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反对浪费条例解读

反对浪费条例解读

发布时间: 2022-05-29 10:33:40

1.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文件内容是什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第五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2. 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国内差旅活动严禁哪些

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十三条规定: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进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反对浪费条例解读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特点

1、减预算

明确指出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虚列支出、转移或者套取预算资金。

2、建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公务接待等多项制度,扎紧“篱笆”,从源头上狠刹公务接待当中的奢侈浪费之风。

3、促改革

明确提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包含公交、出租车、私车公用、专业租赁等多种形式,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同时,也能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

4、严控制

对存在于差旅出国、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领域的浪费现象,提出了一系列“从严控制”的措施。在各项公务活动中,不给任何想钻空子、想‘打擦边球’的人机会。

5、强监督

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要接受民主生活会、办公厅(室)、纪检监察、巡视、财政、审计、人大、政协、舆论、群众等10个方面的监督。用严格的监督保证制度规定不折不扣贯彻执行,防止出现“破窗”效应。

3.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文件解读

优良传统上升为党内法规,强化制度权威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点灯笼访贫农。”这首歌谣,传唱于当年的中共苏区,道出了人们心中党的干部节俭奉公的形象。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素来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相关方面的制度建设也一直在探索、推进。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十六号训令——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关于反贪污浪费的指示》、《中央节约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克服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厉行节约的紧急规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到2012年12月4日的中央“八项规定” 、“六项禁令”,以及会议费管理新规、贺卡节礼“禁令”,编制细密的制度“防护网”,历来受到我们党的高度重视。
“以往大多是通过党纪政纪来进行约束,比如以内部通知的方式发布,此次提升到党内法规的高度,既表明了中央对解决‘四风’问题抓牢抓紧的决心,也保证了从源头上狠刹铺张浪费之风的可行性。”王韶兴指出。
党内法规中的条例,通常是指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的全面规定。以条例的形式制约浪费、厉行节约,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随着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制度刚性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制度设定的精细化程度加深,我们党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制度权威”也升级到了新的版本。
严格执行,形成“大落实”格局是重中之重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的效果关键要看贯彻和实施。”王韶兴认为,制度制定之后,如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确保贯彻不打折扣、落实不偏不虚,是更加艰巨的任务。
“对涉及《条例》的制度,要按照实体性(做什么)、程序性(怎样做)、保障性(违背了如何纠正)的要求加以细化。”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姚桓教授认为,制度的细化还应该包括解决制度缺口、制度碎片化、制度交叉冲突的现象。同时,更细化、更具操作性的配套规定也很重要。
“比如《条例》规定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以公开并接受监督,那么,这个公务活动包括哪些?这个是要更细化的着力点之一。”高新民说,各地各部门跟进《条例》的配套工作,值得关注。
形成“大落实”的格局也是重中之重。保证《条例》执行的刚性,防止制度疲软,不仅要全党动手,还要全社会一起动手,形成“大落实”的执行格局,这与政务信息公开、行政费用控制、增强财政预算约束、加强惩戒问责力度等,都密切相关。
“贯彻落实《条例》不能当做单纯的技术性工作来做。”姚桓认为,还是要把“教育先行”这个“老话”重提并一直提下去。《条例》的制度权威要渗透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要与宗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联系在一起,解决思想深处的问题,克服模糊思想和错误认识。诸如树立“例外即是破坏”的观念,建立对浪费“零容忍”的心理,培育“越雷池即羞耻”的认知等,都是《条例》能够取得长久效用的“软约束”。
黑龙江规定省级领导班子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准饮酒
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黑龙江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日前进一步明确了公务接待的有关要求,省级领导班子和省直单位在公务接待中一律不允许饮酒,实行最严厉的“禁酒”政策。
“禁酒令”要求,省级班子领导和省直单位干部职工到省内市(地)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公务活动,就餐中一律不允许饮酒。省级四大班子及省法院、省检察院,省直各单位,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接待部门都要严格执行此规定。
涉及到外事接待、招商引资、接待海外华侨华人中的知名人士、港澳台政要及各界知名人士的公务接待活动,可按标准提供省内地产酒,严禁提供高档酒。
五大关键词
1.预算
《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应当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公款浪费之所以成为顽疾,表面原因在于“公款”,其本质在于埋单的钱不受约束。如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就等于从源头上拧紧了党政机关花钱的“阀门”。
2.制度
《条例》规定:“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这些规定抓住了当前老百姓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对公务接待进行了规范化管理,非常及时必要。
3.改革
《条例》规定:“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执法执勤、机要通信、应急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及按规定配备的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主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公务出行社会化,这种做法可以从总体上降低行政机关的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改善。
4.严控
《条例》规定:“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和参会人员规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不给任何想钻空子、想“打擦边球”的人机会。
5.监督
《条例》规定:“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党政机关预算编制、执行等财政、财务、政府采购和会计事项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发挥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铺张浪费行为的监督作用,认真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竹立家:《条例》有关监督的安排,表明了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力度和决心,体现出党政机关要用真心实意、实际行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内容

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内容如下:

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2、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3、一粒粮食,一滴汗水。

4、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俭是富人的智慧。

5、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6、你我勤节约,能源才不缺。

7、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8、你我勤节约,能源才不缺。

9、文明就餐,礼貌待人!

10、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第八章资源节约

第四十二条党政机关应当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提高能源、水、粮食、办公家具、办公设备、办公用品等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统筹利用土地,杜绝浪费行为。

第四十三条对能源、水的使用实行分类定额和目标责任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淘汰高耗能设施设备,重点推广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使用节水型器具,建设节水型单位。

5.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条例中所称的浪费是指

法律分析:《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6.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参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第四条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属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7.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颁布说明了什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要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纪违规违法现象。(新浪网)
倡导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的作风既可以塑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倡导节约为尚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可以遏制贪污腐败的苗头。“大腐起于小贪”,大量的事实表明,许多高官的坠落都是由于生活上的奢侈浪费,导致欲望的膨胀,当实际收入无法满足欲望需求时,就动起了歪脑筋,伸出了自己的黑手。“欲心难厌如溪壑”,条例的出台给“私欲”上了紧箍咒,在源头上遏制了私欲的膨胀,促进党员干部“清心寡欲”,促进了队伍的廉洁性、纯洁性建设。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作出全面规范,对宣传教育、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此举是中央厉行节约的务实之举,是将要求化为具体行动的行为手册 ,也是每个领导干部对照检查的行为标准。“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只要中央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制度得到贯彻落实,相信中国梦梦想成真则指日可待。

8. 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中央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内奋斗、勤俭节约的优容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

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8)反对浪费条例解读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第五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9. 反食品浪费法通过,具体规定了些什么

为了杜绝食品浪费的情况再出现,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反食品浪费法的通过,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更能够传承中华民族节约的传统美德。而在这个法律中也规定了相关食品浪费现象应该如何作为,让更多人有了法律的束缚后,不再轻易浪费粮食造成财产的损失,并且减少这些粮食也能让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制定这个法律有什么好处?

首先粮食是立人之本,只有吃饱了饭才能更好的干事业。但却有很多人不重视,从古代就有很多教导人们珍惜粮食的古诗。很多人小时候也都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但就是因为长大之后有些人为了好面子在餐馆点菜也不管吃不吃得完就疯狂的点,到最后剩下的只能倒掉,而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施行后这样的情况就会减少。

10.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的文件内容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推进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第四条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降低公务活动成本;坚持依法依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设定相关标准,严格控制经费支出总额,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取消不必要的公务活动,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应予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第五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检查全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建立协调联络机制承办具体事务。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指导检查本地区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宣传、外事、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相关工作的管理、监督等职责。

第六条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加强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组织领导。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总责,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学习解读

阐明制定《条例》的目的、依据、适用范围,明确了工作原则、责任部门和工作职责。《条例》第三条对“浪费”一词的含义进行明确。

本条例所称的浪费,是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进行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者在履行公务中超出规定范围、标准和要求,不当使用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行为。



《条例》第四条规定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当遵循的“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总量控制,加强厉行节约绩效考评;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安排公务活动;坚持公开透明,接受各方面监督;坚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长效机制。

《条例》第五条规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地方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政府办公厅(室)负责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依规履行管理、监督等职责。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