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为200
A. 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那么超过起征点的,是否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征税
不是的, 800元是起征点,又称“征税起点”或“起税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需要按照计税依据全额征税。
也就是说,如果这种税种没有超过800元起征点,是不用征税的;但是超过800元起征点后,超过部分需要与800元合并(全额)计算征税。
(1)假如税法规定的起征点为200扩展阅读:
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收入,应当交纳个人所得税。应交税款=(劳务报酬收入-费用扣除额)*税率;相关的费用扣除额和适用税率为800元和20%。
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每次劳务报酬收入不足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800元的费用;每次劳务报酬收入超过4000元的,用收入减去收入额的20% , 税率为20% 。
劳务报酬收入包括:在校学生因参与勤工俭学活动(包括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所得、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演员参加非任职单位组织的演出取得的报酬等等。
B. 按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2000元,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哈,个人所得税不存在起征点一说,2000元税法上称为免征额哈!其次,您这个是以前的个税了,现在执行的是新个税了,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假如单纯的看您这个题:超过500至2000元的部分,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王老师个人所得税后还剩2380元,他缴 多少税?王老师这个月的实际工资是多少元?假定王老师税前 所得为A元,这里的A元为已扣除个人部分三险一金后的金额,因为个人部分三险一金可以税前扣除的哈!则王老师应纳税额=A-(A-2000)*5%=2380,则A=2400元哈!这是粗略算的数哈!
C. 2008年注册会计师税法教材中关于营业税的起征点为200-800是否有误
完全没错,2008年注册会计师税法教材中关于营业税的起征点规定如下:
(一)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为200-800
(二)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每次(日)营业额50
同时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自2003年1月1日起,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将按期纳税的起征点由现行月销售额200-800提高到1000-5000;将按次纳税的起征点由现行每次(日)营业额50提高到每次(日)营业额100.
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人民币( )。 A.200—8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人民币(A.200—800元)
第二十三条条例第十条所称营业税起征点,是指纳税人营业额合计达到起征点。
营业税起征点的适用范围限于个人。
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规定如下:
(一)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1000-5000元;
(二)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税务局应当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2011年财政部令第65号),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历年来营业税调整一览表具体如下:
项目 1994年1月1日 2003年1月1日 2009年1月1日 2011年11月1日
按期纳税的 200-800元 1000-5000元 1000-5000元 5000-20000元
按次纳税的 50元 100元 100元 300-500元
营业税起征点是营业税的征税起点,大于等于此营业额的才交营业税。我国营业税起征点具体为:按期纳税的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税务机关应在规定的幅度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适用的起征点,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你这个题也太老吧。
E. 税点的征税起点
对课税对象起始征税的数额,又称征税起点。
各国早期的税收制度,一般没有起征点的规定,如人头税。随着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公平税负原则的提出,各国的税收制度才开始规定起征点。
根据起征界限对象的不同,起征点分为起征价额和起征税额。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价额;以应征税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税额。根据起征界限的数额不同,起征点又可分为幅度起征点和额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只规定一定幅度作为开始征税起点的,称为幅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规定具体数额作为开始征税的起点的,称为额度起征点。
课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额征税,即连同起征点以下的部分都要按规定税率征税。假定营业税法规定对工商业户征税的起征点为月销售收入 200元。某工商业户月销售收入不足200元,则不征税;月销售收入为250元,那么,就应根据250元依规定的税率计征零售环节的营业税。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物价、消费水平不同等情况,中国1984年试行的营业税条例(草案)及其实施细则把起征点规定为一个统一的幅度:
①经营商品零售业务的,月销售收入额200~400元;
②经营其他业务的,月营业收入额120~200元;
③从事临时经营的,每次(日)营业收入额15~30元。在这个统一规定的幅度内,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再确定本地区营业税的具体起征点。
F. 在会计里,起征点是指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规定数额的,只对其超过
不是只对超过的部分征,达到起征点后所有的数额都要征,要按其收入全额征税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起征点与免征额同为征税与否的界限,对纳税人来说,在其收入没有达到起征点或没有超过免征额的情况下,都不征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一,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达到起征点时就要征税,而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与免征额相同时,则不征税。其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起征点时,要按其收入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则只就超过的部分征税。两者相比,享受免征额的纳税人就要比享受同额起征点的纳税人税负轻。此外,起征点只能照顾一部分纳税人,而免征额则可以照顾适用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人
G. 起税点的定义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两者也有不同点,即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者照顾的侧重点显然不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 根据起征界限对象的不同,起征点分为起征价额和起征税额。以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价额;以应征税额作为开始征税起点数额的,称为起征税额。根据起征界限的数额不同,起征点又可分为幅度起征点和额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只规定一定幅度作为开始征税起点的,称为幅度起征点;对征税对象的价值金额规定具体数额作为开始征税的起点的,称为额度起征点。
对课税对象起始征税的数额。又称征税起点。各国早期的税收制度,一般没有起征点的规定,如人头税。随着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公平税负原则的提出,各国的税收制度才开始规定起征点。课税对象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和超过起征点的按全额征税,即连同起征点以下的部分都要按规定税率征税。 假定营业税法规定对工商业户征税的起征点为月销售收入 200元。某工商业户月销售收入不足200元,则不征税;月销售收入为250元,那么,就应根据250元依规定的税率计征零售环节的营业税。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物价、消费水平不同等情况,中国1984年试行的营业税条例(草案)及其实施细则把起征点规定为一个统一的幅度:①经营商品零售业务的,月销售收入额200~400元;②经营其他业务的,月营业收入额120~200元;③从事临时经营的,每次(日)营业收入额15~30元。在这个统一规定的幅度内,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再确定本地区营业税的具体起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