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定脱除煤气中硫化氢的法律法规
1. 硫化氢含量正常范围
法律分析: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
第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2. 毒性气体泄露安全管理规定
1.刺激性气体的危害与预防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都存在刺激性气体,如电焊、电镀、冶炼、化工、石油等行业。这些气体多具有腐蚀性,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急性中毒。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毒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及皮肤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一般以局部损害为主,但也可引起全身反应。“三酸”蒸气既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也可引起皮肤烧伤;长期接触低浓度酸雾,还可刺激牙齿,引起牙齿酸蚀症。氯、氨、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水溶性大,遇到湿润部位即易引起损害作用。如吸入这些气体后,在上呼吸道粘膜溶解,直接刺激粘膜,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分泌增加,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出现流涕、喉痒、呛咳等症状。氮氧化物、光气等水溶性小,它们通过上呼吸道粘膜时,很少引起水解作用,故粘膜刺激作用轻微;但可继续深入支气管和肺泡,逐渐与粘膜上的水分起作用,对肺组织产生较强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严重时出现肺水肿。
刺激性气体的预防重点,是杜绝意外事故,防止跑、冒、滴、漏,并作好废气回收及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机械化和管道化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调节以维持正常操作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提高设备的密闭性,防止金属设备腐蚀破裂;根据生产工艺特点选用合适的通风方法。加强个人防护,大量接触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毒物时,应穿戴耐腐蚀的防护用具,如聚氯乙烯、橡皮制品、橡皮手套、防护眼镜、防护胶鞋等;戴防毒口罩或防护面具;涂皮肤防护油膏。 加强健康监护,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发现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或皮肤暴露部位有湿疹等疾患、眼及鼻、咽喉、气管等呼吸道慢性疾患、肺结核(包括稳定期)以及心脏病患者,不应做接触刺激性气体的工作。
(1)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含硫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物,在金属矿物的焙烧、毛和丝的漂白、化学纸浆和制酸等生产过程亦有含二氧化硫的废气排出。二氧化硫是无色、有硫酸味的强刺激性气体,易溶于水,与水蒸汽接触生成流酸,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引起肺水肿。它是一种活性毒物,在空气中可以氧化成三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其毒性要比二氧化硫大10倍。二氧化硫对呼吸器官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鼻、咽喉和支气管发炎。当空气中SO2浓度达0.0005%时,嗅觉器官就能闻到刺激味;达0.002%时,有强烈的刺激,可引起头痛和喉痛;达0.05%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短时间内即可造成死亡。我国二氧化硫安全卫生标准为15mg/m3。
(2)氮氧化物(NOX )
氨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燃料的燃烧及化工、电镀等生产过程。NO2是棕红色气体,对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能引起急性哮喘病,实验证明,NO2会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肺气肿和肺瘤的病因之一。NO2浓度在1~3ppm时,可闻到臭味;浓度为13ppm时,眼鼻有急性刺激感;浓度在16.9ppm条件下,呼吸10min,会使肺活量减少,肺部气流阻力提高。
(3)光气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光气引起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光气生产中,氯代烃高温燃烧中,光气进行有机合成,制造染料、农药、医药等生产中均可接触到光气。生产环境光气浓度在20~30mg/立方米时,可发生急性中毒,100~300mg/立方米,接触10~15min可致严重中毒或死亡。
临床主要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重者引起支气管痉挛,化学性炎症、肺水肿、窒息等。急性中毒治愈后,一般无后遗症,重度病例可留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
2.窒息性气体中毒的预防
常见的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而引起危害。主要预防措施是加强密闭、通风,严格安全操作规章,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急救和预防知识,做好岗前及定期体检的健康监护工作。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一氧化碳毒性大,它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大于氧与人体血红素的亲和力的250~300倍。人体吸入含一氧化碳的空气后,一氧化碳很快与血红素结合而大大降低雪红素吸收氧的能力,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引起窒息和血液中毒,严重时造成死亡。当空气中CO浓度达0.4%时,人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知觉,若抢救不及时就会中毒死亡。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中毒快慢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于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能均匀地和空气混合,不易被人发觉,因此必须注意防备。我国一氧化碳安全卫生标准为30mg/m3。
人体中毒程度和快慢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2)硫化氢
无色有明显的臭鸡蛋气味的可燃气体。可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原油、自燃点246℃[8],爆炸极限:4.3%~46%。硫化氢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空气混合达爆炸范围可引起强烈爆炸。
硫化氢由硫化铁稀硫酸或盐酸反应制得或通过氢与硫蒸气反应制取,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一般作为化学反应过程中,如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粘胶人造纤维、合成橡胶、染料、鞣革,以及制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可作为分析试剂,农业上可作为消毒剂);它也可在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期间释放出来,本文所列举的急性中毒事故多是后种情况,也常在矿井、气井和下水道中遇到硫化氢。
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可引起窒息,即使低浓度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可因其明显的臭蛋气味而被察觉,然而持续接触使嗅觉变得迟钝,高浓度硫 化氢能使嗅觉迅速麻木。国家规定卫生标准为10mg/m3。
轻度中毒时,眼睛出现畏光、流泪、眼刺痛,还可有眼睑痉挛、视力模糊症状;鼻咽部灼热感、咳嗽、胸闷、恶心、呕吐、壮举晕、头痛可持续几小时,乏力,腿部有疼痛感觉。中度中毒时,意识模糊,可有几分钟失去知觉,但无呼吸困难。严重中毒时,人不知不觉进入深度昏迷,伴有呼吸困难、气促、脸呈灰色紫绀直至呼吸困难缓解,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强直性痉挛。大量吸入硫化氢立即产生缺氧,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引起肺部损害,导致窒息死亡。
应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通风和排毒。生产过程应密闭化,在可能逸出硫化氢的场所安全排风通风设备,企业应纳入经常性卫生监督,应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H2S浓度。不得已进入含有H2S的局部空间操作设备或处理下水道时,应事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净化空气,并测定H2S浓度,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测定H2S浓度,决不可凭嗅觉检测有无H2S存在。
对业经测得有H2S的场所,应加强人身防护,工人进入时应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工人在外监护。在下水道或清理污水池时工人应戴化学防护镜。
在贮存或使用硫化氢场所,应禁止吸烟和明火,电器设备应是防爆型。运输过程中钢瓶应固定,并贴“有毒压缩气体”标志,储藏应在防风雨日晒的密闭室内。含硫化氢的废气处理,排放应遵守环境保护法。为了减少硫化氢对人体的损害,建议选择相关的检测仪器(如硫化氢报警器),以提醒人们及时采取措施,把对危害及损失降到最低。
3. 硫化氢气体的国家标准值是多少呢超过多少危险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³。
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110mg/m³(一次值)。
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mg/m³):一级0.03;二级0.06~0.10;三级0.32~0.60。
中国(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0.33~21kg/h。
4. 洗油 和 煤气 国家标准
目前没有找到国家标准,1楼提供的是测试方法标准,找了企业标准你看看吧是否有帮助吧...
洗油企业质量标准Q/HMAE001-1995:
指标名称 指标
密度(20℃), g/ml 1.03-1.06
馏程(大气压力101.325kpa)
初馏点, ℃不小于 230
300℃前馏出量(容), % 不小于 90
酚含量(容), % 不大于 0.5
萘含量(重), % 不大于 15
水分, % 不大于 1.0
粘度(E50)不大于 1.5
15℃结晶物 无
PH值 6-8
关于人工煤气的国家质量标准,最新的是2007颁布的,但是一般网络上不会有的,除非有好心人扫描进来。
我给你提供个地址,你可以买到:http://www.csres.com/detail/176595.html
另外,我找到一份老标准但是已经作废了,你可以参考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由人工制气厂生产的人工煤气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煤或油为原料的人工煤气经城镇燃气管网输送至用户,作为居民生活工业企业生产和公共建筑用气的城镇燃气。
2 引用标准
GB 10410.1 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
GB 12206 城市燃气热值测定方法
GB 12208 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测定方法
GB 12209.1 城市燃气中萘含量测定苦味酸法
GB 12210 城市燃气中氨含量测定
GB 12211 城市燃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
3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如下表。
项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低热值1),MJ/m3应大于
杂质
焦油和灰尘,mg/m3应小于
硫化氢,mg/m3应小于
氨,mg/m3应小于
萘2)3),mg/m3应小于
含氧量,%(体积)应小于
含一氧化碳量,%(体积)4)宜小于 14.7
10
20
50
50×102/P(冬天)
100×102/P(夏天)
1
10 GB 12206
GB 12208
GB 12211
GB 12210
GB 12209
GB 10410.1
GB 10410.1
注:1)本标准中m3指在101.325kPa,0摄氏度状态下的体积。
2)萘系指萘和它的同系物α-甲基萘及β-甲基萘
3)当管网输气点绝对压力(P)小于202.65kPa时,压力(P)因素可允许不参加计算。
4)对汽化气或掺有汽化气的人工煤气,其一氧化碳含量应小于20%(体积)。
4 检验规则
4.1 本标准采样地点应在人工煤气输入城镇燃气管网入口处。
4.2 人工煤气生产单位(包括馈气单位)均应按照本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执行,并必须制定相应措施。
14.7
10
20
50
50×102/P(冬天)
100×102/P(夏天)
1
10
与以下对应
低热值1),MJ/m3应大于
杂质
焦油和灰尘,mg/m3应小于
硫化氢,mg/m3应小于
氨,mg/m3应小于
萘2)3),mg/m3应小于
含氧量,%(体积)应小于
含一氧化碳量,%(体积)宜小于
5. 煤气中难闻的气体是什么
煤气中难闻的气体是硫醇。
硫醇有臭味,在煤气中混入少量的硫醇可以使人警觉,很快发现漏气了,马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爆炸、火灾和中毒事故。
煤气里的主要成分氧化碳、甲烷或者氢气,都是无色无臭的气体。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丙烷、丁烷、丙烯、丁烯,有点汽油的气味。
(5)国家规定脱除煤气中硫化氢的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检查煤气有无漏泄,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
2、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
3、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
4、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
5、如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漏泄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
6. 现国家指标要求煤气硫化氢含量是多少
现国家指标要求煤气硫化氢含量是多少
家用煤气,其实就是天然气。应该执行国家强制标准GB17820-2012《天然气》。
这个标准主要根据总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含量将天然气分为三类。
一类和二类气体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和工业原料或燃料,三类气体主要作为工业用气。
一类、二类、三类气对硫化氢的含量要求分别是6,20,350,单位mg/m3。
7. 硫化氢报警设置国家标准
国标中空气中硫化氢最高允许浓度:10ppm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1-2007)中4.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中明确指出 硫化氢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
一氧化碳大概是50ppm可暴露8小时。一氧化碳的分子量28,密度大概是1.25g/L,所以换算成mg/L,可以用体积ppm数值*1.25。就是50*1.25=62.5mg/L硫化氢分子量是34,密度1.5左右,那么ppm体积浓度换算出来*1.5,大概是10*1.5=15mg/L。
8. 工业废气中含硫化氢气体的处理方法
比较简单的是直接用植物除臭剂进行喷洒,可以有效的出去硫化氢和氨气的异臭气体
9. 煤气脱硫方法有哪些
煤气脱硫方法
发生炉煤气中的硫来源于气化用煤,主要以H2S形式存在,气化用煤中的硫约有80%转化成H2S进入煤气,假如,气化用煤的含硫量为1%,气化后转入煤气中形成H2S大约2-3g/Nm3左右,而陶瓷、高岭土等行业对煤气含硫量要求为20-50 mg/Nm3;假如煤气中的H2S燃烧后全部转化成SO2为2.6g/m3左右,比国家规定的SO2的最高排放浓度指标高出许多。所以,无论从环保达标排放,还是从保证企业最终产品质量而言,煤气中这部分H2S都是必须要脱除的。
煤气的脱硫方法从总体上来分有两种:热煤气脱硫和冷煤气脱硫。在我国,热煤气脱硫现在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冷煤气脱硫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其脱硫方法也很多。
冷煤气脱硫大体上可分为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两种方法,干法脱硫以氧化铁法和活性炭法应用较广,而湿法脱硫以砷碱法、ADA、改良ADA和栲胶法颇具代表性。
2、干法脱硫技术
煤气干法脱硫技术应用较早,最早应用于煤气的干法脱硫技术是以沼铁矿为脱硫剂的氧化铁脱硫技术,之后,随着煤气脱硫活性炭的研究成功及其生产成本的相对降低,活性炭脱硫技术也开始被广泛应用。
2.1氧化铁脱硫技术
最早使用的氧化铁脱硫剂为沼铁矿和人工氧化铁,为增加其孔隙率,脱硫剂以木屑为填充料,再喷洒适量的水和少量熟石灰,反复翻晒制成,其PH值一般为8-9左右,该种脱硫剂脱硫效率较低,必须塔外再生,再生困难,不久便被其他脱硫剂所取代。现在TF型脱硫剂应用较广,该种脱硫剂脱硫效率较高,并可以进行塔内再生。
氧化铁脱硫和再生反应过程如下:
(1)脱硫过程
2Fe(OH)3+3H2S== Fe2S3+6H2O
Fe(OH)3 + H2S ==2Fe(OH)2+S+2H2O
Fe(OH)2 + H2S== FeS+2H2O
(2)再生过程
2Fe2S2+3O2+6H2O== 4Fe(OH)3+6S
4FeS+3O2+6H2O ==4Fe(OH)2+4S
氧化铁脱硫剂再生是一个放热过程,如果再生过快,放热剧烈,脱硫剂容易起火燃烧,这种火灾现象曾在多个企业发生。
干法脱硫是在圆柱状脱硫塔内装填一定高度的脱硫剂,煤气自下而上通过脱硫剂,H2S被去除,实现脱硫过程,常用的脱硫剂为氧化铁,其粒状为圆柱状,氧化铁脱硫的原理如下:
Fe2O3·H2O+3H2S=Fe2S3·H2O+3H2O
由上面的反应方程
10. 硫化氢的国家安全标准是多少如何监测
BH-4S四合一气体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