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区县级法规

区县级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5-17 17:42:16

A. 区县级法院最高量刑标准

区县级法院最高量刑标准是十五年有期徒刑。根据法律规定,中级法院可判处无期徒刑,基层院最高15年。
量刑的指导原则如下:
1、量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判处的刑罚;
2、量刑既要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又要考虑被告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做到罪责刑相适应,实现惩罚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3、量刑应当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到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确保裁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量刑要客观、全面把握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确保刑法任务的实现;对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案情相似的案件,所判处的刑罚应当基本均衡。
量刑步骤如下:
1、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第二十二条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二十三条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B. 县政府做出的规定属于地方性法规还是政府规章

这个最多是个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最低都是要地州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C. 县级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法规吗“县级以上”的说法包含县级吗

《宪法》第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回法、法律、行政法规答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并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因此,县级人大是无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只有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才有这个权利。另外,县级以上包括县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请采纳,举手之劳,将鼓励我们继续解决更多网友的问题

D. 法律法规中的市、县人民政府包括区吗

不包括,市、县级人民政府才包括区政府,市、县人民政府指的是设区的市政府和县(市)政府

E. 县(区)制定的法规能否作为法院审理或强制执行的依据

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只能是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 法律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院制定。 地方性法规是指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的市和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县级的政府或部门无权制定法规。

F. 法律规定: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市”哪去了

中国的市制泛化,市的建制扩展到行政区划的所有层级。目前,中国究竟有几种市呢?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国只有3种市:直辖市、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可实际上却至少有5种市: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县级市。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地有个代表团去国外考察,由一位副市长带队。外方的接待人员偶然发现成员中还有一位正市长,因此大惑不解于为什么不是由这位正市长带队,而翻译也犯难,怎么向外方解释副市长是地级,正市长是县级这样的微妙之处。如果不对市管县体制作调整,就不会仅是分不清市长之间的级别这样的问题了。

由于实行地市合并,一些原来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辖区由市建制变成了区建制,出现了大量单区市。在这些地方,市民一词应当代之以“区民”,因为“市”里的居民大部分是农民,“区”里的居民才是通常意义上的市民。这就使得“市民”的概念变得模糊起来,城市人口统计也变得变幻莫测起来。

G. 县级政府有权制定哪些法律法规

无权。即使从修改后的立法法讲,也是指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市建设管理、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县级是无权的。

H. 县级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的权限

  1. 县级政府无权制订任何法律法规。

  2. 根据《立法法》规定: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另外较大的市经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也可以制定。(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3. 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还有是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一般的地级市人民政府和县(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不是法规、规章,只可制定行政措施、决定等。
    自治州(盟)、自治县(旗)人民政府依区域自治法规定,可以制定地方性规章。

I. 县级行政区划的管理原则是什么吗

貌似官方没有提出县级行政区划的管理原则。下面是关于行政区划的一般介绍,供你参考。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政权的设置,行政区域体制是国家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当前,行政区划管理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问题的通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民政部关于慎重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变更主要包括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变更、撤县设市、县级市升格、撤县(市)设区、政府驻地迁移等。按照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有关规定,上述调整事项均由国务院审批。

我个人总结了几点,仅供参考:

  1. 法制化原则。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审批权属于国务院。

  2. 相对稳定性原则。县级行政区是我国基本行政区域,要保持相对稳定。尤其是县(有些已经改成县级市,有些改成市辖区),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我国基本行政区域,更要保持相对稳定。

  3. 灵活性原则。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科技、人口等因素变化,可以对县级行政区划进行局部调整。

  4. 机构设置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县级政权机构设置,与全国机构设置一样,同时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热点内容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
法学背书知乎 发布:2025-02-05 10:16:42 浏览: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发布:2025-02-05 10:08:49 浏览:990
省司法厅张敏 发布:2025-02-05 10:08:43 浏览:375
公司监事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5 10:03:50 浏览:68
日本古代刑法图片 发布:2025-02-05 10:03:05 浏览:104
司法考试考点组 发布:2025-02-05 09:29:15 浏览:780
术前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9:27:47 浏览:399
法院康翻身 发布:2025-02-05 09:25:35 浏览:856
崇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8:55:02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