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行业法律法规汇总
Ⅰ 防雷检测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最主要的是GB/T21431-2008,这是专供防雷检测的标准。除此以外还有GB50057-2010,GB50343-2012两本防雷国标。
再有就是各个行内业的行容业标准,比如 GJB 5080-2004《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GJB 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YD 5098-2005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DB11/741-2010《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等等。
最后,是和防雷工程相关的其他标准。比如在进行独立接闪杆架设的时候会涉及到独立基础施工,这部分工程需要符合混凝土的相关规范;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用水用电、安全管理、现场环境卫生等等都是有相关规范规定的。
Ⅱ 有关消防设施检测资质的法律法规规定
有关消防设施检测资质的法律法规规定(广东省为例)
国家对消防设施检测单位的资质设定,源于1996年公安部颁发的第30号令,其第十一条规定: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必须选用已经取得省级以上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查许可的单位。
201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省人大颁布的《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明确规定: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从事检测业务,必须依法经省公安消防部门行政许可获得资质,并接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监督管理。
省政府法制部门对执行上述规定所作的解读(详见南方日报2011年4月13日第四版),就检测单位资质辨认问题则更为清晰明白:经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查许可的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为获得资质的检测单位;反之,未经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查许可的消防设施检测单位不为有资质的单位;未获得检测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消防设施检测业务。
Ⅲ 请问水泥、石油行业有哪些环保和环保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
您好,应当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及时去参加环保评定,缴纳排污费用等
Ⅳ 司法鉴定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1、法医鉴定,即对与案件有关的尸体、人身、分泌物、排泄物、胃内物、毛发内等进行鉴别容和判断的活动;2、法医精神病鉴定,即对人是否患有精神病、有没有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3、刑事技术鉴定,即对指纹、脚印、笔迹、弹痕等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4、会计鉴定,即对账目、表册、单据、发票、支票等书面材料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5、技术问题鉴定,即对涉及工业、交通、建筑等方面的科学技术进行鉴别和判断的活动等。
Ⅳ 与计量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哪些
现行有效的计量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的计量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法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5 年 9 月 6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5 年 9 月 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8 号公布, 1986 年 7 月 1 自 日起施行) (2)行政法规 ) 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 年 2 月 27 日国务院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 年 1 月 19 日国务院批准,1987 年 2 月 1 日国 家计量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87 年 4 月 15 日国务院发 布,198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 (经国务院批准,1989 年 11 月 4 日国家 技术监督局以第 3 号令发布, 1996 年 6 月 24 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又以第 44 号令发布了 《中 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3)部门规章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 (1987 年 5 月 28 日国家计量局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 (1987 年 5 月 30 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标准物质管理办法(1987 年 7 月 10 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 (1987 年 7 月 10 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1987 年 7 月 10 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计量仲裁检定与计量调解办法(1987 年 10 月 12 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计量授权管理办法》 (1989 年 10 月 26 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1989 年 11 月 6 日发布施行) 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1990 年 08 月 25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1990 年 08 月 25 日国家技监局令第 14 号发布)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 (1991 年 8 月 6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 布)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 15 号, 于 2001 年 1 月 3 日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务会议通过,2001 年 1 月 21 日公布施行) 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2 年 3 月 27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17 号令公布,自 2002 年 5 月 25 日起施行)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2 年 5 月 16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75 号令公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4 年 4 月 30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66 号令公布,并 经国家工商总局 2004 年 7 月 15 日审议通过,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2 年 12 月 19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35 号令公布,自 2003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2003 年 9 月 28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54 号令公布,自 200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计量基准管理办法(2007 年 5 月 30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 年 6 月 6 日公布,自 2007 年 7 月 10 日起施行) 计量标准考核办法(2004 年 12 月 24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72 号令公布,自 200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2005 年 5 月 16 日国家质检总局第 74 号令公布,自 200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06.5.1 实施) 进口计量器具型式审查目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06.8.1 实施)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08.5.1 实施) 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2007 年 12 月 28 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 通过,2007 年 12 月 29 日公布,自 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1987 年 7 月 10 日原国家计量 局公布的《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4)地方性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 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2000 年 9 月 22 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 22 次会议 通过,2000 年 9 月 25 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 39 号公告,自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上海市商品计量管理办法(1994 年 10 月 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78 号令发布,1997 年 12 月 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54 号令修改,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上海市计量校准机构管理办法 (1996 年 1 月 1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23 号令发布, 1997 年 12 月 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54 号令第一次修改, 2001 年 1 月 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97 号令第二次修改) 上海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办法 (1997 年 6 日 6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 1997 自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5)规范性文件 )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评员管理规范》 (质技监局量发[2000]143 号,发布日期: 2000.8.31,执行日期:2000.8.31) 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考核规范(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04.6.23 实施) 上海市型式批准和样机试验办理程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3.8.1 实施) 上海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办理程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4.9.1 实施)
Ⅵ 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验报告法律规定了具有哪些法律效力
第三方检测机构又称公正检验,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我们把它叫作第三方。第三方可以是和两个主体有联系,也可以是独立于两个主体之外,是由处于买卖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专职监督检验机构),以公正、权威的非当事人身份,根据有关法律、标准或合同所进行的商品检验活动。
国家目前正在推行强制性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和实验室自愿参加的"实验室认可"等制度,来保证检测机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这些认证都是以国家《计量法》、《标准化法》及《质量法》等法律为依据。
凡是经过国家计量行政部门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国家将授予"CMA"计量认证标志,此标志可加盖在检测报告的左上角。(检测报告无CMA章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这种考核称为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是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点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经计量认证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所提供的数据,用于贸易出证、产品质量评价、成果鉴定作为公证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6)检测行业法律法规汇总扩展阅读
资格证书
CMA: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可按证书上所限定的检验项目,在其产品检验报告上使用计量认证标志,标志由CMA三个英文字母形成的图形和检验机构计量认证书编号两部分组成。CMA分别由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三个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意为"中国计量认证"。
CNAS: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的认可工作。
CMAF: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食品检测机构要求有此证书。(注: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CMAF证书正式与CMA证书统一合并为CMA证书)
认证特点
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可按证书上所限定的检验项目,在其产品检验报告上使用计量认证标志,标志由CMA三个英文字母形成的图形和检验机构计量认证书编号两部分组成。CMA分别由英文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三个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意为"中国计量认证"。
认证级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所有向社会出具公证性检测报告的质量检测机构必须获得“计量认证”资质,否则构成违法。计量认证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级,分别适用于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省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计量认证资质”按国家和省两级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或省技术监督主管部门分别监督管理。计量认证资质与实验室认可资质不同,他实际上源于政府授权,只对政府和工业部门下属的国家和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证书号码:(2004)量认(国)字(H2402)号, 认可范围与CNAS认可范围相同。
公正检验的范围
公证检验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种类繁多、内容广泛复杂、涉及面广,对验船师要求高。公证检验是应申请人的请求所进行的一种证明性或鉴定性的检验,是为申请人在解决或处理问题时提供凭证或依据。公证检验多为海事问题或纠纷等进行法律裁决提供所需要的证明、鉴定等评判依据。
Ⅶ 无损检测人员应该遵守那些法律法规
一般自己使用的检测标准中会对人员提出要求,有相关行业认可的证书,不一定是质监发的,可能是机械工程协会等,看能不能套上就行了。
国内核电最严,其次承压类特种设备,然后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协会取证相对容易一点。
无损检测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所以有了资质准入机制来控制人员素质,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持证上岗,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按有关规程或技术条件的规定经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相关考核组织的颁发的等级资格证书,从事相对应考核项目的检验工作,在检测报告上的签字才具有法律效力。
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的等级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分为1级(初级)、2级(中级)、3级(高级),每个等级的检测人员有其对应的职责。
1级(初级)人员的职责:
1级持证人员应已证实具有在2级或3级人员监督下,按NDT作业指导书实施NDT的能力。
在证书所明确的能力范围内,经雇主授权后,1级人员可按NDT作业指导书执行下列任务:
a) 调整NDT设备;
b) 执行检测;
c) 记录和分类检测结果;
d) 报告检测结果。
1级持证人员不应负责选择检测方法或技术,也不对检测结果作评价。
2级(中级)人员的职责:
2级持证人员应已证实具有按已制定的工艺规程执行NDT的能力。
在证书所明确的能力范围内,经雇主授权后,2 级人员可:
a) 选择所用检测方法的NDT技术;
b) 限定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
c) 根据实际工作条件,把NDT规范、标准、技术条件和工艺规程转化为NDT作业指导书;
d) 调整和验证设备设置;
e) 执行和监督检测;
f) 按适用的规范、标准、技术条件或工艺规程解释和评价检测结果;
g) 实施和监督属于2级或低于2级的全部工作;
h) 为2级或低于2级的检测人员提供指导;
i) 报告无损检测结果
3级(高级)人员的职责:
3级持证人员应已证实具有其认证内容执行和指挥NDT操作的能力。
在证书所明确的能力范围内,经雇主授权后,3级人员可:
a) 解释规范、标准、技术条件和工艺规程;
b) 在选择NDT方法、确定NDT技术以及协助制定验收准则(在没有现成可用的情况)时所需的有关原材料、制成品和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丰富实际知识;
c) 熟悉其他无损检测方法
在证书定义的能力范围内,3级人员应
a) 对检测设施或考试中心和员工负全部责任;
b) 制定,编辑和审核工艺的正确性,确认无损检测的说明和程序文件;
c) 解释标准,规程,规定和程序文件;
d) 确定所采用的特定的检测方法、工艺规程和NDT作业指导书;
e) 实施和监督各个等级的全部工作;
f) 为各个等级的NDT人员提供指导。
Ⅷ 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
质量技复术监督法律法规和相关制专业知识如下:
质量技术监督是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标准为依据,以技术检验、计量检测为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和监督管理的行政活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其覆盖范围广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核安全、国内外贸易、服务行业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法律法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性部门规章与政策文件:国家技术监督局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物资管理办法;技术监督统计工作管理办法;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证件和徽章管理办法;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外事管理工作的规定;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委托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