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微博有法律法规

微博有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5-21 11:14:12

⑴ 微博显示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不予显示的时候搜索的人没有违法吧

可能是违法,它可能涉及敏感内容所以被封号了。

新浪微博,后更名为“微博”,是中国著名社交媒体平台,于2009年8月推出。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接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实现信息的即时分享、传播互动。

它基于公开平台架构,通过裂变式传播,让用户与他人互动,并与世界紧密相连,2021年11月,微博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微博营收6.0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广告营收达5.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9%。

相关分析:

新浪已是最贵的股票之一,该公司当前股价按2014财年每股收益预期计算,市盈率为40倍。相比之下,新浪和腾讯的数值约25倍左右。

而搜狐,这个和新浪同时代起来的门户网站,其市盈率也就是个位数。因此,新浪微博变得非常有价值,野村证券(NomuraSecurities)通过分析给出了100美元的目标价。

它的分析师金永恩(JinYoon)和王勇(YongWang)以Twitter2011年的估值作为基准,乘以50%,然后计算出了新浪微博的价值约为37亿美元,约占新浪市值的三分之二,占野村证券目标价的55%。可这只股票依旧有太多不确定性。



⑵ 微博怎么算违规 百度知道

微博管理规定:
发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及社会安全的信息(简称“敏感信息”),主要表现为:
1.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3.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 宣扬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二) 垃圾广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恶意行为,主要表现为:
1. 从事买卖粉丝及相关业务;
2. 从事刷评论、刷转发、刷投票、刷有奖活动业务;
3. 通过机器或软件等非人力手段对他人页面大量发送广告信息;
4. 虚假中奖信息;
5. 机器抓取发送的无意义内容、重复内容;
6. 利用系统漏洞干扰微博正常秩序的行为。如:盗用他人账号、强制他人关注等。
(三) 淫秽色情信息,主要表现为:
1. 淫秽:具体描绘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点的图片、视频,带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类似感受的音频、文字。
发布不实信息。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一) 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系子虚乌有。
(二) 捏造细节:捏造细节使整个事件被扭曲。
(三) 图文不符:通过错误的图文搭配误导他人。
(四) 夸大事实:在描述中对事实夸大其词,误导他人。
(五) 过期信息:将已得到解决的事件作为新消息发布,并略去已产生的结果。
(六) 信息残缺:隐藏部分事实,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他人。
(七) 断章取义:将部分事实加上推测作为事实发布。文艺评论不适用本条规定。
用户纠纷类违规,主要包括:
(一) 泄露他人隐私,主要表现为:
1. 泄露身份信息:公开他人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用户已公开或授权公开的除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2. 泄露其它信息:公开他人不愿被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信息。如:性取向、生理及心理缺陷、财产状况、信用卡、电子消费卡、上网卡、上网帐号和密码、交易账号和密码、网上购物使用的帐号和密码、IP地址、浏览网页的踪迹或活动内容、私生活镜头以及社会关系等,他人可通过合法公开渠道得知的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二) 人身攻击,主要表现为:
1. 侮辱:以侮辱性言论伤害他人。
2. 诽谤:刻意捏造信息破坏他人名誉。误解不适用本条规定。
3. 肖像篡改:修改他人肖像且令本人不能接受。
转发他人发布的含有人身攻击内容的微博或评论,但没有继续人身攻击的,该转发微博不构成人身攻击,但接到当事人举报后可删除。
(三) 冒充他人,主要表现为:通过头像、昵称、域名及各类自我说明,暗示自己与他人或机构相等同或有关联。
(四) 内容抄袭,主要表现为:发布他人原创内容而不注明出处或标识转载。
原创内容暂指首发于新浪微博的内容,不包括修改、整合的图片等。
(五) 骚扰他人,主要表现为:以评论、@他人、私信、求关注等方式对他人反复发送重复、近似、诉求相同的信息。反复是指3次及以上。
(六) 认证用户身份虚假,主要表现为:
1. 通过伪造材料、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新浪微博认证身份;
2. 用户真实身份与认证身份不符。
(七) 认证用户身份真实,但在新浪微博从事的商业行为中有违规的,按照《新浪微博商业行为规范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处理。商业行为是指在新浪微博发布有奖活动、广告信息等。

⑶ 新浪微博新规都规定了什么

2010年,腾讯在QQ上弹窗提示用户:腾讯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个强迫用户二选一的举动,令这位互联网巨头被诟病许久。


内容截图

微博针对的第三方新闻平台正是近来风头正劲的今日头条。

在微博发布上述声明之前,头条社区官方已经向头条号作者发布授权开通微博内容源的内测通知。通知显示,开通此功能后,头条号平台将提供技术能力,帮助用户将微博等平台发布的内容定期自动发表到今日头条旗下的社交媒体产品——微头条上。

之后的事情是,9月10日晚间,今日头条向部分用户发出系统通知,称“今日头条将于近期停止提供新浪微博的账号服务”。

再之后,就是微博在《微博服务使用协议》中增加了微博内容的原创独家性。

微博就是霸王条款,有的甚至于于法不合,静等看后面怎么发展了。

⑷ 微博发布有什么规定

为构建和谐、法治、健康的网络环境,维护新浪微博社区秩序,更好的保障用户合法权益,新浪微博与用户共同制定本公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新浪微博是由新浪公司创建、运行的社交网络平台。
第二条
新浪微博用户是指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其行为需遵守本公约;未注册者在本平台的活动亦参照本公约。
第三条
新浪微博用户在本平台的活动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本平台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注册协议,配合司法机关维护被侵权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以下统称“站方”)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本公约,制定《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并实施管理。
第二章用户权利

第五条
用户享有新浪微博帐号的使用权。该使用权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让,帐号的行为将被视为注册用户的行为。
第六条
站方鼓励用户验证真实身份及申请特定标识,申请方式和审核条件公开透明。此类用户享有更多服务。特定标识包括:个人认证、微博达人、机构认证等。
第七条
用户在本平台的表达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本公约相冲突。
第八条
用户的个人隐私受到保护。
新浪微博的用户真实身份验证信息由第三方平台保存。对用户隐私的保护是新浪微博的基本政策,用户自行公开、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的除外。
第九条
用户在新浪微博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微博举报功能或司法途径维护权益。
第三章用户行为规范

第十条
用户注册、使用微博应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不得以任何方式受让微博帐号使用权,不得盗用他人帐号。
第十一条
用户不得恶意通过机器或软件等非人力手段注册微博帐号、发布内容或关注他人,经微博官方许可的软件应用除外。
第十二条
用户拥有设置个性化帐号信息的权利(包括:昵称、头像、个人介绍、帐号模板等),但不得设置含有以下内容的帐号信息:
(一)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二) 包含人身攻击性质内容的;
(三) 暗示与他人或机构相混同的;
(四) 包含非法信息的。
不得使用隐晦表达等方式规避以上限制。
第十三条
用户拥有发布信息的权利,但不得发布含有以下内容的信息:
(一)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 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 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九) 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四条
用户不应发布不实信息。不实信息范围详见《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
第十五条
用户应尊重他人名誉权,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第十六条
用户应尊重他人隐私权,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涉及公众利益或经由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隐私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用户不愿公开的其他个人信息。
第十七条
用户应尊重他人肖像权,未经他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修改其肖像。
第十八条
用户应尊重他人安宁权,不得利用微博骚扰他人。不应以评论、@他人、私信、求关注等方式对他人反复发送重复、近似、诉求相同的信息。
第十九条
用户应尊重他人著作权。发布他人原创内容需注明出处或带有明显转载标识。
第四章社区管理

第二十条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由站方和社区委员会共同完成。
第二十一条
站方可通过主动发现及接受用户举报发现违规行为,完成真实身份验证的用户可使用微博的举报功能。
第二十二条
站方根据《新浪微博社区管理规定(试行)》处理违规行为。
第二十三条
违规处理包括:内容处理和帐号处理。
内容处理包括:删除、禁止被转发、禁止被评论、标注等。
帐号处理包括:禁止发布微博、禁止被关注等,直至注销。
第二十四条
对于可明显识别的违规行为,由站方直接处理;其他违规行为,由社区委员会判定后处理。
第二十五条
社区委员会分为两类:判定用户纠纷的普通委员会,判定不实信息的专家委员会。社区委员会成员均为公开招募。
第二十六条
在涉嫌违规行为的判定中,社区委员会在时限内以多数决的方式,形成判定结果,站方据此完成处理。
第二十七条
违规处理过程以网页卷宗的方式公示。
第二十八条
站方根据社区委员会判定结果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属于用户自律范畴,不代表新浪微博立场。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用户因微博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与新浪公司无关。
第三十条
站方可依照互联网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社区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出于维护微博社区秩序的目的,不断完善本公约。
第三十一条
本公约自2012年5月28日起施行。

⑸ 这样发微博算是违规的吗

微博管理规定:

发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及社会安全的信息(简称“敏感信息”),主要表现为:
1.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3.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 宣扬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二) 垃圾广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恶意行为,主要表现为:
1. 从事买卖粉丝及相关业务;
2. 从事刷评论、刷转发、刷投票、刷有奖活动业务;
3. 通过机器或软件等非人力手段对他人页面大量发送广告信息;
4. 虚假中奖信息;
5. 机器抓取发送的无意义内容、重复内容;
6. 利用系统漏洞干扰微博正常秩序的行为。如:盗用他人账号、强制他人关注等。
(三) 淫秽色情信息,主要表现为:
1. 淫秽:具体描绘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点的图片、视频,带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类似感受的音频、文字。
发布不实信息。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一) 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系子虚乌有。
(二) 捏造细节:捏造细节使整个事件被扭曲。
(三) 图文不符:通过错误的图文搭配误导他人。
(四) 夸大事实:在描述中对事实夸大其词,误导他人。
(五) 过期信息:将已得到解决的事件作为新消息发布,并略去已产生的结果。
(六) 信息残缺:隐藏部分事实,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他人。
(七) 断章取义:将部分事实加上推测作为事实发布。文艺评论不适用本条规定。
用户纠纷类违规,主要包括:
(一) 泄露他人隐私,主要表现为:
1. 泄露身份信息:公开他人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用户已公开或授权公开的除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2. 泄露其它信息:公开他人不愿被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信息。如:性取向、生理及心理缺陷、财产状况、信用卡、电子消费卡、上网卡、上网帐号和密码、交易账号和密码、网上购物使用的帐号和密码、IP地址、浏览网页的踪迹或活动内容、私生活镜头以及社会关系等,他人可通过合法公开渠道得知的或涉及公共利益的除外。
(二) 人身攻击,主要表现为:
1. 侮辱:以侮辱性言论伤害他人。
2. 诽谤:刻意捏造信息破坏他人名誉。误解不适用本条规定。
3. 肖像篡改:修改他人肖像且令本人不能接受。
转发他人发布的含有人身攻击内容的微博或评论,但没有继续人身攻击的,该转发微博不构成人身攻击,但接到当事人举报后可删除。
(三) 冒充他人,主要表现为:通过头像、昵称、域名及各类自我说明,暗示自己与他人或机构相等同或有关联。
(四) 内容抄袭,主要表现为:发布他人原创内容而不注明出处或标识转载。
原创内容暂指首发于新浪微博的内容,不包括修改、整合的图片等。
(五) 骚扰他人,主要表现为:以评论、@他人、私信、求关注等方式对他人反复发送重复、近似、诉求相同的信息。反复是指3次及以上。
(六) 认证用户身份虚假,主要表现为:
1. 通过伪造材料、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新浪微博认证身份;
2. 用户真实身份与认证身份不符。
(七) 认证用户身份真实,但在新浪微博从事的商业行为中有违规的,按照《新浪微博商业行为规范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处理。商业行为是指在新浪微博发布有奖活动、广告信息等。

⑹ 在微博发广告违法吗

微博管理规定:
发布危害信息。危害信息主要包括:
(一)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危害国家及社会安全的信息(简称“敏感信息”),主要表现为:
1. 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
2. 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3. 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
5. 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
6.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
7. 宣扬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
8. 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
9.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二) 垃圾广告,包括垃圾信息和恶意行为,主要表现为:
1. 从事买卖粉丝及相关业务;
2. 从事刷评论、刷转发、刷投票、刷有奖活动业务;
3. 通过机器或软件等非人力手段对他人页面大量发送广告信息;
4. 虚假中奖信息;
5. 机器抓取发送的无意义内容、重复内容;
6. 利用系统漏洞干扰微博正常秩序的行为。如:盗用他人账号、强制他人关注等。
(三) 淫秽色情信息,主要表现为:
1. 淫秽:具体描绘性行为或露骨宣扬色情的诲淫性信息。
2. 色情:露三点的图片、视频,带有色情意味、暗示、挑逗和引起他人类似感受的音频、文字。
发布不实信息。不实信息主要表现为:
(一) 整体失实:事件本身系子虚乌有。
(二) 捏造细节:捏造细节使整个事件被扭曲。
(三) 图文不符:通过错误的图文搭配误导他人。
(四) 夸大事实:在描述中对事实夸大其词,误导他人。
(五) 过期信息:将已得到解决的事件作为新消息发布,并略去已产生的结果。
(六) 信息残缺:隐藏部分事实,以不完整的信息误导他人。
(七) 断章取义:将部分事实加上推测作为事实发布。文艺评论不适用本条规定。

⑺ 新浪微博大规模账号的行为是否触犯了法律

对于微博的《服务使用协议》,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高级法律官员华林给出了以下意见:一,微博的服务使用协议是一份格式合同,是双方事先拟定的供重复使用的条款,在签订合同时没有与对方协商在格式合同的签订过程中,签约双方没有经过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用户没有可能讨论或修改某些条款。用户签署格式合同并不意味着所有条款都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它被签署了,用户也可以请求法院使不合理的条款无效。

微博在《微博服务使用协议》中增加了微博内容的原始排他性。这就是霸王条款,有些甚至不符合法律,所以等着看它以后如何发展吧。

⑻ 微博版权怎么保护

不一定的,这要看微博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
1、如果微博已构成了著作权法保护意义上的作品,就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理所当然就有版权。
2、但是,在目前的状况下,很多微博达不到独创性标准,也未达到著作权法保护意义上的作品标准,有很多还是转发他人的,因此不但没有版权,可能还侵犯了他人版权。
版权(英文名称:right)即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⑼ 我在微博上打了4000多字的文章,他说我有内容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你的文章教不会被发表,如果下一次还会有给你拉黑的可能。

⑽ 在微博或朋友圈发法律内容 违法吗

现在是七五普法阶段
普法就是宣传法律
不违法
了解一些法律规定,对自己也有好处
好依法维权,了解程序,不至于被骗

热点内容
律师职业险 发布:2025-02-04 18:20:05 浏览:116
什么情况下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4 17:44:37 浏览:221
满城哪有律师 发布:2025-02-04 17:12:56 浏览:863
房产联系人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4 16:52:25 浏览:256
刑法宫廷剧 发布:2025-02-04 15:59:01 浏览:588
经济法自然人 发布:2025-02-04 15:43:42 浏览:739
行政法庭审笔录 发布:2025-02-04 15:22:21 浏览:280
民事诉讼法是民告官吗 发布:2025-02-04 15:06:06 浏览:876
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 发布:2025-02-04 14:39:00 浏览:126
2014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试题 发布:2025-02-04 14:26:57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