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条例27
Ⅰ 国家信访新规则
1. 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越级走访,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访事项到信访接待场所走访,拒不按照《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推选代表,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聚众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2. 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拒不通过法定途径提出投诉请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请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或者信访诉求已经依法解决,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在信访接待场所多次缠访,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3. 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年老、年幼、体弱、患有严重疾病、肢体残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4. 在信访接待场所摆放花圈、骨灰盒、遗像、祭品,焚烧冥币,或者停放尸体,不听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六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违法停放尸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5. 煽动、串联、胁迫、诱使他人采取过激方式表达诉求,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聚众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6. 聚众扰乱信访工作秩序,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7. 为制造社会影响、发泄不满情绪、实现个人诉求,驾驶机动车在公共场所任意冲闯,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8. 以递交信访材料、反映问题等为由,非法拦截、强登、扒乘机动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时抛撒信访材料,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以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9. 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上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弓弩、匕首等管制器具,或者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质的,应当及时制止,收缴枪支、弹药、管制器具、危险物质;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第三十条规定的,以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非法携带危险物质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的,以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10. 采取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自伤、自残、自杀,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和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责任。
11. 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以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患有艾滋病或者其他严重传染疾病,故意以撕咬、抓挠等方式伤害他人,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12. 采取口头、书面等方式公然侮辱、诽谤他人,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以侮辱、诽谤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侮辱、诽谤情节严重,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应当严格执行《公安部关于严格依法办理侮辱诽谤案件的通知》的规定,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外,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同时告知被害人自行向人民法院起诉。
13.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以威胁人身安全、发送信息干扰正常生活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14.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六项规定的,以侵犯隐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15. 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以诬告陷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的,以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16. 在信访接待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以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17. 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以故意损毁财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
18. 以制造社会影响、采取极端闹访行为、持续缠访闹访等威胁、要挟手段,敲诈勒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以敲诈勒索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19. 以帮助信访为名骗取他人公私财物,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以诈骗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20. 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实施静坐,张贴、散发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穿着状衣、出示状纸,扬言自伤、自残、自杀等行为或者非法聚集,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收缴相关材料和横幅、状纸、状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聚众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非法聚集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聚集多人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扰乱国家机关正常秩序,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二款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追究刑事责任。
21. 在车站、码头、商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张贴、散发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穿着状衣、出示状纸,或者非法聚集,以及在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或者国内、国际重大会议期间,在场馆周围、活动区域或者场内实施前述行为,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收缴相关材料和横幅、状纸、状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二款或者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规定的,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或者强行进入大型活动场所内、在大型活动场所内展示侮辱性物品、向大型活动场所内投掷杂物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22. 在信访接待场所、其他国家机关门前或者交通通道上堵塞、阻断交通或者非法聚集,影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第二款规定的,以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以聚众扰乱交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23. 在外国使领馆区、国际组织驻华机构所在地实施静坐,张贴、散发材料,呼喊口号,打横幅,穿着状衣、出示状纸等行为或者非法聚集的,应当立即制止,根据《人民警察法》第八条规定,迅速带离现场,并收缴相关材料和横幅、状纸、状衣等物品;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24. 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不听劝阻,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以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未经主管机关许可,未按照主管机关许可的目的、方式、标语、口号、起止时间、地点、路线进行,或者在进行中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破坏社会秩序情形的,根据《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制止、命令解散;不听制止,拒不解散的,依法强行驱散、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符合《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对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警告或者拘留;拒不服从解散命令,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规定的,对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以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罪追究刑事责任。集会游行示威过程中实施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5. 实施跳河、跳楼、跳桥,攀爬建筑物、铁塔、烟囱、树木,或者其他自伤、自残、自杀行为,制造社会影响的,应当积极组织解救;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首要分子以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26.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拒不按照规定购票,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无理取闹,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以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27.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制造社会影响、扰乱公共秩序,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以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的,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28. 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或者阻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警车等车辆通行,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以阻碍执行职务、阻碍特种车辆通行、冲闯警戒带、警戒区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29. 任意损毁、占用信访接待场所、国家机关或者他人财物,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规定的,以寻衅滋事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
30. 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符合《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的,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追究刑事责任。
31. 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制作、复制、传播有关信访事项的虚假消息,煽动、组织、策划非法聚集、游行、示威活动,编造险情、疫情、警情,扬言实施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或者自伤、自残、自杀等,符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依法予以警告、罚款或者其他处罚;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有关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在收集、固定证据后,要依法及时删除网上有害信息。
32. 对在信访活动中或者以信访为名,实施本指导意见所列以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置。教唆、胁迫、诱骗他人实施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按照其教唆、胁迫、诱骗的行为处罚。
Ⅱ 沈某某如何诉Z省安监局行政不作为
卢方舟
案情简介
原告:沈某某
被告:Z省安全生产监督局
原告沈某某与A地B加油站相邻,原告曾以加油站离其家太近、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多次向当地有关部门信访投诉。A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经实地检查认为B加油站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于2004年6月3日,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A公(消)字[2004]55号、56号《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了原告。2004年9月2日,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该市信访局协办单,向原告对其所反映的加油站安全问题进行了回复,认为B加油站安全生产条件已基本符合要求。2004年12月30日,原告向被告Z省安全生产监督局邮寄了“投诉书”,要求被告查处B加油站存在的安全隐患。被告接到投诉后,于2005年3月15日将原告的投诉转给C(A市上属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求对投诉人提出的有关问题予以核实、查处,并要求核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同时报告备案。在转办过程中,被告通过电话方式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对原告的投诉已转至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查处。2005年4月18日,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C市局要求组织了A市规划局、环保局、交通局和B街道办事处,并邀请投诉人沈某某的代理人共同对B加油站进行实地检查。检查的结论为:“该加油站除南侧隔离墙不符合要求外,其余安全条件基本符合生产要求。……要求加油站在南侧无围墙处建隔离墙。”同时逐级上报给了被告备案。2005年7月4日,被告再次收到原告邮寄的《重新投诉的函》信件,认为2004年12月30日的投诉被告一直未予笞复,要求查处并复函。2005年8月16日,被告会同Z省劳动保护科研所专家、A市安监局有关人员再次对加油站进行安全检查。8月17日,Z省劳动保护科研所出具了《中油A地B加油站安全评价确认意见》,认为加油站基本符合经营安全条件。同时,被告对A市安监局的处理意见的实施进行了监督检查,并督促A市安监局向B加油站发出《整改指令书》。
2005年9月,原告以被告不予答复为由诉至人民法院。在一审诉讼期间,被告向原告送达了书面答复。
争议焦点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被告是否履行了其法定的职责。
原告认为被告没有履行其法定职责,根据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针对原告的投诉,被告具有直接查处的法定职责。B加油站是由被告颁发经营许可证的甲种危险品经营单位,原告投诉就是要求被告履行直接调查处理安全隐患的职责。而根据《信访条例》和《Z省信访条例》规定,被告对于原告的投诉也有作为的义务。原告收到的A市安监局的《关于反映加油站安全问题的回复》与被告的行为无关。被告并没有履行其查处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隐患的职责。
被告认为,在收到原告的投诉之后被告即向C市安监局发函,要求其对投诉进行核查,并电话告知原告的代理人。后A市安监局组织有关部门及原告的代理人到B加油站实地核查。而在接到原告《重新投诉的函》后,被告又同Z省劳动保护科研所专家等对A市安监局的处理意见的实施进行了监督检查,并督促A市安监局向B加油站发出《整改指令书》。整改完成后,被告于2005年9月28日再次到实地核查。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是一个连贯的过程,符合《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Z省经贸委《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Z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其法定职责的规定。
法院的认定与判决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作为负责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政部门有职责对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问题实行监督管理,也有权督促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在本案中,被告接到原告的投诉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履行职责行为,被告将原告的投诉转交其下属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并且亲自参加了实地核实、查处,对此,原告及其代理人应当知道A市安监局的核实、查处行为属于被告转办的作为行为。并且被告已给原告做出口头答复的履行职责行为,诉讼过程中,被告又给原告做出了书面形式的答复。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6条第(一)项规定,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认同一审法院的观点,认为被上诉人已履行其法定职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1条第(一)项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件的解析
一、Z省安监局对于沈某某的投诉是否必须亲自履行核实和查处的职责?Z省安监局负有依法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法定职责,并且依照相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同时,相关法规、规章也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责是根据“分级管理、属地管辖”的原则进行分配的,因此,省安监局作为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关,有权督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发证机关应当对本行政区内已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该办法颁布实施后,Z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于2002年12月5日颁布了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第二条是关于“经营许可证申报、审批”程序的规定,其中第(一)项明确规定:“申请甲种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按隶属关系将申请报告连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申请表》和相关材料送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经所在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后,报上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接到申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合格后正式函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接到报告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复审,对合格的颁发经营许可证,对不合格的给予书面说明”;该意见第八条是关于“监督管理”的规定,其中第(一)项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经营、销售活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管理。”此外,根据《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有权颁发甲种经营许可证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当时,省安监局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机关,而是Z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下设的管理安全生产的内设机构。因此,当时的Z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是根据Z省经贸委的委托从事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其依据即为Z省经贸委颁布的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2004年7月19日,Z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印发Z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省安监局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主管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正厅级行政机构,同时挂Z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主要职责包括:承担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综合管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依法行使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权,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依法行使全省安全生产监察职权;负责发布全省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全省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分析工作;负责综合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等等。
此外,2004年12月颁布并于2005年2月1日实施的《Z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第四条也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责是根据“分级管理、属地管辖”的原则进行分配的。该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
由此可见,原告沈某某所称的“违反应当由被告(被上诉人)自行、直接作为的相关规定”是缺乏依据的,也是原告对规章相关规定的错误理解。而省安监局根据分级管理、属地管辖的原则将沈某某的投诉转交给C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C市安监局按此原则转交给A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核实、查处,并将相关意见通知沈某某,同时要求对核实、查处结果逐级上报备案,以督促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职责,是完全正确的。
而A市安监局于2005年4月18日组织了A市规划建设局、环保局、交通局和B街道办事处,并邀请了沈某某的代理人,共同对B加油站进行了实地核查。在沈某某及其代理人明知省安监局已逐级委托A市安监局对其投诉进行核实的情况下,A市安监局的核实行为就是省安监局作出的行政行为,省安监局不存在行政不作为。
二、省安监局对沈某某的投诉进行核查后,在诉讼的过程中给予书面答复的行为是否违法?省安监局接到沈某某的投诉后,已在电话中告知其已将投诉转交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实和处理。而给沈某某最终的书面答复虽然发生在诉讼期间,但仍然是在作出行政行为的合理期限内,并不违法。
在本案中,省安监局的整个行政行为的过程是省安监局接到沈某某的投诉,然后将投诉转给C市安监局,要求对投诉人提出的有关问题予以核实、查处,并要求核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投诉人,同时报告备案。在转办过程中,省安监局通过电话方式告知沈某某的代理人。在接到沈某某的第二次投诉后,省安监局再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实地检查并督促A市安监局向加油站发出《整改指令书》,当整改措施均实施完毕后,省安监局于2005年10月27日向沈某某送达了最终的书面答复意见。
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省安监局作出并完成这些行政行为的期限,而省安监局根据事情的复杂程度、正常的办事流程及人员安排等因素,在合理期限内作出并完成了这些行政行为。省安监局自第一次接受投诉、转交下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查开始,到最终将整改后的情况书面通知沈某某的行政行为是连续的,该一系列的行政行为并没有违法的地方,也没有超出合理的期限。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处在哪里从西站坐几路公交车谢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处在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从西站坐9路和特2路公交车。
(3)信访条例27扩展阅读
根据《信访条例》相关规定:
第二十条 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1、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3、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5、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Ⅳ 如何给中央人民政府发电子邮件
中纪委举报中心地址,举报电话
通讯地址: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 邮政编码:100813
举报电话:(010)64014567
中央纪委监察部信访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甲2号 邮政编码:100035
投诉电话:010-6401456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西大街甲一号 邮政编码:100805
电子邮箱:投诉电话:010-63035987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信访局人民来访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西大街甲一号 邮政编码:100805 投诉电话:010-63036103
最高人民检察院接待室
地址:北京市东交民巷27号 邮政编码:100006 投诉电话:010-65124966
司法部信访处
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大杨家胡同20号 邮政编码:100035
投诉电话:010-66185206
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邮政编码:100005
投诉电话:010-65251520
国家审计署信访室
地址:北京市展览路北露园1号 邮政编码:100830 投诉电话:010-68301241
《人民日报》
地址: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73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工人日报》
地址:北京市安定门外六铺炕 邮政编码:100718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
诉电话:010-84134570
《光明日报》
地址:北京市永安路106号 邮政编码:100050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街57号 邮政编码:10080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诉电话:
信息产业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13号 邮政编码:100804 电话:010-66021290
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国家工商局)
电话:(白天)010-68028231 (晚上)010-68022771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信访人享有哪些权利?
根据修订后的《信访条例》,信访人享有以下主要权利:
1. 依法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权利;
2. 依法信访不受打击报复的权利;
3. 就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信访事项的权利;
4. 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权利;
5. 就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情况得到书面答复的权利;
6. 要求对办理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回避的权利;
7. 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材料不被透露或者转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的权利;
8. 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或者对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以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得到奖励的权利;
9. 事实清楚、法律依据充分的投诉请求得到支持的权利;
10. 对信访事项处理不服,要求复查、复核的权利。
二、信访人应当如何提出信访事项?
根据《信访条例》第17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三、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注意什么?
根据《信访条例》第16条、18条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并且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不超过5人的代表。
四、信访人可以对哪些组织和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信访事项?
根据《信访条例》第14条的规定,信访人可以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1.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3. 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4.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委派的人员 ;
5.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
五、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被禁止的行为有哪些?
根据《信访条例》第20条的有关规定,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有下列行为:
1. 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或者堵塞、阻断交通的;
2. 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3. 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4. 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5. 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6.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六、信访人对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怎么办?
根据《信访条例》第34条规定,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
七、信访人对复查、复核意见不服的,怎么办?
《信访条例》第35条规定: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复核机关可以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行听证,经过听证的复核意见可以依法向社会公示。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八、如何向国家信访局提出信访事项?
群众向国家信访局提出信访事项,尽量采取书面形式。国家信访局的邮政编码是100017,在信封上注明"国家信访局收"即可。
如果确定需要采取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请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人民来访接待室(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反映,地址在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西街甲一号,接待来访时间:每周一、三、五全天,周二、周四上午半天,上午:8:00-11:30,下午:1:30-4:20(登记时间),节假日除外。
国家信访局公开电话:68015310,该电话为有关信访事项自动应答提示电话。
我找了好一些时间,明白了一些,但不明白为什么真正找不到了。如果有那些人直接找到了,要告诉我一声哟。在此谢谢了。
也不知找了一些东东会对你有用没?
Ⅳ 《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可以对哪些组织,人
国家信访局有公安司法受理类别该局对我提出的信访问题为什么不管,叫我向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提出
Ⅵ 请问遇见她在哪里投诉
消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5种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有权就产品质量问题,向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查询;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申诉,接受申诉的部门应当负责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十一条消费者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三)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第十六条之规定下列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一)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第二条 价格主管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举报价格违法行为予以奖励的,适用本办法。
《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第三条省级以下(含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举报奖励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奖励的告知、受理、评定和发放等工作。《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第八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畅通“12331”电话、网络、信件、走访等投诉举报渠道,建立健全一体化投诉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信息互联互通。
《河北省信访条例 》第三条 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处理,谁主管、谁负责;
国发〔2015〕62号《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事中事后监管原则;各职能部门应分别依法受理与与其职责相关的投诉消费者投诉,就是“谁监管,谁受理”。
根据《消法》、国发〔2015〕62号《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等法规对下列投诉类型,工商部门应不予受理或建议消费者向有权处理的其他部门或消协投诉:
1.快递服务投诉:邮政消费申诉12305 。 交通运输部2013年第1号令《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邮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用户对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提出的申诉,并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邮政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邮政企业和快递企业应当及时、妥善处理用户对服务质量提出的异议。用户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邮政管理部门申诉,邮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并自接到申诉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答复。因此,快件、快递服务方面的投诉,应由邮政管理部门处理。
2.旅游服务投诉:12301。国家旅游局第32号令《旅游投诉处理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以下统称“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对双方发生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的行为。”第三条规定:“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处理旅游投诉。地方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处理旅游投诉的工作机制。”同时,该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因旅行社中止履行旅游合同义务、造成旅游者滞留,而实际发生了交通、食宿或返程等必要及合理费用的情形”,“经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调解,投诉人与旅行社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应当做出划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的决定,或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划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建议”。因此,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处理旅游投诉力度更大,涉及旅游者与旅行社方面的投诉,一般可由旅游主管部门处理。
3.种子质量投诉:农业局12316。虽然《消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参照本法执行”,但新修订的《种子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子和林木种子工作。”新《种子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种子质量的监督检查。种子质量管理办法、行业标准和检验方法,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制定。”该法明确了监管部门。相比较而言,《种子法》是特别法,修订时间比《消法》晚,是新法,因此应适用《种子法》的规定,农作物种子方面的投诉应由农业部门受理;林木种子方面的投诉应由林业部门受理。
4.农药、农产品等种植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局农业局12316。《农药管理条例》第5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区域内农药监管工作”。
5.肥料:农业局12316。《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7条“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区域肥料监督管理工作。
6.兽药、饲料:畜牧局114电话查询。《兽药管理办法》第3条“兽医行政部门负责兽药监督管理工作。
7.农机具:农机局114电话查询。《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第5条“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工商按照各自分工负责农业机械维修和维修配件经营的监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相关条款也进行了修改,删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
8.机动车修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投诉:交通局12328。《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第七条规定:“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交通运输部2015年第17号令《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第四十条规定:“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受理机动车维修质量投诉,积极按照维修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调解维修质量纠纷。”同时,交通运输部《汽车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办法》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道路运政机构依据本办法负责纠纷调解工作。纠纷双方所在地不在同一行政区的,由承修方所在地道路运政机构负责。”因此涉及机动车维修方面的投诉,应由县级交通局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受理。
9.展销会购买商品:12315。《消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消费者在展销会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后,也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10.物业投诉:房管局114电话查询。《物业管理条例》第5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处理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投诉。
11. 屠宰:畜牧局114电话查询。瘦肉精、生猪、牛、羊:养殖、收购、销售、贩运肉、蛋、奶、禽及水产品等养殖—畜牧局,《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中的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12.网吧:文化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12318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将“擅自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活动”的执法主体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变更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已经修订了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网吧归文化管。
13.粮食:粮食局114电话查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原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将执法主体明确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删除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
14.食盐:《食盐专营办法》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生产食盐的,由盐业主管机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食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生产的食盐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开办碘盐加工企业或者未经批准从事碘盐批发业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盐业主管机构责令停止加工或者批发碘盐,没收全部碘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15.烟草:烟草专卖局12313。《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设区的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三条:国家对烟草专卖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依法实行专卖管理,并实行烟草专卖许可证制度。第十二条:开办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其分立、合并、撤销,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准登记。
16.家用视听商品:质监局 12365 。《家用视听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列入本规定《实施三包的家用视听商品目录》(见附件1)的家用视盘机、音频功率放大器和扬声器系统(音箱)(以下简称家用视听商品);即:'家用视盘机(VCD、超级VCD、DVD 等)、家用音频功效放大器、家用扬声器系统(音箱)'。电视机、家用录象机、摄象机、收录机三包责任适用《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六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执行三包的,消费者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质量申诉处理机构申诉,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按三包规定办理。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并予以公告。
17.计算机:质监局12365。《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三十条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未按本规定执行三包的,消费者可以向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申诉机构申诉,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其按三包规定办理。 销售者、修理者、生产者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更换、退货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由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予以处罚,并予以公告。
18.商家拒开发票:税务局12366。《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一)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开具发票,或者未加盖发票专用章的; 可向税务部门投诉
19.供热:建设局114电话查询。《河北省供热用热办法 》第四条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的供热用热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供热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供热用热管理工作。
20.家用汽车:质监局1236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50号令《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发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以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可以依法向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第三方社会中介机构请求调解解决;可以依法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进行处理。”第三十五条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理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按照产品质量申诉处理有关规定执行。”因此,涉及家用汽车“三包”责任方面的投诉,应由质监部门处理。
21.道路运输(物流)投诉:交通局114电话查询。《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道路运输经营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以下简称客运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以下简称货运经营);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站(场)经营、机动车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第七条规定:“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同时,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管理工作,其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是道路运输服务质量投诉的受理机构,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因此,涉及道路运输方面的投诉,应由县级交通局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受理。
22.信用卡:中国人民银行12363、征信中心400-810-8866。《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六条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实施监督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23. 预付卡:商务局12332《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第二条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本办法所称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以下简称单用途卡)是指前款规定的企业发行的,仅限于在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包括以磁条卡、芯片卡、纸券等为载体的实体卡和以密码、串码、图形、生物特征信息等为载体的虚拟卡。 第五条商务部负责全国单用途卡行业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单用途卡监督管理工作。
24.商品价格:物价监督12358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二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是明码标价的管理机关,其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负责明码标价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25.液化气、天燃气:建设局114电话查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五条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燃气管理工作。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本条例规定,燃气经营者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6.出租:交通局114电话查询。《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16号)第四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二)起讫点均不在许可的经营区域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三)使用未取得道路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四)使用失效、伪造、变造、被注销等无效道路运输证的车辆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活动。
27.种畜禽、蜂:畜牧局114电话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条:在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从事动物诊疗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一条:设立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机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申请动物诊疗许可证。
28.油品质量:商务局12332、工商局12315。《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第六条:申请从事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下同)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地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审查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报省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决定是否给予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
29.医疗纠纷:卫生局12320。医疗机构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进行设置审批、登记注册和校验时,需要书面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明其性质,由接受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医疗机构投资来源、经营性质等有关分类界定的规定予以核定,在执业登记中注明“非营利性”或“营利性”。
30.电梯:质监局12365。《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检总局或省级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
31.中介:劳动局12333。《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附件第88项明确职业介绍机构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为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2015年修改)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职业中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设立职业中介机构或其他机构开展职业中介活动,须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并获得职业中介许可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其他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关闭;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2.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石政办发【2011】38号,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如下:
食品摊贩:城区----------城管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12319。、食药12331;
非城区------乡镇政府。
馒头、豆芽、豆浆、豆腐 生产(含小作坊)--质监局。
馒头、豆芽、豆浆、豆腐流通(含现制现售)----从2014.6
月归入食药局食药局12331。
饭店、食堂等餐饮服务环节、酒类流通12312、中央厨房和甜品、—食品药品管理局: 12331。
33..食品、药品、化妆品等: 食药局《食品安全法》、《食品药品投诉办法》《药品管理办法》第5条“药监管理部门主管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34.餐厨废弃物:《河北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市容和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城管局
35.化学危险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3条分工:
公安部门:公安局。对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管。
质监部门:质监局12365。负责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监管质监局。
环保部门:环保局12369: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其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卫生部门:卫生局12320:负责其毒性鉴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工商部门:12315.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
邮政部门:11185。负责邮寄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
安监局:擅自经营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法》第94条。
36.工程质量:管理建设局114电话查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
37.商品房销售:房产局114电话查询:《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 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以下 统称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商品房的销售管理工作。
38.《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一款:申请开办旅馆,应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经当地公安机关签署意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准开业。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开办旅馆的,公安机关可以酌情给予警告或者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未经登记,私自开业的,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39.商品房开发:建设局114电话查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40.火车上纠纷:《铁路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条款规定,消费者与铁路部门发生消费纠纷,属于运输服务质量问题和铁路运输合同争议,应由铁路部门负责协调解决。消费者也可申请仲裁或通过司法诉讼途径解决。
41.劳务纠纷:商务局12332。《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称负责审批的商务主管部门)
42.出版物纠纷:文体局114电话查询。《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从事出版物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许可。县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
43.航空服务投诉:国家民航局。
44. 娱乐场所纠纷:文化主管部门12318《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展
Ⅶ 如何向最高人民法院举报
举报河南三门峡中院及湖滨区法院违法判案,不做为
Ⅷ 空气污染举报电话是多少
空气污染举报电话:12369。
为加强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信访条例》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
该《办法》经2010年11月5日环境保护部2010年第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15号公布。《办法》分总则,机构、职责和人员,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附则5章27条,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拨打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向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项,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的,适用本办法。
环保举报热线应当使用“12369”特服电话号码,各地名称统一为“12369”环保举报热线。承担“12369”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的机构依法受理的举报事项,称举报件。
(8)信访条例27扩展阅读:
环保举报热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二)依法受理,及时办理;
(三)维护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妥善处理,解决问题。
Ⅸ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诉的方式,地址
向最高人民法院投诉的方式和地址?这样的投诉只能用信函投递,你要地址干嘛,最高人民法院不是地址吗
Ⅹ 空气污染打什么电话投诉
12369
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设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拨打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向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项,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10)信访条例27扩展阅读
其他方式:
1、可以登录有关网络投诉平台,比如省环保厅公众网、市(县)环保公众网等进行举报。
2、、写信到环境保护局进行举报;
3、、直接到环境保护局上访反映问题。
具体举报的程序如下:
1、看到污染拍照留下证据;
2、拨打12369;
3、向接线员说清楚所举报污染事件的时间、地点(参考物或地理坐标)、排污情况描述(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描述周边有哪些生产企业,告知企业名称);
4、跟接线员确认举报污染信息;
5、向接线员索要接收照片的电子邮箱或告诉接线员可以登录指定网络地址查看;
6、向接线员提出希望在15个工作日内回复处理结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