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什么叫参照规章

什么叫参照规章

发布时间: 2022-05-18 04:44:21

『壹』 在法律中,准用、类推适用、参照适用有什么区别

一、区别:

1、在法律条文上的不同规定:

(1)准用:指该法律没有对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但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此问题做出了规定,适用该文件。准用一般在条款中有明确说明。

(2)类推适用:指法律没有对该问题的具体规定,但根据法律原则和原理可以适用其他类似规定。

(3)参照适用:指被参照的规范性文件对主体没有强制适用的效力,也就是没有规定。

2、可以适用的程度不同:

(1)准用:适用于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此问题做出了规定的适用该文件。

(2)类推适用:不能无限类推,同时也有范围限制,私法上可以类推,公法尤其是刑法禁止类推。

(3)参照适用:主体可以参照也可以不参照。譬如规章法院就没有强制适用的效力,法院可以参照规章审理案件也可以不参照。

(1)什么叫参照规章扩展阅读:

一、类推适用的类型:

1、个别类推:就某个别法律规范而类推适用。

2、总体类推:

(1)就多数同类法律规定抽出的一般法律原则,而类推适用。

(2)继续性债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得以重大事由主张随时终止契约,而以该原则类推适用于其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继续性债之关系。

(3)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整体类推出内外有别、保护善意第三人规则。

(4)从有限公司、普通合伙的人合性规则整体类推出人合性保护规则。

『贰』 什么叫参照执行

“参照执行”常见于有关政策法规之中。人们在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时,对“参照执行”经常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导致在执行政策法规时,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般来讲,政策法规的制订,有其明确的针对性。而“参照执行”往往有其特指。也就是说,有其特殊的政策背景和指引对象。

在实践中,对“参照执行”,大概有三种理解。一是认为只是“参照”,单位可以不执行;二是认为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是否执行由这些单位自行决定,执行不执行都可以;三是认为“参照执行”强调的是执行,并不是不执行,而是一定要制行。

据我的理解,“参照执行”,其字面意义,不排出包含了上述前两种含义。但是,它更主要的更多的,是体现了上述的第三种理解精神,即要求执行,甚至是必须制行。现举证如下:

我国专利法第16条规定,单位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应当给予奖励,发明创造专利实施后,单位应根据其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对发明人或设计人给予合理的报酬。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条至第76条,具体规定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发放奖金和报酬的最低标准。第77条规定,中国其他单位对奖金和报酬的规定可以参照执行。这里讲的中国其他单位,应当是指外商投资企业,集体所有制单位,私营企业以及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专利法实施细则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而制定的,同时也明确要求了“中国其他单位对奖金和报酬的规定可以参照执行”。实际上是要求外商投资企业,集体所有制单位,私营企业以及其他混合所有制企业也按照这个规定执行。参照于此,不另出规定。如果是可以不执行,法律完全可以不作规定,或作出相反的规定。不能认为法律具体条文中规定了“可以参照执行”一语,就排除了一些中国单位必须执行中国法律的义务。

在《关于军队文职人员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也明示,文职人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参照执行事业单位的相关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关于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参照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的通知》,针对公安队伍中出现的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酗酒滋事、参与赌博等问题,公安部制定并下发了“五条禁令”。这五条禁令同样适用于解决当前司法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作风建设,提高司法警察队伍整体素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决定,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参照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并作为长期制度,认真贯彻落实。

为了促进司法统一,尽可能做到同案同判,成都中院出台了《示范性案例评审及公布实施办法》(下称《办法》)。成都中院通报了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确定的首批3件示范性案例。根据《办法》规定,这3件示范性案例如无不同情况和不同处理的理由,全市法院一般应当参照执行。

『叁』 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什么

参照规章。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版行政法规权、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肆』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区别

1、范围不同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三个的范围不一样,法版律法规范围最大,包权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3、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伍』 如何理解参照规章

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基本原则为: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条例版和单行条例,参照权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分析其基本含义就是:法律、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公布的行政法规解释所规定的内容,在行政审判中是必须运用的,地方法规在其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必须适用,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其民族自治的地方也是必须适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法律规定比较抽象以及法律规范存在漏洞是具有直接可适用性。而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规章制定机关作出的与规章具有同等效力的规章解释以及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实践中是有条件的适用,而不是必须适用和执行的。法官不仅要准确理解和掌握行政审判法律适用基本原则,而且要在行政审判的法律适用过程中坚持和贯彻这一基本原则。

『陆』 什么叫“参照执行”

参照执行就是参考、依照进行作业。常仅供参考,留有余地。

遵照执行就是必须依照执行文件所规定的执行。

参照执行是指与法律文件适用对象相近的单位不再制定专门法律文件,而是要求相近单位参考该法律文件并仿照执行。

对于“参照执行”,在实践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认为既然是参照执行,那就是参照着执行,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另一种是参照执行强调的是执行,就必须执行。

以上是遵照执行和参照执行的区别。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柒』 参照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意思:不是公务员,但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包括工资待遇。只有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才能参照公务员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属于事业编制,不是公务员编制的。参照管理职位是指参照管理单位招收工作人员的职位。

(7)什么叫参照规章扩展阅读:

参照管理单位是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以来,最常被采用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意思,因为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有所区别,一般行政单位除了公务员编制人员就是机关工勤人员,而事业单位只有极少数的公务员编制人员,大部分都是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人员都不拿公务员工资,而是职称工资,由于公务员实行“阳光工资”,而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内容相同,专业技术人员拿职称工资相对低了很多,于是很多事业单位要求参照公务员管理,工资提升至公务员工资水平。所以叫参照管理的单位。

『捌』 如何理解规章作为参照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规章制度是集体智慧结晶,是任何人都要遵守的条例,如果仅仅作为参照,可能是要重新制定规章。

『玖』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作为参照的是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作为参照的是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行政规章。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9)什么叫参照规章扩展阅读: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在涉及行政许可、登记、征收、征用和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的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审理。

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行政案件的审理需以民事诉讼的裁判为依据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诉讼。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者被告改变其所作的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拾』 公务员中的参照管理是什么意思

参照管理全称叫“参照公务员管理法管理”,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这些被管理的人员就叫参公人员。公务员与参公的区别:

1、编制上的区别

按照国家规定,公务员全部是行政编,事业单位则是事业编,而参公则比较特殊,它介于二者之间。

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参公人员属于事业编,但是一些参公单位(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属于行政编制。

2、名称上的区别

参公人员的名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从广义上讲具有公务员身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算是正式的公务员。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需具备2个条件,一必须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具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

3、待遇上的区别

参公单位一般是党政机关的下级单位或者执法机构,它们的工资待遇跟公务员一样,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但因为大部分参公单位机构规格比党政机关要低,因此薪酬涨幅的空间要相对小一些。

热点内容
李金律师 发布:2025-02-05 10:43:25 浏览:36
法学背书知乎 发布:2025-02-05 10:16:42 浏览:815
生活中行政法事例 发布:2025-02-05 10:08:49 浏览:990
省司法厅张敏 发布:2025-02-05 10:08:43 浏览:375
公司监事需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5 10:03:50 浏览:68
日本古代刑法图片 发布:2025-02-05 10:03:05 浏览:104
司法考试考点组 发布:2025-02-05 09:29:15 浏览:780
术前签字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5 09:27:47 浏览:399
法院康翻身 发布:2025-02-05 09:25:35 浏览:856
崇阳人民法院 发布:2025-02-05 08:55:02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