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遵守规章制度的小故事
A. 有关遵守规则的故事拜托各位大神
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父子俩从上午十点半开始钓鱼,直到下午三点四十多,仍一条鱼都没有钓到,但孩子仍然不死心,继续钓鱼。快到四点的时候,孩子突然发现鱼竿变成了弧形,意识到有鱼上钩了,看鱼竿摆的幅度,很有可能是一条大鱼,于是,他赶紧一边收线一边喊父亲过来帮忙。父子俩费了半天劲,终于钓起来一条大鱼。
父子俩高兴地欣赏着眼前的大鱼。突然,父亲想起了什么,他看了一眼手表,收起笑容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去。”孩子不以为然地说:“可是我们钓到的时候,还不到四点啊!这条鱼我们应该可以带回家。”父亲却坚定地说:“规定只能钓到四点,我们不能违背规定。不管这条鱼上钩的时候是不是在四点以前,我们钓上来的时间已经超过四点,就应该把鱼放回去。”孩子恳求父亲:“爸爸,就这么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钓到
这么大的鱼,妈妈一定很高兴,这儿又没有人看到,就让我带回家去吧!”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能够因为没人看到就可以带回家。”说着,把手上捧着的大鱼放进河里。孩子眼里含着泪水看着大鱼游走了,没有再说一句话,默默地和父亲一起收拾起钓具回家了。十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一名口碑很好的律师。
这个故事父亲给孩子树立了规则识和守法精神的典范。孩子慢慢懂得了要遵守社会规则,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额产生冲突的时候,能意识到应该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B. 有关遵守规则的故事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2)关于遵守规章制度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
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善恶参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C. 有关遵守规则的名人事例
1、陈毅制定“入城守则”
1949年5月24日夜里,上海街头响起半夜激战的枪声。第二天,天蒙蒙亮,市民们小心地打开一点门,从门缝里望出去,只见马路两侧,整齐地躺满了抱着枪,合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市民们感到奇怪,“这些军队怎么和以前不一样的呢?”
不一会,市民们开始走出家门。他们看到战士已经起来了,有的在洗漱,有的在吃饭,吃的是馒头、咸菜。于是,不少市民拿出热水瓶,给战士们倒开水。战士们笑嘻嘻地摇着头,谢绝了。天大亮了,“解放军露宿街头”,“解放军秋毫无犯”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上海,市民蜂拥上街头,欢迎人民子弟兵,庆祝上海获得新生。
拓展资料:
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
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善恶参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D. 关于规则的小故事
1、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都生活在群体中。社会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然,仅仅有了规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自觉地尊重规则、遵守规则。
抗战爆发后,文史大家刘文典没来得及南下,为生计所迫,只好到北平一家米店当账房先生。米店老板很守规矩,从不克扣伙计的工钱。北平沦陷后,老板为躲避战乱,抛下米店,举家逃难。伙计们一时不知所措,有人提议:“发财要趁早,现在老板跑了,我们分了钱散伙,说不定这就是我们日后发迹的本钱。”
这时,刘文典站出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事都有规矩,老板以前从没亏待过大家,我们应该尊重守规矩的人。现在我们不能因老板逃难而破坏了米店的规矩。我们要团结一致,继续把米店经营好,待老板回来我们也好有个交代。”大家觉得刘文典言之有理,齐心协力让米店照常运转。
半年后,老板避难归来,刘文典等人把米店的钱、物、账完璧归赵。
老板欣喜若狂,对刘文典等人刮目相看,分外优待。当刘文典要去西南联大任教而为缺少路费发愁时,米店老板慷慨相助。米店老板守住了不克扣工钱的规矩,受到了伙计的尊重。在老板逃难后,刘文典等人守住不侵害老板利益的规矩,继续经营米店,得到了米店老板的回馈。守规矩真好!
2、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向人谈起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在瑞士的公园散步。他上厕所时,听到隔壁“砰砰”响,很是纳闷。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对他说,她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请他帮忙看一下。
龙永图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的门,看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来,急得满头大汗。小男孩觉得上厕所后不冲马桶就违反了规则,所以他坚持冲。这个男孩如此自觉地遵守规则,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3、一位作家曾写了一个他在澳大利亚时的见闻。一天傍晚,他们乘车从墨尔本出发,赶往菲律普岛,去一睹企鹅归巢的美景。
他们从车上的收音机获悉,菲律普岛上正在举办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估计他们到达菲律普岛之前的一个小时,这场比赛就要结束。到时候,观众散场,会有上万辆车向着墨尔本方向开来。因为这条公路只有两个车道,他们担心会因此堵车而错过看企鹅归巢的奇景。
距离菲律普岛还有60千米时,车流蜂拥而至。
此时,他们看到,从北往南开的只有他们一辆车,可是由南往北开的车却有成千上万辆!出乎意料的是,两个方向的车子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他们注意到,对面驶来的车子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破坏这样的秩序。
接着,这位作家说:“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
4、规则让饭一样多
在集体公社年代,是吃大锅饭的,那时候粮食不够,只能吃个七、八分饱。
有十个人分在一组吃一锅饭,开始是一个人负责打饭,大家发现他总给自己盛满满一碗,别人的多多少少随便。这样下去不行,大家伙儿坐下来协商解决的办法,决定十个人轮流打饭。一段时间下来,结果就是每个人十天才能吃饱一次。
这样也不好,经过商量就又改了规定,一个人打饭,再派一个人监督,必须每个碗里的饭一样多。头几天还好,后来发现那两个人串通好了,他们自己的碗里盛得饭很满,其他人又少了。
最后再改规则,派一个人把饭打好摆着其他人过来拿,打饭的人只能拿最后一碗。从此以后十碗饭几乎都一样多了。
5、、讲规则的德国人
为了测试德国人是否讲规则,一群中国留学生共同设计了一项试验。
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闹市区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一左一右两部电话的旁边,分别贴上了“男士”、“女士”的标记,然后迅速离开。
第二天上午,他们又相约来到那个电话亭。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标着“男士”的那一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而标着“女士”的那一部电话前却空无一人。留学生们就走过去问那些平静等待的先生:既然那一部电话前没有人,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打,何必等这么久呢,被问的先生们无一例外地说:那边是专为女士准备的,我们只能在这边打,这是规则啊„„
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今天,规则和秩序,也许正是我们最为需要的素质。
6、抽签在耶鲁
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研究生宿舍楼,这是座最好的宿舍楼——建筑风格古典,楼外环境幽雅,有草地,有大树。但是,法学院的研究生只分到了两间宿舍,却有26个研究生,谁都想入住这样的宿舍楼。采用什么方式来分配这两间宿舍才公平合理,经过反复研究,他们采取了一个古老而简单的方式:抽签。谁抽到谁入住,机会均等。
在耶鲁,许多事情都是通过抽签的办法解决的。2001年10月5日是耶鲁大学300年校庆,闭幕式请克林顿。总统到校演讲。演讲地点安排在学校小礼堂,礼堂容纳的人数是500人。这个消息刚发到网上,在短短的2个小时内就有几千人报名。怎么办,校长办公室发通知说,抽签。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公正对待。
E. 关于遵守规则的事例有哪些
1、列宁理发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虽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宁忙碌了一个上午,处理了很多日常事务,批阅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时候,他用手摸了一下头发,发觉头发实在太长了,决定抽时间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
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他问哪位同志是最后一位,准备排队等候。排队理发的同志们都知道列宁日理万机,时间极其宝贵,于是争着请列宁先理发。
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F. 关于守规则的故事
1:《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内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容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2:《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3:《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G. 名人遵守规则的故事
1、俄罗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列宁,又一次去克里姆林宫理发,由于人多专,理发师忙不过来,都在属排队等候,而大家知道列宁公务繁忙,于是都自愿让列宁先理,而列宁却谢过了大家的好意,依然坚持排队等候。
2、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在北戴河,需要一些书籍,于是工作人员便给文化馆打电话,但接电话的工作人名则称,图书不外借,只能自己来看。周恩来听说后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
3、包公自幼父母双亡,被兄嫂养大成人,长大后,因兄嫂的独子包冕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包公下令处死包冕,行刑前,嫂子责骂包公忘恩负义,而因为职责所在,包公依然处斩了包冕。
4、在延安时,毛泽东主席去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在病房里交谈,这时护士进来说病人要静养,不能会客,毛主席立刻辞别,离开了病房。
5、有一次刘少奇同志想去看看某炮兵阵地,但站岗的战士不让进,说只能有上级指示才能进。因为这件事,小战士的领导要批评他,刘少奇同志知道了让工作人员转告那个领导,这个战士是在执行规定,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表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铡包勉
H. 关于遵守纪律的小故事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遵守纪律的故事。三国时期的曹操,军纪如山,不让将士踩踏庄稼。可是有一次,他的马受惊了,踩了一大片庄稼,他要自刎,在将士们的劝说下,他割下自己的一缕头发,在当时已经是一种很重的惩罚了。遵守纪律真重要啊。我们不要过分的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所以我们要遵守纪律,这样我们的班级就会得到表扬,会很优秀。我们会更加努力,团结。学校会变得很有秩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I. 名人遵守规则的小故事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J. 遵守规则的小故事
一、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
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三、人生,如果说是场斗争不止的战场,可能语辞重了点。但至少也好像是一场比赛,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奔跑,直至终点。
有的人意愿浓烈,争当第一,有的人不择手段,犯规撞人样样都不放过,也有人不解为何要跑。跑或不跑,都各有各的遵守规则,这场比赛没有裁判,大家各求多福,小心谨慎。
有些人跑了几十年,自然也懂了些许门道。看清楚内心所需。何为目标,何为奖品,到底是否为你所需,如不,不跑也罢。
看清楚跑道方向。不要盲目随众,跟风跑到某条跑道上,如果真选择了一条跑道,那也是你喜欢,而与众人喜好无关。跑,也讲究姿势,与做人一般。输赢当然紧要,但遵守规则同等重要。人做天看,凡事都有代价,投机取巧终有湿鞋那天。
输赢胜负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没什么好解释抱怨的。即便对手使诈,自己输了,也是功课不精,吸取教训,下次再来就是。有些人跑了几十年,仍叽叽喳喳,此等人大可不必再多观望。真正的厉害角色是那些渐渐将之当跑步运动,低调、沉着、静静地跑的人。
四、一年秋天,强台风又一次侵袭了宝岛台湾。就在这次强台风袭来的时候,娱乐圈也卷起一阵强台风。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强台风即将到来,一个红遍两岸四地的女歌星,驾驶着自己的轿车到超级市场抢购新鲜蔬果。驾驶技术本来不好的她,由于急着回家,她不小心连续违反了好几次交通规则。
首先在行经忠孝东路时,她遇到了红灯,由于刹车不及,闯了一半红灯才停下车来,她尴尬得想要违章左转,结果当场被警察发现了,于是让她倒车回去。就在这时,警察一下子认出她的身份,于是没给她开罚单,而是笑笑放她走了。
接着,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强台风到了。她心情顿时急切起来,想要早点回到家中。在她开车驶入八德路时,由于风雨太大,她甚至没有看清路牌,怀着侥幸的心理又一次违章回转,好心的警察当场抓到了她,同样,这位交警也认出了她,并表示台风天就算了,只是要她下次注意。
当她回到家的时候,她庆幸不已,因为在这个台风肆虐的日子里,她因为急着回家而数次违反交通规则,却得到了警察的理解,居然对她网开一面。就在她庆幸自己的好运的时候,娱乐狗仔队的记者们却没有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如同警察一般放她一马。
很快,她违反交通规则的新闻成了娱乐报章的头条,有记者甚至为她罗列出历年台风袭击因违章驾车而导致的种种惨剧。为此,她不得不出面为这件事情作出解释。
当大家用锋锐的措辞“拷问”她的时候,朋友们都希望她能为自己辩解或者缄默,这样对她的明星形象比较有利。而且台风天的交通违规是非常多的,从交警的网开一面就可以看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很坦诚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她反而感谢了那些明星们深恶痛绝的狗仔队员。
她用生硬的普通话这样说道:“我感谢警察们的网开一面,但是更感谢那些在台风临头的时候,还关注着我言行举止并给我指导的记者们。可以说警察们的特殊关照让我感受到了温情,但是记者们的严厉则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正如他们的报章新闻所说的那样,在台风来袭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想安全回家,但是如果因此而违反交通规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惨剧,反而会让更多的人不能安全回家!所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灾难临头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规则!另外,我今天勇敢地承认错误,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
她的坦诚让沸腾的媒体安静下来,报纸纷纷表扬她是一个诚实的明星,认为她有两种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