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航空的规章制度

航空的规章制度

发布时间: 2022-05-29 18:24:45

1. 中国航空法律法规总共有哪些

涉及航空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有很多,都是以民用航空法作为基础制定的。回
其他法律规章答包括:
民用航空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航空运输机场航空安全保卫规则、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飞行基本规则等等(涉及的法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民用航空活动以及与民用航空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从事民用航空活动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民用航空器适用本条例;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条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民用航空公安机关(以下简称民航公安机关)负责对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检查和监督。第四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与民用航空单位应当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民用航空安全。第五条旅客、货物托运人和收货人以及其他进入机场的人员,应当遵守民用航空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第六条民用机场经营人和民用航空器经营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并报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备案;
(二)严格实行有关民用航空安全保卫的措施;
(三)定期进行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训练,及时消除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的隐患。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航的外国民用航空企业,应当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报送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方案。第七条公民有权向民航公安机关举报预谋劫持、破坏民用航空器或者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行为。第八条对维护民用航空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有关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给予奖励。第二章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第九条民用机场(包括军民合同机场中的民用部分,下同)的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应当符合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关于民用机场安全保卫设施建设的规定。第十条民用机场开放使用,应当具备下列安全保卫条件:
(一)设有机场控制区并配备专职警卫人员;
(二)设有符合标准的防护围栏和巡逻通道;
(三)设有安全保卫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装备;
(四)设有安全检查机构并配备与机场运输量相适应的人员和检查设备;
(五)设有专职消防组织并按照机场消防等级配备人员和设备;
(六)订有应急处置方案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援救设备。第十一条机场控制区应当根据安全保卫的需要,划定为候机隔离区、行李分检装卸区、航空器活动区和维修区、货物存放区等,并分别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明显标志。第十二条机场控制区应当有严密的安全保卫措施,实行封闭式分区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三条人员与车辆进入机场控制区,必须佩带机场控制区通行证并接受警卫人员的检查。
机场控制区通行证,由民航公安机关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发和管理。第十四条在航空器活动区和维修区内的人员、车辆必须按照规定路线行进,车辆、设备必须在指定位置停放,一切人员、车辆必须避让航空器。第十五条停放在机场的民用航空器必须有专人警卫;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航空器警卫交接制度。第十六条机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攀(钻)越、损毁机场防护围栏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
(二)在机场控制区内狩猎、放牧、晾晒谷物、教练驾驶车辆;
(三)无机场控制区通行证进入机场控制区;
(四)随意穿越航空器跑道、滑行道;
(五)强行登、占航空器;
(六)谎报险情,制造混乱;
(七)扰乱机场秩序的其他行为。第三章民用航空营运的安全保卫第十七条承运人及其代理人出售客票,必须符合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售予客票。第十八条承运人办理承运手续时,必须核对乘机人和行李。第十九条旅客登机时,承运人必须核对旅客人数。
对已经办理登机手续而未登机的旅客的行李,不得装入或者留在航空器内。
旅客在航空器飞行中途中止旅行时,必须将其行李卸下。第二十条承运人对承运的行李、货物,在地面存储和运输期间,必须有专人监管。第二十一条配制、装载供应品的单位对装入航空器的供应品,必须保证其安全性。第二十二条航空器在飞行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由机长统一负责。
航空安全员在机长领导下,承担安全保卫的具体工作。
机长、航空安全员和机组其他成员,应当严格履行职责,保护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 机场管理制度有什么内容

(1)民航局对机场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申请使用许可证的机场,应当具备相应条件,并回经民航局审答查后颁发。民航局对机场实行分类管理:一类一级机场由民航局归口管理;一类二级、二类、三类机场均由民航地区管理局进行管理。

(2)地方、部门按有关规定建设的民用机场以及飞机制造工厂的专用机场,并利用这些机场经营国内支线客货运输或通用航空业务的,可由地方、部门报经民航局审查合格后组建机场管理机构,接受民航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的行业管理,即执行民航局颁发的各类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业务人员取得民航局颁发的技术执照,接受民航局的监督检查。

(3)军民合用机场,可根据双方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按协议实行分区管理。

(4)为协调机场内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保证航空运输的安全和正常,所有民用机场均成立机场管理委员会,它是统一管理所在机场的权力机构。管理委员会由当地人民政府和机场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日常工作由民航负责人任主任的办公室处理。

4. 航空公司制度

一、什么是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Advanced Passenger Information,以下简称API)制度? API制度是指经营国际航班的航空公司将其搭载的旅客及机组人员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目的地国家的政府部门,以便边检站在旅客(机组人员)实际入出境前进行信息预处理。 二、《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预报实施办法》(第99号令,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何时施行?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和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下发的《实施办法》)已于2008年3月12日颁布,并将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三、对按规定预报信息的航空公司将提供何种便利?未按规定预报信息的会带来什么后果? 航空公司按规定预报信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和中国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将对其经营的国际航班及其载运的旅客、机组人员入出境提供便利,提高其经营航班及其载运的旅客、机组人员的通关速度,增加旅客对其经营航班的满意度。如能在航班起飞前预报信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能将其发现的该航班载运的不被准许入境等人员提前告知航空公司,使航空公司免于处罚,并可节省监管、遣返上述人员的费用。 《实施办法》作为部门联合规章,具有强制性,航空公司必须严格执行。航空公司未按规定预报信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将依法对航空公司进行处罚,航空公司将不能充分享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和中国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对其经营的国际航班及其载运的旅客、机组人员入出境提供的便利。 四、《实施办法》的实施步骤是什么? 鉴于经营国际航班的航空公司需要一段时间培训员工、改造境外离港信息系统,《实施办法》将分步施行:第一阶段,自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仅对未按规定时限预报的航空公司,视情从轻处罚;第二阶段,自6月1日至6月30日,仅对未按规定时限预报、预报信息缺少《实施办法》规定项目的航空公司,视情从轻处罚;第三阶段,自7月1日起,对未按规定时限预报、预报信息缺少《实施办法》规定项目以及信息内容不准确的航空公司,按规定进行处罚。 五、航空公司预报信息的具体格式是什么? 航空公司预报信息的具体格式见《API中国实施指南(试行)》,可从公安部政府网站( http://www.mps.gov.cn/) 首页浏览下载。 六、根据《实施办法》规定,航空公司应当将API信息发送至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指定的地址。公安部出入境管理机构指定的地址是什么? 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已指定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为航空公司通过国际航空电讯协会SITA网络或互联网发送国际航班载运人员信息的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联系单位;航空公司可通过SITA网络将预报信息发送至:PEKKN1E,或通过国际互联网将预报信息发送至: http://adapis.travelsky.com/ 。 七、航空公司预报信息包括哪些内容? 预报信息包括航班信息和航班载运人员信息,其中航班信息包括:航空公司及航班号、入境前的最后一个起飞机场、入境后的第一个到达机场、计划起飞日期时间(当地)、计划抵港日期时间(当地)、旅客或机组成员人数;航班载运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国籍、性别、出生日期、护照证件类别、护照证件号码、护照证件有效期截止日期、人员类别(旅客或机组人员、是否过境)、最初登机机场、最后下机机场。 八、对航空公司预报信息的时限如何界定? 对航空公司预报信息时间的认定以航空公司预报信息到达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指定地址(SITA网络地址:PEKKN1E,国际互联网地址: http://adapis.travelsky.com/) 的时间为准。对航班抵达时间的认定以入境航班落地时间为准。 九、对航空公司预报信息项目内容的准确性如何界定? 航空公司预报信息的项目内容,应符合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九《简化手续》Doc9303标准的要求。按Doc9303标准制作的可机读旅行证件,通过阅读机读取的内容视为准确;对其他旅行证件,航空公司预报信息的项目内容应与该旅客所持证件资料页的视读区内容一致。 十、《实施办法》中规定航空公司要预报航班载运人员信息,对航班载运人员所持“护照证件”有何要求? 《实施办法》中规定的“护照证件”是指国际航班载运旅客或机组人员持用的有效护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效出入境证件,或者中国政府承认的其他国际(地区)旅行证件。其中,“有效护照”是指中国政府签发和承认的有效护照,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公务、公务普通、普通护照,《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和外国、国际组织护照(除免签证或确认可在中国入境口岸办理签证的外,应办有中国签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效出入境证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效护照代用证件,具体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回国证明》、《往来港澳通行证》、《前往港澳通行证》、《因公往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证》、《港澳同胞回乡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人出入境通行证》等。中国政府承认的其他国际(地区)旅行证件是指《联合国通行证》、《海员证》、《难民证》等。 航空公司预报入出境港澳居民的信息应为有效《港澳同胞回乡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的信息。如港澳旅客从内地机场直接转机过境,也可预报其《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澳门特别行政区护照》的信息。航空公司预报入境、过境、出境台湾居民的信息应为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的信息。对未持我有效出入境证件但符合在口岸办理出入境证件的台湾居民,航空公司可预报其所持台湾身份证信息。对大陆居民在台湾遗失出入境证件的,航空公司应预报其大陆居民身份证信息。 十一、对航空公司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按规定预报信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如何处理? 航空公司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报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以下能够判定不属于航空公司过错的情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可不予处罚:对航空公司有证据证明因基础设施不具备或者网络故障等客观原因未能按规定预报信息的;持有两套入出境中国有效旅行证件的旅客,在境外和入境办理手续时先后使用不同有效旅行证件造成预报信息不准确的。 十二、出境航班的信息预报何时执行? 出境航班的信息预报工作,待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后实施。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2001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领空主权,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飞行活动,保障飞行活动安全有秩序地进行,制定本规则。第二条凡辖有航空器的单位、个人和与飞行有关的人员及其飞行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则。第三条国家对境内所有飞行实行统一的飞行管制。第四条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领导全国的飞行管制工作。第六条各航空单位在组织与实施飞行中,应当协调配合,通报有关情况。第七条组织与实施飞行,应当按照飞行预先准备、飞行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飞行讲评等阶段进行。飞行阶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各航空管理部门自行规定。第八条与飞行有关的所有单位、人员负有保证飞行安全的责任,必须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采取预防事故的措施,保证飞行安全。
经过批准的飞行,有关的机场和部门应当认真做好组织指挥和勤务保障工作。第九条飞行人员在飞行中,必须服从指挥,严格遵守纪律和操作规程,正确处置空中情况。遇到特殊情况,民用航空器的机长,为保证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的安全,有权对民用航空器作出处置;非民用航空器的机长(或者单座航空器飞行员,下同)在不能请示时,对于航空器的处置有最后决定权。第十条各航空管理部门制定与飞行有关的规范,应当符合本规则的规定。第二章空域管理第十二条空域的划设应当考虑国家安全、飞行需要、飞行管制能力和通信、导航、雷达设施建设以及机场分布、环境保护等因素。
空域通常划分为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和空中危险区等。空域管理和飞行任务需要的,可以划设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区和临时飞行空域。第十三条空域的划设、调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备案手续。第十四条机场飞行空域应当划设在航路和空中走廊以外。仪表(云中)飞行空域的边界距离航路、空中走廊以及其他空域的边界,均不得小于10公里。
机场飞行空域通常包括驾驶术(特技、编队、仪表)飞行空域、科研试飞飞行空域、射击飞行空域、低空飞行空域、超低空飞行空域、海上飞行空域、夜间飞行空域和等待空域等。
等待空域通常划设在导航台上空;飞行活动频繁的机场,可以在机场附近上空划设。等待空域的最低高度层,距离地面最高障碍物的真实高度不得小于600米。8400米以下,每隔3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8400米以上,每隔600米为一个等待高度层。
机场飞行空域的划设,由驻机场航空单位提出方案,报所在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级航空单位或者军区空军批准。
相邻机场之间飞行空域可以相互调整使用。第十六条航线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
临时航线通常不得与航路、固定航线交叉或者通过飞行频繁的机场上空。第十七条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上空,可以划设空中禁区、临时空中禁区。
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别批准,任何航空器不得飞入空中禁区和临时空中禁区。第十八条位于航路、航线附近的军事要地、兵器试验场上空和航空兵部队、飞行院校等航空单位的机场飞行空域,可以划设空中限制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其他地区上空划设临时空中限制区。
在规定时限内,未经飞行管制部门许可的航空器,不得飞入空中限制区或者临时空中限制区。第十九条位于机场、航路、航线附近的对空射击场或者发射场等,根据其射向、射高、范围,可以在上空划设空中危险区或者临时空中危险区。
在规定时限内,禁止无关航空器飞入空中危险区或者临时空中危险区。第二十条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空中危险区的划设、变更或者撤消,应当根据需要公布。第二十一条空中走廊通常划设在机场密集的大、中城市附近地区上空。
空中走廊的划设应当明确走向、宽度和飞行高度,并兼顾航空器进离场的便利。
空中走廊的宽度通常为10公里,其中心线两侧各5公里。受条件限制的,其宽度不得小于8公里。第二十二条空中放油区的划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临时飞行空域的划设,由申请使用空域的航空单位提出方案,经有关飞行管制部门划定,并通报有关单位。
国(边)境线至我方一侧10公里之间地带上空禁止划设临时飞行空域。通用航空飞行特殊需要时,经所在地大军区批准后由有关飞行管制部门划设。

6.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管理规则的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的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以下简称管制员执照)的申请、颁发、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管制员执照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统一颁发和管理。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负责本辖区管制员执照的具体管理工作。
依照本规则规定承担执照管理相关工作的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授权范围做好相关工作,并接受民航局和地区管理局监督。
第四条本规则中所用部分术语的含义如下:
(一)管制员执照,是指管制员执照持有人(以下简称持照人)具有符合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经历,有资格从事特定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证明文件。
(二)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是接受民航总局委任,代表民航总局从事有关空中交通管制人员资质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质量管理等工作,并协助实施行政检查、参与安全检查、不安全事件调查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三)体检合格证,是指依据民航局规章,由民用航空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表明体检合格证持有人的身体状况符合相应医学标准的证明文件。
(四)管制员理论考试合格证(以下简称理论考试合格证),是表明合格证持有人具备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所需专业知识的证明文件。
(五)管制员技能考核合格证(以下简称技能考核合格证)是表明合格证持有人具备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所需专业技能的证明文件。
(六)作用于精神的物品,是指酒精,鸦片、大麻、可卡因及其他兴奋剂,安眠药及其他镇静剂,幻觉剂,但咖啡和烟草除外。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五条管制员执照类别包括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进近雷达管制、精密进近雷达管制、区域雷达管制、飞行服务和运行监控等八类。
第六条空中交通管制员实行执照管理制度。未持按本规则颁发的有效管制员执照的人员,不得独立从事相应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第七条除持照人未满足近期经历要求且未在规定时间内补正外,按本规则颁发的管制员执照长期有效。
第八条持照人应当满足下列近期经历要求:
(一)最近6个月内在管制员执照载明地址履行工作职责的时间不少于80小时;
(二)熟悉所有与履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职责相关、现行有效的规则、程序和资料;
(三)按照《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岗位培训管理规则》的规定完成有关岗位培训并达到相关要求;
(四)上一个日历年内接受了执照检查并合格;
(五)上一个日历年内进行航线实习一般不少于2次。
持照人持有2个(含)以上类别签注的,应当结合现岗位工作保持其中至少1个类别签注的近期经历要求。
第九条持照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一)持照人身体具有《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CCAR-67FS-R1)所规定的缺陷而不符合现行体检合格证标准时;
(二)在饮用任何含酒精饮料之后的8小时之内或处在酒精作用之下、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者大于0.04%,或受到任何作用于精神的物品影响损及工作能力时;
(三)管制员被暂停行使执照权利期间。
第十条持照人使用英语进行无线电陆空通信的,应当通过民航总局规定的管制英语等级考核,获得英语无线电陆空通信资格的签注。
第十一条民航总局可以根据航空新技术发展应用情况以及采用的空中交通管制方式和手段,对持照人的知识、技能和经历做出补充要求。
第十二条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应当将管制员的岗位培训、技术考核、执照检查、岗位工作等技术经历完整、如实地记录在《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技术档案》中。
第十三条管制员执照应当保存在最接近持照人通常行使执照权利的区域内,便于接受执照检查。
第十四条管制员执照遗失或者损坏后,持照人应当向所在地区空管局以书面形式申请补发,由地区空管局报总局空管局审核后补发。申请应当写明管制员执照的持有人姓名、编号、地址、类别签注、颁发日期等有关信息。
第三章管制员执照的申请与颁发
第十五条管制员执照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热爱民航事业,具有良好的品行;
(三)年满21周岁;
(四)具有大学专科(含)以上文化程度;
(五)能正确读、听、说、写汉语,口齿清楚,无影响双向无线电通话的口吃和口音;
(六)通过规定的体检,取得有效的体检合格证;
(七)完成规定的专业培训,取得有效的培训合格证;
(八)通过理论考试,取得有效的理论考试合格证;
(九)持有效技能考核合格证明;
(十)符合本规则规定的管制员执照申请人经历要求。
第十六条管制员执照的申请与颁发程序如下:
(一)符合本规则第二十条规定条件的管制员执照申请人应当向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地区管理局提交本规则附件一规定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申请表》以及申请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体检合格证、培训合格证、理论考试合格证、技能考核合格证、岗位培训和工作经历证明及近期照片等申请材料。
(二)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格式要求的,地区管理局应当在收到申请之后的 5 个工作日内一次性通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通知视为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受理。
(三)地区管理局应当对申请人是否具备条件进行初步审查,并将申请材料及初步审查意见于受理后 20 个工作日内报送民航局。
(四)民航局自收到地区管理局报送的执照申请材料及初步审查意见后 20 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做出决定。符合条件的,应当准予批准,并自批准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颁发管制员执照;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不予批准,并通知地区管理局和申请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
第十七条申请人的理论考试应当由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主持,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申请人理论考试合格的,应当为其颁发理论考试合格证;理论考试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
第十八条申请人的技能考核应当由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主持,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申请人参加技能考核应当已经取得理论考试合格证并满足申请人经历要求;申请人技能考核合格的,应当为其颁发技能考核合格证;技能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1年。
用于技能考核的管制模拟机、软件及相关设施应当符合总局空管局的规定和要求。
第十九条管制员执照由民航总局局长或者其授权人员签署颁发。
第四章管制员执照的变更
第二十条持照人要求在管制员执照上更改姓名、增加类别签注、增加英语无线电通信资格签注、变更管制员执照地址或其他变更的,应当向所在地区空管局提交申请及有关材料;符合条件、标准的,总局空管局应当办理管制员执照变更手续。管制员执照的变更程序具体参照本规则第十六条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临时变更管制员执照地址的,按照管制员执照地址临时变更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申请人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经历
第二十二条管制员执照申请人应当具备下列与管制员执照及其工作职责相适应的知识:
(一)与空中交通管制员、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定;
(二)工作中所用设备的一般原理、使用与限制;
(三)飞行原理,航空器、动力装置与系统的操作原理与功能,与空中交通管制运行相关的航空器性能;
(四)与空中交通管制有关的人的因素;
(五)航空气象学,有关天气现象的起源与特征,测高法;
(六)空中导航的原理,导航系统与目视助航设备的原理、限制及精度;
(七)空中交通管制、通信、无线电通话(正常、非正常及应急)用语程序,相关航空文件的使用,与飞行有关的安全措施;
(八)机场飞行程序设计、最低运行标准制定的基本知识;
(九)飞行动态电报、航行通告的拍发;
(十)有关航行资料、航图;
(十一)飞行组织保障;
(十二)负责区域的空域结构、机场飞行程序、地形和显著地标、天气现象、空中导航设施和空中交通特性;
(十三)适用的规则、程序和资料;
(十四)应急、搜寻与援救的计划和程序;
(十五)与有关单位之间的协调;
(十六)与航空情报服务、航图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定;
(十七)飞行流量管理;
(十八)飞行计划的受理、处理、审批;
(十九)航空情报服务的组织与实施。
第二十三条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进近雷达管制、区域雷达管制、精密进近雷达管制类别签注的申请人应当具备如下技能:
(一)掌握各类工作程序,正确实施管制,合理调配飞行间隔;
(二)熟练使用各种工作设备;
(三)熟练进行地/地、地/空通信;
(四)正确使用航行通告、航行资料、航图、气象资料、航空电码简字简语;
(五)正确实施紧急处置程序;
(六)提供安全、有序和高效的管制服务所需的技能、判断力与表现,达到与所授予权利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四条飞行服务类别签注申请人应当具备如下技能:
(一)熟练进行飞行动态电报、航行通告的编发和处理;
(二)熟练处理飞行计划;
(三)熟练提供飞行服务;
(四)熟练处理航空数据;
(五)正确使用航空情报资料和航图;
(六)正确实施紧急处置程序;
(七)能够看懂气象报文、天气图,能够进行天气形势的一般分析,能够择优选择航路航线和有利飞行高度层;
(八)能够对机型的性能、机场、航路航线情况进行分析;
(九)能够独立主持提供飞行前和飞行后航空情报服务;
(十)能够正确使用航行通告代码和简缩字,独立编写民航机场使用细则;
(十一)其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飞行服务所需的技能,达到与所授予权利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五条运行监控类别签注申请人应当具备如下技能:
(一)掌握空中领航计算;
(二)能够看懂气象报文、天气图,能够进行天气形势的一般分析,能够择优选择航路航线和有利飞行高度层;
(三)无线电、电子设备的使用;
(四)各类航空电报的编发;
(五)熟练地进行地/地、地/空通信;
(六)紧急处置程序的实施;
(七)能够对机型的性能、机场、航线情况进行分析;
(八)熟练地制定飞行计划;
(九)各类飞行保障设备的服务程序和组织程序;
(十)航图的使用,航行通告的应用;
(十一)熟悉飞行组织工作,会拟定飞行和各保障部门在飞行工作中的协同方案;
(十二)其他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十六条申请人应当符合下列经历要求:
(一)完成空中交通管制培训管理规则规定的岗位培训并达到相关要求;
(二)完成《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岗位培训管理规则》规定的岗位培训并达到相关要求;
(三)机场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飞行服务、运行监控类别签注申请人,在具有相应类别签注持照人的监督下,完成至少3个月的管制见习工作;
(四)进近雷达管制、区域雷达管制、精密进近雷达管制类别签注申请人,在具有相应类别签注持照人的监督下,完成至少4个月的管制见习工作;
(五)申请精密进近雷达类别签注,还应当在批准的雷达模拟机上实施不少于200次精密进近,在所在单位使用的设备上实施不少于100次精密进近;
(六)申请进近雷达类别签注,还应当在所在单位使用的监视设备型号上(用于监视雷达进近)实施不少于25次平面位置指示器进近。
申请人的(二)、(三)、(四)、(五)、(六)款经历可以同时进行,并应当在申请前的6个月内完成。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持有军方管制员执照、已经持有另一类别签注的管制员执照、另一管制单位相同类别签注的管制员执照或为院校空中交通管制专业教师的,其经历要求可视情降低,但不得低于规定时间和次数要求的二分之一。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管制员执照的监督检查由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按照规定具体实施。
第二十九条管制员执照每个日历年应当定期检查1次。检查一般包括对持照人的技能考核、近期经历的核实、技术档案的审查、身体状况的掌握以及要求的其他检查项目,必要时应当对持照人进行理论考试。检查结果应当签注在管制员执照记录栏以及《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技术档案》中。
第三十条总局空管局或地区空管局认为必要时,应当对持照人进行不定期的执照检查。
第三十一条总局空管局和地区空管局机关持照人应当参与管制一线岗位的工作,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每个日历年内不得少于240小时,其他持照人每个日历年内不得少于120小时。
持照人模拟机培训时间可视为管制一线岗位工作时间。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总局空管局应当办理管制员执照的注销手续:
(一)管制员执照被依法撤销或失效的;
(二)持照人超过规定的年龄或死亡的;
(三)持照人放弃管制员执照所有权利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章罚则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则第六条规定,未持有效管制员执照独立上岗工作的,由民航总局委托总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委托地区空管局对当事人处以警告或者人民币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当事人所在单位处以警告或人民币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对违反本规则第八条规定的持照人,由民航总局委托总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委托地区空管局对持照人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人民币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暂时停止持照人行使执照权利3至6个月,同时持照人应当按照空中交通管制检查员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补正近期经历。
第三十五条对违反本规则第九条规定的持照人,由民航总局委托总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委托地区空管局对持照人给予警告或人民币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对违反本规则第十二条规定,不记录管制员技术经历或不如实记录管制员技术经历的,由民航总局委托总局空管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局委托地区空管局对管制员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并责令改正。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1986年4月14日发布,1999年1月8日经民航总局令第82号第二次修订的《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TM-I-R2)同时废止。
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申请表(略)
关于《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TM-I-R3)的说明(略)

7. 中国民用航空局为什么要制定那么多的规章制度来对民航运输企业进行管理

很简单啊,航空安全非同小可,一个小小的隐患,一次不经意的疏忽就是数百条专人命。所以航空属运输容不得一点点马虎,需要极其严格和严密的管理,而这些管理就是体现在这些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操作、每一项检查、每一个流程,都经过专家科学论证、吸取以往经验教训,并且确保能够严格执行,而不是让民航运输企业自行其是,这样才能保障航空运输安全的底线。

8. 航空人员的管理制度主要有哪些规定

1、航空人员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航空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 航空人员的工作时限管理制度、航空人员的体检制度。

2、航空人员即从事航空活动的空勤人员和地面人员。其中,空勤人员包括驾驶员、领航员、飞行机械人员、飞行通信员、乘务员;地面人员包括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空中交通管制员、飞行签派员、航空电台通信员。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