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修正法规

修正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5-24 19:09:36

㈠ 法律法规的修正是什么意思

我国法律的修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修正,另一种是修订。法律的修正与修订主要有以下区别:第一,修改的内容不同法律的修正是指法定机关对法律的部分条款进行的修改,是局部的或者个别的修改。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只对个人所得税法的两条内容作了修改。当然有时法律的修正条款不少,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局部的,不是全局的修改,只能是修正,不是修订。法律的修订则是指法定机关对法律进行全面的修改,是整体的修改。如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改,产生了一部新的公司法。

第二,审议的内容不同

法律的修正通常提出修正案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是针对修正案草案进行的,未作修改的部分不审议。如2005年9月3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2006年2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常委会作《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常委会对审计法修正的条款内容进行了审议。

法律的修订通常提出全面的修订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是针对草案文本的全部内容,而不是针对修改内容进行审议,如公司法的修订。

第三,表决的内容不同

法律的修正,在表决通过时,通过的是修改某某法律的决定或者修正案,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

法律的修订,表决通过的是整个修订草案,如公司法的修订。

第四,公布的方式不同

法律的修正,其公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布修改决定,即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修改决定,再由有关部门根据修改决定将修正后的法律予以重新公布。如2006年2月28日第48号国家主席令公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在该修改决定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据此,有关部门重新公布了审计法,并写明“根据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修正”。另一种是公布法律修正案,即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修正案,法律文本不重新公布,原法律条文保持不动,引用法律时可直接引用法律修正案的条文。如1997年刑法颁布实施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六个刑法修正案,刑法条文仍保持不动。

法律的修订,没有修改决定,国家主席令直接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法律文本全文,如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

第五,生效日期不同

采用修正方式修改的法律,只对修正的条款规定一个新的生效日期,原法律的生效日期不变,即未修正的条款的生效日期仍为原法律的生效日期。如审计法的修正就是如此。审计法修正的条款自 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审计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施行日期仍是原审计法规定的“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未作任何修改,也不能作出修改。

采用修订方式修改的法律,对原法律规定的生效日期必须作出修改,另行规定新的生效日期。如原公司法是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的,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本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㈡ 最高法强调同和稀泥说不!为何法律法规还要不断修正

在已经举办的全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中,提出在法院民事审判领域,要坚持弘扬法律的公平正义跟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在会议中最高法明确的不和稀泥的坚决态度,意思就是在民事案件中司法可以同情弱者,但是对于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予保护,不予支持,不能迁就纵容错误。可能不免有的人要疑惑,为什么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修正,这其实是与现实社会的进步有关联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说明。

一、社会不断进步,各种事物和认识也在不断的推进。法律制定是基于当前社会的现状来进行的,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和看法。我们的认识也会不断的进步,道德方面的规定也在不断的改进,所以法律法规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事情在没有出现时不需要被规范,但是在出现之后就有可能需要被规范。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次最高法院会议的看法。小伙伴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㈢ 普通法律的修改程序

p普通法律是以宪法为基础,由国家立法机关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颁发的用以规范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行为规则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性法律”的对称。
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行为规则的规范性文件。
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发;它以宪法为依据,法律效力次于宪法。
如我国的刑法、民法通则等均为普通法律。
宪法属于母法,而普通法律属于子法。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知识。
宪法的制定步骤和内容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正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修改程序比制定、修改一般法律更严格。
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国家权力有序运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轨道上有序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是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是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如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其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节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赞同1| 评论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和普通法律有什么不同?
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要求更加严格,一般来说,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制宪会议”、“宪法修改委员会”等立宪或修宪机构,宪法或宪法修正案在通过和生效一般要经过立宪机关全体成员的2/3、甚至3/4的多数赞成,一般法只需立法机关过半数通过即可生效。
什么是法律制定?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按立法法、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 规定,其制定程序可分为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四个步骤。
(1) 立项。
国务院每年年初编制本年度的立法工作计划。
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提前向国务院申请 立项,并说明申请立项的依据,立项项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确 立的主要制度。
立法工作计划由国务院法制机构编制,并报国务 院审批。
(2) 起草。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
由国务院的一个 或者几个部门负责具体起草工作,也可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 者组织起草,起草行政法规除应遵循立法法确定的原则,符合宪 法、法律的规定外,还应体现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 府职能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转变;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体现行政机关权责统一原则。
(3) 审查。
行政法规的送审稿先由国务院的法制机构免责 审査。
审查中如发现制定行政法规的基本条件不成熟或者对规定 的制度争议较大,或者送审手续不完备的,国务院法制机构可以缓 办或者退回起草部门。
对准备送审的送审稿,国务院法制机构应 将其(或者其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人民政 府、有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经报国务 院同意还可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4) 决定与公布。
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国务院审批的行政法规草案经国务院法制机构根据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修 改稿后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实施。
签署公布后应及时在国 务院公报及在全国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行政法规一般在公布之曰 起的30日后施行。
有些涉及国家安全、货币政策、外汇汇率的确 定,以及其他设立即施行的行政法规,也可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A、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 B、宪法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会认可国家确认立法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规则,并由国家强制力(主要是司法机关)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社会规范)。
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是两者是不同的划分标准所对应的划分类别,法律既可以分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专门

㈣ 我国近两年新颁布或新修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修订后的抄《刑事诉讼法》;为配合袭刑诉法实施,最高人民法院12月24日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公安部修订《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修订《民事诉讼法》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
修订《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修订《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修订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修订了《人身伤害鉴定标准》
以及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

㈤ 《反垄断法》时隔13年首次修改,被修改的条例有哪些

《反垄断法》的《修正草案》当中,第十条和第二十二条当中都增加了数据算法约束条款;第十七条明确了转售价格维持、以及第十八条针对横向垄断协议的处理;还新增了第十九条等相关条例的修订和补充。《反垄断法》的修改是重中之重,如何进一步的完善和实行,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执行。

除了以上这些,对于行政、法律责任部分等垄断制度之前的一些规则漏洞,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在反垄断面前没有任何特殊性,即使行政机构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则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次《反垄断法》的修改将更加的完善有关制度,加大惩罚力度,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提供了确切的法律条例和有力的保障。

㈥ 修定法律还是修订法律

一、对于法律法规的修改,一般称之为修订或者修正,而不能称为修定。
二、修正与修订的区别:
第一,审议的内容和通过的对象不同。
修正情况下,尽管根据修改决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修改后的整个修正文本草案也会印发立法机关,但整个修正文本草案只是一个便于立法者了解法律全貌的参阅文件,不是审议内容,立法机关审议的仅仅是修改决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对修改决定草案或者修正案草案以外的内容不予审议。修订是对法律的全面修改,因此向立法机关提出的是整个法律修订草案文本,立法机关审议的也是修订草案文本的全部内容,而不是仅针对修改内容进行审议。相应的,法律的修正,表决通过的是修改决定或者修正案,而不是根据修改决定或者修正案作相应修正的整个修正文本。而法律的修订,表决通过的是整个修订文本。
第二,公布的对象不同。
法律的修正,因采用修改决定和修正案形式的不同,其公布对象也不同。采用修改决定形式的,修改决定本身都要规定:“某某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因此采用这种修正形式的要公布两个文件,即修改决定和整个修正文本。而采用修正案形式的,修正案本身并没有规定:“某某法根据本修正案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因此,采用这种修正形式的,仅需公布修正案即可。 法律的修订,因是对法律进行全面修订,所以不单独制定修改决定或者修正案,而是直接在法律文本中修改相关条文,最后通过的也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修订文本,因此直接公布一个修订文本即可。
第三,生效的时间不同。
采用修正方式修改的法律,同时有两个生效时间,其中修改决定或者修正案有一个新的生效时间,原法律的生效时间不变,即未修正条款的生效时间仍为原法律的生效时间。如2001年商标法的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规定:“本决定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原商标法关于生效时间的规定未作改动,仍旧是:“本法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采用修订方式修改的法律,因为修改的内容较多,实际上相当于制定了一个新的法律,因此需要另行规定新的生效日期,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修改的内容还是没有修改的内容,均按照新的生效日期开始施行。如1979年刑法是从1980年1月1日起施行的,199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本法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应的,修正情况下,修改的条文适用新的生效时间,因此是“新法”,而未修改的条文仍适用原来的生效时间,因此仍旧是“原法”。修订情况下,修改的条文和未修改的条文均适用一个新生效时间,因此无论是修改的条文还是未修改的条文都是“新法”。

㈦ 法律修订与修正的区别

法律的修正与修订主要有以下区别:

审议的内容不同:

1、法律的修正通常提出修正案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是针对修正案草案进行的,未作修改的部分不审议。

2、法律的修订通常提出全面的修订草案,审议机关的审议是针对草案文本的全部内容,而不是针对修改内容进行审议。

表决的内容不同:

1、法律的修正,在表决通过时,通过的是修改某某法律的决定或者修正案。

2、法律的修订,表决通过的是整个修订草案,如公司法的修订。

公布的方式不同:

1、法律的修正,公布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布修改决定,即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修改决定,再由有关部门根据修改决定将修正后的法律予以重新公布。

2、法律的修订,没有修改决定,国家主席令直接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法律文本全文。


(7)修正法规扩展阅读:


1、法律修改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路径。法律修订、法律修正和法律修正案是我国法律修改的三种方式,这三种法律修改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各有优势,立法机关根据需要适时地选择一种方式或交替使用多种方式对法律进行修改。

2、我国法律的修改,立法机关在运用这三种法律修改方式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法律修改已经成为立法工作重点的背景下,立法机关应当着手完善法律修改方式以提升法律修改的效果。

㈧ 如何修订法律法规

宪法只能复由全国人大来修订和制定,制法律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修订和制定,行政法规可由国务院直接修订,部门规章可由国务院责令部门直接修订,地方性法规可由制定该法规的地方人大修订,如果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相冲突,由国务院进行裁决,如果是国务院认定适用地方性法规,则可以直接决定适用,但如果是国务院认定适用部门规章,则需要报请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只要不违反宪法,可由当地立法机关自主修订。实践中,最高院和最高检的司法解释也能实际上修改和扩充法律条文内容。

㈨ 法律法规修正后,整个法律法规的生效日期是原生效日期还是现行修改的日期呢

法律法规中如有新修订的内容,生效日期是现行修改的日期。未修订的专内容,生效属日期是原生效日期。
比如宪法,是82年12月4日颁布的,2004年又进行了修订,生效日期就写1982年12月4日,2004年修订的,生效时间就是2004年。

㈩ 修正后的法律怎么适用

个人理解,经修订的法律法规,其施行的时间应区别对待。对于未修订的部分,其施行时间仍应是该法原来规定的施行时间,对于修订的内容,应从修订内容公布之日起施行。

也就是说,对未修订的部分,施行时间不变,还是原来的施行时间。而对于修订的内容,从修订内容公布之日起(如果修订决定另有规定的,应依照规定)施行。如果将其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同位阶的法律法规相比较谁是新法谁是旧法,应按法律法规的内容是否修订分别作出判断。该法施行的时间如果早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同位阶的法律法规,未修订的部分仍属于旧法,修订的部分如果晚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同位阶的法律法规的,修订部分应属于新法,在适用时就应适用修订的内容。因此,对于经修订的法律法规来说, 不宜简单的按照法律法规原来规定的施行时间或者修订内容公布的时间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法律法规比较新旧,而应对未修订部分与修订部分区别对待。适用经修订的法律法规时,也应注意不同内容的法条在施行时间上的区别。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中案情重大的标准 发布:2025-02-04 04:39:23 浏览:498
法治频道忏悔录 发布:2025-02-04 04:37:05 浏览:84
新劳动法岗位调整 发布:2025-02-04 04:06:08 浏览:466
沈险峰律师 发布:2025-02-04 03:50:53 浏览:363
西宁市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2-04 03:44:47 浏览:176
大学生必知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4 03:38:32 浏览:748
协议不追究此次冲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03:32:27 浏览:844
农行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发布:2025-02-04 03:27:41 浏览:29
股权转让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04 02:20:18 浏览:963
盗用qq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01:17:37 浏览: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