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例拼音
㈠ 规定和规章有什么区别
规章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规章按其性质、内容,可分为行政规章、组织规章、业务规章和一般规章。
1.行政规章。按作者及其权限,可分两类:
(1)国务院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制定、发布的规章。
(2)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行政规章常用规定、办法、细则等文种。
2.组织规章。是指对一个组织或团体的性质、宗旨、任务、组织原则、成员及其权利义务、机构及职权、活动及纪律等做出系统规定的规章。组织规章的常用文种是章程。
3.业务规章。是指对专项业务的性质、内容、范围及其运作规范等做出系统规定的规章。业务规章的常用文种为章程。
4.一般规章。一般规章是各级各类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和活动,在其职权内制发的规章。这类规章便是通常所说的规章制度。一般规章的常用文种有规定、办法、准则、细则、制度、规程、守则、规则等。
【词语】:规定
【拼音】:guī dìng
【词义】:对某一事物做出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近义词】:限定
(1) [stipulate]∶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如在合同、条约、契约、遗嘱、法律中)
他在遗嘱里规定,他的儿子们都得学手艺
(2) [prescribe;stipulate;institute]∶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装在套子里的人》
(3)[stipulation;prescription;formulation]∶预先制定的规则
关于奖金如何发放,上级最近有新的规定
规定是用于特定规范内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写作应用)
(1)条例拼音扩展阅读:
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制定规章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其一,应当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其二,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的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其三,应当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应当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相同或相近的职能应当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简化行政管理手续。
其四,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其五,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其六,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章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章。有这种情形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单独制定的规章无效。
㈡ 今日条条拼音
拼音:jīnrìtiáotiáo。
今韵母:j。音调:īn。声调:第一声。
日韵母:r。音调:ì。声调:第四声。
条韵母:t。音调:áo。声调:第二声。
“条”,汉字,笔画共7画,部首为“木”部。 字意有多种,泛称条形的东西。“条”有很多词性,可作为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但以作量词使用时居多。
日(拼音:rì)是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商代。远古时期没有“太阳”这个词,太阳就是“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
狭义的“日”为“白昼”,与“夜”相对。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又因为“日”的唯一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所以“日”也用于比喻君主。
(2)条例拼音扩展阅读:
拼音的注意事项发音: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声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㈢ 章程是什么意思
意思: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
章程
拼音:zhāng chéng
出处:《书信集·致郑振铎》:“倘亦预约,希将章程见示。”
朝代:近代
作者:鲁迅
译文:倘若近预约了,希望能将办事条例拿来公示。
造句: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
(3)条例拼音扩展阅读:
章程的近义词:规矩、规定、规则、法则
一、规矩
一定的标准、成规。
引证解释: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这小花厅原是昔日一个谈机密话的地方…… 敬德公 ,这位起家立业的祖先,创下了一条规矩:体己的亲友们都照例请到此地来坐候。”
二、规定
事先对某一事物所作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的决定。
引证解释: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我们对于这项工作是规定了这样的步骤的。”
三、规则
规章;法则。
引证解释: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公开信的公开信》:“我没有修炼仙丹,自然的规则,一定要使我老下去。”
四、法则
准则;规则。
引证解释:巴金 《梦与醉·生》:“这个法则是‘互助’,是‘团结’。人类靠了这个才能够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摧毁,反而把它征服,才建立了今日的文明。”
㈣ 用拼音组词,并把拼音词语写在()里。什么意思
例会。例题。例行公事。
◎
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具有代表性的事情。例如。破例,和一般情况不同的)●
【例】【lì
】
◎
可以做依据的事物。案例。
◎
规定。病例。凡例。体例:事例。发凡起例。举例。条例。例假,照成规进行的。例句。
◎
按规定的:例外(不按规定的:例证
㈤ 请问法律的汉语拼音是falv 或 falu thx!
汉语拼音的话是fǎlǜ,打字输入是falv。
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内具。由享有立法容权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包括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法律部门,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是高于其它法律部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等.法律是从属于宪法的强制性规范,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国家法的基础与核心,法律则是国家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可划分为基本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商法、国际法等。普通法律,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行政法规,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政规范的总称。
㈥ 例字的拼音怎么读
例/拼音
[lì]
[部首]亻
[笔画]8
[释义]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 2.规则。 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
㈦ 例的读音和组词
例,读音[ lì ] ,组词为惯例、照例、例题、例如、案例等。
例,读音[ lì ] ,声母l,韵母i,声调4
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举例。
2)规则:条例。
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
例汉字笔画:
例相关组词:
1、月例[yuè lì]
月钱:~银子。
2、沿例[yán lì]
沿用成例。
3、破例[pò lì]
打破常例:~放行。制度要严格遵守,不能~。
4、违例[wéi lì]
违反惯例。
㈧ 例字的拼音
“例”字的拼音是“lì”
㈨ 规定 的 拼音 是
规定拼音:
[guī dìng]
规定
[释义] 1.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如在合同、条约、契约、遗嘱、法律中) 2.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3.预先制定的规则
㈩ 例的拼音和组词
例,读音[ lì ] ,组词为惯例、照例、例题、例如、案例等。
例,读音[ lì ] ,声母l,韵母i,声调4
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举例。
2)规则:条例。
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例会。
例汉字笔画:
例相关组词:
1、惯例[ guàn lì ]
1)一向的做法;常规:打破惯例。
2)司法上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过去曾经施行、可以仿照办理的做法或事实。
2、照例[ zhào lì ]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春节~放假三天。
3、例题[ lì tí ]
说明某一定理或定律时用来做例子的问题。
4、例如[ lì rú ]
举例用语,放在所举的例子前面,表示下面就是例子:田径运动的项目很多,例如跳高、跳远、百米赛跑等。
5、案例[ àn lì ]
某种案件的例子:经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