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商业法规
㈠ 谁能提供有关商业行贿的法律条款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一种有序的法制经济,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及其他营利性服务的经济行为都应规范化、合法化,各种营利性活动应当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机制下进行,应遵循国家法规乃至商业惯例。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行为则违背诚实信用、公平自愿的原则,违反国家规定,直接破坏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机制以及市场经济的有序性、规范性,严重的则构成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在商品经济中,各经济主体带着各自的经济目的,参与到市场中进行交易竞争,其中部分经济主体不是依靠合格的商品质量,良好的劳务服务,按诚实信用原则公平竞争,而是依靠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这一不法手段,实现其经济目的,追求到不法利润。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使得采购人员买远不买近,买坏不买好;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排挤合格产品,诋毁其信誉;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承建加工单位被拒之门外,被一些七拼八凑的“杂牌军”抢走生意,严重挫伤合法经营者的积极性,使市场竞争营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司法实践中以行贿罪认定和处理这些问题,囿于主体的公职身份、客观上利用职务之便要求的局限,难免存在困难偏差,出现打击盲点。而且,可以预见,随着公务员制度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直接以权谋私、以权换利的贿赂犯罪会逐步减少,而部分商品经营者、从事营利活动的个人、企事业单位利用贿赂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谋取非法利润的商业行贿犯罪会不断上升,其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大,且并发其他多种犯罪,危害极大,为打击制裁经济犯罪、规定经济行为,本条设立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乃形势所需、确有必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支付回扣、手续费是本罪客观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回扣是商品买卖或劳务服务活动中,卖方从其卖得的价款中按比例或不按比例返还给买方的一部分款项,返还方式、比例由双方商定。回扣专指买方所得的由卖方返还的价款。手续费指佣金以及买卖双方当事人、居间人听得的佣金、回扣性质以外的报酬佣金、回扣性质以外的报酬。这里的佣金专指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人居间介绍买卖所得的,由买方或卖方单独给付或双方共同给付的款项,回扣、手续费在实践中名目繁多,花样翻新,是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有加速商品流通、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面,也有阻碍、破坏商品经济的一面。原则上,只要买卖双方和中间人本着诚实信朋、公平交易的原则,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的情况下支付收受,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法律上也应予以承认和保护,但是某些情况下,回扣、手续费的支付与收受会危害市场经济公平竞争机制、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严重的则可能构成本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经营者,即从事商品经营、营利性服务等经济活动的法人、其它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机关或其所属部门也可能成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有以下特征:(1)主体的多元性: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组织的单位及成员、私营经济、个体工商业者、公私联合体、私人合伙经营;同时、为防止国内外经营者勾结在一起。通过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侵害国家及人民利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的经济实体及成员也可构成本罪主体。(2)主体的平等性:在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体制下,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都要求公平正当的竞争,要求依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交易、获取合法利益。合法经营者在法律上应平等保护,实施违法犯罪的要平等地制裁打击,不能搞区别对待,宽严不一。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均为故意。其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此处的谋利,不同于经济活动中依法经营,获取的正当利益,而是谋取暴利、追求不正当的高额经济利润。就行贿方而言,旨在通过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谋取高于其提供的商品、劳务服务所应得的公平利润,其动机还可能是为了垄断市场、排除竞争对手,最终进行垄断经营,谋取暴利。
二、认定
(一)本罪与请客送礼的界限
在认定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时,要注意划清与请客送礼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礼尚往来的请客送礼一般郁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且礼品的价值一般较小,行为人没有明显的、直接的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动机和目的,这与本罪的行贿行为有本质区别。
(二)本罪与向公司、企业人员一般行贿行为的界限
根据本条的规定,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达到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因此,如果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数额未达到较大的,属于向公司、企业人员一般行贿行为,不能以本罪论处。-
(三)本罪与行贿罪的界限
本罪与行贿罪有许多相似之处,行为人在主观特征上均为直接故意,且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在客观特征上行为人均向受贿人实施了给予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但两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为商品经济的经营者,具有特定性,而行贿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其范围较本罪主体更广泛。(2)行贿的对象不同。本罪的行贿对象是公司、企业人员,而行贿罪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3)侵犯的客体不同。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人员职务的廉洁、公正制度,公司、企业的正常业务及管理活动,更为主要的是侵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而行贿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制度以及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三、处罚
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依本条的规定,本罪的处罚分为以下几点:
1、自然人犯本罪,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对于罚金的数额,法律未作明确规定,我们认为应主要根据行贿的数额和情节来确定。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由刑处罚,主要根据职责权限的大小和在行贿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来确定。
3、免除或减轻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
本条第3款对本罪的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情节作了特别规定。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是指行贿人在行贿行为未被追诉前,主动交待其行贿行为的,也即在行贿行为未被追诉前有行贿自首行为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这里,不管犯罪轻重,只要有自首行为的,均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这对分化瓦解贿赂犯罪分子具有重大意义。
㈡ 个人合伙企业具备哪些条件,有哪些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法律,个人创业的法律途径主要有: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从事个体工商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设立合伙企业。
——注册底线
1、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基本要求:
(1)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即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
(2)
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需50万元人民币以上;
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需50万元人民币以上;以商品零售为主的公司需30万元人民币以上;
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公司需10万元人民币以上;
(3)
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4)
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5)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2、个体工商户:对注册资金实行申报制,没有最低限额。基本要求:
(1)
有经营能力的城镇待业人员、农村村民以及国家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可以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经营;
(2)
申请人必须具备与经营项目相应的资金、经营场地、经营能力及业务技术。
3、私营独资企业:对注册资金实行申报制,没有最低限额。基本要求:
(1)
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
(2)
有合法的企业名称;
(3)
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
(4)
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5)
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4、私营合伙企业:对注册资金实行申报制,没有最低限额。基本要求:
(1)
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2)
有书面合伙协议;
(3)
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资;
(4)
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
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6)
合伙人应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7)
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不得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备注:合伙人可以用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或者其它财产权利出资;上述出资应当是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权利。
——注册步骤
步骤一、到市工商局(或当地区、县工商局)企业登记窗口咨询,领取注册登记相关表格、资料。
步骤二、办理名称预先核准、取得《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步骤三、以核准的名称到银行开设临时账户,股东将入股资金划入临时账户。
步骤三、到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证明。
步骤四、将备齐的注册登记资料交工商局登记窗口受理、初审。
步骤五、按约定时间到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缴纳注册登记费。
步骤六、在规定的报纸上发布公告。
㈢ 路边摆摊非法,请问是违反了什么法律
在禁止摆摊的路边摆摊,违反了《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因建设等特殊需要,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临时堆放物料,搭建非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必须征得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七条凡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限期改造或者拆除;逾期未改造或者未拆除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强制拆除,并可处以罚款。
(3)私人商业法规扩展阅读:
《城市管理执法办法》第二十六条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开展执法活动,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后果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对违法行为轻微的,可以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予以纠正。
第二十七条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活动,可以依法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勘验、拍照、录音、摄像等方式进行现场取证;
(二)在现场设置警示标志;
(三)询问案件当事人、证人等;
(四)查阅、调取、复制有关文件资料等;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㈣ 个体经营户有什么法律保护
《个体工商户条例》是为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由国务院于2011年4月16日发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对个体工商户实行监督和管理。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
二、是为维护个体工商户所招用从业人员的权益,规定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法与招用的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的义务,不得侵害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是对个体工商户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4)私人商业法规扩展阅读:
《个体工商户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有经营能力的公民,依照本条例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第三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机关(以下简称登记机关)。登记机关按照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下属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
第四条:国家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市场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
㈤ 中国有商业法吗
社会主义中国的商业法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商业法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年代,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政权,适应人民革命战争的需要,颁发了许多调整商业关系的通告、条例、规定,确认保护私营商业和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的政策。如1930年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中的《商人条例》、《合作社条例》和《取消牙人条例》,1932年中央工农民主政府颁布的《工商投资暂行条例》,1933年临时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关于《粮食调剂局与粮食合作社的关系》的规定,1934年闽北分区工农民主政府《商人自由贸易问题》的布告,1941年《陕甘宁边区禁止粮食出境修正暂行条例》,1942年《陕甘宁边区贩卖纸烟惩治办法》等。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在施政纲领中都有关于商业的政策规定。这些法规,尽管形式简单,内容带有地区性,但它为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商业立法积累了经验。
1949~195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商业立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调整各种所有制商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为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逐步改造私营商业和个体商贩,建立全国统一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商业体系,提供法律保证。1949年10月,政务院设立了领导全国商业工作的贸易部(现为商业部),1950年3月发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和《关于统一全国国营贸易实施办法的决定》。1953年开始,陆续颁发了关于粮食、棉花、棉布、油料实行统购统销的命令和实施条例,1954年还发布了《关于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城乡初步分工的决定》和《进一步加强市场领导,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这一系列重要的商业法规,对确立国营商业在全国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形成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7~1966年
1957年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商业工作的主要任务转为组织好商品流通,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服务。为了适当扩大地方的权限,进一步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务院先后颁发和批准了《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1957)、《关于改进粮食管理体制的几项规定》(1958)、《关于商品分级管理办法的报告》(1959)。从1961年5月起,先后制定了《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商业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62年9月,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规定了适合当时情况的各项政策,调整了商业内外各方面的主要经济关系,使商业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1966~1976年
中国处于十年内乱时期,商业活动在许多方面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1976年以后
在中国进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期,商业立法呈现出新的面貌。商业部设立了专门的法律机构,开始系统地审查整理建国以来颁发的商业法规,并相应地颁发了一些重要的单行法规。商业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也已开始进行,如国务院1982年颁发的《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关于在工业品购销中禁止封锁的通知》,《关于实行“粮食征购、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的粮食管理办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发展城乡零售商业、服务业的指示》,商业部发布的《关于完成粮油统购任务后实行多渠道经营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商业部发布的《关于改革农村商品统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等。商业部等部门还颁发了农村食品购销站、肉类加工和冷藏企业、国营工业品零售企业、国营副食品零售企业、国营饮食服务企业、棉花储备库的管理条例,粮食议购议销、粮油装具、粮油调运、城市粮店、扶持土副产品生产基金、粮油加价等管理办法,以及商业企业实行经营责任制、商业企业利润留成办法等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法规。此外,为了活跃城乡商品流通,1983年国务院公布了《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
㈥ 商业法律与法规
我知道抄有个月旦法学知识袭库,那里面有很多法律类的文献可供下载,商业法规也很多,试题更多,你可以去搜搜。或者去网上书店看看吧,网上好多书都能找到,我记得有个法律e书店,他好像是个出版公司,直接卖书的,专卖法律书,我以前在那找到了好多难找的书,你可以旺旺打听一下
㈦ 为什么要遵守商业法规
为什么要遵守商业法规,首先要明白商业法规是什么才能做到自觉自律,在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习贯。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的道德风尚。
㈧ 在马路边做生意违反了哪条法律
路边摆摊是违法的.
1.道路为公众交通之用,岂可为私人占据作为营利用途?这部份涉及交通法规;
2.未经许可擅自营业又不缴税,这部份涉及商业法规与所得税营业税法.
㈨ 商业法律法规有那些
商业的法律法规,它远远不止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些条文,其实内在我们一般都是不会僭越的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精神法律的人,可能需要去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