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备条件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备条件

发布时间: 2022-06-03 05:04:00

A.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怎样才合法有效

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首先应该符合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其次应该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制度检验员工的报酬供参考。。

B. 公司内部设立的各种工作纪律、制度规范具有多大的法律效力

还是看规章制度的内容,一般来说,规章制度不违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是有效的。当然劳动合同法对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应履行的程序也做了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 如何判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否有效

(一)依法制定内容合法

1、制定主体有权。劳动规章制度制定主体应是用人单位有权机关统一制定,并以用人单位名义颁布实施。用人单位不具有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资格,以其名义发布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应视为整体有效的规章制度。

2、内容合法。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就是指其内容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这里的“法”应当作广义理解,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及地方规章等。

3、诚实守信。一些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内容,需要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中予以具体规定。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何谓“严重违章”、
“严重失职”、“重大损害”,法律没有做出具体规定,需要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常的常规判断标准,应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4、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渗透所有法律。《劳动合同法》也贯穿着“公序良俗”基本原则。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公序良俗,职工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主张该规章制度无效。

(二)制定程序合法有效

所谓程序合法有效是指规章制度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
所谓的民主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合法的程序包括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充分讨论、与工会、职工代表充分协商确定、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等。

(三)规章制度公平合理

一是公平。所谓公平是指同类工种,无差别对待,不可出现特权、歧视现象,不存在隐形的不合理之处。如不能做出对临时工和人事代理人员有不同工同酬的规定,用人单位也不得在对规章条款具体解释运用时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所谓合理,即规章制度不得有苛刻条款,过于严格、超乎常理的条款即为苛刻条款,在审判实践中此类条款较为常见,本文中所提到的案例即为此类现象。

三、在审判实践中对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运用与处理。

(一)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下列规章制度可以直接参照处理,但不能在判决书中直接引用。

1、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至于效力如何认定,本文之前已论述。

2、适用范围明确。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必须明确,例如适用的人员范围、时间范围、内容范围等。

3、内容全面、细化。涉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全面且应该细化,例如在规定的处罚制度上,应明确处罚对象、处罚等级、处罚事宜、处罚程序等。

4、相互一致,前后不矛盾、不冲突。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出现歧义,不得有模煳性语言,不得前后不一致,否则法院不应参照,法院无解释权力和义务。

5、注意有可操作性。法律调整的是普遍性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将法律法规具体化,最好规定到具体的行为、程度,而过于原则、宽泛,操作性较差的原则法院无法参照。

(二)对于违法显失公平的单位规章制度做出如下处理

1、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者可因企业劳动规章制度违法并损害自身权益而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企业可能因劳动规章制度违法而承担行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该规章制度无效,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D. 公司的规章制度怎样才能算是在法律上生效

依法订立,制度的内容和订立的程序均符合法律规定。
如你所述,公司应当举证证明你严重违法规章制度的事实和制度的合法性。

E. 公司规章制度怎么样才合法

法律分析: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应保管与职工协商相关的证据材料,比如已签名的会议纪要等法律文件,以证明用人单位已履行与职工平等协商的法律义务。
广大用人单位,在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职工。用人单位可采取以下方式履行告知义务:
1、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汇编成职工手册,由职工签字确认已阅读;
2、组织新入职职工参与培训,并签署培训纪要;
3、用人单位将规章制度列为劳动合同的附件。
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法律专业审查,修改或废止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条款,确保规章制度的内容的合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十一条 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F. 如何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才能有法律效力

G. 劳动规章制度有效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规章制度内容必须合法

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法》第八十九条又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这表明制定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权利,但法律法规又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必须合法。

2、制订规章制度程序必须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规章制度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审查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合法性时,主要审查二个方面,即:规章制度在内容上必须要与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民主讨论确定,在形式上必须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民主讨论通过。

3、规章制度必须公示并告知

公示原则是现代法律法规生效的一个要件。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必须经公示后方能够生效,未经公示的规章制度对职工不具有约束力,也没有法律上的效力。《劳动合同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公示一般采用用人单位文件、印制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手册、在公开场所公布等形式发布。

(7)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必备条件扩展阅读:

存在问题

1、没有成文

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根本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只凭管理人员的口头传达,以经营者口头说了算数的专制型家长式的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只凭个人的好恶和经验处理职工的“违规”行为。

2、制度不合法

规章制度不合法包括内容违法和制订程序违法。规章制度不合法是当前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

3、可操作性差

制订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支配、管理劳动者,在客观上起着约束、规范乃至强制劳动者的作用,所以要求规章制度有可操作性。如果规章制度不完整、不健全,规定不够详细,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和规定,缺少明确的、可操作的规定,有禁止性规定而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的,这样的规章制度执行起来不能发挥应有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往往是形同虚设。

H. 更管用的制度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规章制度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违背。比如,有公司规定“内部人员不得谈恋爱、结婚,否则开除”,“女职工30岁前不能生孩子,违者开除”——婚姻不自由、生孩子听老板的,这都懂不懂法?
其次,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经过民主程序。即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这条在一些企业落实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霸道总裁”太多了,民主是啥?一个人说了算多爽。并且,只要哪个职工不照办,就“杀一儆百”,开除、开除、开除!
最后,规章制度需要向劳动者进行公示或告知。说白了,制度不是秘密,不能“埋地里”“藏柜里”,而要向职工“广而告之”。此外,用人单位要对规章制度是否经过公示承担举证责任,并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列举了六种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其中就包括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现实中,这一条款甚至成了一些企业开除职工的“利器”。

热点内容
电力公司违法规定罪名 发布:2025-02-02 05:37:18 浏览:477
常芬律师 发布:2025-02-02 03:58:35 浏览:638
代理律师为劳动法费用多少 发布:2025-02-02 03:36:12 浏览:635
法院疫情纪实 发布:2025-02-02 03:34:20 浏览:192
九龙坡区法律援助中心西彭工作站 发布:2025-02-02 03:33:54 浏览:653
行政法规一般有三种 发布:2025-02-02 02:37:24 浏览:122
范莉法官 发布:2025-02-02 02:32:16 浏览:432
民法协议内容 发布:2025-02-02 02:31:48 浏览:299
律师赚多少钱 发布:2025-02-02 02:06:27 浏览:674
南京森林法院 发布:2025-02-02 01:53:24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