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行业常用法律法规
㈠ 民典法关于私安水阀门有什么规定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6
㈡ 阀门的标准GB12237-89是什么意思吗
GB12237-89,是国家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1月4日批准,1990年12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T)。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强制性国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推荐性国标是指生产、检验、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国家标准。但推荐性国标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㈢ 适用于制造业的特定法律、法规和规章是什么
一、我国环境法系列
我国环境法体系划分为: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标准和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法条约七个系列。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系列是由不同层次的各类法律法规所组成的,是分门别的、多层次的、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宪法》是大法,是制定《环境保护法》的依据。根据逻辑学原理,从实用角度(或实践目的)出发,可将环境法系列的构成划分如下。
1. 按相关性分
所谓相关性,是指与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具有相关连性的一种属性。其具体结构如下:
环境保护法
各单行环境法规
直接相关的
质量标准:废水、大气等
环境标准 排放标准:废水、大气等
环境法系列
方法标准:废水、大气等
森林法
间接相关的 草原法
渔业法 等
2. 按对象属性分
所谓对象属性,是指被保护和防治对象所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属性。具体结构如下:
水法
大气法
噪声法
固废法
环境法系列
质量标准:废水、大气、固废、噪声等。
排放标准:废水、大气、固废、噪声等。
方法标准:废水、大气、固废、噪声等。
3. 按立法机关分
所谓立法机关,是指具有制定批准权的机关。具体结构如下:
国家的
法律法规 国务院及部委的
地方的
环境法系列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4. 主要内容
1 水污染防治有关法规
2 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法规
3 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规定
4 固体废物的有关规定
5 化学品管理的有关规定
6 其他法规
二、职业病防治
1、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实施)
2、行政法规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4月30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1987年12月3日实施)
3、部门规章
【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7月27日实施)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2002年5月1日实施)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5月1日实施)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2002年5月1日实施)
4、行业法规
如电力行业:
全国电力行业尘肺病防治暂行办法(1996年9月6日实施)
㈣ 阀门生产许可证取消了
取消了。
行业管理体制
阀门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细分行业,属于竞争性行业,涉及到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包括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及国家核安全局等。其中: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管理规章制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针对压力管道元件等特种设备生产设定许可方式和许可程序;
◆国家核安全局制定民用核承压设备许可证制度。
另外,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阀门分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通过信息搜集和发布、召开行业内企业交流会等形式指导企业进行阀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下,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全国通用、特殊用途的各种材质的高中低压阀门、阀门驱动装置、过压保护安全装置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制度
2006 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对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的实施方法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特点与产品特点,按不同产品规定了许可级别、条件与要求,并确定了许可方式、许可程序。阀门生产企业从事属于规定范围的阀门产品制造,必须按照上述规则,取得相应级别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
(2)民用核安全设备许可证制度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和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监督管理规定(HAF601)》等文件,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的单位,应当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范围和条件从事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企业从事执行核安全功能的阀门的设计、制造,应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
㈤ 求燃气行业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清单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和燃气设施;
(三)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经营方案;
(四)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运行、维护和抢修人员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燃气管理部门核发燃气经营许可证。
申请人凭燃气经营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禁止个人从事管道燃气经营活动。
个人从事瓶装燃气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
第十七条;燃气经营者应当向燃气用户持续、稳定、安全供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燃气,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燃气经营者应当公示业务流程、服务承诺、收费标准和服务热线等信息,并按照国家燃气服务标准提供服务。
第十八条:燃气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向市政燃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符合用气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供气;
(二)倒卖、抵押、出租、出借、转让、涂改燃气经营许可证;
(三)未履行必要告知义务擅自停止供气、调整供气量,或者未经审批擅自停业或者歇业;
(四)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用于经营的燃气;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储存燃气;
(六)要求燃气用户购买其指定的产品或者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七)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
(八)销售未经许可的充装单位充装的瓶装燃气或者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
(九)冒用其他企业名称或者标识从事燃气经营、服务活动。
第三十五条 :燃气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设置燃气设施防腐、绝缘、防雷、降压、隔离等保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巡查、检测、维修和维护,确保燃气设施的安全运行。
(5)阀门行业常用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燃气用户及相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操作公用燃气阀门;
(二)将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接地引线;
(三)安装、使用不符合气源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
(四)擅自安装、改装、拆除户内燃气设施和燃气计量装置;
(五)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使用、储存燃气;
(六)盗用燃气;
(七)改变燃气用途或者转供燃气。
㈥ 做iso9001 ,卫浴厂需要什么法律法规文件主要厂里做水龙头的,水暖用阀门、卫生设备用软管的生产
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合同法、公司法、若为中压阀门需要做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涉及相关法规(略)
㈦ 印度海关对阀们进出口的规定等
印度进出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印度进出口产品的结构
下面列出四张表,从中可初步了解印度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它们分别是印度进口的前十位产品及金额、印度出口的前十位产品及金额、印度自中国进口的前十位产品及金额、印度向中国出口的前十位产品及金额。
二、印度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
印度消费者事务及公共分配部下属的印度标准局(BIS)是印度负责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印度标准局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印度标准学会(ISI)。1986年,印度设立印度标准局(BIS),1987年4月1日,印度标准局正式取代印度标准学会成为印度法定的进口产品质量检验主管部门。
印度标准局总部设在首都新德里,下辖5个地区办公室、33个分支办公室、5个检查办公室及8个实验室。截至2004年12月31日,印度标准局工作人员总数为1900人。
(二)涉及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的法律法规
涉及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的法律法规包括:《1986年印度标准局法》,该法规定了印度标准局的设立、机构设置及职能;《1987年印度标准局规则》,该法规定了进口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的制定和管理;《1988 年印度标准局(认证)规则》,该法对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的具体程序做了规定;印度商工部外贸总局2004年发布的第29号通告规定了进口产品的强制质量检验。
(三)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印度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包括两种:强制检验制度和自愿检验制度。
1. 强制检验制度
早在2000年11月24日,印度商工部外贸总局就发布了44号通告,对进口产品的强制检验做了具体规定。随后,商工部又通过2001年9月3日的第26号通告、2003年4月7日的第5号通告以及2004年1月28日的第29号通告对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目前,规范强制检验制度的法律依据就是商工部第29号通告。29号通告规定,凡是进口属于印度标准局109种强制进口认证产品范围内的产品,外国生产商或印度进口商必须事先向印度标准局申请产品质量认证,并获得认证证书,海关依据认证证书对进口产品予以放行。
(1)强制进口认证产品清单
列入强制进口认证产品清单的109种产品主要涉及大宗消费品或关系到能源保护及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产品(见表5)。
(2)外国生产商申请的进口产品质量检验
对于外国生产商申请的进口产品质量检验,外国生产商首先应向印度储备银行申请在印度设立一个联络处或办事处,再由联络处或办事处向印度标准局申请进口产品质量检验,申请费用为1000卢比。标准局接到申请后将派出一个不超过2人的检验组赴外国生产商工厂实地检验,外国生产商承担检验组的所有旅途费用(包括交通、食宿及签证费用等)及300美元的检验费。如果产品检验符合印度相关标准,则外国生产商与印度标准局签订协议,取得进口产品认证证书。外国生产商每年需再缴纳1000卢比的认证费及不少于2000美元的认证标志使用费。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可申请延期,申请费用为500卢比。
(3)印度进口商申请的进口质量检验
下列三种情况下可由印度进口商申请进口产品质量检验:
A.该进口产品的消费是必须的;
B.该进口产品的需求是持续的;
C.该进口产品从预先确认的渠道获得。
印度进口商必须首先建立一个检验设备符合印度标准局要求的实验室,申请进口产品质量检验时需随申请表附上进口商对进口样品的检验报告。申请费用为1000卢比。为保证进口产品符合印度标准,印度标准局认为必要时也可派出一个不超过2人的检验组赴进口产品的生产厂进行实地检验,进口商承担检验组的所有旅途费用(包括交通、食宿及签证费用等)。获得进口认证证书后,进口商需缴纳每年1000卢比的认证费及规定数量的认证标志使用费。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可申请延期,申请费用为500卢比。
(4)例外规定
经印度中央政府或邦政府批准的慈善机构、宗教组织或教育机构因接受国外捐赠而进口属于强制进口认证产品范围内的产品,不需强制产品质量检验就可直接进口。
经在马哈拉斯特拉邦那格浦尔市主管爆炸品控制的最高官员的批准,钢瓶及钢瓶阀门或阀门配件可以不经强制产品质量检验就直接进口。
2.进口自愿检验制度
凡是进口属于强制进口认证产品范围之外的产品,是否检验由外国生产商或印度进口商自愿决定,政府不加干预。
三、印度出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一)出口产品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
印度商工部下属的印度出口检验委员会(以下简称“EIC”)是印度政府依据《1963年出口(质量控制及检验)法》第三条规定设立的印度出口产品质量控制及装船前检验的主管机构。
1.机构设置
EIC总部设在新德里,主要由行政委员会及技术委员会两部分组成,两个委员会分别管理行政事务和检验技术事务。委员会成员由1名主席、1名秘书及17名委员组成,上述成员均由中央政府任命。根据《1963年出口(质量控制及检验)法》第七条规定,EIC通过其下属的5个出口检验机构(见表6)以及遍布全国的42个出口检验机构办事处及实验室来具体实施出口产品质量的现场检验职能。
2.管理职能
(1)出口检验委员会的职能
EIC的职能包括:发布需要纳入质量控制或需要出口前检验的产品名单;为名单内产品制定出口的质量标准;详细说明名单内产品的质量控制或检验类型。(2)出口检验机构的职能
A.通过颁发出口产品质量证书,在出口企业实施质量保证制度(包括批批检、过程质量控制及自我认证等);
B.通过颁发食品质量证书,在食品加工企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C.管理多项优惠关税项目下的原产地证书,截至2004年12月31日,已颁发596158项原产地证书。
(二)涉及出口产品质量检验的法律法规
涉及出口产品质量检验的法律法规包括:
1.《1963年出口(质量控制及检验)法》
该法是印度管理出口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出口检验委员会的设立和职能、质量控制及检验机制、获取出口商相关信息及相关处罚细则等内容。 2.《1964年出口(质量控制及检验)规则》
该规则规定了委员会的活动程序、质量控制及检验的具体程序、专家委员会的组成、检验机构的委托及批准等内容。
(三)出口产品质量检验制度
1.批批检制度(CWI)
在批批检制度下,每一批出口货物均需要经过检验,检验依照统计学抽样方法在出口检验机构或其认可的检验机构进行,货物只有符合规定的出口质量标准才能取得检验证书方可获准出口。由于各种货物的特性不同,每种货物的检验证书有效期也不相同。一旦超过检验证书的有效期,出口货物必须重新申请检验。目前,列入批批检制度管理的产品主要包括陶瓷制品、水泥混凝土、部分无机盐、油布、部分无机颜料、部分矿产品及矿砂(包括铁矿砂、锰矿砂、铝土矿砂等)、部分有机化学品、双壳类软体动物、鱼及水产品、干鱼、蛋制品、奶制品、蜂蜜、Basmati大米、黑胡椒、禽肉及禽肉制品、宠物食品以及非供人类食用的动物副产品。
2.过程质量控制制度(IPQC)
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强调生产商在制造过程的每个阶段(从原料采购、生产、包装到最终检测)均有控制质量的责任。出口检验机构将成立一个由不同领域专家组成的评估小组,评估生产商的各个具体部门在生产中是否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果评估合格,则生产商将获得出口质量证书,出口货物也不需再进行检验。
3.自我认证制度
自我认证制度是在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检验制度。除了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外,自我认证制度强调生产商在设计研发、质量审核、售后服务、仓储等四个方面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质量要求。经过出口检验机构评估合格,生产商将获发出口荣誉质量证书。该证书有效期一年,期满后出口检验机构将依据生产商的业绩考虑是否延期。自我认证制度最初只在工程项目企业实行,现逐渐推广至其它行业。
4.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世界各国对进口食品在卫生和安全指标方面的日益关注,食品领域的一些国际性卫生标准如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CCP)、良好制造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受到广泛接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就是采取上述卫生标准对出口食品质量进行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该制度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欧盟国家对进口食品的卫生要求。目前,列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管理的产品主要是水产品、蛋制品、奶制品等。
四、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的评议
(一)我国受印度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影响的主要产品
从表3可以看出,列入印度强制进口认证产品清单的109种产品中,油压炉、液化气瓶及阀门配件、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浸没式电热水器、电熨斗、电炉、电热器、家用开关、漏电断路器、过电保护装置、绝缘电缆、交流电度表以及交流静电变压器等均属于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
(二)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的评议
鉴于印度进口强制检验制度对中印贸易的影响,2005年6月22日,我国驻印度大使馆经商参处向印度商工部贸易政策司主管WTO/TBT事务的官员提出:印度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下外国生产商申请进口产品认证证书的程序复杂、费用昂贵、申请时间长,给包括中国生产商在内的外国生产商带来了不合理的负担,并与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不相一致。
印度商工部贸易政策司主管WTO/TBT事务的官员称,印度商工部的相关通告并未违反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印度官员认为,印度发布相关通告的原因是为了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即为了保护公共安全和健康,符合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规定;同时,列入印度进口产品强制检验制度的109种产品在印度国内也属于强制认证产品,这109种产品的印度生产商也需向印度标准局申请产品强制认证;此外,印商工部通告并非针对某一国家,而是适用于所有外国生产商,并未构成歧视。
㈧ 阀门认证
一、特种设备设计单位及设计文件许可——特种设备设计文件许可(锅炉设计文件许可)
法律依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二条“锅炉、压力容器中的气瓶(以下简称气瓶)、氧舱和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设计文件,应当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鉴定,方可用于制造。”。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第七条 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产品的设计文件(图样、强度计算书等)应当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查批准。
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十二条和《小型和常压锅炉安全监察规定》第七条中锅炉设计文件鉴定实施单位不一致。
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第7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检验机构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或者检验项目,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21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元件、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的制造过程和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
第28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检验。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3、《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13条1款“安装、大修、改造后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技术性能,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由使用单位向规定的监督检验机构提出验收检验申请,并由执行当次验收检验的机构出具检验报告,合格的,发给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第22条“在用特种设备实行安全技术性能定期检验制度。使用单位必须按期向使用设备所在地的监督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及时更换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中的有关内容”。
4、《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第14条“气瓶应当逐只进行监督检验后方可出厂(出口气瓶按合同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气瓶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当在产品的明显位置上,以钢印(或者其他固定形式)注明制造单位的制造许可证编号和企业代号标志以及气瓶出厂编号,并向用户逐只出具铭牌式或者其他能固定于气瓶上的产品合格证,按批出具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产品合格证和批量检验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范及产品标准的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第39条“气瓶检验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检验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定期检验。检验气瓶前,检验人员必须对气瓶的介质处理进行确认,达到有关安全要求后,方可检验。检验人员应当认真做好检验记录。”
5、《北京市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检验监督管理办法》第5条“进口锅炉、压力容器未经检验的,不得安装、使用。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口”。
㈨ 法律规定 紧急排放阀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启
没有具体、直接的法律规定。
紧急排放阀门是当罐槽外部暴露于火灾情况下开启的。
实际上大多数紧急排放阀门是自动打开的,打开条件各个行业有具体规范。不按规范做发生事故后法律才追究责任。
下图是 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中关于紧急排放阀门的部分内容:
㈩ 氨用阀门必须用焊接阀门的法规依据是什么
没有必须用焊接哦,氨阀也有法兰的 不过是方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