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问责条例实施意见

问责条例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 2022-05-24 20:34:39

①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自什么时间起施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来条例自2019年9月4日开始自施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经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由中共中央印发于2019年9月4日修订发布,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1)问责条例实施意见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规定:

第二十一条问责决定作出后,发现问责事实认定不清楚、证据不确凿、依据不充分、责任不清晰、程序不合规、处理不恰当,或者存在其他不应当问责、不精准问责情况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必要时,上级党组织可以直接纠正或者责令作出问责决定的党组织予以纠正。

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滥用问责,或者在问责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严肃追究责任。

② 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版例》
第一条 为全面从严治党,权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
解读:
本条规定了“目的和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而深化为全面从严治党,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目标方向,总结实践经验,健全问责机制,扎紧问责的制度笼子。颁布实施《条例》,就是要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释放全面从严治党的强烈政治信号,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推动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切实把责任扛起来,保证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③ 根据问责条例在集体决策中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或者什么的可以不予问责

在集体决策中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或者保留意见的,可以不予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权。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予问责或者免予问责:

(一)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

(二)在集体决策中对错误决策提出明确反对意见或者保留意见的;

(三)在决策实施中已经履职尽责,但因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造成损失的。

对上级错误决定提出改正或者撤销意见未被采纳,而出现本条例第七条所列问责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上级错误决定明显违法违规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3)问责条例实施意见扩展阅读:

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或者加重问责:

(一)对党中央、上级党组织三令五申的指示要求,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

(二)在接受问责调查和处理中,不如实报告情况,敷衍塞责、推卸责任,或者唆使、默许有关部门和人员弄虚作假,阻扰问责工作的;

(三)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加重情形。

④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党的领导干部实行什么问责

法律分析: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对党的的领导干部实行终身问责。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第十条 启动问责调查后,应当组成调查组,依规依纪依法开展调查,查明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失职失责问题,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正确区分贯彻执行党中央或者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出现的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不执行等不同情况,精准提出处理意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责任分明、程序合规、处理恰当,防止问责不力或者问责泛化、简单化。

⑤ 如何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细化问责情形,确保全面问责。《实施办法》聚焦《问责条例》规定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方面问题,结合农业部实际,逐项细化为20项具体标准。同时,根据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的要求,强调因苗头性问题被提醒谈话或者诫勉谈话后仍然整改不力的也应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实行终身问责。
细化责任区分,确保精准问责。《实施办法》以职责职权为依据区分具体责任,确保权责对应一致、责任清晰明白、问责科学精准。规定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应当问责的,对党组织进行问责,同时对参与决策的班子成员进行问责,重点对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进行问责。对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可视情况免予问责或适当减轻失责情节。由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事项应当问责的,对该班子成员个人进行问责。
细化问责程序,确保规范问责。《实施办法》分别依据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管理权限、干部管理权限和纪律处分权限,细化问责程序,确保问责工作规范开展。从农业部党组以及人事劳动司、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和各司局、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党组织三个层次明确规定了问责主体和问责权限。明确问责决定原则上由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对于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的问责情形可不经调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细化问责监督,确保落实问责。《实施办法》规定实行问责情况通报曝光制度、问责审理制度、问责情况定期报告制度、问责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求人事劳动司、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加强对问责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有责不问或者问责方式不当、问责决定不落实的,及时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党组)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规定,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对农业部问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部党组要求部系统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文件,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坚持铁面问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确保《实施办法》落实到位、发力生威。

⑥ 如何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细化问责情形,确保全面问责。《实施办法》聚焦《问责条例》规定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维护党的纪律不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坚决、不扎实等方面问题,结合农业部实际,逐项细化为20项具体标准。同时,根据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的要求,强调因苗头性问题被提醒谈话或者诫勉谈话后仍然整改不力的也应问责;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实行终身问责。
细化责任区分,确保精准问责。《实施办法》以职责职权为依据区分具体责任,确保权责对应一致、责任清晰明白、问责科学精准。规定由党组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应当问责的,对党组织进行问责,同时对参与决策的班子成员进行问责,重点对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员进行问责。对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可视情况免予问责或适当减轻失责情节。由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事项应当问责的,对该班子成员个人进行问责。
细化问责程序,确保规范问责。《实施办法》分别依据中央国家机关党组织管理权限、干部管理权限和纪律处分权限,细化问责程序,确保问责工作规范开展。从农业部党组以及人事劳动司、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和各司局、派出机构、直属单位党组织三个层次明确规定了问责主体和问责权限。明确问责决定原则上由有管理权限的党组织作出,对于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的问责情形可不经调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细化问责监督,确保落实问责。《实施办法》规定实行问责情况通报曝光制度、问责审理制度、问责情况定期报告制度、问责情况监督检查制度,要求人事劳动司、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加强对问责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有责不问或者问责方式不当、问责决定不落实的,及时督促纠正,情节严重的严肃追究相关党组织(党组)和党的领导干部的责任。同时规定,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对农业部问责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部党组要求部系统各级党组织、纪检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文件,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坚持铁面问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确保《实施办法》落实到位、发力生威。

⑦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自什么起实施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

2019年9月4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7)问责条例实施意见扩展阅读:

2013年11月,《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明确提出:“适时修订《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问责情形、规范问责方式。

抓紧制定严格做好被问责干部工作安排的有关规定,严格被问责干部复出条件、程序和职务安排等,保证问责制度与党纪政纪处分、法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衔接”。

但从严格意义上说,2009年6月30日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相当于一个党内文件,并非一部更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的党内法规。[1-3]

2016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

2016年6月,王岐山在北京主持召开部分中央部委负责同志座谈会,并到辽宁省召开座谈会,就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征求意见。

⑧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有哪些

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

(一)通报。对履行职责不力的,应当严肃批评,依规整改,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二)诫勉。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三)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对失职失责、情节较重,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措施。

(四)纪律处分。对失职失责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追究纪律责任。

(8)问责条例实施意见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制定的意义

问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工具。《条例》贯彻党章精神,坚持问题导向,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等方面落实问责。

凡是不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反应强烈的,破坏党的执政政治基础的,都必须追究责任。他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疏忽负责,而且要对自己的监督和领导负责。要把责任下放到各级党组织,下放到党组织、宣传、统一战线、政法等党务部门,发出严肃问责、严格问责的强烈信号。

问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这个制度的生命在于它的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承担起治党治党的责任。

党的各级组织都要树立负责任的地位。根据实际情况和上述比率,要敢于自己动手,从一层到另一层施加压力,让失败的责任成为常态。要加强问责,确保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央行政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

⑨ 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实施

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实施于2021年9月1日。《教育督导问责办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督导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结合教育督导工作特点,制定的办法。《问责办法》共有六章、29条,着重从4个方面对教育督导问责作出了系统制度设计。
教育督导问责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发现地方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有关工作人员等被督导对象,存在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的问题,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能和管理权限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一项工作制度。
被督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及其相关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1、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不力,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履行规划、建设、投入、人员编制、待遇保障、监督管理、语言文字工作等教育职责不到位,严重影响本地区教育发展;
2、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下降、教育结构失衡、侵犯学校合法权益、群众满意度低;
3、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未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规定目标任务;
4、教育群体性事件多发高发、应对不力、群众反映强烈;
5、因履行教育职责严重失职、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保障或卫生防疫不力,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涉校案(事)件;
6、对教育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不作为等导致没有完成整改落实任务;
7、下级人民政府、所辖(属)学校和行政区域内其他教育机构对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或整改后出现严重反弹;
8、阻挠、干扰或不配合教育督导工作,提供虚假信息,威胁恐吓、打击报复教育督导人员;
9、其他应当问责的情形。
《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第八条 督学、教育督导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贻误督导工作。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影响督导结果公正。
(三)滥用职权、乱作为,干扰被督导单位正常工作。
(四)发现违法违规办学行为或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隐患而未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学校和相关部门处理。
(五)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规定。
(六)其他没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工作职责。

热点内容
西宁市人民法院地址 发布:2025-02-04 03:44:47 浏览:176
大学生必知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4 03:38:32 浏览:748
协议不追究此次冲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03:32:27 浏览:844
农行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发布:2025-02-04 03:27:41 浏览:29
股权转让司法解释 发布:2025-02-04 02:20:18 浏览:963
盗用qq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01:17:37 浏览:467
社会与法野人归乡记 发布:2025-02-04 00:44:52 浏览:82
经济法联系实际对社会的作用 发布:2025-02-03 23:45:19 浏览:988
河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6 发布:2025-02-03 23:11:40 浏览:465
五年来的法律援助工作 发布:2025-02-03 22:44:31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