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签署国歌条例
㈠ 论香港行政长官的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又称特区首长,亦可简称特首;英语:Chief Executive,简称 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长及香港最高代表,此职位成立于1997年7月1日。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次。
职责:
现时香港行政长官由分别来自38个界别分组,代表不同行业、专业、劳工、社会服务团体及区域组织的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其主要职责包括:领导香港政府执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法律签署、公报由香港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签署立法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案决定政府政策和发布行政命令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员:各司司长、副司长、各局局长、申诉专员、廉政专员、审计署署长、警务处处长、入境事务处处长、海关关长、各级法院法官及公职人员的职务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处理中央授权的对外事务和其他事务批准向立法会提出有关财政收入或支出的动议根据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考虑,决定政府官员或其他负责政府公务的人员是否向立法会或其属下的委员会作证和提供证据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及处理请愿、申诉事项主持行政会议与立法会主席和终审法院首席法官联合提名基本法委员会香港委员根据《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行政长官每届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如行政长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离职,继任人应在六个月内产生。当出缺(或休假)时,会依次由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律政司司长署任。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解释基本法方式说明补选的行政长官只是完成前任余下的任期。
产生办法: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45条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际情况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而规定,最终达至由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员会按民主程序提名后普选产生的目标。
另外,《香港基本法》附件一规定: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
一、行政长官由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选举委员会根据本法选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二、选举委员会委员共800人,由下列各界人士组成:
工商、金融界200人
专业界200人
劳工、社会服务、宗教等界200人
立法会议员、区域性组织代表、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200人
</dd>选举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三、各个界别的划分,以及每个界别中何种组织可以产生选举委员的名额,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根据民主、开放的原则制定选举法加以规定。各界别法定团体根据选举法规定的分配名额和选举办法自行选出选举委员会委员。选举委员以个人身分投票。
四、不少于一百名的选举委员可联合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每名委员只可提出一名候选人。
五、选举委员会根据提名的名单,经一人一票无记名投票选出行政长官候任人。具体选举办法由选举法规定。
六、第一届行政长官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产生。
七、二〇〇七年以后各任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如需修改,须经立法会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行政长官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第一届行政长官于1996年由推选委员会选出,委员400人,全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第二届特首按照《附件一》规定,于2002年由第一届选举委员会选出,委员增至800人。第二届特首补选已于2005年7月10日举行,选举委员会委员大致与原有的相同。有缺位的选举委员会委员由所属界别分组的选民(各界别合共160,000人)选出。《基本法》只规定了首两届行政长官的产生办法,2007年以后循序渐进地最终达至普选。唯2004年4月26日的第10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解释了《基本法》第45条,间接否定了2007年普选特首的可能。随后政府推出的政改方案因得不到立法会三分之二的支持而被否决,第三届特首选举方法维持不变。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全票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及普选问题的决定》决定了香港将在2017年可以普选产生行政长官,另于2020年可以普选立法会。
㈡ 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对香港实行什么的制度
现任行政长官:曾阴权
曾阴权简历:
二零零五年六月十六日,曾荫权自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并於六月二十一日获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委任为行政长官,任期至二零零七年六月三十日。
曾荫权於二零零一年五月一日开始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职位,成为协助行政长官管治香港的首要官员,就政策事务向行政长官提供意见。
在二零零二年七月一日,曾荫权离开公务员体制,晋身为新推行的问责制下政府的主要官员行列,继续担任政务司司长一职,直至他在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五日宣布辞职,为参选行政长官作准备。
在出任政务司司长之前,曾荫权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司司长。他在就任财政司司长的六年期间,曾在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带领香港度过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其后又大力推行改革,使本港的金融基础设施更臻完善。
曾荫权在一九六七年一月加入政府,先后出任多个要职,范围涉及本港地区行政、财政、贸易,以及与香港回归有关的政策事务。一九七七年,曾荫权借调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工作一年,研究菲律宾和孟加拉的供水系统和铁路发展计划。
他在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九年间出任副常务司,负责落实执行《中英联合声明》。曾荫权在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年间出任贸易署署长,处理所有关乎香港贸易的谈判和管理事宜。一九九三年五月,他晋升为库务司,负责香港政府的整体资源分配、税收制度,以及确保政府的运作能符合成本效益。
一九九五年九月,曾荫权获委任为财政司,是首位华人出任这个职位,打破了一百五十年来,一直由英国人担任财政司的传统。他在一九九七年七月 一日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在二零零二年六月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大紫荆勋章(GBM),及在一九九七年六月获英国颁授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KBE),以表扬他竭诚为香港服务,表现卓越。
曾荫权在香港接受教育,并在哈佛大学取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他又先后获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大学颁授名誉博士学位。
曾荫权已婚,有两名儿子。他的嗜好包括远足、游泳和观鸟。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行政长官(取其特区首长,简称特首;英语:Chief Executive,C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长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代表。现时由分别来自38个界别分组,代表不同行业、专业、劳工、社会服务团体及区域组织的800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任命。其主要责任包括:
领导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执行香港基本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
签署、公报并向中央人民政府备案由香港立法会通过的法案和政府的行政指令
建议中央任命或免去主要官员、各级法院法官及公职人员的职务
赦免或减轻刑事罪犯的刑罚及处理请愿、申诉事项
根据《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每届任期是5年,每人只可以连任一次。如行政长官在任期完成之前因故离职,继任人应在6个月内产生。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解释基本法方式说明补选的行政长官只是完成前任余下的任期。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二届(部份)行政长官是董建华。2005年3月12日,他在未完成第2任期的情况下以健康理由辞职。董建华辞职后,按照《基本法》规定,由当时任政务司司长的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职务。
香港特别行政区现任行政长官是曾荫权。他於6月16日成为行政长官补选中的唯一候选人,因此根据《行政长官选举办法》自动当选,6月21日中央政府任命为行政长官,即日就任,并於6月24日赴京正式宣誓就职。
参选资格
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外国无居留权
年满40周岁
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
不少於100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提名
产生办法
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行政长官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
1997年第1届行政长官由第1届的选举委员会选出,成员800人,中央政府任命。2002年第2届特首由同一选举委员会选出。2005年第2届特首补选已於2005年7月10日举行,选举委员会成员大致与原有的相同。有缺位的选举委员会委员由与立法会同一功能组别的选民(各界别合共160,000人)选出。2007年第3届特首选举内容仍未有定案,唯2004年4月26日的第10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已否定了2007年普选特首、2008年普选立法会的可能。
历任行政长官
任期 行政长官 籍贯 生卒日期 任职期
1 董建华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
2 董建华 浙江省舟山市 1937年7月7日- 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
2(署理)1 曾荫权 广东省南海县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3月12日-2005年6月2日
2(署理)2 唐英年 江苏省无锡市 1952年9月6日- 2005年6月2日-2005年6月21日
2 曾荫权 广东省南海县 1944年10月7日- 2005年6月21日-2007年6月30日
注:
由2005年3月12日至6月2日期间因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由当时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署任行政长官。
由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期间因署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参选行政长官竞选,由当时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署任行政长官。
关於其他由於行政长官因公务、休假等事故产生的署任期间,并没有包括在上表内。
[编辑] 离任后待遇
2005年6月1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决定原则上接纳「行政长官报酬及离职后安排独立委员会」於2005年6月9日提交的报告。委员会由黄保欣担任主席,委员包括郑海泉、廖柏伟和梁国辉。
报告中建议:
前任行政长官离任后3年内会受到离职后就业规管。
第1年,前任行政长官不能从事任何工作或参与商业活动。
第2及第3年,在展开任何工作或从事商业活动前,必须事先徵询一个谘询委员会的意见。
如前任行政长官在这3年期间是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委任,或从事学术或慈善机构的工作,则一概可以获得豁免。
前任行政长官会获提供
前行政长官办公室。
协助进行推广和礼节性的工作。
行政支援。
汽车连司机的运载服务。
前任行政长官也可以享有礼遇安排和医疗及牙科福利。
视乎香港警务处的评估,前任行政长官亦会获提供特别保安服务。
㈢ 图书情报专硕政治备考:7月时政热点之国内热点新闻
每日重大时政热点:
国家发改委下达3.09亿元支持洪涝灾害抗灾救灾工作
江西饶河鄱阳站水位破1998年历史极值
除中高风险地区外 进返京人员不需提供核酸证明
世卫: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232万
入汛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参与各类抗洪抢险救援4830起,营救遇险被困群众1.48万余人,疏散转移被困群众6.1万余人。
每日重大时政热点:
为支持灾区做好应急救灾工作,国家发改委紧急下达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3.09亿元,专项用于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受灾严重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建设,助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将在学校全面开展有关《宪法》、基本法、《国歌条例》及香港国安法的教育工作。
今年6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418.7万件,环比下降6.7%。
以上就是7月时政热点之国内热点新闻,关于时政,大家在平时就要关注和积累起来,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㈣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主要司级官员的必须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及主要司级官员的必须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四十四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由年满四十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二十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4)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签署国歌条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四十九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如认为立法会通过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整体利益,可在三个月内将法案发回立法会重议,立法会如以不少于全体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原案,行政长官必须在一个月内签署公布或按本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如拒绝签署立法会再次通过的法案或立法会拒绝通过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行政长官可解散立法会。行政长官在解散立法会前,须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行政长官在其一任任期内只能解散立法会一次。
㈤ 国歌法为什么还没在香港立法
香港《国歌条例草案》将正式展开立法程序,其中建议增设立法会议员就职宣誓回前须奏国歌环节,以及答延长警方检控时间,成为香港社会主要争议内容。国际学校也要学国歌《国歌法》香港本地立法草案内容9日首次曝光,11日刊宪,23日提交立法会首读及二读。草案有两大重点,一是指明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通过指引性条文让市民尊重国歌,明确规定须奏唱国歌的场合,除了金紫荆广场升旗礼、国庆及回归升旗礼及酒会、纪念抗战胜利和死难者的仪式、重大体育赛事外,还包括行政长官、问责官员、行政会议成员、法官及立法会议员宣誓仪式;规定礼仪要“肃立和举止庄重,无不尊重国歌行为”。
㈥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历任行政长官是谁
香港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
1、第一任:董建华(1997—2005)(两届)
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生,浙江舟山人,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2、第二任:曾荫权(2005—2012)(两届)
曾荫权,男,汉族,1944年10月7日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香港华仁书院预科毕业,大学学历,称号太平绅士,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3、第三任:梁振英(2012—2017)
梁振英,男,汉族,1954年8月12日生于香港,祖籍山东威海,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
大学学历。
4、第四任:林郑月娥(2017至今)
林郑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1957年5月13日出生,大紫荆勋章,毕业于嘉诺撒圣方济各书院,其后升读香港大学。1980年取得社会科学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政府成为政务主任,并于2006年9月晋升为首长级甲一级政务官。2007年由公务员转为问责官员,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成立的发展局局长。2012年6月,国务院任命其为香港政务司司长。
注:
(1)2005年3月12日至6月2日期间,因行政长官董建华请辞,由当时政务司司长曾荫权署理行政长官。
(2)2005年6月2日至6月21日期间,因署理行政长官曾荫权参选行政长官竞选,由当时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署理行政长官。
㈦ 国内外大事儿作文100字新闻
国内外大事儿作文:
入汛以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参与各类抗洪抢险救援4830起,营救遇险被困群众1.48万余人,疏散转移被困群众6.1万余人。
为支持灾区做好应急救灾工作,国家发改委紧急下达救灾应急补助中央预算内投资3.09亿元,专项用于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受灾严重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联络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湖北疫后重振建设,助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
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将在学校全面开展有关《宪法》、基本法、《国歌条例》及香港国安法的教育工作。
今年6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418.7万件,环比下降6.7%。
教育部等六部门明确,各地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要体现三个倾斜:向优质高职院校倾斜,向区域经济建设急需、社会民生领域紧缺和就业率高的专业倾斜,向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倾斜。
中国疾控中心11日表示,北京新发地市场所有点位消毒均合格,已达到无害化。除牛羊肉大厅因溯源原因仍需封闭一段时间外,其他区域恢复常态。
海关总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售、封存部分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予以销毁或召回。
11日,除中高风险地区外,全国其他地区进返京人员持健康码绿码且测温正常可自由流动,不需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际: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7月11日20时19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322395例,累计死亡病例556335例。
美国拟对化妆品、手提包等价值约13亿美元的法国输美产品加征25%的关税,以回应法国开征数字服务税对美国科技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起征时间为2021年1月6日。
针对美国声称退出军控条约、世界卫生组织等举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批评美国蓄意破坏国际法和国际合作机制,以单边主义处理国际事务。
截至当地时间11日,以日本九州地区为中心的暴雨灾害已造成66人死亡,16人失踪。
㈧ 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歌条例》于什么时候生效
香港特别行政区《国歌条例》已于2020年6月12日正式刊宪生效。《国歌条例》的精神是尊重国歌,任何人不可公开及故意侮辱国歌,或不当使用国歌。所有中小学须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歌唱国歌,并教导学生国歌的历史及精神,以及奏唱国歌的礼仪。
昨天(6月18日)下午,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向全港中小学发出通告,提供有关展示国旗和区旗及奏唱国歌的指引,以及课程资源和支援措施的最新资讯。教育局发言人称,学校在举办庆祝元旦日(1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日(7月1日)、国庆日(10月1日)活动时,须升挂国旗和区旗及奏唱国歌。
教育局也强烈建议学校在重要的日子及特别场合,例如开学日、开放日和毕业礼等升挂国旗和区旗及奏唱国歌,并鼓励学校定期展示国旗及区旗,及奏唱国歌。
(8)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签署国歌条例扩展阅读
《国歌条例》实施的重要性
国旗、国歌及国徽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任何一位公民都必须予以尊重。培养学生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学习宗旨。
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经济、科技、政治体制和法律等各方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国家观念,更是学校教育应有之责。学校须教育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国旗、国歌及国徽,这是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有助加强学生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㈨ 刊宪什么意思
刊宪是指《国歌条例》,2020年6月12日刊宪生效。1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基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签署经特区立法会通过的《国歌条例》。《国歌条例》将于今日(6月12日)刊宪公布,之后即时正式生效。
据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11日消息,林郑月娥说,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立法维护国歌的尊严,是特区应有之义。
林郑月娥表示,很高兴《国歌条例》6月12日正式刊宪生效,标志着特区履行宪制责任,亦体现“一国两制”的精神。
《国歌条例》为奏唱、保护及推广国歌订定条文,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精神。《国歌条例》所订明的罪行只涉及不当使用国歌,或公开、故意、意图侮辱国歌的行为。
(9)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签署国歌条例扩展阅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2017年9月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国歌法》),并于同年11月4日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
根据香港基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凡列于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全国性法律,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或立法实施。考虑到香港的普通法法律制度,以及香港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决定以本地立法形式在香港实施《国歌法》。
特区立法会于2019年1月和2020年5月分别完成《国歌条例草案》首读、二读程序,并于6月4日三读通过该草案。
㈩ 香港特区立法会审议通过广深港高铁什么草案
6月14日,香港特区抄立法会三读通过《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一地两检”在香港的本地立法程序基本完成。该条例将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签署并在宪报刊登后正式生效。
据了解,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内地口岸区,自启用之日起由内地依照内地法律和《合作安排》实施管辖,并派驻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口岸综合管理机构和铁路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上述机构及其人员不在西九龙站内地口岸区以外区域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