽车问世。
1948年①本田公司成立。②曲面挡风玻璃问世。③无内胎式轮胎问世。④奔驰轿车首次装用电动车窗。
1949年①克莱斯勒汽车采用点火钥匙起动。②福特公司推出V8船型轿车。
1950年①英国人获蝶式制动器专利。②英国陆虎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汽车。③本年度汽车产量为1057万辆,首次超过1000万辆。④第一台直喷式柴油机问世。⑤国际汽车联合会成立,规范的汽车比赛自此开始。
1951年克莱斯勒公司推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的V8S发动机。
1952年①美国通用公司推出“别克”牌小轿车,该车成为鱼型车身的代表。②转向助力器装车使用。③美国人开始采用座椅安全带。
1953年①玻璃纤维薄板加钢筋构成的车身问世。②福特公司第4000万辆汽车下线。③美国人戴纳·富勒创造了264千米/小时的地面行驶记录,该记录一直保持了18年。④通用公司累计生产5000多万辆汽车。⑤美洲虎汽车装用蝶式制动器。⑥晶体管被应用于汽车点火系。
1954年①三角转子式发动机问世。②燃油喷射式发动机问世。
1955年①福特“雷鸟”牌两座位汽车问世,这是最能代表美国个人用车的第一种车型。②福特公司创造了日产汽车10877辆的世界记录。③丰田公司推出“皇冠”牌汽车。④电控门锁问世。
1956年①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解放”牌汽车问世。②四大灯照明系统被采用。
1957年①林肯-大陆汽车采用组合车身。②带冷却片的制动毂问世。
1958年①日本富士公司研制出“速波360”型汽车。②无级变速器问世。③日本公司首次向美国出口汽车。
1959年①英国推出的“迷你”牌小型汽车,该车采用前轮驱动和横置式发动机。②丰田公司在美国设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③奔驰公司首次进行汽车碰撞和翻滚试验。④控制污染的曲轴箱通气阀研制成功。
1960年①卡迪拉克推出“一次性底盘润滑油”。②“雷鸟”牌轿车采用外摆式转向轮。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实用型汽车交流发电机。
1961年①奔驰汽车采用了带前后司服——助推装置的盘式制动器。②合成橡胶轮胎问世,其寿命比普通橡胶轮胎提高一倍以上。
1962年①聚酯树酯轮胎线研制成功。②丰田公司推广“看板”作业方式,后被世界各国企业界所仿效。③法国研制出碘钨汽车前灯。
1963年①内部带有备胎的轮胎问世,该轮胎能在外胎爆裂以后,利用备胎继续行驶160千米以上。②全球汽车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达到2038万辆。③本田汽车问世。④楔型汽车问世。
1964年①旁蒂克“强力”牌轿车开创了采用涡轮发动机的新时代。②福特公司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新车型。③自动变速箱上的选择按扭按照“倒车-空档-驱动-低速-高速”的顺序实现了标准化。④福特公司开始采用电控喷漆新工艺。⑤半球形燃烧室问世。
1965年①美国颁布《机动车辆安全法规》、《净化空气法案》。②美国汽车厂商仍傲视群雄,美、日、德三国汽车年产量分别为1112万辆、187万辆、298万辆。
1966年①美国采用可折叠式方向盘。②英国人设计出车内空气排出系统,该方式后来被普遍采用。
1967年①通用公司推出使点火钥匙与报警器相配合的防盗装置。②隐蔽式挡风玻璃刮水器开始流行。③通用公司累计生产了1亿辆汽车。④韩国成立现代汽车公司。
1968年①废气排出控制系统成为各种汽车上的标准设备。②美国累计生产了2.5亿辆汽车。③丰田公司年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9年奥迪轿车获瓦尔德汽车外形奖。
1970年①奔驰公司研制出模拟防抱死制动系统。②丰田公司建成多用汽车风洞。③艾柯卡出任福特公司总经理。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1971年①德国保时捷公司生产的“月球漫游者”被美国“阿波罗1号”宇宙飞船送往月球执行任务,创造了汽车在外星行驶的奇迹。②雪佛兰公司推出全铝发动机。③日本本田公司研制出复合涡流控制燃烧式发动机(CVCC),该机装有催化式排气净化器,其排气净化水平达到美国1975年开始实施的《净化空气法案》标准。④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达到3343万辆。⑤奥迪公司被大众公司兼并。
1972年①甲壳虫汽车累计产量超过1500多万辆,打破了福特“T”型车所保持的单一型累计产量最高的世界记录。②韩国成立大宇公司。
1973年①美国政府规定:所有在美销售的新型客车都必须安装前后保险杠,并能经受得住9千米/小时的碰撞。②石油危机爆发,燃油价格大幅度上涨。③克莱斯勒公司制成电子点火器。④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在全日本推广,继而引起全世界注意。
1974年①美国规定新型客车都必须装备座椅安全带和点火装置联锁系统。②大众公司本部停产甲壳虫。
1975年①美国开始实施1970年修订的《净化空气法案》,对汽车的废气排放进行极其严格的控制。②美国汽车开始采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③依维柯公司成立。
1976年①奔驰公司改建成全尺寸现代化汽车风洞,气流速度高达270千米/小时。②标致公司与雪铁龙公司合并。③本田“雅阁”牌轿车问世。
1977年①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在美国举行,公上展出了100多辆电动汽车。②世界汽车年产量突破4000万辆,达到4095万辆。
1978年①日本研制出复合燃料的汽车,即内燃机-电动汽车。②首次汽车足球赛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
1979年①艾柯卡被福特公司解职,后出任克莱斯勒公司总经理、总裁。②雪佛兰公司第一亿辆汽车下线。③巴西生产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④高尔夫车被推向市场。
1980年①日本汽车年产量(1104万辆)首次超过美国(801万辆),成为世界头号汽车生产王国。②西班牙试制出太阳能汽车。
1981年①前轮驱动型汽车开始在美国流行。②日本研制出可原地转向的汽车。③福特公司研制出以甲烷为燃料的汽车,每升甲烷可行驶11.5千米。④第2000万辆甲虫型汽车下线。
1982年①福特公司的双涡轮V8型高速发动机获得普利克斯大奖。②美国汽车年产量降低到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510万辆。③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已成为汽车的重要设计指标。④批量生产的轿车风阻系数首次达到0.3(奥迪100型)。
1983年①福特公司推出符合空气动力学概念的新型“雷鸟”牌轿车。②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被广泛使用。③铜芯火花塞问世。
1984年①林肯公司的“大陆”和“马克Ⅱ”型轿车采用了可调整的空气悬架系统,成为美国市场上的一流轿车。②克莱斯勒公司与中国北京合资生产切诺基牌吉普车。③美国研制出全塑料发动机,自重84千克。④通用、丰田公司合营的“新联合汽车公司”投产。⑤美国纽约规定:十人以下乘用车的司机、前排乘客和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带。
1985年①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达到300万辆,为日后两国间的汽车贸易摩擦埋下了导火索。②美国出产的豪华型轿车普遍采用了防抱死制动系统。③6 月25-29日,世界第一届太阳能汽车竞赛在瑞士举行,有68辆汽车参赛,获得第一名的奔驰牌汽车时速达71千米。④日本日产公司和马自达公司开发出后轮转向汽车。⑤丰田公司试制出一种车身、底盘和轴距都可伸长、缩短的小客车。⑥通用公司累计生产汽车2.53亿辆。⑦中德合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1986年①通用公司收购莲花公司。②丰田公司累计生产5000万辆汽车。
1987年①福特公司投资350万英镑建立汽车驾驶性能检测室。②克莱斯勒公司向中国“一汽”供应发动机技术与设备。③克莱斯勒公司收购美国汽车公司。
1988年①中国“一汽”引进奥迪公司在南非厂的“奥迪100”车身旧模具生产线。②高尔夫车累计产量达到1000万辆。③法拉利去世。
1989年本田可变气门控制系统问世。
1990年①本田导航系统问世。②无人驾驶汽车问世,激光、超声波、电视摄像机取代了人眼。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汽车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性能自主知识产权汽车不断问世,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业正在大跨步前进。
注: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实际情况为准。
【生活 团队——达爱格】希望您的及时采纳!
㈡ 出口巴西的汽车整车怎么做认证请高人指点
巴西负责汽车产品的政府主管部门有两个:环保部(IBAMA)和交通部(DENATRAN),即分别负责车辆环保与车辆安全的相关工作。任何申请进入巴西的汽车产品,都必须在上述两个部门授权的认证机构(CETESB和INMETRO)按照巴西的技术法规要求,对车辆进行安全、环保、噪声等试验测试,并最终出具检测报告报送政府批准部门。
车辆要进入巴西市场,需取得LCVM和CAT认证证书。
LCVM:该证书包括排放认证和噪音认证要求。
CAT:安全认证证书,所有的车辆都必须在国家车辆登记处注册并取得CAT证书才能上市销售。
有疑问可交流!希望能帮到你!
㈢ 汽油在以前是多少号的标准
原93汽油是现在的92号汽油,92是国五标准,与原93号国四标准相当。
92号汽油就是辛烷值为92的汽油,适合中档车(压缩比比较低的),2013年12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车用汽油》(GB17930—2013替代GB17930—2011)。
汽油号调整
其中,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68kPa降低为65kPa,并规定广东、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
同时,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由于降硫、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以及国内高辛烷值资源不足情况,结合炼油工业实际,该标准将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93号、97号分别调整为89号、92号、95号。
㈣ 单缸柴油机消音效果能不能和轿车一样的效果
不能,因为排气声音反应的是汽缸数。就算是你把声音降下去了也达不到轿车排气的音效。并且柴油机本身的气压较高,排除的废气声音交大所以不会和轿车一样。
㈤ 秋凤空间 | 疫情下的汽车产业:环球同此凉热
截至北京时间3月22日11时,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30万例,疫情已波及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席卷全球的疫情,很可能将全球经济逼向衰退的边缘——如果到夏天还未在主要工业国家结束的话。
中国应对疫情的方式,是采取经济“冷启动”策略。此举起初被外界批评,但事实证明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快恢复社会秩序的一种。疫情首先摧毁了消费,其次摧毁了依附于其上的工业生产、供应链。金融服务则因为经济的冷却、失去前景期盼而资产大幅抛售。
价值链遭受的打击,在汽车全球生产链条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已有超14家车企的108家汽车工厂有停产计划或已经停产。德国相关机构发布报告预测全球新车销量将下降9%。眼下国内生产、物流逐渐恢复,海外却进入重度阻隔状态。疫情最严重的欧洲,汽车生产已经陷入停滞,正如疫前期间的武汉一样。底特律三大虽情况稍好,但全球物流严重受阻之下零部件供应不上很快也将进入空转。对于欧美车企来说,即便暂时能维持生产,也将很快面临零配件短缺。全球同此凉热,哪里都不是“净土”。
疫情终会过去。问题是,我们能否适应残垣遍地的“后时代”?
欧美汽车业按下暂停键
近日,欧洲商会、欧盟委员会经济事务专员同时发出预警,欧洲汽车生产已经陷入停滞。
截至目前,包括戴姆勒、大众、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FCA)、标致雪铁龙集团(PSA)等在内的14家跨国车企已经关停或计划关停的工厂将超过100家,其中有90家位于欧洲。
在欧洲疫情爆发之前的2月份,欧盟汽车销量只有95.7万辆,创下2013年最差开局。
其中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企业遭受最为沉重的打击。而英国、德国、法国则进入很难逆转的爆发前夜。
11日,意大利宣布“封国”之后,境内外的供应链随之断裂。豪华车品牌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和法拉利纷纷关闭工厂,理由都是“供应链中断”。FCA宣布欧洲所属企业停产至3月27日。可以肯定的是,“停产令”将会顺延下去,直到疫情解除。鉴于FCA的产能占据意大利的40%,可以说意大利的整车生产从3月初的低速变为近乎停滞。
有消息称,意大利3月的新车注册下降90%。在整个国家陷入危机的时候,汽车企业没有出声恳求政府救助,后者已经自顾不暇。工人们放假回家,大多数人得到了“整薪”,但没有加班费等附加收入。
相比欧洲,底特律三大情况稍微好一些。一方面所处的疫情阶段比较早期,另一方面,他们2018年就开始的、大刀阔斧的裁员和关闭工厂的举措,让如今的通用和福特负担轻了不少。目前,三大(包括FCA北美)在美国还拥有15万名雇员,不及上世纪通用一家的雇员数。
UAW(北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和资方达成协议,轮流关闭工厂,采取“慢拍”生产体制,以减少员工互相接触。虽然联邦官方仍在故作轻松,但有点见识的管理者,仍然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三大暂时没有放弃各自盈利车型的生产,包括凯迪拉克、F-150皮卡和Jeep牧马人。
不过,北美疫情前景不妙。3月19日,福特表示将关闭北美工厂至3月30日,通用也发布了相同的计划,特斯拉撤回所有在德国的美籍员工,本田则宣布关闭北美工厂一周,以上厂家都称要彻底对厂区消毒。
欧美车厂,即便暂时能维持生产,也将很快面临零配件短缺,进入空转。除非他们能迅速转移零部件供应方。在多数情况下,很难快速地做到这一点。
物流是关键
中国则正成为零部件生产的低风险区域。原因自然在于,中国正处于疫情发展的尾声,生产节奏正在恢复正常。
中国的零部件出口,只占据世界零部件贸易量的6.8%。这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不符,但该数字正在快速攀升。传统观点认为,它们大多数都是可以替代的,技术含量不高,因而中国并不占据零部件体系的重要位置。但疫情一来,就会发现,替代性、技术含量,以及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中国零部件出口,正在将周边国家的整车生产纳入辐射范围。韩国破天荒地核准中国零部件24小时紧急通关流程,以便应对供应链危机。
而印度进口零部件的27%是中国产品,原材料则占据10%。印度也采取了“简化版”入港提交手续,加快物流速度。
如果个别零部件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对于整车企业来说,没有B计划,代表糟糕的供应链管理。毕竟,低库存是整车生产的圭臬。它依赖于准时制生产和物流的畅通。关键节点一旦出了岔子,将殃及整个“准时制”体制。
疫情恰恰打击了全球“紧急”物流系统。受国际航空港纷纷关闭或者限流的影响,航空货运几乎停止。海运周期动辄以月计算,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厂停工期间,海外整车厂商都不断发电询问供应。他们担心的是一两个月之后的供应。
湖北省拥有零部件企业1300多家,全国1.3万家规模化零部件企业。虽然生产正在恢复,但由于物流运输时间差,当前临近海外生产基地正在受困于零部件短缺。
“进口替代”
现在看来,对疫情的控制能力,成为供应链安全的胜负手。
德国依赖的中国仪表板和内饰产品,运输周期6周。他们一度评估,从西班牙重新遴选供应商,是不是更保险一些。但西班牙疫情蔓延,很快打消了德国人的想法。
2月份,伟福科技宣布将其武汉工厂产能转移至菲律宾工厂,罗姆半导体也表示将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进行替代生产。但此举尚未成型的时候,菲律宾进入了“国家紧急状态”。所谓供应链出逃,不可能在1、2个月之内完成。
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强有力的动作,没有事实上丢失阵地。零部件生产反而加速向中国汇集。中国市场固有的吸纳能力,要求跨国零部件企业必须在中国部署产能。而疫情发展到现在,强化了这一点。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东南亚、非洲和墨西哥、巴西。但是国家营商治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可以弥补劳动力成本差距。
当前,中国正在规模化的进口替代战略。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不断发展,汽车的电子器件集成度和复杂度越来越高。中国正在大规模投资芯片设计和生产,进而影响汽车半导体产业布局。
半导体产业发达的日韩,优势在于芯片制造和封测。中国正在逐步发展光刻机、激光刻蚀等上游产业,与日韩企业收窄差距。疫情既然基本被控制,中国产业降级和被替代的风险都比较小。
不过,疫情加剧了全球汽车市场的下滑。而中欧排放法规的相继落地,迫使厂家调整长期产品战略,电动产品规划在中期将压过燃油车产品。这已经导致全球就业市场大震荡。而疫情的发展,令其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企业现金流也承受巨大压力。在市场恢复后,压力会逐渐缓解。但供应链因此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汽车生产的面貌——将更趋向于更短链条(提高集成化)、就近部署产能和投资于低风险地区。而“低风险”本身,在疫情之后,将被重新定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求巴西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ni
㈦ 为什么北方要用乙醇汽油
在北方推广使用主要是国家试点,而且乙醇汽油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气阻导致熄火,南方温度相对北方较高,其在南方的使用效果一定不佳。
㈧ 关于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作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发动机的历史】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F.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1971年,第一台热气发动机——斯特林机(Strling)的公共汽车已开始运行。1972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的发动机[CVCC(Compound Ve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engine)]的西维克(Civic)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这种发动机是在普通发动机燃烧室的顶部加上一个槌状体的副燃烧室,先将这处副燃烧室中较浓的混合气体点燃,然后其火焰延燃到主燃烧室的稀薄混合气中,使之全部燃烧做功,废气中的CO和HC很少,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1967年,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那辆氢气汽车在80公里时速下,每次充氢10分钟可运行121公里。该车有19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
1977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
1978年,日本研究成功复合动力汽车,即内燃机——电力汽车。
1979年8月,巴西制造出以究竟为燃料的汽车——菲亚特147型和帕萨特型轿车,及“小甲虫”汽车。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
1980年,人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85公升的液氢,行驶了400公里,时速达135公里。但目前在使用上还有困难,费用也比油高。
1980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1980年,西班牙试研制成功一种太阳能汽车。
1980年,西德汉堡市西北伊策霍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利用电石气(乙炔气)作动力的汽车。先将电石变成气体,然后用这种气体燃烧推动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汽车,其速度和安全性均不亚于汽油车,20公斤电石块可以使汽车至少行驶300公里。
1980年,美国开始研究“烧铝”的汽车,这是由加州大学国立罗伦兹研究室的约翰.库伯和埃尔文.贝伦提出的。他们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电池作为汽车动力;在氢氧化钠的参与下,使铝与水和空气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电流。经实验证明,电动汽车重量为1300公斤,载上司机和4名乘客,每更换一次铝板,可行驶约5000公里,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每行驶20公里消耗1公斤铝。而在相同的条件下,1公斤汽油却只能走14.18公里。
1981年,美国研制出的一种新的节约能源的风能汽车,这辆汽车现在还不能全部使用风能,而是与燃料交替使用。它是在一辆普通的轿车车顶上,装有一台带有风动螺旋桨的空气透平机,用以随时为车内装有12V60A电池组充电。汽车行驶时,现以燃料发动,当车速达到每小时55公里时,透平机才开始工作。
1982年,日本东京大学一色尚次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盐水发动机汽车。该车可乘两人,其发动机以蒸汽为动力,而蒸汽是通过向硫酸或苏打等盐类溶液里加水,发生化学加热反应,利用释放出来的化学热能烧沸锅炉里的水而产生的。
1983年,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柴油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运行试验成功。所装发动机是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研制的,其主要零部件由陶瓷制成,省去了冷却系统,重量轻,节能效果显著,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发动机多走30%的路程。
1984年,前苏联研制出一种双重燃料汽车。当汽车发动时,首先使用汽油,然后专用天然气。试验证明,这种车排污少,燃料价格便宜,每辆车每年可节省燃料费500卢布。
1984年,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的阿莫柯比化学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叫杜隆塑料的合成材料,该公司采用这一塑料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塑料汽车发动机,其重量只有84公斤。目前,美国的洛拉T-616GT型汽车用的就是这种全塑发动机。
1984年,澳大利亚工程师沙里许经10年研究,花费了1300万美元后,研制成功了一种在功率、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多方面优于四冲程内燃机的OCP发动机。它采用压缩空气形成超细油滴和空气的混合物进入燃烧室,燃烧更为充分,从而改善了总的效果。实验表明,OCP发动机的功率较等重量的四冲程发动机大二倍,并且除节油25%外,废弃污染也大大降低。
1985年,澳大利亚一位叫彼兰丁的发明家,经过多年努力,研制出一种安全可靠、启动灵活、高速而又不冒烟的蒸汽机汽车。车上的锅炉采用封闭回路式,蒸汽不向外排除,而是聚集在散热器里,然后重新回到下一个工作循环去。这种车时速可达130公里,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一种理想车型。
1986年,日本的三洋电气公司研制成功首辆由太阳能电池带动的汽车,这是全世界第一辆太阳能运输车。该车有3个小轮子,全长2.1米,宽0.9米,净载重量为110公斤,时速可达24公里。
1994年,澳大利亚研制出用柴油机改装的燃烧椰子油的汽车。试验表明,12个椰子榨出的椰子油可达1升。
1994年,英国的戴维.伯恩发明了另一种风力汽车,并已投入批量生产。这种被称为风力汽车的新设计构思很巧妙。其驱动装置是两个电动马达,分别安装在两个前轮上。底盘上装有一个“风圆锥”,看上去活像个巨大的蛋卷冰淇淋。在普通汽车安装散热护栅处则装着一根进风管,直径为1.37米,长度与车身相等,并与“风圆锥”连接。当汽车行驶时,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风圆锥”连接。当汽车行驶时,空气通过进风管进入“风圆锥”,驱动安装在哪里的扇形涡轮机,接着再通过内置式发动机讲风能转化为电能,贮存在蓄电池中,用来驱动位于前轮的两个马达,使汽车得以行驶。
[编辑本段]【发动机的分类】
按活塞运动方式分类:活塞式内燃机可分为往复活塞式和旋转活塞式两种。前者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后者活塞在汽缸内作旋转运动。
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若进气是在接近大气状态下进行的,则为非增压内燃机或自然吸气式内燃机;若利用增压器将进气压力增高,进气密度增大,则为增压内燃机。增压可以提高内燃机功率。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双列式和三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三列式把气缸排成三列,成为W型发动机。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十六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按照冷却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车用发动机。
按照行程分类: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汽油机;使用柴油机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编辑本段]【发动机的原理】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所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gasoline)或柴油(diesel)。由于汽油和柴油具有不同的性质,因而在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差异。
一.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进气行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1) 进气行程(intake stroke)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 (图中a 点)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0 p ,即pa= (0.80~0.90) 0 p 。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进气管、汽缸壁、活塞顶、气门和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340~400K。
(2) 压缩行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行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pc可达800~2 000kPa,温度达600~750K。在示功图上,压缩行程为曲线a~c。
(3) 做功行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 b 点时,其压力降至300~500kPa,温度降至1 200~1 500K。在做功行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180°。在示功图上,做功行程为曲线c-Z-b。
(4) 排气行程(exhaust stroke)
排气行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排气终点温度Tr=900~1100K。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燃烧室中仍留有一定容积的废气无法排出,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
二. 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一样,每个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组成。由于柴油机以柴油作燃料,与汽油相比,柴油自燃温度低、黏度大不易蒸发,因而柴油机采用压缩终点自燃着火,其工作过程及系统结构与汽油机有所不同.
(1) 进气行程
进入汽缸的工质是纯空气。由于柴油机进气系统阻力较小,进气终点压力pa= (0.85~0.95)p0,比汽油机高。进气终点温度Ta=300~340K,比汽油机低。
(2) 压缩行程
由于压缩的工质是纯空气,因此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高(一般为ε=16~22)。压缩终点的压力为3 000~5 000kPa,压缩终点的温度为750~1 000K,大大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约520K)。
(3) 做功行程
当压缩行程接近终了时,在高压油泵作用下,将柴油以10MPa左右的高压通过喷油器喷入汽缸燃烧室中,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立即自行发火燃烧。汽缸内气体的压力急速上升,最高达5 000~9 000kPa,最高温度达1 800~2 000K。由于柴油机是靠压缩自行着火燃烧,故称柴油机为压燃式发动机。
(4) 排气行程
柴油机的排气与汽油机基本相同,只是排气温度比汽油机低。一般Tr=700~900K。对于单缸发动机来说,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工作不平稳,振动大。这是因为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是做功的,其他三个行程是消耗动力为做功做准备的行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飞轮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转动惯量,这样又会导致整个发动机质量和尺寸增加。采用多缸发动机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现代汽车用多采用四缸、六缸和八缸发动机。
[编辑本段]【发动机的指标】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用来表征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并作为评价各类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依据。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动力性指标、经济性指标、环境指标、可靠性指标和耐久性指标。
1. 动力性指标
动力性指标是表征发动机做功能力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发动机的有效转矩、有效功率、发动机转速等作为评价指标。
(1) 有效转矩
发动机对外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
(2) 有效功率
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对外输出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
(3) 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曲轴每分钟的回转数称为发动机转速,
2. 经济性指标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一般用有效燃油消耗率表示。发动机每输出1kW·h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以g为单位)称为有效燃油消耗率.
3. 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主要指发动机排气品质和噪声水平。由于它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各国政府都制定出严格的控制法规,以期削减发动机排气和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当前,排放指标和噪声水平已成为发动机的重要性能指标。
排放指标主要是指从发动机油箱、曲轴箱排出的气体和从汽缸排出的废气中所含的有害排放物的量。对汽油机来说主要是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含量;对柴油机来说主要是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颗粒(PM)含量。
噪声是指对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及对学习、工作和休息等正常活动发生干扰的声音。由于汽车是城市中的主要噪声源之一,而发动机又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因此控制发动机的噪声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国的噪声标准(GB/T 18697—2002)中规定,轿车的噪声不得大于79dB(A)。
4. 可靠性指标和耐久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是表征发动机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常持续工作能力的指标。可靠性有多种评价方法,如首次故障行驶里程、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等。耐久性指标是指发动机主要零件磨损到不能继续正常工作的极限时间。
5. 发动机速度特性
汽车发动机的工况能在很广泛的范围内变化。当发动机的工况(即功率和转速)发生变化时,其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和噪声等)也随之改变。发动机性能指标随调整状况及运行工况而变化的关系称为发动机特性。
[编辑本段]【发动机的组成】
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由以上两大机构和四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和起动系组成,柴油机是压燃的,不需要点火系。
1、曲柄连杆机构
组成:由汽缸体、汽缸盖、活塞、连杆曲轴和飞轮等机件组成。
功能: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2、配气机构
组成:由气门、气门弹簧、凸轮轴、挺杆、凸轮轴传动机构等组件等组成。
功能: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3、燃料供给系统
组成:化油器式由汽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等组成。电控燃油喷射式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组成。
功能: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4、点火系统
组成:传统式由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断电器、火花塞等组成。普通式和传统式点火系统类似,只是用电子元件取代了断电器。电子点火式全部是全电子点火系统,完全取消了机械装置,由电子系统控制点火时刻,包括蓄电池、发电机、点火线圈、火花塞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功能: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
5、冷却系统
组成:水冷式由水套、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等组成。风冷式由风扇和散热片等组成。
功能: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6、润滑系统
组成:由机油泵、集滤器、限压阀、油道、机油滤清器等组成。
功能: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7、起动系统
组成:由起动机及其附属装置组成。
功能: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下面以单缸发动机为例,介绍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它由汽缸10、活塞8、连杆7、曲轴3、汽缸盖11、机体、凸轮轴16、进气门25、排气门15、气门弹簧、曲轴齿形带轮等组成。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腔称作汽缸,汽缸内表面为圆柱形。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的活塞通过活塞销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则与曲轴相连,构成曲柄连杆机构。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运动时,连杆推动曲轴旋转,或者相反。同时,汽缸的容积在不断的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如此循环不已。汽缸的顶端用汽缸盖封闭。汽缸盖上装有进气门和排气门。通过进、排气门的开闭实现向汽缸内充气和向汽缸外排气。进、排气门的开闭由凸轮轴驱动。凸轮轴由曲轴通过齿形带或齿轮驱动。构成汽缸的零件称作汽缸体,曲轴在曲轴箱内转动。
1—油底壳 2—机油 3—曲轴 4—曲轴同步带轮 5—同步带 6—曲轴箱 7—连杆 8—活塞 9—水套 10—汽缸 11—汽缸盖
12—排气管 13—凸轮轴同步带轮 14—摇臂 15—排气门 16—凸轮轴 17—高压线 18—分电器 19—空气滤清器
20—化油器 21—进气管 22—点火开关 23—点火线圈 24—火花塞 25—进气门 26—蓄电池 27—飞轮 28—启动机
[编辑本段]【发动机的保养】
1.使用适当质量等级的润滑油
对汽油发动机应根据进排气系统的附加装置和使用条件选用SD--SF级汽油机油;柴油发动机则要根据机械负荷选用CB--CD级柴油机油,选用标准以不低于生产厂家规定要求为准。
2.定期更换机油及滤芯
任何质量等级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到一定里程之后,性能恶化,会给发动机带来种种问题。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应结合使用条件定期换油,并使油量适中(一般以机油标尺上限为好)。机油从滤清器的细孔通过时把油中的固体颗粒和粘稠物积存在滤清器中。如滤清器堵塞,机油不能通过滤芯时,会胀破滤芯或打开安全阀,从旁通阀通过,仍把脏物带回润滑部位,促使发动机磨损,内部的污染加剧。
3.保持曲轴箱通风良好
现在大部分汽油机都装有PCV阀(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促使发动机换气,但窜气中的污染物“会沉积在PCV阀的周围,可能使阀堵塞。如果PCV阀堵塞则污染气体逆向流人空气滤清器,污染滤芯,使过滤能力降低,吸入的混合气过脏,更加造成曲轴箱的污染,导致燃料消耗增大,发动机磨损加大,甚至损坏发动机。因此,须定期保养PCV,清除PCV阀周围的污染物。
4.定期清洗曲轴箱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酸、水份、硫和氮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中,与零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量少时在油中悬浮,量大时从油中析出,堵塞滤清器和油孔,造成发动机润滑困难,引起磨损。此外,机油在高温时氧化会生成漆膜和积碳粘结在活塞上,使发动机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使活塞环卡死而拉缸。因此,定期使用BGl05(润滑系统高效快速清洗剂)清洗曲轴箱,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
5.定期清洗燃油系统
燃油在通过油路供往燃烧室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胶质和积碳,在油道、化油器、喷油嘴和燃烧室中沉积下来,干扰燃油流动,破坏正常空燃比,使燃油雾化不良,造成发动机喘抖、爆振、怠速不稳、加速不良等性能问题。使用BG208(燃油系统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燃油系统,并定期使用BG202控制积碳的生成,能够始终使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6.定期保养水箱
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最常见的问题。锈迹和水垢会限制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降低散热作用,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冷却液氧化还会形成酸性物质,腐蚀水箱的金属部件,造成水箱破损、渗漏。定期使用BG540(水箱强力高效清洗剂)清洗水箱,除去其中的锈迹和水垢,不但能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而且延长水箱和发动机的整体寿命。
[编辑本段]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发展概况
2005年全年我国共生产汽车发动机4,710,661台,比上年增长8.65%;全年共销售汽车发动机4,725,043台,同比增加8.99%;全年产销率为100.31%,销量略大于产量,库存有所减少。其中汽油机2005年年产量为3,433,652台,同比增加13.59%;年销量为3,449,673台,同比增加13.85%。柴油机2005年年产量为1,274,056台,同比减少2.94%;年销量为1,272,536台,同比减少2.51%。2006年,国内汽车发动机总计生产318.96万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34.76%;总计销售318.67万台,同比增长34.72%。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的汽车起动机产销量均突破1600万台,发电机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行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润近10亿元。预计到2010年国内轿车市场将达到500万辆,微型客车将保持在90万辆左右。因此汽油发动机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㈨ 求有关环境保护的英文单词
21世纪议程 Agenda 21 (the international plan of action adopted by governments in 1992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巴西里约), - provides the global consensus on the road map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世界环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June 5th each year)
世界环境日主题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 For Life on Earth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29 December)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2 March)
世界气象日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23 March)
世界海洋日 World Oceans Day (8 June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发大会)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
环发大会首脑会议 Summit Session of UNCE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s (UNEP)
2000年全球环境展望报告 GEO-2000; Global Environmental Outlook 2000
入选“全球500佳奖” be elected to the rank of Global 500 Roll of Honor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 UN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 (UNCHS)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Best Practices in Human Settlements Improvement
人与生物圈方案 Man and Biosphere (MAB) Programme (UNESCO)
中国21世纪议程 China’s Agenda 2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China Biological Diversity Protection Action Plan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China Trans-Century Green Project Plan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PA)
中国环保基本方针 China’s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adhere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pursu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步)的方针 carry out a strategy of synchronize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three synchronizes” principle)
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promote fundamental shift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bring about harmony of economic returns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国环保基本政策 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policy of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place and integrat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污染者负担的政策 “the-polluters-pay” policy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policy of tightening u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一控双达标政策 policy of “One Order, Two Goals”:
“一控”:12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 The total discharge of 12 instrial pollutants in China by the end of 2000 shall not exceed the total amount mand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双达标”: 1. 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的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The discharge of instrial pollutants should meet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standards by the end
of 2000. 2. 到2000年底,47个重点城市的空气和地面水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 Air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all urban districts in 47 major cities should meet related national standards by the end of 2000.
对新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估 con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 on
start-up projects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ra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st the general public
查处违反环保法规案件 investigate and punish acts of vio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保执法检查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
限期治理 undertake treatment within a prescribed limit of time
中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into which China has accessed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生态示范区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environment-friendly region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珠海) Nationally Designated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国家级园林城市 Nationally Designated Garden City
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and the air
治理环境污染 curb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ring the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海藻 mostly in polluted waters)
工业固体废物 instrial solid wastes
白色污染 white pollution (by using and littering of non-degradable white plastics)
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 throwaway bio-degradable plastic bags
放射性废料积存 accumula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
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s
氰化物、 砷、汞排放 cyanide, arsenic, mercury discharged
铅、镉、六价铬 lead, cadmium, sexivalent chromium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decontamination rate of urban refuse
垃圾填埋场 refuse landfill
垃圾焚化厂 refuse incinerator
防止过度利用森林 protect forests from overexploitation
森林砍伐率 rate of deforestation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erosion
土壤盐碱化 soil alkalization
农药残留 pesticide resie
水土保持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生态农业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e; eco-agriculture
水资源保护区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zone
海水淡化 sea water desalinization
保护珊瑚礁、红树林和渔业资源 protect coral reefs, mangrove and fishing resource
绿化祖国 turn the country green
全民义务植树日 National Tree-Planting Day
造林工程 afforestation project
绿化面积 afforested areas; greening space
森林覆盖率 forest coverage
防风林 wind breaks (防沙林 sand breaks)
速生林 fast-growing trees
降低资源消耗率 slow down the rate of resource degradation
开发可再生资源 develop renewable resources
环保产品 environment-friendly procts
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
野生动植物 wild fauna and flora
保护生存环境 conserve natural habitats
濒危野生动物 endangered wildlife
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breeding center
自然生态系统 natural ecosystems
防止沙漠化(治沙、抗沙) desertification
环境负荷 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三废综合利用 multipurpose use of three types of wastes
先天与后天,遗传与环境 nature-nurture
美化环境 landscap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purposes
防止沿海地带不可逆转恶化 protect coastal zones from irreversible degradation
环境恶化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城市化失控 uncontrolled urbanization
温饱型农业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贫困的恶性循环 vicious cycle of poverty
大气监测系统 atmospheric monitoring system
空气污染浓度 air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酸雨、越境空气污染 acid rain and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二氧化硫排放 sulfur dioxide (SO2) emissions
悬浮颗粒物 suspended particles
工业粉尘排放 instrial st discharged
烟尘排放 soot emissions
二氧化氮 nitrate dioxide (NO2)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fossil fuels: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汽车尾气排放 motor vehicle exhaust
尾气净化器 exhaust purifier
无铅汽油 lead-free gasoline
天然气汽车 gas-fueled vehicles
电动汽车 cell-driven vehicles; battery cars
氯氟烃 CFCs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厄尔尼诺南徊 ENSO (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噪音 noise (分贝 db; decibel)
化学需氧量(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物需氧量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工业废水处理率 treatment rate of instrial effluents
城市污水处理率 treatment rate of domestic sewage
集中处理厂 centralized treatment plant
红潮 red tide (rapid propagation of sea alg
㈩ 汽车尾气中CO和氮氧化物哪个排的更多
汽车发动机空档运转时排出的一氧化碳最多,约占排气量的5%。汽车缓慢行驶时,排气管喷出的烟是黑的,这说明燃料燃烧不完全,很多碳粒随气体排出。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尾喷出团团白烟。此时排气量最大,白烟中氮氧化物含量很高,这是汽油在高温燃烧下产生的一种有害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