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⑴ 请教《小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什么意思能不能说的详细一点?你是想找一本《小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⑵ 大学学生会违纪处分办法如何实行
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依法治校,以德育人,加强管理,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2005年第21号令)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包括第二学士学位学生、专升本学生)、成人教育学生和研究生。
第二章 处分种类和具体适用
第三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视其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共分五种: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主动承认错误,并有真诚悔改表现的;
(二)积极协助组织查处问题的;
(三)积极主动检举、揭发他人违纪行为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从重处理:
(一)经教育后认错态度不好的;
(二)有意包庇其他违纪行为的;
(三)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四)受处分后一年内再次违纪需处分的;
(五)同时有两种以上违纪行为的;
(六)勾结校外人员作案的;
(七)酗酒肇事的。
第六条 受处分学生具有本规定的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在处分规定的限度内处理;受处分学生具有本规定的减轻情节的,应当在处分规定的限度以下处理。
第七条 留校察看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从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算。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考察,在留校察看期间认真悔改者可按期终止对其留校察看;有显著进步表现者,可提前终止对其留校察看。经教育不改或留校察看期间又有违纪行为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违反校纪的毕业班学生,不给予留校察看处分。根据其违纪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本人对违纪行为的认识等对其作出处分决定。
第八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⑶ 根据中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之类的规定,抽烟喝酒赌博打群架,分别和全部会有什么后果
。。。。这个在法律上没有的。。通常是各学校自主规定的
⑷ 中学生惩罚条例是什么
中学生惩罚条例是用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秩序,加强校风校纪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施细则。不同的学校的惩罚条例会有差别。
中学生惩罚条例以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一要利于以法从严治校,严明校纪校规;二要利于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三要利于促进和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质量。
对于违纪程度不同的学生分别给予的处分类型有:
1、一般教育类型:
① 教育批评
② 公开检查
③ 通报批评。
2、处分处理类型:
① 警告
②严重警告
③记过
④记大过
⑤留校察看
⑦开除学籍。
(4)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扩展阅读:
邢台市第七中学高中学生违纪处理条例
一、处分犯错误学生的目的:
处分是从反面否定学生思想行为中的消极因素,是对学生所做的于社会、集体和他人有害行为的否定评价。
因此,处分的作用首先是使对真善美有阻碍的甚至破坏作用的事件、行为受到遏止,树立正气抵制邪气,促进良好的校风校纪建设,保证师生员工的正常权益,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其次是训练学生判别假、丑、恶的能力。
二、违纪类型:
1、违纪违规型:指学生违反了学校制定的各种校纪校规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必须按校纪予以处分者。
2、违法犯罪型:指学生既触犯刑法又触犯法律的有关规定条款,除按刑法、法律及《治安处罚条例》处理外,必须按校纪予以处分者。
三、部分违纪处分执行细则
有以下行为者,班主任给予教育批评、公开检查或通报批评
1、 男生留长头发,烫发,染发;穿拖鞋进教室上课。
2、 在教学区(教室、走廊)追逐打闹、玩球或大声喧哗
3、随地乱扔果皮、饮料盒(瓶)废纸等杂物;乱涂乱画
4、未经允许随便进入教师办公室、宿舍,会议室、电教室或实验室等功能室;
5、迟到、早退;
6、在教学区周围玩球未造成公物损坏,经劝阻立即停止活动者;
7、在校食用违禁物品、零食。
⑸ 教育部有没有颁布一个《学生违纪处罚条例》,还是只有各个学校自己制定
教育部没有统一的条例,这是由各个学校自己制定的。
⑹ 中职学生违纪处理办法观后感
中职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还未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待事物时,容易意气用事,擅作主张,而不考虑后果,往往会发生一些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甚至是触犯法律。这不但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的学生甚至会因此耽误学业,自毁前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成长,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为了调查中职学生违纪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违纪原因,从而更好的帮扶教育学生,我对河套大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 调查步骤
2.1 确定选题,制定调查计划
2.2 通过书面资料和网络资料,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
2.3 确定调查对象,对其发放问卷。
2.4 上交问卷,筛选、核查、统计数据。
2.5 对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 调查方法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河大中职校二年级级部分班级学生,共136名。用百分率统计了学生的问卷。
4 调查内容及项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违纪心理展开,题目形式为多项选择,内容分为八项。具体包括逞能心理、侥幸心理、不自觉心理、自卑心理、厌学心理、“义气”心理、抱怨心理和其他心理。其中“义气”心理主要针对打架事件,其他心理主要指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心理。
5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逞能心理引发违纪的人数为5人,占3.6%;侥幸心理为26人,占19.1%;不自觉心理为91人,占66.9%;自卑心理为9人,占6.7%;厌学心理为57人,占41.9%;“义气”心理为32人,占23.5%;抱怨心理为21人,占15.4%;其他心理为28人,占20.6%。
6 调查结果分析及教育对策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违纪最主要的原因:一是不自觉心理,即自我约束能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由自主的犯了错误,并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去违反校规的;二是厌学心理,即实在是由于基础太差,学不进去,老师讲的听不懂、学不会,上课也就熬时间这两种情况;三是打架事件中的“义气”心理,平时犯错误后的侥幸心理和对自己的学校不满的抱怨心理;四是其他方面的因素,从学生们自己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主要是由于学校在课程设置、平时日常管理和业余课外活动安排上,不能符合中职学生的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由于逞能心理和自卑心理导致违纪的只占很小的比例。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帮扶教育工作:
首先,抓住心理,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中职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与他们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是很不相称的,所以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和冲动性,缺乏对事物的全面认识与评价,而且大部分学生存在任性、厌学、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管理中,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从小事抓起,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观看记实录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自知、自信、自爱、自尊的健康心理,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在课堂上适时的进行教育启发,逐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学生由于自由散漫而不自觉的违反校纪校规。
⑺ 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教育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司学生违纪处罚条例
第五十二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
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第五十三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 警告;
(二) 严重警告;
(三) 记过;
(四) 留校察看;
(五) 开除学籍。
第五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 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 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 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 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 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 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条 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十八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三条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第六十四条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