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事故发生的
① 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什么
无视规章来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源,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
事故发生前一定会有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条件,或既有不安全行为又有不安全条件。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客观的,即物的因素(如机器设备、工具用器、环境设施自然条件等);另一个是主观的,即人的因素。我们既要注意消除“物的不安全条件”,也要注意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两者比较起来,人的因素更为重要,因为人的因素是最活跃的。
(1)规章制度事故发生的扩展阅读:
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对危险性认识不足,从而进行危险作业;
2、作业程序不当,监督不力,致使违章作业得以泛滥;
3、图省事,走捷径,忽略了安全程序;
4、因身体疲劳,精神不佳,导致动作变形;
5、安全意识差,接近危险场所时无护具或未按规定着装等。
② 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什么诶物的因素比人为因素是人和物的综合因素
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
③ 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造成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法律责任吗
考生出发前,学校专门向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上午考试结束后,老师又特别强调:吃饭休息,不准私自外出,有事必须请假,尤其是不准出去游泳。但16岁的学生王某不听安排,乘上厕所之机,私自翻越两米多高的院墙去院后水湾中游泳,不幸溺水死亡。 对这类伤害事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第(一)项规定:“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学生或者其监护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这起案例中,王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就其16岁的年龄、智力而言,他完全应该知道私自下水塘游泳的危险性,学校也告诉了他这样的危险,并且在学校三令五申的告诫后,还是违反纪律,乘上厕所之机,翻越两米多高的院墙偷跑出去,导致事故的发生。学校在教育管理上并无过错,应认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 在这类伤害事故处理实践中,学校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如果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是不合理,学生违反这类规定,引发伤害事故的,学校也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这是多数学校管理者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是学校的管理是否到位。省教育厅公职律师、法学硕士王俊良
④ 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什么
无视规章制度,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
⑤ 违反规章制度发生事故属不属于工伤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仍然存在,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犯罪或违反治安管理的,不认定为工伤。
⑥ 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害事故,属于故意犯罪吗
对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害事故的情形,并不属于故意犯罪,而属于过失犯罪,一经定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四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⑦ 请问:事故发生在前,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公布在后,在处理时该按事情发生之前的规章制度执行,还是按规章
一般情况下是按事发之前的规章制度执行。
⑧ 职业安全健康规章制度的事故处理
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七条对此做了明确的规定。这项制度的内容包括: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报告;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统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一)伤亡事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
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工作,经过40多年的不断总结,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1.伤亡事故分类
伤亡事故的分类,分别从不同方面描述了事故的不同特点。根据我国有关法规和标准,2010年以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伤亡事故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伤害程度分类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为一个工作日以上(含1个工作日),105个工作日以下的失能伤害;
重伤,指损失工作日为105个工作日以上(含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重伤的损失工作日最多不超过6000日;
死亡,有职工死亡或重伤损失工作日超过6000日,这是根据我国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之和计算出来的。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指只有轻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有重伤没有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l一2人的事故;
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3)按事故类别分类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为20类,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2.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
组织在进行伤亡事故报告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发布的有关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1989年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1991年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2001年4月国务院颁布第302号令――《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3.伤亡事故统计
关于伤亡事故的统计我国目前有如下规定:1992年劳动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和1993年发出的“关于印发《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问题解答》的通知”。
(二)职业病的统计报告和处理
1.职业病报告办法
职业病报告必须是国家现行职业病范围内所列举的病种,卫生部曾于1988年修订颁发了《职业病报告办法》,规定了职业病报告的具体办法。根据此规定,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机构或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职业病报告实行以地方为主,逐级上报的办法。一切企、事业单位发生的职业病,都应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由卫生监督机构统一汇总上报。
2.职业病处理
有关职业病的处理,是政策性很强的一项工作,涉及职业病防治及妥善安置职业病患者、患者的劳保福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及职业康复等工作,2010年后可按卫生部、劳动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1987年月11月发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根据此规定,职工被确诊患有职业病后,其所在单位应根据职业病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疗或疗养。在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或工作的,应自确认之日起的两个月内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另行安排工作;对于因工作需要暂不能调离的生产、工作的技术骨干,调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半年。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变动工作单位时,其职业病待遇应由原单位负责或两个单位协调处理,双方商妥后方可办理调转手续。并将其健康档案、职业病诊断证明及职业病处理情况等材料全部移交新单位。调出、调入单位都应将倩况报告所在地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备案。职工到新单位后,新发生的职业病不论与现工作有无关系,其职业病待遇由新单位负责。劳动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在待业期间新发现的职业病,与上一个劳动合同期工作有关时,其职业病待遇由原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与其他单位合并,由合并后的单位负责;如原单位已撤销,应由原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负责。
(三)职业病的防治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本法共7章79条。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管理原则的规定、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等。此外,该法根据所设定的制度、措施,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不同性质、危害后果,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突出了责令停止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停建、停产直至关闭的处罚;对造成职业危害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本法还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做了规范,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⑨ 简述护士在执业活动中违反医疗护理规章制度,造成医 疗事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护士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专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属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一)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二)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未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提出或者报告的; (三)泄露患者隐私的; (四)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造成医疗事故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⑩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受伤,算工伤吗
因工事故造成的伤害,只有不是自残,才视为工伤。我国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责任保险。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发生事故,即使是违章作业造成的,也应视为工伤,按照无过错原则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员工因自身过错造成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安全事故处理。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责任人员不治疗不放手;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如果整改措施未能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将受到处罚。
但职工因自身过错造成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安全事故处理。“事故原因尚未查明;责任人员不治疗不放手;责任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如果整改措施未能落实“不放过”的原则,将受到处罚。《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或收尾工作被事故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