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台湾的两岸条例

台湾的两岸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5-23 00:37:59

『壹』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的介绍

《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是台湾一个律例,立法公布于1992年7月31日,为台湾政府为规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的经济、贸易、文化等往来并处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订定的律例。该条例经过多次修正后,今仍为台湾政府对中国大陆地区重要法律之一,之后亦有《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商务活动许可办法》及《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等子法。

『贰』 2008年至今台湾和大陆之间签署的协议都有什么

请问大陆和台湾签署的
ecpa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详细些,万分感谢

悬赏分:
30
|

解决时间:
2010-1-5 08:54
|

提问者:
kennidiren

最佳答案


1
】首先应该明确
ECFA,CECA

CEPA
的区别

你说的这个这个应该是
ECFA
,即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的原来名称是
CECA
,两岸综合性经济合作协定

英文简称
CEC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ECFA
,是受
CEPA
制定而启发的

CEPA
指的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的英文简称,后来加上了《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
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所以这
3
者的关系是:

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制定了
CEPA
,注定会有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而台湾为了在经贸关系上不被大陆、港澳、东盟以及日韩边缘化

提出制定
CECA
(类似
CEPA
),后来这个
CECA
改称为
ECFA


2
】接下来看
ECFA
的内容

ECFA
是是台湾于
2009
年提出并极力推动的经济协议或条约。此协定名称中的

两岸

,系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台湾及中国大陆。

缘起

2010
年,
条约内容涵盖东南亚国家联盟十个国家及中国大陆、
日本及韩国的
《东
盟加三经济合作协定》将生效。协定内涵盖的该等国家,将依照条约内容,渐进
互相实施免关税的经济策略。
因为台湾无法加入东盟,
部分台湾政经人士认为东
盟加三将边缘化台湾并危及台湾整体经济。

2009

1
月,中国国民党及台湾内多个工商团体开始呼吁执政政府尽速与大陆
签署简称
“CECA”
的综合性经济协约。赞成此协定的官员及团体成员认为,应尽
早协商签署该两岸经贸合作协定,才可以于《东盟加三经济合作协定》实施后,
避免台湾遭到被边缘化的经济危机。
他们认为:
台湾出口将近四成输出至中国大
陆,若《东盟加三经济合作协定》签订导致的东盟国家货品免税进入中国大陆,

『叁』 大陆配偶第一次到台湾,是不是有规定说一定要呆多久

台湾“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完成大翻修,有关两岸婚姻制度即将有重大调整。台“陆委会”指出,新制最大的差别,就是免除“探亲”期的两岸往返之苦,可以直接在台“团聚”。此外,增加“长期居留”制,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取得许多便利与权益。新制的两岸婚姻,取消过去大陆配偶须往返两岸的“探亲”期,而是以结婚时间的长短与不同状况区分为“团聚”、“依亲居留”、“长期居留”及“定居”等4个不同阶段。关于“团聚”:结婚后即得申请来台团聚。必须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不能在台湾地区工作,如果非法打工,将会被强制出境,同时管制再次入境的时间。关于“依亲居留”:即结婚来台团聚满2年或未满2年但已生产子女,可以申请“依亲居留”。台当局将考量两岸婚姻数量、移民政策、人口成长率、社会福利成本等各项因素,对“依亲居留”采总量管制,订定数额。大陆配偶在此阶段,得在符合相关条件下许可在台工作,亦即,必须申请工作许可。关于“长期居留”:这是新制调整增设的阶段,即获“依亲居留”后,居留满4年,每年住满183日及符合积极要件,得申请在台“长期居留”。原则上没有居留期间的限制,不须申请工作许可,即得在台工作。有关数额方面,台当局仍须考量两岸婚姻数量、移民政策、人口成长率、社会福利成本等各项因素,订定数额。关于“定居”:大陆人民“长期居留”2年,每年住满183日外,经查品行端正无犯罪纪录、提出丧失大陆地区户籍证明、有相当财产足以自立或生活保障无虞、符合国家利益等积极要件后,得申请在台“定居”。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新制,有关两岸人民结婚或离婚的方式或要件,“结婚或两愿离婚之方式及其它要件,依行为地之规定”;“判决离婚之事由,依台湾地区之法律”。由于现行审查大陆人民入境台湾的事由,尚无所谓的“结婚事项”,因此,目前两岸婚姻,绝大多数是在大陆依当地相关规定,进行结婚登记。但是,“陆委会”法政处指出:由于新制实施日期,有待相关部会完成子法与制度接轨,并由“行政院”依“两岸条例”第96条规定,宣布指定实施日期。

『肆』 两岸人民关系条例

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条例。沟通政策现在主要通过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制定和执行。

『伍』 大陆民众如何继承亲属在台湾地区的遗产

(4)附具证明文件。(被继承人死亡时的全户户籍证明、大陆继承人的身分证明及与被继承人亲属关系、继承系统表、遗产清册等)

(5)管辖法院

(6)具状年、月、日。

(7)申请人签名盖章。

上述有关大陆的证明文件须经台湾海峡两岸基金会验证始生证明效力。

5、大陆继承人向台湾法院表示愿意继承遗产的声明,经管辖法院准予备查后,可持准予备查的公文,依一般继承程序取得遗产或分割遗产。若台湾地区没有其他继承人时,大陆继承人可持管辖法院准予备查的公文及上述证明资料,向台湾国产局等部门申请移交遗产。

6、因海峡两岸分隔已久,法律规定各异,特别是大陆人民赴台湾地区办理继承不易,造成大陆继承人未能于继承开始起三年内,以书面向被继承人住所地法院为继承之表示,而被视为抛弃其继承权,无法继承的事例不胜枚举。

『陆』 国前两岸交往的基本方针原则

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与前提。
二、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三、基本原则与基本方针之间的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与前提。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台湾独立”,这是中国一贯的原则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于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染指台湾,充分显示中华民族为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通过和平谈判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预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绝不容改变。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保持原有的制度。统一以后,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区,拥有立法和司法权(包括终审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党政军情等系统都由自己管理等等。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的局面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两岸人民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两岸关系一定能够不断发展,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柒』 我想知道去台湾短居住和长居住要办理些什么手续

长居比较难,探亲办法如下:
大陆地区人民申请进入台湾地区送件须知-探亲

一、适用对象:

(一)依「台湾地区公务员及特定身分人员进入大陆地区许可办法」规定不得进入大陆地区探亲、探病或奔丧之台湾地区公务员,其在大陆地区之三亲等内血亲。

(二)依两岸条例第16条第2项规定得申请在台湾地区定居。

(三)其父母、子女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

(四)在台湾地区原有户籍人民,其在台湾地区有三亲等内血亲。

(五)其子女为台湾地区人民之配偶,且经许可在台湾地区长期居留。

前项第(一)款、第(三)款、第(四)款之申请人,年逾60岁、患
重病或受重伤者,得申请其配偶或子女1人同行。

二、申请次数及注意事项:

(一)第一点适用对象第(一)款、第(三)款至第(五)款规定申请探亲及延期次数,每年合计以2次为限。每次停留期间为1个月,届期出境后得再申请1次停留期间为1个月,或未出境欲申请延期,应於入境1个月届满前,申请延期1次(1个月),但每年总停留期间不得超过2个月。停留期间自入境之翌日起算,例如许可停留1个月,申请人於6月15日入境,应於7月15日离境。

(二)依两岸条例第16条第2项规定得申请在台湾地区定居,停留期间不得逾3个月,必要时得申请延期,期间不得逾3个月,每年总停留期间不得逾6个月;其为台湾地区人民养子女且年龄在12岁以下者,停留期间不得逾6个月,必要时得申请延期,每次延期不得逾6个月。

(三)在台期间如有逾期停留或从事与探亲目的不符之活动,应於不予许可期间届满后再申请来台短期停留,但奔丧不受此限。

(四)大陆地区人民申请进入台湾地区,所检附大陆地区制作之文书,应经行政院设立或指定之机构或委托之民间团体查证、验证。

三、应备文件:

(一)请详尽填写大陆地区人民入出台湾地区申请书,并贴最近6个月内所拍摄、直4. 5公分 且横3. 5公分 、脱帽、未戴有色眼镜、五官清晰、不遮盖、足资辨识人貌、人像自头顶至下颚之长度不得小於3. 2公分 及超过3. 6公分 、白色背景之正面半身薄光面纸彩色照片,且不得修改或使用合成照片。

(二)大陆地区居民身分证影本、其他证照或足资证明身分文件影本。

(三)经验证申请人与探亲对象间之亲属关系公证书等足资证明亲属关系之文件。

(四)被探人户籍誊本(6个月内效期) 。

(五)保证书:保证人应出具亲自签名之保证书,及保证人国民身证正、影本(正本验毕退还)。

(六)委托书:除申请人在海外地区、香港或澳门或被探人亲自送件外,由在台其他亲友或旅行社代为送件者,应附委托书。

四、延期方式:

申请人应於停留期间1个月效期届满前,备齐:

(一)延期申请书。

(二)入出境许可证正本。

(三)有效期内流动人口登记联单正本。

(四)大陆往来通行证或护照尚余1个月以上效期。

附注:三亲等血亲范围:
一亲等:父母子女。
二亲等: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三亲等: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曾孙子女、外曾孙子女、伯叔姑、舅父、姨母、侄男女、外甥男女。

『捌』 如何起诉台湾人两岸司法协定在台湾生效吗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和台湾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视为双方达成了借贷合同,而微信转账的行为可以视为合同的履行,因此可以向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海峡两岸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司法互助案件的规定》,对其进行司法送达。经送达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缺席审理并根据查明的事实缺席判决。

判决生效并经上述送达方式送达后对方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的,如果在大陆有可供执行的资产,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他在大陆没有可供执行的资产,可能需要根据台湾地区《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相关规定向台湾地区的法院申请认可和司法协助。

根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一、合作事项

双方同意在民事、刑事领域相互提供以下协助:

(一)共同打击犯罪;

(二)送达文书;

(三)调查取证;

(四)认可及执行民事裁判与仲裁判断(仲裁裁决);

(五)接返(移管)受刑事裁判确定人(被判刑人);

(六)双方同意之其他合作事项。

(8)台湾的两岸条例扩展阅读:

根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七、送达文书

双方同意依己方规定,尽最大努力,相互协助送达司法文书。

受请求方应于收到请求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及时协助送达。

受请求方应将执行请求之结果通知请求方,并及时寄回证明送达与否的证明资料;无法完成请求事项者,应说明理由并送还相关资料。

八、调查取证

双方同意依己方规定相互协助调查取证,包括取得证言及陈述;提供书证、物证及视听资料;确定关系人所在或确认其身分;勘验、鉴定、检查、访视、调查;搜索及扣押等。

受请求方在不违反己方规定前提下,应尽量依请求方要求之形式提供协助。

受请求方协助取得相关证据资料,应及时移交请求方。但受请求方已进行侦查、起诉或审判程序者,不在此限。

九、罪赃移交

双方同意在不违反己方规定范围内,就犯罪所得移交或变价移交事宜给予协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

『玖』 如何申请继承台湾遗产

三年内必须申报才能继承。
最高200万台币。 相关规定如下
大陆地区人民如何办理继承在台亲属遗产
依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两岸条例) 第 66 条规定,大陆地区人民继承台湾地区人民之遗产,应 於继承开始起 3 年内,以书面向被继承人住所地法院为继 承表示。如果自继承开始起,超过 3 年期间未向法院为继 承表示,则视为抛弃继承权利,不能再要求继承。
一、 管辖法院: 继承开始时被继承人最後住所地的地方(少年及家事)法院。
二、 声请人: 依照台湾地区民法第 1138 条规定有继承权的人。已经出养的子女无继承权,有前面顺位的继承人时,後顺位的继承人也不能声请继承(例如 有第一顺位的子女时,只有子女有继承权,可以提出声请,第二至四顺 位的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就不能声请继承)。
三、 表示继承期间: 继承开始(即被继承人死亡)时起 3 年内。
四、 应准备的文件: 1. 声请状。 2. 被继承人的除户誊本或死亡证明书。 3. 继承系统表。 4. 符合继承人的身分证明文件(如「亲属关系公证书」,依继承人亲等之不同,载明被继承人在大陆有无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存殁情形)。 5. 委托公证书(因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之许可范围及停留时间有所限制,建议委托在台亲友或律师办理)。 6. 其他法院要求提出的文件。 ~因「亲属关系公证书」、「委托公证书」系於大陆地区作成之文书,应先经海基会验证。
五、 大陆地区继承人继承时的限制: 依两岸条例第 67 条规定: 1. 大陆地区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在台湾地区的遗产时,每位所得财产 总额,不得超过新台币 200 万元。 2. 超过新台币 200 万元部分,归属台湾地区同顺位的继承人;台湾地 区无同顺位的继承人时,归属台湾地区後顺位的继承人;台湾地区 无继承人时,归属国库。 3. 被继承人以遗嘱将在台湾地区财产遗赠予大陆地区人民、法人、团 体或其他机构者,其总额不得逾新台币 200 万元。 4. 遗产中如果有不动产时,应将大陆地区继承人的继承权利折算为价 额。但如果是台湾地区继承人赖以居住之不动产时,大陆地区继承 人不可以继承,在决定大陆地区继承人应得部分时,不动产的价额 不计入遗产总额。 5. 大陆地区人民为台湾地区人民的配偶,继承配偶在台湾地区的遗产 时,总额可以超过新台币 200 万元;可以在台湾地区长期居留的大 陆配偶得继承不动产。但不动产为台湾地区继承人赖以居住者,不 得继承。
六、 法院通知: 1. 法院就是否为继承人的身分,为形式审查後,通知是否准予备查。 2. 继承表示经法院准许,法院会寄送通知予声请人、其他继承人及遗产管理人。利害关系人如对声请人之继承权有争执时,应循诉讼程序解决。 3. 如法院审查驳回声请时,当事人如对裁定不服,应於收到裁定後 10日内向原法院提出抗告,抗告书应叙明不服理由及证据。
七、 其他: 1. 大陆地区人民收到法院准予备查通知後,得向遗产管理人(被继承人为一般民众时,遗产管理人为财政部国有财产署;被继承人为现 役军人者,遗产管理人为国防部後备指挥部;被继承人为退除役官 兵者,遗产管理人为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所属安养机构或服 务机构)要求计算并交付遗产。 2. 大陆地区人民继承台湾地区遗产时,依法应办理遗产税申报,相关 事宜可查阅财政部网站,或迳洽财政部各地国税局。

热点内容
两高司法解释最新 发布:2025-02-04 13:55:39 浏览:682
李荣凯律师事务所法律咨询 发布:2025-02-04 13:55:26 浏览:233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 发布:2025-02-04 13:49:52 浏览:403
专利垄断条例 发布:2025-02-04 13:48:26 浏览:192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适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04 12:46:29 浏览:281
银行放贷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12:02:27 浏览:17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1:24:23 浏览:189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