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评估
Ⅰ 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确定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工作,特制定本准则。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公司内所识别的危险源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确定重要危险源的方法、判定准则和要求。 3 引用文件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4 职责
4.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负责本准则的保持和改进; 4.2公司安全部负责本标准的归口管理和解释; 4.3职业健康安全评审组负责进行危险源评价;
4.4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参与本准则的实施与运行。 5 工作流程和评价准则
5.1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a)各部门、单位、项目部根据《危险源辩识和评价程序》的规定,对本单位内的所有活动、过程进行危险源识别、评价,形成《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报公司安全部;
b)公司安全部负责汇总、审核《危险源清单》、《风险评价记录》、《重要危险源清单》,指导各部门、单位、项目部进行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 5.2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辩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5.2.1 直接判断法
直接判断法应主要考虑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和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当危险源的现状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或已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时,应直接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5.2.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5.2.2.1 根据危险源与系统风险性相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D=L*E*C
式中:D——风险性分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风险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
5.2.2.2 L、E、C值的确定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发生 3 可能、但不经常发生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不可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风险的频繁程度(E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风险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
6 每天工作时间内
3 每周一次 2 每月一次 1 每年几次 0.5
非常少地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C值)按照下表确定
分值 发生事故的后果 100 10人以上死亡 40 2-9人死亡 15 1人死亡 7 伤残 3 重伤 1
轻伤
5.2.2.3 根据公式D=L*E*C计算出各危险源的风险分值D、按照风险分值大小参照下表规定确定各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D值 风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1-159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为使与重大风险有关的作业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并确保管理目标、指标的实现,根据经验:
D≤20,为Ⅰ级,属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20≤D≤70,为Ⅱ级,属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D≥70,为Ⅲ级,属于显著风险,需要整改。
凡70≤D≤160时,均列为重要危险源,应制定整改计划,按计划进行整改; 凡160≤D≤320时,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凡D≥320时,应停止生产和施工作业,直至采取措施使风险降低后方可重新作业。
5.3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5.3.1 根据评审组的评价结果,各单位要整理《危险源清单》、建立《重要危险源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到体系覆盖各部门。 5.3.2 根据《危险源清单》确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各部门、单位/项目部在安全部的指导下,明确控制危险源风险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其内容可能涉及:
a) 采用现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规程等指导书实施控制;
b)对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c) 规定周期和时机,进行监视和测量; d)增加新的控制文件,明确管理措施;
e) 针对可能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建立和保持应急预案;
f) 制定目标,建立和实施管理方案,通过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目标要求。 6 记录
《危险源清单》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记录》 《重要危险源清单》
Ⅱ 怎样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和适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和更新管理制度1、目的 为了获取、更新、识别适用于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3、职责3.1 安全部负责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确认其适用性,定期更新,并传达到相关部门。3.2 各部门负责配合安全部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上报安全部。4、工作程序4.1 获取内容:4.1.1国家、地方颁布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国际条约里有关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4.1.2其他要求事项(1)行业标准中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2)与有关机构的协定;(3)非法规性安全生产管理指南等。4.2 获取途径:4.2.1安全部负责从专业报纸、杂志、网上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4.2.2安全部定期(每半年一次)与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系,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规定;4.2.3各部门获取到法律、法规时报送安全部;4.3 确认适用性:4.3.1安全部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认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填写《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4.3.2《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经厂长审批后下发到各相关部门。 4.4 符合性判断:4.4.1安全部对照新确定的法律、法规,判断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如不符合开展原因和责任分析,并提出整改计划及整改措施;4.4.2安全部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评价应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出具评价报告。4.5安全部应每年组织员工学习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在新的法规、标准出台时,应及时组织学习,提高员工的守法意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4.6 当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由安全部及时修改清单,并重新发放至各部门。
Ⅲ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的制度
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
及其他要求识别、获取和更新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获取、更新、识别适用于本公司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获取、更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并确认其适用性,定期更新,并传达到相关部门。
3.2 各部门负责配合安全部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上报安全部。
4、工作程序
4.1 获取内容:
4.1.1国家、地方颁布的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及国际条约里有关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规定。
4.1.2其他要求事项
(1)行业标准中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2)与有关机构的协定;
(3)非法规性安全生产管理指南等。
4.2 获取途径:
4.2.1安全部负责从专业报纸、杂志、网上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2.2安全部定期(每半年一次)与上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系,获取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规定;
4.2.3各部门获取到法律、法规时报送安全部;
4.3 确认适用性:
4.3.1安全部根据本公司的特点,确认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的适用性,填写《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
4.3.2《公司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经厂长审批后下发到各相关部门。
4.4 符合性判断:
4.4.1安全部对照新确定的法律、法规,判断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如不符合开展原因和责任分析,并提出整改计划及整改措施;
4.4.2安全部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评价应覆盖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出具评价报告。
4.5安全部应每年组织员工学习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在新的法规、标准出台时,应及时组织学习,提高员工的守法意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
4.6 当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时,由安全部及时修改清单,并重新发放至各部门。
Ⅳ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的制度是什么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准确一点说的话应该叫《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制度》
不知道您要的是不是这个
Ⅳ 如何对企业执行中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章制度等进行有效性评价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考察外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绩效考核更有用,规章制度首要功能是引领其次才是约束,如果你不是企业的人是检查机关的人话那就另当别论。对于你是企业人员我的建议是不是考核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如果是你发现制度下发之后成本,费用没能控制到预期,或者利润也没所提高,似乎规章制度执行之后和执行之前差不多对企业没多大影响,这样的状况不是考核的问题,是到底问题出在哪的问题,一般出现这种状况是标准流程设计的不够细,甚至还更繁杂了;当然有些问题一细就出问题,比如事假问题,所以在设计规章制度时是针对流程而你不是具体的事件,做到适度就好。如果是规章制度推行之后企业绩效有了很大的提高那就是为什么会提高的问题,是哪个个环节最好?一般总体绩效提高并不是哪个环节的独特功能,是一个系统协调的结果。对于你是企业外部人员(监督者,竞争者)等一般不是考察规章制度是考察管理效力,用到的标准是三费与成本的比率,三费与利润的比率。如果是规章制度的设计者想通过实践来看规章制度的优缺点,那首先考察就是公司绩效或者是业绩,其次是各环节的成本,最后就是规章制度具体操作者的感觉调查(施行之后比以前快了还是慢了,是方便了还是复杂了,是容易了还是难了),这些做到了,才能知道规章制度在执行中的问题,当然考察时注意系统性。
Ⅵ 安全评估应包括哪些内容
1、爆破作业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规定;
2、爆破作业项目的等级是否符合规定;
3、设计所依据的资料是否完整;
4、设计方法、设计参数是否合理;
5、起爆网路是否可靠;
6、设计选择方案是否可行;
7、存在的有害效应及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全面;
8、保证工程环境安全的措施是否可行;
9、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适当。
(6)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评估扩展阅读:
爆破安全评估的依据:
1、国家、地方及行业相关法规和设计标准;
2、安全评估单位与委托单位签订的安全评估合同;
3、设计文件及设计施工单位主要人员资格材料;
4、安全评估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资料。
Ⅶ 企业应每年至少1次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评价。这东西乍整
首先你得建立一份本企业常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清单,并明确名称、版本号和适用范围;
每年对以上法规进行检索更新,确保其时效性。
Ⅷ 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律法规评估是什么意思
正式名称是 法律法规符合性(18001里是“合规性”)评价
1 将适用于本企业的各级法律、法规、标准等进行识别和获取(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或安监局索取)
2 对适用于本企业的各级法律、法规、标准中的条款 对照本企业现状进行评价
3 对评价出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意见
4 按期整改
5 重新评价 如仍有不符合项 继续整改 直到全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