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制定部门规章的机关有
1. 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是
有权制定税收部门规章的税务主管机关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
部门规章的解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是部门规章。
2. 什么是法律 法规 规章 部门规章 分别由什么机关制定
1.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2.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
3. 地方性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4. 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
5. 地方政府规章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简介:
1. 法规 :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
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3.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另外,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授权决定,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的范围内适用。
(3)不能制定部门规章的机关有扩展阅读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的原则
1、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的原则
在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无论是制定执行性的地方性法规,还是在中央尚未立法而先行立法的情况下,都要注意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立法。那种在地方立法中贪大求全的倾向,是不可取的。
2、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不抵触”原则正是在地方性法规与中央立法的关系上体现了上述中央与地方关系总的原则。根据不抵触原则:
首先,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要有利于国家法制统一,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地方性法规不能涉及;法律、行政法规已经作出规定的,地方性法规不能与之相违背。
第二,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中,应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结合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保证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实施,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地方性事务。
对于专属立法权之外的事项,考虑到国家处于改革时期,中央立法不能一步到位的,地方可以先行立法,在总结实践经验后,再上升为中央立法。
4. 下面哪个部门不能制定规章
1、国务院
部门规章 宪 法 第 90 条 第 二 款 规 定 : “ 各 部 、 各 委 员 会 根 据 法 律 和 国 务 院 的 行 政 法 规 、 决 定 、 命 令 , 在 本 部 门 的 权 限 内 , 发 布 命 令 、 指 示 和 规 章 。 ” (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常 用 法 律 大 全 》 第 15 页 )
部 门 规 章 是 国 务 院 各 部 门 、 各 委 员 会 、 审 计 署 等 根 据 宪 法 、 法 律 和 行 政 法 规 的 规 定 和 国 务 院 的 决 定 , 在 本 部 门 的 权 限 范 围 内 制 定 和 发 布 的 调 整 本 部 门 范 围 内 的 行 政 管 理 关 系 的 、 并 不 得 与 宪 法 、 法 律 和 行 政 法 规 相 抵 触 的 规 范 性 文 件 。 主 要 形 式 是 命 令 、 指 示 、 规 章 等 。 如 国 家 科 委 制 定 的 《 科 学 技 术 保 密 规 定 》 , 劳 动 部 发 布 的 《 技 工 学 校 招 生 规 定 》 等 , 都 属 部 门 规 章 。
部门规章的解释: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个部门、委员会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调整部门管理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是部门规章。
5. 下列部门中有权制定部门规章的是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国务院26个组成部门之一,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的,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即中国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该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条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第八十一条 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 第八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已经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开始制定规章的时间,与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确定的本市、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时间同步。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6. 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什么
有权制定和颁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根据第八十九条规内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使容下列职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法律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
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7. 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机关是
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节:规章第八十条: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7)不能制定部门规章的机关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
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国务院秘书长在总理领导下,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设立办公厅,由秘书长领导。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事务;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地方各级国家公务员。
8. 部门规章算不算是法律依据
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法院作出的裁判依据只能是法律和法规。部门规章仅仅是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规章,法院做裁判时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使用的。
9. 哪些国家机关有权制定规章
安庆当然没有权力!青岛属于较大的市。安庆不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专民银行、审计署和具属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这些都是立法法最基本的内容!应当熟练掌握。
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名单:
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青岛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宁波市、淄博市、邯郸市、本溪市、苏州市、徐州市
10. 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10)不能制定部门规章的机关有扩展阅读:
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主体包括两大类:一是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二是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立法法》修订以前以“较大的市”为第二类立法主体,包括以下三种:
1、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省会市);
2、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3、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如今《立法法》修订将立法主体从“较大的市”扩展为“设区的市”,但其他法律中仍存在“较大的市”概念亟待厘清,有学者建议涉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情形,应与新《立法法》中“设区的市”概念相统一,通过修法统一为“设区的市”的表述;
不涉及地方立法主体的情形,需要与新《立法法》中“设区的市”等相关概念相衔接,明确概念范围为“设区的市”还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