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政府规章可以处罚

政府规章可以处罚

发布时间: 2022-05-17 02:49:46

㈠ 行政规章有权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行政规章有权设定下列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的罚款。但是有权详细规定下列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种类中的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
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四条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地方政府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㈡ 法律法规规章都可以设定行政处罚吗

法律分析:1、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2、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3、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国务院部,委制定的规章:1、无法律,行政法规的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罚款限额由国务院规定)2、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一、可以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二、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以及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权的市的规章:同上, 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协调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即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处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八类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未经法律规定的和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经过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同时违反了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才受到限制。行政法规不能对公民的人身权利作出限制性规定或者惩罚性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即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执照、吊销除企业营业执照外的其他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规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公民的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未经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受侵犯。所以只有违反了法律规定,同时依照法律明确规定的程序,公民的人身权利才受到限制。所以地方性法规不能对公民的人身权利作出限制性规定或者惩罚性规定。如果有了全国性的法律、行政法规,那么就要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出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 第九条: 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行政处罚法》第十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㈢ 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什么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

可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如下:

1、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3、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规定如下:

1、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大城市的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制定具体规定范围内的行为,类型和范围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

2、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依照前款规定由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对违反行政秩序的行为给予警告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3)政府规章可以处罚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的执行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当事人自愿履行的原则;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3、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关分离;但是,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除外。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罚款、拍卖被查封、扣押的财产、转移被冻结的存款、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等措施。

适用行政处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适用行政处罚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

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3、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秩序并具有一定责任能力的行政违规者。

4、行政处罚适用限度,是指违法行为未超过侦查范围的,对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㈣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范围是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范围是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部委规章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地方性法规不得超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另行作出行政处罚规定。
法律分析
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除企业营业执照外的其他执照;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的行政处罚,不能够设定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需要注意的是,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设定,省市一级颁布的地方性法规,无权设定行政拘留的处罚,该市政府的做法完全是违法的。另外,地方性法规对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在专项法律规定的范围、幅度内进行规定。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解决任何的民事纠纷以及违法范围案件都要依法来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保障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失,因此在行政处罚的设定上有严格的规定,除了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外其他部门都不能设定行政处罚,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依法治国,保障群众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法律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为实施法律,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行政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㈤ 部门规章可否设置处罚措施

法律分析:部门规章在法律的允许下是可以设定部分行政处罚的,但是其规定必须被严格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否则将超越法律的地位而构成违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㈥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法律分析: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是警告和罚款。如果有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行政警告有提醒注意、不致再犯的意思,属于申诫处分。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由处分机关选择适用。警告一般适用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轻的一种。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十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㈦ 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吗

法律分析:行政规章可以设定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1、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未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为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可以补充设定行政处罚。拟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应当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作出书面说明。地方性法规报送备案时,应当说明补充设定行政处罚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国务院部门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国务院部门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通报批评或者一定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㈧ 国务院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

国务院可以设立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所有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㈨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置的行政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是什么?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是警告,如果有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地方政府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我们知道国家出台的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有七种,缩小到下辖的地方政府,可以设定的行政处罚是警告。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警告行政处罚。
行政警告有提醒注意、不致再犯的意思,属于申诫处分。它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由处分机关选择适用。警告一般适用于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行政处分中最轻的一种。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家公务员受警告处分期间,可以晋升工资档次,但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 党内警告的党组织对党员的一种处分。党内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及内容具体是什么
1、警告。 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从国家方面说,警告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式意思表示,会对相对一方产生不利影响,应当纳入法律约束的范围;对被处罚人来说,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对当事人形成心理压力、不利的社会舆论环境。适用警告处罚的重要目的,是使被处罚人认识其行为的违法性和对社会的危害,纠正违法行为并不再继续违法。
2、罚款。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适用于对多种行政违法行为的制裁。
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4、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机关强制命令行政违法行为人暂时或永久地停止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活动的制裁方法。
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行政机关暂时或者永久地撤销行政违法行为人拥有的国家准许其享有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活动资格的文件,使其丧失权利和活动资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内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由于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因而法律对其适用作了严格的规定:1)在适用机关上,只能由公安机关决定和执行;2)在适用对象上,一般只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自然人,但不适用于精神病患者、不满14岁的公民以及孕妇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岁以内的婴儿的妇女,同时也不适用于我国的法人和其他组织;3)在适用时间上,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适用程序上,必须经过传唤、讯问、取证、裁决、执行等程序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研究生找工作 发布:2025-02-05 14:15:24 浏览:474
刑事诉讼法历年司考真题 发布:2025-02-05 14:11:59 浏览:868
纪律责任与法律责任关系 发布:2025-02-05 13:56:59 浏览:766
行政法规立法程序是什么 发布:2025-02-05 13:51:27 浏览:52
昆明市司法鉴定 发布:2025-02-05 13:30:52 浏览:984
李晨被法院 发布:2025-02-05 13:19:50 浏览:10
考研刑法学硕 发布:2025-02-05 12:21:09 浏览:764
永远居留条例 发布:2025-02-05 12:05:08 浏览:796
美国律师守则 发布:2025-02-05 11:15:41 浏览:138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