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法规
只有认真、规范的遵守职业道德的人,才能成为职业中的优秀人才。家政服务员作为一个职业,其职业道德职业理念有一个创建形成的过程。家政服务行业、家政服务员都应为创建被社会称誉的职业道德而努力。
Q1
进入家庭,了解家庭,做家庭美德的实践者
家庭美德作为道德在家庭中的体现,调整的是家庭内部关系。家庭美德同家政服务员职业道德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进入家庭的家政服务员必须学习掌握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认真履行家庭美德。
家政服务员是从自己家庭出来,进入另外一个家庭中,家政服务员在自己家庭中的角色可能是女儿、姐姐、蛛妹或者是妻子、妈妈、儿婆婆、子等,家庭角色职能完成的是否良好,取决于自身家庭美德如何,而这些因素对进入的服务家庭影响很大。家政服务员在所服务的家庭中、扮演比较特殊的角色,所以对家庭应有更多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美德的重要意义,并身体力行,做创建家庭美德的积极参与者。
Q2
服务家庭,关心家庭每个成员,摘好家庭关系
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家政服务员进入家庭,搞好家庭关系十分重要,摘好家庭关系是家政服务员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能否做好家政服务员职业的根本。
Q3
掌握特点,做好家政服务工作
家政服务的特点就是要努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作为家政服务员,要做到为家庭生活服务,和家庭成员一起为不断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做出努力,就必须懂得并且学会家庭管理。具体的家庭管理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1)经济管理
经济是家庭生活的物质基础,家庭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经济状况。在家庭中经济管理首先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支出和消费,这包括
1)计则管理。量入为出,正确面有效地用钱、用物
2)开源节流。避免盲目性消费,积压性消费,有害性消费
3)正确使用并保管好家底日用物品。在家庭经济管理上,家人是处于主导地位,而同家人共同生活的家政服务员不仅可以协助家人量入为出,计划理财,还要在料理家事中处处节俭。我国要建立节约型社会,
家庭要建成节约型家庭,家政服务员则会起到很大作用
B. 建立家政服务公司要遵守什么法律和条规
鼓励经营者以登记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等形式从事家庭服务业;经营者应依法与家庭服务人员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家庭服务人员的劳动待遇及工资支付方式,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经营者应直接与家庭服务消费者建立服务关系,签订家庭服务合同,指派服务人员向消费者提供服务。 明确法律责任,遵纪守法。相关法规:《国务院会议关于家政行业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一下政策措施:(1)加强统筹规划。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和病患陪护,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培育家庭服务市场。推进公益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实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统筹社区内家庭服务业发展。(2)规划市场秩序。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严肃查处违法经营,维护家庭消费者合法权益。(3)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把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最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落实培训计划和培训补贴政策。(4)切实维护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合法权益。规范家政服务机构、家庭和家政服务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家政服务员劳动报酬和休息权益。(5)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力度。将家庭服务行业作为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事业、民生工程资金扶持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服务企业实行税收优惠的支持政策。积极发展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鼓励多种方式的便民服务。
C. 针对于月嫂这一行业,相关的法规有哪些
现在由于工作职位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生育过后就直接上班,在家中请月嫂来照顾婴儿。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月嫂这个职业是当今比较火的职业。但是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便不好好照顾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毒打,没有履行到月嫂应该具备的条件,所以我国相对于月嫂之一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
这样看来,国家规定了一系列法规来限制月嫂这个行业,对婴儿以及国家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D. 温州市家政服务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维护家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家政服务以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家政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在家庭成员的住所或者其指定的场所有偿提供照护、保洁、烹饪等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活动。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家政服务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家政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和财政保障机制,促进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第四条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政服务业管理和促进工作。
发展改革、商务、教育、科技、公安、民政、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大数据发展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政服务业管理和促进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团体协助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第五条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组织的发展,鼓励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加入家政服务行业组织。
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建立家政服务纠纷调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行业监管,引导家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服务规范指引和服务价格指引。第二章规范服务第六条本条例所称的家政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从事指派或者介绍家政服务人员等经营活动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包括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
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证照,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监督电话等信息。
家政服务机构通过信息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相关证照信息或者证照信息链接标识。公示的证照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及时更新。第七条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订立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其订立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以按照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第八条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家政服务消费者依法订立家政服务合同或者家政服务中介合同。
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消费者通过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达成合意的,应当依法订立家政服务合同;通过其他途径达成合意的,鼓励以书面形式订立家政服务合同。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鼓励使用示范文本签订家政服务合同。第九条家政服务机构履行以下义务:
(一)核实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信息;
(二)按照规定在家政服务管理平台录入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从业经历、服务技能等信息;
(三)向家政服务消费者、家政服务人员如实告知家政服务相关信息;
(四)接受并协调家政服务消费者、家政服务人员的投诉;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工作档案;建立家政服务质量跟踪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参加体检,并承担费用。鼓励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心理状况筛查和心理咨询辅导。第十条家政服务机构为家政服务人员建立的工作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个人身份信息;
(二)从业经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信息;
(三)健康证明、体检结论查询结果信息;
(四)家政服务人员提供的本人有无违法犯罪记录查询结果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等查询结果信息;
(五)劳动合同、服务协议、家政服务合同、中介合同等;
(六)家政服务评价、服务纠纷及其处理情况;
(七)参加家政服务相关保险以及理赔信息;
(八)建立工作档案所需的其他信息。
有关单位应当为核实家政服务人员信息依法提供便利。第十一条家政服务机构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指派或者介绍未持有有效身份证明的家政服务人员从事家政服务;
(二)为未持有有效身份证明的家政服务消费者指派或者介绍家政服务人员;
(三)指派或者介绍未按照规定参加体检或者体检不合格的家政服务人员从事家政服务;
(四)违反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E. 我国目前有家政方面的法律法规吗
我本科学的就是家政学。目前我国没有相应的家政服务法律法规,家政服务就是一个简单的劳务合同。一般家政服务适应的法律就是《合同法》、《侵权责任法》!
F. 到底有没有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
家政服务业管理办法(商务部)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满足家庭服务消费需求,维护家庭服务消费者、家庭服务人员和家庭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规范家庭服务经营行为,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家庭服务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家庭服务机构指派或介绍家庭服务员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烹饪、保洁、搬家、家庭教育、儿童看护以及孕产妇、婴幼儿、老人和病人的护理等有偿服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本办法所称家庭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家庭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营利性组织。本办法所称家庭服务员,是指根据家庭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家庭服务的人员。本办法所称消费者,是指接受家庭服务的对象。第三条 家庭服务的经营和管理,应当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家庭服务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守信、安全和方便的原则。第四条 商务部承担全国家庭服务业行业管理职责,负责监督管理家庭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庭服务业的监督管理。第五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家庭服务机构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培育示范性家庭服务机构,提升行业规范化经营水平。第六条 国家鼓励公益性家庭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扶持中小家庭服务机构发展,采取各项措施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第七条 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员企业提供服务,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服务纠纷调解处理机构,调解处理家庭服务纠纷。第二章 家庭服务机构经营规范第八条 家庭服务机构从事家庭服务活动需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第九条 家庭服务机构应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有关证照,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监督电话。第十条 家庭服务机构须建立家庭服务员工作档案,接受并协调消费者和家庭服务员投诉,建立家庭服务员服务质量跟踪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家庭服务机构应按照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要求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档案信息。第十二条 家庭服务机构在家庭服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以低于成本价格或抬高价格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二)不按服务合同约定提供服务;(三)唆使家庭服务员哄抬价格或有意违约骗取服务费用;(四)发布虚假广告或隐瞒真实信息误导消费者;(五)利用家庭服务之便强行向消费者推销商品;(六)扣押、拖欠家庭服务员工资或收取高额管理费,以及其他损害家庭服务员合法权益的行为;(七)扣押家庭服务员身份、学历、资格证明等证件原件。(八)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三条 从事家庭服务活动,家庭服务机构或家庭服务员应当与消费者以书面形式签订家庭服务合同。第十四条 家庭服务合同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家庭服务机构的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方式和家庭服务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健康状况、技能培训情况、联系方式等信息;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所、联系方式等信息;(二)服务地点、内容、方式和期限等;(三)服务费用及其支付形式;(四)各方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与争议解决方式等。第十五条 家庭服务机构应当明确告知涉及家庭服务员利益的服务合同内容,应允许家庭服务员查阅、复印家庭服务合同,保护其合法权益。第十六条 鼓励家庭服务机构为家庭服务员投保职业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第十七条 鼓励家庭服务机构加入家庭服务行业协会,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范。第十八条 家庭服务机构、家庭服务员与消费者之间发生争议的,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调解机构或其他家庭服务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依法提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三章 家庭服务员行为规范第十九条 家庭服务员应当如实向家庭服务机构提供本人身份、学历、健康状况、技能等证明材料,并向家庭服务机构提供真实有效的住址和联系方式。第二十条 家庭服务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二)遵守职业道德;(三)遵守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内容提供服务;(四)掌握相应职业技能,具备必需的职业素质。第二十一条 家庭服务员在提供家庭服务过程中与消费者发生纠纷,应当及时向家庭服务机构反映,不得擅自离岗。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家庭服务员可以拒绝提供服务:(一)不能提供合同约定的工作条件的;(二)对家庭服务员有虐待或严重损害人格尊严行为的;(三)要求家庭服务员从事可能对其人身造成损害行为的;(四)要求家庭服务员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规范第二十三条 消费者到家庭服务机构聘用家庭服务员时,应持有户口簿或身份证及相关证明,并如实填写登记表,交纳有关费用。消费者或其家庭成员患有传染病、精神病或其他重要疾病的,应当告知家庭服务机构和家庭服务员,并如实登记。第二十四条 消费者有权要求家庭服务机构按照合同约定指派或介绍家庭服务员和提供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家庭服务机构如实提供家庭服务员的道德品行、教育状况、职业技能、相关工作经历、健康状况等个人信息。第二十五条 消费者应当保障家庭服务员合法权益,尊重家庭服务员的人格和劳动,按约定提供食宿等条件,保证家庭服务员每天基本睡眠时间和每月必要休息时间,不得对家庭服务员有谩骂、殴打等侵权行为,不得拖欠、克扣家庭服务员工资,不得扣押家庭服务员身份、学历、资格证明等证件原件。未经家庭服务员同意,消费者不得随意增加合同以外的服务项目,如需增加须事先与家庭服务机构、家庭服务员协商,并适当增加服务报酬。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六条 商务部建立家庭服务业信息报送系统。家庭服务机构应按要求及时报送经营情况信息,具体报送内容由商务部另行规定。第二十七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设完善家庭服务网络中心,免费提供家庭服务信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规范市场秩序,推进家庭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家庭服务消费便利化和规范化。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家庭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和客户服务跟踪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家庭服务机构和家庭服务员信用评价体系。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依法规范家庭服务机构从业行为,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指导制定家庭服务合同范本,指导协调服务纠纷处理工作。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有关家庭服务业的举报、投诉渠道和方式,接受相关当事人的举报、投诉。对于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举报、投诉,应当在15日内依法处理;对于不属于职责范围的,应当移交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处理。第六章 法律责任
G. 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维护家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家政服务活动,以及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和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的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家政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进入家庭成员住所,提供保洁、烹饪、生活照护等各类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有偿服务活动。第三条家政服务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守信、安全便民的原则。
家政服务业的管理应当遵循促进行业发展、监管和服务相结合、平等保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原则。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家政服务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本市建立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家政服务业重大政策制定,协调家政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第五条市、区商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家政服务行业管理职责,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规范家政服务活动,指导家政服务行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
市、区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规划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房屋管理、民政、教育、公安、统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政服务管理和促进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协助做好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第七条本市支持家政服务行业组织的发展,鼓励家政服务机构加入家政服务行业组织。
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发挥对本行业的指导、服务职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行业监管,引导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提升服务质量,维护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第二章机构和人员第八条本条例所称的家政服务机构,包括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
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在其经营场所公示相关证照,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监督电话等服务信息。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开展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其网站或者应用软件等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相关证照信息,并及时、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服务信息。
家政服务机构招用家政服务人员,或者为家政服务人员居间介绍的,应当查验其身份证、技能证明、健康证明等证件,了解其从业经历和服务意愿。第九条本市鼓励发展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依法与用户签订家政服务合同。
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依法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
家政服务人员与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签订服务协议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或者城乡居民社会保险。
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开展服务技能、法律、职业道德、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培训,并建立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经历、服务评价等情况予以记录。第十条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可以接受家政服务人员或者用户的委托,为双方提供居间服务。
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应当充分了解用户需求和家政服务人员基本情况,不得故意隐瞒与订立家政服务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第十一条用户通过家政服务机构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的,有权了解家政服务机构、家政服务人员的有关信息,查验相关证件;要求家政服务机构或者家政服务人员按照家政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关服务,并对其服务作出评价。
用户直接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的,有权了解家政服务人员的有关信息,查验相关证件;要求家政服务人员按照家政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关服务。
鼓励用户通过家政服务机构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第十二条用户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相关费用,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尊重家政服务人员的人格,如实介绍与家政服务有关的家庭情况;用户及同住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具有其他可能危及家政服务人员人身安全的情形,应当如实告知家政服务人员。
用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谩骂、侮辱、虐待、殴打家政服务人员;
(二)强迫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合同约定以外的家政服务;
(三)强迫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可能对其人身安全造成损害的家政服务;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行为。
H. 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2.
《家政服务员的
---
国家职业标准》
I. 营口市家政服务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家政服务活动,维护家政服务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家政服务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家政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由家政服务机构指派、介绍或者家政服务用户(以下简称用户)自行雇用的家政服务人员进入用户住所或者在用户指定的场所提供照护、保洁、烹饪等家庭日常生活需求的有偿服务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家政服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从事家政服务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包括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
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是指与家政服务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与用户签订服务合同,统一安排家政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服务,直接支付或者代发家政服务人员劳动报酬,并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管理的家政服务机构。
家政服务中介机构,是指以中介人身份为用户和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家政服务信息的家政服务机构。第四条家政服务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平等、诚实守信、安全方便的原则。第五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家政服务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制定政策措施,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第六条市和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政服务业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住房与城乡建设、民政、银保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家政服务业管理和促进的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协助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协助做好家政服务业相关工作。第二章规范管理第七条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网站等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证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投诉监督电话等信息。第八条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依法与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招用的家政服务人员不符合订立劳动合同情形的,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其订立服务协议,家政服务人员可以按照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
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对其家政服务人员进行服务技能、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规范、卫生健康、礼仪礼节、应急救护知识等培训,建立工作档案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跟踪管理制度。第九条家政服务机构应当与用户依法订立家政服务合同或者家政服务中介合同。
家政服务人员、用户通过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达成合意的,应当依法订立家政服务合同;通过其他途径达成合意的,鼓励以书面形式订立家政服务合同。
家政服务机构应当向用户和家政服务人员如实告知订立合同的有关事项,不得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倡导使用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家政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会同商务主管部门制定。第十条家政服务机构招用家政服务人员或者为家政服务人员介绍家政服务工作,应当查验其身份、技能、健康等有效证件,了解其从业经历、服务特长、服务意愿、家庭住址等基本情况,不得扣押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证、技能证、健康证明等证件。第十一条家政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指派或者介绍未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的人员从事家政服务;
(二)为未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的用户指派或者介绍家政服务人员;
(三)指派或者介绍未按照规定参加体检或者体检不合格的家政服务人员从事家政服务;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十二条市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确定不同类别家政服务人员的体检项目和标准,体检标准按严格程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一般家政服务员、居家家政服务员、养老照护服务员和母婴照护服务员等级别,不同类型的家政服务人员适用不同的体检标准。
家政服务人员应当按照确定的体检项目和标准进行岗前健康体检。体检结果有效期为一年,期满后家政服务人员应再次进行体检。第十三条家政服务人员应当如实向家政服务机构、用户告知本人的身份、学历、年龄、从业经历、服务技能、健康状况、联系方式、有无不良嗜好等情况。
家政服务人员在提供家政服务时,应当举止文明,语言规范,尊重用户的生活习惯,按照家政服务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提供服务。
家政服务人员健康状况不适宜从事家政服务的,在治愈前不得从事家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