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基督教规章制度
❶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如何产生
推荐的答案文不对题。
人家问的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答案说的是“宗教教职人员”。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与宗教教职人员是两个概念。
《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2号)第八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在登记前,应当由筹备组织负责,民主协商成立该场所的管理组织。管理组织应当由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本宗教规定的主持宗教活动的其他人员和设立地信教公民代表等组成。”
可见,管理组织中有宗教教职人员,还有其他人员、信教公民。
不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成员的产生办法不同。
1.汉传佛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1993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通过)第四条:“寺院如确需设立寺务委员会,主任须由住持担任,由主要班首、执事组成,可吸收个别爱国爱教、作风正派、有组织和工作能力的居士参加。寺务委员会的职责相当于上条的寺务会议,任期一年。”
2.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2号)第八条:“寺庙应当通过协商成立民主管理组织。管理组织的成员一般由本寺庙的教职人员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当地村委会(居委会)代表参加。”“寺庙管理组织成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至5年,可连选连任。”
3.道教。《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1998年8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修改通过)第四条“宫观设立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一)宫观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传统的丛林制度,设立方丈、监院、住持等道教传统职称,并通过民主协商推选产生以住持(方丈、监院)为主的管理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二)民主管理组织成员,要在充分民主协商的基础上,由常住宫观道众选举产生。其成员,应由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为人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管理能力和道教学识的道士担任。”
4.伊斯兰教。清真寺民主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2日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 2006年8月7日公布) 第六条:“寺管会是寺坊穆斯林的群众组织,由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办事公道、热心为穆斯林群众服务、具有良好的宗教操守和一定伊斯兰教知识及工作能力的本寺坊穆斯林组成,并在当地伊斯兰教协会指导下成立。其成员须经本寺坊穆斯林群众民主协商、推选产生。本寺坊聘任的主持教务活动的阿訇、伊玛目、海推布等主要教职人员可以作为寺管会成员。清真寺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寺管会成员产生的办法。”“寺管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每届寺管会任期三至五年,寺管会主任任期一般不得超过两届。寺管会成员须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5.天主教。《中国天主教教区管理制度》(2003年3月22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常务委员会和主教团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第三十一条“教区管理委员会由本教区神职人员和教友代表选举产生。其成员由主教、助理主教、辅理主教、副主教(没有主教可由教区长),本地爱国会秘书长和神父、修女及教友代表组成,主教任主席(主任)。”“跨地区的教区管理委员会,应吸收各堂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小组),爱国会(小组)的代表参加。”
6.基督教。《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2008年1月8日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七届常务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会第六次联席会议通过)第三十二条:“教堂建立教会管理组织(由至少七人组成),聚会点设立教务管理小组(由至少三人组成)。教会管理组织由主任牧师、教牧人员和一定数量的信徒代表组成,成员由本堂、点信徒代表会议选举或协商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连选可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堂、点管理组织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信徒意见,分工合作,同心合意治理教会。”
❷ 公共场合宣传基督教犯法吗
法律分析:违法。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同时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
法律依据:《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七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宗教活动场所外进行传教活动,不得在公共场所擅自设立宗教设施和宗教造像。
❸ 基督教的本质。
基督教的本质是宽恕人类。
❹ 基督教和天主教有区别吗
一、教义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强调“因信耶稣称义”和顺服上帝的律法。
2、天主教:天主教强调罪与罚,天堂和炼狱。
二、崇拜对象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只崇拜“三一真神”,在教堂内只挂十字架。
2、天主教:天主教不仅崇拜“三一真神”还崇拜圣母玛利亚,教堂内还会挂耶稣和其他神像。
三、阶级情况不同
1、基督教:基督教基本没有阶级之分。
2、天主教:天主教有组织架构,有阶级之分。
❺ 关于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
(5)莆田市基督教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中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 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 或者单行条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团结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共同建设民族自治地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 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对本地方内各民族公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宗教事务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称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三条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与社会稳定。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等违法活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间、同一宗教内部以及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之间制造矛盾与冲突,不得宣扬、支持、资助宗教极端主义,不得利用宗教破坏民族团结、分裂国家和进行恐怖活动。
第五条 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在对外经济、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动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条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机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负责有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协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听取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见,协调宗教事务管理工作,为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动场所提供公共服务。
第二章 宗教团体
第七条 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宗教团体章程应当符合国家社会团体管理的有关规定。
宗教团体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宗教团体具有下列职能:
(一)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二)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
(三)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
(四)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第九条 全国性宗教团体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可以根据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规定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选派和接收宗教留学人员。
第十条 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宗教团体制定的规章制度。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参考资料:网络-宗教事务条例
❻ 国家对基督教的政策是什么
2021年1月20日美国的宪法也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建立的。美国的许多国家政策也受到基督教的精神理念所影响,但是美国教会并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力。
❼ 基督教政教关系的几种类型
有基督教三自委员会,分中央,省,市,区三自委员会。
❽ 教会的教政体制有哪些
教政体制(即教会体制),是指基督教在其教内实行的组织原则和管理制度。各基督教派根据其对《圣经》记载有关基督教会组织的解释或其教会的性质和职能而制定的。一般大体分三种制度: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一些教派实行混合性的制度。
主教制
主教制是基督宗教中最古老的制度,教会中最高的权威为大主教、主教和会督。[1]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三级圣品,主教下设司铎和执事,形成以主教首的阶级制度。教会按地域划分教区,教区的主教主管其内一切行政和教务工作。 实行主教制的教会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及东部其他较小古老公教会、基督新教的圣公宗和北欧路德宗公教会等。基督新教实行的主教制度源自天主教,不同的主要是基督新教的主教可以结婚。现基督新教中,实行主教制的教会只占少数。完全实行主教制的新教宗派只有普世圣公宗;而信义宗和卫斯理宗则由各区会自行选择使用主教制还是长老制。
长老制(或称代议制、议会制)由约翰·加尔文所提倡,是《新约圣经》提及的职衔。主张教会是由信徒群众所组成,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管理地区教会的制度。[2]议会内的成员由各分堂选出长老,代表该堂出席会议。在堂会中设牧师、教师、执事和长老,共同处理教会事务。归正宗和长老会都实行长老制,而有些实行长老制的教会所实行的长老制具体规章则有所不同。
公理制(又称会众制)由罗伯特·布朗所提倡,主张堂会有独立主权,基督才是会众元首。[3]堂会的主任牧师为教会内最高的决策者,由信徒民主选聘。教会一切内部事务由会众决议,具体制度和礼仪也由会众厘定。[4]很多历史比较新的教会也采用公理制,例如浸信会、公理会、神召会、贵格会以及不少独立教会。一些公理制的教会自𫖸在地区上组成一个无领导和从属之分的联会,以联系该宗派的和分堂。公理制有一个缺点,就是常常做成教会之间的交往和合作愈来愈少,最后甚至会使一些教会脱离其宗派独立,造成宗派主义以及教会分裂。
❾ 什么是主教制","长老制"和"会众制
主教制(Episcopacy)基督教教会体制的一种。主教一词原意为监督和巡视者。以主教为主体管理教会。约2世纪上半叶开始形成,后逐渐完备。实行主教制的教会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及东部其他较小古老公教会、新教的圣公会、北欧路德宗公教会等。他们根据《新约》和古代教会传统文献关于监督、长老和执事的记述,认为此三者是自古以来教会管理体制中最根本的三级圣品(即神品)职位。天主教、东正教在三者之下还设立一些较低的神品,建立以主教为首的教阶管理制度。主教为教区首脑,主管教区内一切教务和行政。司铎(司祭或会长)由主教派立授权,协助主教管理教会,施行圣事,执行主教所委派的指定职司。助祭(六品会吏)一般亦由主教派立,常为司铎的助手,多为过渡性职务,可晋升司铎。此外,新教中的有些非公教权会,如卫斯理宗和路德宗等教会,亦使用主教、监督或会督称谓,只是并末称主教制。
长老制(Presbyterianism)基督教教会体制的一种。主要为加尔文宗教会所实行。有些非加尔文宗的教会也会实行长老制。具体规章制度各派略有不同。以从事世俗职业的教徒领袖,经由教会选举,接受“长老”圣职而为管理教会的骨干。专职牧师则受全体教徒所授权的长老们聘任,牧师在长老们的委托下管理教会教务工作。
会众制(Congregationalism)是基督宗教的教会体制(church polity)之一。会众制教会的每一个地方教会都是独立自治的。在新教历史中较主要的会众制宗派有十七世纪英美两地清教徒运动流传下来的公理会(Congregationalist, 现已衰微),浸礼会(Baptist,是当今美国最大的新教宗派),门诺会(Menonite)和贵格会(Quakers)等。十九世纪以后的新兴宗派或独立教会大多采取会众制。除了会众制,基督教会还有主教制及长老制两种治理体制。
❿ 信基督教违法吗
法律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一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二十七条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利用宗教名义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反对境外势力干涉境内宗教事务,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国家依法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邪教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