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法律法规
Ⅰ 精神病鉴定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精神病鉴定的法律规定如下:1、中心在一般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2、中心在实施鉴定前,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作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3、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4、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5、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6、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
Ⅱ 我国对神经病扰民有怎样的法律法规
我国对神经病扰民的规定处理,可以去公安局,公安部门有责任对正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对本人及他人的安全有威胁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公安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强制约束。公安部门如果不作为,当事人可以到公安督察部门举报。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如果要想免除法律责任,必须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才可以认定为精神病人,而这是需要经过法定机关做鉴定的,精神病人分很多种,对于间歇式的精神病人等,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应当承当一定的法律责任,无论何种精神病人,如果给他人造成伤害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是这种责任可能要由其监护人履行或带精神病人履行。要承担停止损害、赔偿损失等责任,该精神病人已经构成对你的侵权,但他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应由他的监护人承担责任,他的监护人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成年兄弟姐妹,你可以向他的监护人请求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你可以先找到他的监护人,协调解决,如果可以解决,那就最好不过了。如果不可以解决,你有权起诉他的监护人, 针对精神病人损害他人财物的现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别人损害的,让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尽了监护责任的,可以适当减轻他的民事责任。如果精神病人的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在和其监护人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可以报警处理,也可以让村委会介入调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Ⅲ 有关精神病患者最新法律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专神病人,由属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据此,如果你父亲是精神病,依法由你母亲担任第一监护人,其次才是你们爷爷和奶奶,接下来才是你姑姑。
你母亲可以作主,将你父亲送到精神病院治疗。
你是未成年人,不承担监护责任。
Ⅳ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的,由人民法院决定。公安机关发现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移送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的或者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的精神病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的申请。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的决定。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另外,对于已不具有人身危险性,不需要继续强制医疗的,应当及时提出解除意见,报决定强制医疗的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对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Ⅳ 精神病精神病医院都有哪些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医学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病医院的专业人员除现有的医、护、药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评定遵照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职改字〔1986〕第20号关于转发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和《实施意见》的通知规定试行外,其他工作人员如心理、社会学者及治疗员,这三者人员未明确归靠那一类系列。为有利调动和发挥这部分人员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经研究决定将这三类专业人员归靠该条例通知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第三条、4款“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职务评定。希各地遵照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办法,将此项工作搞好。
Ⅵ 我国中国境内涉及精神病人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主要有哪些
我国境内涉及精神病人的相关法律是医疗保障法和残疾人保护法。
Ⅶ 我们国家法律是怎么规定精神病人犯罪的
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犯病期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在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犯罪的,要付刑事责任。
Ⅷ 求个精神病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为发展精神卫生事业,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回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2年10月26日发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链接【网页链接】
Ⅸ 我国中国境内涉及精神病人的法律法规条款主要有哪些
《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袭法》是一部规范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和促进精神障碍者康复的法律,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精神卫生法》规定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并设专章规定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医务人员、监狱等场所,社区、家庭、新闻媒体、心理咨询人员等在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方面的责任。
《精神卫生法》第七十一条提出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保护,提高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并按照规定给予适当的津贴。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因工致伤、致残、死亡的,其工伤待遇以及抚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精神卫生法》规定,精神障碍患者或者其监护人、近亲属认为行政机关、医疗机构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患者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赋予患者相关的司法救济权,将司法手段作为保护患者人身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重要的“兜底”保障措施。让患方成为提起诉讼的法律主体,是法治社会的进步,也将推动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