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后面碰撞法规gb

后面碰撞法规gb

发布时间: 2022-05-24 13:06:47

㈠ 我国汽车相关碰撞的国标,行标都有哪些最好能把资料发一下给我,谢谢!!!!

比较主要的有GB11551《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20071《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20072 《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这几个。

㈡ 欧盟发布的行人碰撞法规原文

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将行人保护纳入法规。如2003年欧盟颁布了2003/102/EC行人碰撞法规,要求从2005年10月1日欧盟成员国所有新生产的乘用车都要配备行人保护系统。日本也于2004年颁布实施了《步行者头部保护标准》,要求新生产的车必须安装行人保护装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也正在为实施行人保护法规实施最后的研究工作,预计将于近期推出。我国也计划在在全球统一标准(GTR)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人安全标准,预计明年将推出行业指导性的标准。

欧洲联盟2003年11月17日制定并发布“欧洲议会及理事会指令2003/102/EC关于在与机动车辆发生碰撞前和发生碰撞时对行人和其它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的保护,以及修订理事会指令70/156/EEC”。2003/102/EC适用于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类车辆以及由M1类车辆派生出的N1 类车辆

㈢ 汽车碰撞国标要求

C-NCAP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回、道路交通实际情答况和车型特征,并进行广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的。
它把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一种车型进行车辆速度50km/h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面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面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评分规则非常细致严格,最高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高为5+。

㈣ 汽车侧碰法规是什么解释一下

制定汽车侧面碰撞法规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在侧碰事故中乘员受重伤和致命伤害的风险,根据法规试验过程中测得的假人加速度,规定汽车的抗撞性能要求、车门加强要求和其他要求,以提高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汽车碰撞安全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客观的汽车安全信息,能够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美国是最旱执行汽车侧面碰撞保护法规的国家。

㈤ 别只关注车外安全碰撞,车内安全碰撞也很「要命」(下)

这两项技术原计划是2017年底投产,不过随后一年被ZF收购,以及2019年的安全气囊大面积召回案,这项计划就此搁浅了。

雅斯顿小结

这两期给大家介绍了汽车内部的安全碰撞测试,这些测试我们平时很少去关注,但当我们掰开来研究,会发现其实有不少学问在里面。一些小细节处理我们不太理解的(比如为什么对开式结构不多见),某些时候可以用安全角度来解释。这些测试也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系安全带,否则内饰件对我们的伤害不会小。

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206的侧、后碰撞是否达到7月1日新出台的标准

NCAP--标致206安全碰撞测试详细报告

碰撞测试成绩:

乘员保护:4星 (满分5星)

行人保护:2星 (满分5星)

正面碰撞:11分 (69%) (满分16分)

侧面碰撞:14分 (78%) (满分18分)

行人保护:11分 (31%) (满分36分)

详细测试报告:

标致206是一款提供了全面乘员保护的小型车。车身结构为乘员提供了足够的安全防护,车门在撞击中只发生了微小的形变。此外还有手动关闭安全气囊的开关的设计以保护儿童乘员的安全。但是3岁儿童的前座顶头抑制器在正面和侧面测试中均表现欠佳。一岁半儿童的抑制器也没有在正面碰撞中有效减小撞击给儿童颈部带来的伤害。

在正面碰撞测试中,标致206为乘员提供了足够的安全空间。前排安全带有效地限制了成员在碰撞中的运动,力量防幅器也能提供保护,但乘员的胸部易受强烈冲击。另外后排两点式安全带容易给后排乘客造成腹部和脊柱损害。膝盖碰触的区域有硬物存在,虽然这些接触区域有泡沫填充物,但如果成员的膝盖直接撞击在硬物上仍然可能会造成伤害。此外,刹车踏板也可能给驾驶员的脚部造成损害。

作为一个没有装配侧撞安全气囊的汽车,标志206的设计在侧面撞击中仍然表现良好。虽然在实验中,车内假人的头部接触到了中门柱的前沿和窗户的下沿,但是不会造成伤害。只是扶手和车门装饰物可能分别对腹部和骨盆造成损害。

标致206副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是可以手动关闭的,但错误地关闭气囊可能会给乘员带来极大危害,而这方面的警告说明书并不是非常简单明了。

在侧面碰撞中,三岁儿童的头部没有被座椅包裹,除此之外,该车的侧面撞击成绩无可挑剔。

行人安全的测试成绩与被测试的其他车型有些相似,只是对行人腿部的撞击测试表明,该车对行人的保护较弱。

测试车辆:标致 206 1.3 XR Presence LHD

车辆类型 :三门掀背式

测试车重:943kg

㈦ 汽车碰撞损失中车身及附件项目主要是有哪些。修换的标准是什么

你好,当前咨询的人数较多可能回复不及时,如果是车辆故障问题,建议先用电脑检测一下具体故障原因,搜索“汽车大师”可以随时咨询汽车问题,24小时在线解答。

㈧ 什么是碰撞标准

中国汽车碰撞标准解读

8月24日,广州本田雅阁与奥德赛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8月29日,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中国新车安全评价——C—NCAP进行了第一次评价测试,此次所选车型为骐达DFL7161AB型轿车,碰撞结果将于10月公布。此前5天,广州本田在长春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功进行了国内首次车对车50时速公里碰撞试验,碰撞车型为雅阁与奥德赛。今年6、7月间,一汽奔腾轿车先后进行了国内首次侧面柱碰撞试验、真人实车侧翻试验和极限静压试验,都获得了成功。还有3月22日长城哈弗进行了正碰和侧碰试验,2月17日一汽丰田锐志的正面偏置碰撞试验……乘用车碰撞安全,已成为企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安全成为乘用车入市门槛

2004年6月1日,《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正式实施后,国内新车上市前必须进行正面碰撞测试,并要满足国家标准。但据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内乘员的致死率明显高于正面碰撞。今年7月1日,《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乘用车安全标准逐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双碰”标准主要参照欧洲现有同类法规制定而成,测试发生侧面碰撞时,汽车对车内乘员的保护程度,以及后碰撞时油箱的安全性能。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9座(以下)4轮(以上)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最大设计总质量≤3.5吨的4轮(以上)载货机动车辆),都必须满足侧碰的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撞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

“双碰”标准将成为新车获批投产的基本标准,未达标汽车不能上市销售。同时,专家还会根据碰撞结果给未达标汽车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厂家采用提升安全性能的措施。对于已上市的在售车型,“双碰”标准给予3年的缓冲期,并自规定发布之日起36个月后开始实施,即到2009年1月18日后,未达标的在售车型必须退市。

去年10月起,欧盟国家新生产的乘用车都要求安装主动行人保护系统。据专家透露,“双碰”标准出台后,我国也开始研究对路上行人的保护。预计3年后国内关于行人保护的强制标准也将出台。

中国新车安全评价体系形成

国家强制性标准是政府部门对汽车产品安全性的最低要求,通过标准的汽车获得上市资格。但是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候,仍然没有一套客观准确的数据对已上市的汽车安全性进行评介,以此作为选择车型时的参考。在发达国家,一项严格规范的行业性标准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即新车评估规程,成为汽车业界公认的权威评价体系。其对车型的客观评价结果是消费者选车时的重要参考系数,也能促进汽车厂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设计。

我国部分在售的合资品牌乘用车会提供该车型在本国的NCAP评测中的结果,但是车型引进以后,很多车辆会进行不同程度的适应性改造,可能已经简化了一项安全配置,这会对汽车的安全性能产生影响。而自主品牌乘用车由于只要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就能上市销售,标准水平较低,而且对其安全性能没有定量评价,车型之间无法进行比较。

C—NCAP的问世,填补了这一空白。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介绍,C—NCAP的具体实施细则是在中心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制定而成的,为此已经进行了1200多次前期碰撞试验,今后细则还将不断完善。评价测试结果共分为六个星级。试验车辆是中心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获得,即使是企业自愿进行的评价也采用同样的程序。今年中心将投入800万元作为C—NCAP测试成本,其中500万元用来购车,将能购买到12款测试车型。第一批碰撞评级结果将在10月份公布。

据介绍,近日,一项有关C—NCAP的调查显示,70%左右的被访者认为C—NCAP的建立很有必要或者有一定意义,52%表示购车时会参照C—NCAP的标准,近60%认为从长期角度看,C—NCAP的建立有利于自主品牌发展。

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命运

安全性能检测不但成为国家标准、行业热点,也成为汽车厂商市场推广的重要手段。一向安全口碑不太好的日系企业对此尤其重视,广州本田的国内首次车对车碰撞试验、一汽丰田锐志的正面偏置碰撞试验,都在试图扭转消费者的偏见。而对于自主品牌,树立安全、可靠的口碑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一环。一汽奔腾上市前的碰撞、侧翻等试验,以及长城哈弗的正碰和侧碰试验,都较好地起到了这一效果。

企业主动打出碰撞营销牌,且都采用了比现行国标更高的标准,足见汽车碰撞测试的市场潜力。在C—NCAP正式实施的同时,国内还有几家机构表示将进行NCAP项目。清华大学与北京大陆汽车俱乐部年初推出NCAPCHINA,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客观、公正是C—NCAP一直强调所要遵循的准则,也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称,试验车辆以市场购买方式得到,对于企业的委托评价,也将严格按照选车程序从市场上购车进行。试验结果也将直接通过媒体向消费者进行宣传,从而达到指导消费的目的,并最终拉动汽车厂商重视汽车的安全性能,积极改进车辆安全。然而,测试机构的不断承诺似乎还是不能让大家放心,碰撞测试试验体制的健全才是保证公正性的有效途径。在国外,NCAP的实施过程往往有保险公司的参与,如美国保险非营利团体等。考虑到汽车安全性能与自身收益的相关性,保险公司加入后对碰撞测试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C—NCAP似乎也应该引入一个制约机构,以确保其客观、公正性。

NCAP是什么(链接)

NCAP即为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由中立的第三方建立的一套车辆安全评价体系,可以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进行定量分析。它所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从而在更严重的碰撞环境下评价车内乘员的伤害程度,根据头部、胸部、腿部等主要部位的伤害程度将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

根据各国车辆构成情况、碰撞事故特点、技术水平等原因,每个国家所实行的NCAP在试验项目、试验条件、撞击速度和撞击形式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NCAP最早于1978年出现在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NCAP体系,分别被称为美国的NHTSA—NCAP、欧洲的Euro—NCAP和日本的J—NCAP。其中欧洲的NCAP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它由欧洲各国汽车联合会、政府机关、消费者权益组织、汽车俱乐部等组织组成,是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的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

欧洲Euro—NCAP: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64公里,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50公里。碰撞测试成绩最高5星,最低1星。近年Euro—NCAP也将汽车对行人保护程度划分为四星级。

美国NHTSA—NCAP:对车辆的测试主要包括正面碰撞时速56公里、侧面碰撞时速62公里,以及抗翻滚测试等,评测结果也用星级来表示,最高5星,最低1星。

日本J—NCAP:试验项目主要包括正面碰撞、偏置碰撞、侧面碰撞、制动性能和行人头部保护。正面碰撞时速为55公里;偏置碰撞时速64公里;侧面碰撞时速55公里;行人头部保护试验是以时速35公里的速度用模拟假人头部的冲击锤碰撞发动机舱,测量伤害值。最高6星,最低1星。

中国C—NCAP:测试项目包括三项,一是正面100%重叠性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二是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6公里;三是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时速不低于50公里。最高6星,最低1星。

㈨ 国家对货车后防护杠有哪些具体的明确的法律要求

具体法律要求如下:

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2.8 货车、专项作业车前下部防护要求和12.9 货车、专项作业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要求:

1、总质量大于 7500kg 的货车、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应按 GB26511 的规定提供对平行车辆纵 轴方向的作用力具有足够阻挡力的前下部防护,以防止正面碰撞时发生钻入碰撞。

2、总质量大于 3500kg 的货车(半挂牵引车除外)、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和挂车,应按 GB11567 的规定提供防止人员卷入的侧面防护。

3、货车列车的货车和挂车之间应提供防止人员卷入的侧面防护。

4、总质量大于 3500kg 的货车、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半挂牵引车及由于客观原因而无法 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的专用货车和专项作业车除外)和挂车(长货挂车除外)的后下部,应提供符合 GB11567 规定的后下部防护,以防止追尾碰撞时发生钻入碰撞。

(9)后面碰撞法规gb扩展阅读:

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11.3 货运机动车的特殊要求:

1、货车和挂车的载货部分不应设置乘客座椅。

2、 货车驾驶室(区)后一排座位靠背上端(前后位置可调座椅应处于滑轨中间位置,靠背角 度可调式座椅的靠背角度及座椅其它调整量应处于制造厂规定的正常使用位置)与驾驶室后壁(驾驶区 隔板)平面的间距对带卧铺的货车应小于等于 950mm,对其他货车应小于等于 450mm。

3、仓栅式载货车辆的载货部位应采用仓笼式或栅栏式结构。载货部位的顶部应安装有与侧面栅栏 固定的、不能拆卸和调整的顶棚杆;顶棚杆间的纵向距离应小于等于 500 mm。

4、侧帘式载货车辆应设置有竖向滑动立柱、横向挡货杆、托盘、固货绳钩等防护装置;且车厢内 应设置有用于对货物进行必要固定和捆扎的固定装置,帘布锁紧装置应锁紧可靠。

热点内容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说法错误的是 发布:2025-02-04 06:32:56 浏览:954
劳动法工资不给 发布:2025-02-04 06:30:44 浏览:602
合同法中对日期的规定 发布:2025-02-04 06:23:35 浏览:131
道德经第77章 发布:2025-02-04 05:58:04 浏览:946
民法典司法机关 发布:2025-02-04 05:51:44 浏览:963
道德和情理 发布:2025-02-04 05:48:43 浏览:743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 发布:2025-02-04 04:47:18 浏览:415
刑事诉讼法中案情重大的标准 发布:2025-02-04 04:39:23 浏览:498
法治频道忏悔录 发布:2025-02-04 04:37:05 浏览:84
新劳动法岗位调整 发布:2025-02-04 04:06:08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