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墙保护条例
⑴ 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古城墙的保护,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苏州历史城区内古城墙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本条例所称古城墙,是指始建于1949年前现存的砖石城墙(含城门)、土城墙及其遗址、遗迹。
古城墙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古城墙保护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古城墙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将古城墙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五条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工作:
(一)指导开展古城墙资源普查,拟定分类保护等级,推荐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
(二)组织划定古城墙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
(三)组织开展古城墙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
(四)依法对属于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的古城墙的保护工程实施审核管理;
(五)对古城墙保护、利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指导;
(六)对破坏古城墙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古城墙保护规划,将其纳入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国土资源、园林和绿化、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容市政(城市管理)、旅游、环境保护、水利(水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墙保护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姑苏区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苏州历史城区内古城墙的保护管理工作。第七条古城墙的使用、管理单位为古城墙的保护管理责任人;没有使用、管理单位的古城墙,由姑苏区人民政府确定管理单位,管理单位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保护管理责任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古城墙的巡查和保洁等日常工作;
(二)负责古城墙养护和维修;
(三)负责古城墙本体监测数据的采集、上传,并制定应急预案;
(四)负责管理范围内的绿化养护;
(五)古城墙保护的其他日常工作。
姑苏区人民政府应当与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保护协议,明确保护管理的内容和责任。第八条古城墙的保护经费通过下列渠道筹集:
(一)国家、省、市专项补助经费;
(二)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
(三)古城墙保护利用收入;
(四)社会捐赠;
(五)其他合法来源。第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古城墙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举报损坏古城墙或者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贡献突出的,由市、姑苏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捐资、捐赠;
(二)搜集、上交、捐献古城墙墙砖、碑刻等文物;
(三)进行有关古城墙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四)有效制止破坏古城墙的违法行为;
(五)其他保护古城墙的行为。第十条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城墙,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由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姑苏区人民政府在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合理划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姑苏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保护范围显著位置和其他需要提示公众的地段设立古城墙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应当载明古城墙的名称、类别、修筑年代、保护级别、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管理责任人。第十二条古城墙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建设与古城墙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
(二)从事可能影响古城墙安全的施工、爆破、钻探、挖掘、堆载作业;
(三)在古城墙和保护标志上刻划、涂画、张贴;
(四)倾倒垃圾、污水;
(五)擅自在古城墙墙体上打桩、挂线、凿孔;
(六)在古城墙取砖(石)、取土;
(七)储存、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八)其他危害古城墙安全、风貌、环境的行为。第十三条古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的,应当符合古城墙保护的相关规划,其高度、形式、体量、色彩等应当与古城墙的环境风貌相协调。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办理相关批准手续前,应当会同市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和姑苏区人民政府组织论证。
古城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合法建(构)筑物,危害古城墙安全、破坏历史风貌的,应当予以改造、拆除,并依法给予补偿;现有的违法建(构)筑物,应当依法拆除。
⑵ 襄阳古城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襄阳古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襄阳古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建设和管理等活动。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襄阳古城是指襄阳城墙与护城河围合范围的历史城区。
襄阳古城保护范围是指北以汉江南岸为界,西、南均以护城河外沿岸为界,东以环城东路为界,东北角以闸口路为界。第四条襄阳古城保护管理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负责襄阳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将襄阳古城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并公布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有关工作。
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襄阳古城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执法、市场监管、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设立襄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古城保护规划、保护名录编制、调整,古城修缮以及建设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第七条市人民政府、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襄阳古城保护资金,并分别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襄阳古城的义务,并有权劝阻和举报破坏古城的行为。
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捐赠、资助、设立基金、提供技术、志愿服务或者开展文化研究交流等方式,依法参与古城保护工作。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古城保护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九条市人民政府、襄城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古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古城保护知识,增强全民古城保护意识。第二章规划和保护第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襄阳城墙保护规划,组织编制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襄阳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制定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阶段性实施计划。
涉及襄阳古城的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市政、消防、水利、园林等专项规划,应当与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编制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应当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提交襄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依法报经批准后公布实施。
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在报送批准前,应当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经依法批准的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应当严格实施,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修改论证报告,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第十二条襄阳古城保护范围内,除实施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确定的项目,以及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襄阳古城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要求,不得突破相关规划确定的控制性指标,不得破坏古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襄阳古城保护范围周边一定区域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在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保持与古城整体风貌相协调。第十三条襄阳古城保护范围内现存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不符合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要求的,经部门认定、专家评审以及市人民政府决定,依法予以改造或者拆除。第十四条襄阳古城保护对象主要包括:
(一)襄阳古城传统格局、整体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和城墙城河体系,以及与襄阳古城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襄阳北街、绿影壁巷等历史风貌区;
(三)襄阳城墙、襄阳王府绿影壁、襄阳学宫大成殿、襄阳谯楼、襄樊码头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四)昭明台、单氏故居等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遗产类建筑、保护性建筑;
(五)传统民居、古碑刻、古井、古树名木,及其他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址遗迹、纪念性设施;
(六)古街巷名、历史建筑名称;
(七)传统文艺、传统技艺、传统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其他需要保护的对象。
⑶ 襄阳城的申遗状况
●2009年
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先后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联合申遗项目组合为“4+2”模式。
●2014年7月9日
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正式成立“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经来自全国8个城市的代表推举,南京市成为申遗项目的。自2006年起步,中国明清城墙的联合申遗,正式进入实质阶段。联合申遗的8个城市有江苏的南京、陕西的西安、浙江的临海、湖北的荆州和襄阳、辽宁的兴城、安徽的寿县和凤阳,它们都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城墙。这八个城市已经确定共同参与“明清城墙”项目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古城镇联盟
2014年襄阳古城携手江苏周庄、山西平遥、山东周村等地,成立中国十大古城镇联盟。
十大古城镇携手成立联盟在国内尚属首次,旨在联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城镇旅游发展之路,保护和传承古城镇文化、历史文化。成立仪式上,襄阳等古城镇联合发表宣言称:杜绝“拆真名城、建假古董”的现象,保护古城镇的原生态生活和原住民利益,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自觉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等。
⑷ 襄阳古城保护管理遵循什么的原则
襄阳古城的保护管理遵循优先保护、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市人民政府负责襄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使襄阳古城的保护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整个城市土地空间规划,定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和发布的保护和管理权力和责任襄阳古城的列表。
相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襄阳古城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的主管部门,文化、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和执法、市场监督、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和交通,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的古城保护和管理。
(4)襄阳城墙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相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负责襄阳古城的日常保护和管理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的主管部门,文化、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和执法、市场监督、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和交通,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的古城保护和管理。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襄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评估和演示的重要事项如古城保护规划、保护目录的编制和调整,古城的改造和建设管理,并提出了决策和咨询意见。
⑸ 南京明城墙的文物保护
《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的规划范围为南京城墙或其遗址与护城河内外两侧各外延约50米的区域,局部扩展,整体呈环状分布。北至象山路,东至紫金山,南至雨花台,西至外秦淮河。规划范围总面积约8.43平方公里。
南京城墙在历史上不是同一时期建成的,不同分期需要对应不同的保护方式。此外,城墙各段建筑基础不同,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同。例如北面城墙的基础是山体,西边则是在石头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需要保护的不仅是物质存在,还要保护古人思考的智慧。古人有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值得借鉴,就是他们能够尊重历史,利用遗存,巧用山水。
第一段是从神策门到太平门。这段自然景观基础较好,可以看到玄武湖和紫金山,因此主要是修剪树木,打开视野,同时地面要能走得通,突显这段城墙看山观水价值。
第二段是从太平门到东水关。此段东部本身就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部分,还有相当长的一段在军区内,因此不太主张在城墙上走,可以从钟山风景区的紫霞湖、琵琶湖欣赏墙体,可以看到纯粹的轮廓线。
第三段是从东水关到西水关。此段城墙本体连续性比较强,人气也很旺,游客上去走完这段城墙差不多要2个小时。历史上东水关到西水关就有一个习俗,叫‘走春’,在城墙上走一走可以祛邪、驱寒气。
第四段是从西水关到石头城再到狮子山。此段沿线是包山墙,在山体上走,水上也有游船线路。
第五段是从狮子山到神策门。北段相对来说保留较差,清末到近代,通铁路都在北面这一线,所以基本上拆完。但也有遗址,此段需要把过去的线路表达出来,并把遗址作为节点。 南京城墙是南京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对南京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南京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南京城墙的保护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1996年4月,南京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南京城墙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墙保护管理体制的变化,南京城墙保护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关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方面的规定,与目前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从立法上进行完善。
《南京城墙保护条例》经2014年12月30日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制定,2015年1月16日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批准。该《条例》分总则、保护和利用、监督和管理、法律责任、附则5章程40条,例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1995年11月28日南京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制定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予以废止。除现存的20多公里明代京城城墙及皇城、宫城城墙外,总长达60多公里的明城墙外廓也被纳入保护范围。
条例规定,城墙保护范围划定前已经存在的建(构)筑物,不得翻建、改建或扩建;影响城墙保护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改造、拆除;城墙保护范围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建设影响城墙保护的建(构)筑物;宫城遗址范围内及其城墙遗址外侧1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建(构)筑物;皇城城墙遗址上不得新建建(构)筑物,逐步拆除现存建(构)筑物,不能拆除的建(构)筑物及原城墙拐点处应设置永久性标志进行展示;外郭墙基(体)两侧各划定30米至50米的公共绿地,可以采用绿化景观标示城墙走向。
城墙沿线的建筑将被严格限制高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建(构)筑物的,其高度不得超过所在地区城墙高度。条例对建筑的高度也进行了细化:其中,遗址、遗迹段不超过十二米,建设控制地带以外至一百米范围内不超过十八米。体量、风格、色调、密度应当符合城墙保护规划要求,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因公共利益确需突破上述高度控制标准的,应当进行景观视线影响分析,向社会公示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此外,按照城墙保护条例,城墙的城砖、条石、内包夯土、门楣、碑石、礌石及古建构件等属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买卖,城墙上的城砖铭文也不得擅自拓印。 南京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对老城区、尤其是明城墙周边的建筑有严格的控高要求,城墙内外15米内不允许新建建筑,15-30米范围内,建筑在7米以下; 明城墙沿线30-50米控制范围内地块,新建建筑在12米以下;明城墙沿线50-100米控制范围内地段,新建建筑控高18米以下。明城墙内老城区,除重点建设区域(新街口、湖南路、龙蟠路等)都控制在50米以下,若有突破,需经城市设计、景观分析、交通影响分析,并由专家论证确定。
2013年,南京市委、市政府拆除大院里部分建筑以保护明城墙,并自缩地盘还绿于民。此次决定自拆的有6幢楼,为后勤、办公等用房,它们均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楼址紧挨明城墙。对照后来颁布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办法》,这些老建筑处于明城墙保护红线内。为带头落实文保规定,在相关单位已进行办公用房调整的基础上实施拆除,拆出来的5000多平方米空地,建成景观绿地,免费对市民开放。
2014年3月22日,南京市政府宣布,将带头把12层办公大楼的台城大厦拦腰砍掉六层,也就是从7层开始进行保护性拆除,拆得只剩下面6层,高度降低至24.8米。预计到9月前改造完成,完工后的大楼顶部依旧是绿瓦平顶。这是南京市政府对南京明城墙超高建筑实施降层的举措之一。
台城大厦于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地上12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约48米,此前一直是南京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10多家机关单位的办公用房。发改委等单位搬到河西后,台城大厦内一度只有两个单位在临时办公,由于大厦开始改造,这两个单位也全部搬空。 【详见相关明清城墙、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世界遗产等词条】
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城市分别为南京、西安、兴城、襄阳、荆州、临海、寿县和凤阳,南京为牵头城市,此外还有河北正定、福建汀州、河南开封、广东肇庆正积极申请加入。
南京明城墙属于京师城池规格,西安明城墙属于二级王城,襄阳、荆州、台州(临海)属于府城,兴城是中国仅存的明代卫城并一度做过县城。寿县古城墙是具备双重功能的州级行政建制的城墙,凤阳明中都皇故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以“中都规制”兴建的都城建筑,也是后来改建南京和营建北京的重要蓝本。在2013年《预备名单》中,明清城墙排在第7位,随着排名第一的大运河成功晋级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城墙目前排位在第6位。 2015年8月中旬,南京市规划局联合东南大学组织编制的《南京城墙沿线城市设计》,已通过南京市政府批复。按照规划,南京明城墙分为5段打造,成环状分布,对于没有墙体的缺失部分,将用绿色的植物墙体补齐。部分城墙和城门今后也将有一定的改动。
以中华门为例,未来中华门将取缔镇淮桥停车场,在水上游线方面,将中华门码头移至镇淮东桥东侧。从中华门城堡的西门出来之后,车流就汇集到了长干桥上。在未来的设计中长干桥有望变身为步行桥,同时在它两边架设机动车道,这样一方面是方便游客的游览,同时还可以沟通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
南京国门“正阳门”(今光华门)将用四道植物墙体重塑,清凉门处将建“石头津”游船码头,通济门将建遗址公园,与东水关遗址相连等等。规划部门表示,此次城墙沿线设计,并不会对城墙附近的民居进行强制性的集中搬迁和拆除。在城墙周边的新建建筑会予以控制,比如说保护地带不允许新建,除了一些设施以外,对已有的居民小区是择机进行改造,并不是要求一次性的拆除到位,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这些居民需要搬迁的时候,把这些建筑拆除。
⑹ 西安城墙保护条例(2017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西安城墙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西安城墙是指明代城墙墙体、城门、附属建筑、护城河及其遗址遗迹。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西安城墙的保护和管理活动。第四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负责西安城墙的保护和管理,并接受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文物、规划、建设、市政公用、国土资源、城市管理、水务、旅游、环保、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西安城墙的保护工作。第五条西安城墙保护坚持保护为主、统筹规划、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第六条鼓励社会各界、国内外组织和个人出资设立西安城墙保护基金,用于西安城墙的保护。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西安城墙的义务,有权检举、控告、制止损毁西安城墙的行为。
对在西安城墙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和奖励。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编制西安城墙保护规划,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编制西安城墙保护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组织专家论证、评审。第九条西安城墙保护范围为城墙墙体、城门,城墙内侧20米以内,城墙外侧至护城河外沿的区域和东、西、南、北城门内外侧的广场、绿地。西安城墙建设控制地带为城墙内侧20米至100米的区域,以及护城河外沿以外180米以内的区域。第十条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城墙和城墙保护标志上刻划、涂画、张贴;
(二)擅自在护城河内捕鱼、钓鱼;
(三)排放污水、堆放垃圾;
(四)打桩、取砖、取土、凿孔;
(五)存储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六)架设、安装与保护城墙无关的设施、设备;
(七)擅自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八)其他可能损害城墙安全的行为。第十一条确需在保护范围内架设、安装与保护城墙无关的设施、设备,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作业的,应当将实施方案报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审核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第十二条西安城墙的修缮依照国家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保护范围内应当严格控制文化旅游设施和管理用房数量,确需建设的,应当符合保护规划,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在建筑物的体量、造型、风格和色彩等方面与城墙相协调。第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护城河水污染治理,采取截污、污水处理和生态补水等综合措施,改善护城河水质。第十五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保护范围内园林绿化的管理,建设与城墙景观及环境生态相协调的环城绿化带,不断改善自然环境。第十六条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物的高度和形式应当按照《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十七条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办理规划建设审批手续。第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有、买卖西安城墙的古城砖、条石、内包夯土、门楣、碑石、擂石及古建构件等文物。第十九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制定西安城墙安全事故防范预案,加强和完善文物保护安全措施,并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十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加强西安城墙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保护意识,鼓励科学研究,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第二十一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搜集、整理与西安城墙有关的录音、录像、代表性图片以及其他资料、实物,进行分类保护。鼓励单位和个人向西安城墙管理机构捐赠与西安城墙有关的资料、实物。第二十二条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统筹规划西安城墙的合理利用,发掘西安城墙文化内涵,鼓励发展相关文化产业,防止过度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利用西安城墙进行生产经营等活动。第二十三条需要利用西安城墙拍摄电影、电视、广告和其他音像资料或者举办大型活动的,拍摄单位或者举办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西安城墙管理机构应当对拍摄单位和举办者的活动进行监督。
⑺ 保护长城的措施
1、加强环保宣传,如在适当的位置张贴一些制作精美的宣传语。
2、增加一些便民设备。如在适当的位置放置垃圾桶等。
3、增加一些惩罚措施。先是去游客来到长城参观,先提前告诉他们如果在长城乱扔垃圾或者乱涂乱画等会有什么的惩罚措施,然后增强工作人员巡逻,对反者进行处罚。
4、加强卫生管理,让一些民警去巡视,如果有人乱在城墙上画,乱扔垃圾罚款。
长城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万里长城这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
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7)襄阳城墙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⑻ 襄阳古城保护管理遵循什么原则
襄阳古城保护管理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市人民政府负责襄阳古城保护管理工作,将襄阳古城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并公布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有关工作。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襄阳古城日常保护管理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执法、市场监管、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8)襄阳城墙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襄城区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襄阳古城保护管理有关工作。襄阳古城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襄阳古城日常保护管理工作。自然资源和规划、文化和旅游、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管理执法、市场监管、水利和湖泊、应急管理、公安、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城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
市人民政府设立襄阳古城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古城保护规划、保护名录编制、调整,古城修缮以及建设管理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⑼ 政府对古城墙的保护措施
加固/有可能拉上禁足线/有可能设置提示牌或专人看护/罚款全部用于奖励举报/靠人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