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的附件
⑴ 合同附件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合同附件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的,有法律效力,即当事人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表意真实;附件的内容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六十条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
第五百一十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五百四十三条
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第五百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⑵ 公文附件是什么
公文附件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 、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件”。
(2)法规的附件扩展阅读
指附属于公文正文的其他公文、图表、名单等材料。公文附件是公文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补充和完善公文正文的内容,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附件应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例:“附件:1. XXXXXX 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与正文一起装订,以方便查阅,如不能与正文-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以防止附件散乱、丢失。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据需要一般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的。
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之前,注明附件的名称和件数,不可只写“附件如文”或者只写“附件X件”。
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与主件装订在一起。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侧空2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2个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标注序号。附件名称长需要回行时,应当与附件名称的文字对齐序号后面用小圆点。
⑶ 公文的附件怎么写
说起来这个事情我很烦恼,我自己每次写的都说我达不到要求,我后面心里一想找别人帮我写算了,找了一会儿觉得 。易指做 写的不错的。后面每次公文写作我都让他帮我写的,有时候1000字有时候800字,有时候500字,按时交稿给我。太开心了,更多的时间我就可以养鱼了,哈哈哈
⑷ 关于公文附件的问题
《XXXXXX方案》等不算是公文,只是一般事务性文书,用通知、函等为载体。
附件:1.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
对齐1.点的后面。
多层转发,例如你是县的,转发国务院文章,你只是需要转发国务院那份就可以了,将省、市和你的意见糅合在一起,作为要求。
作为行文依据,只是需要在版记后面附上。
⑸ 信息法规的附件
1、《信息公开指南》编制格式
2、《信息公开目录》编制格式
3、《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编制格式
二OO八年二月四日
附件1:
《信息公开指南》编制格式
一、简述
包括编制《信息公开指南》的政策依据、更新时间以及获得途径等内容。
二、主动公开
(一)公开范围:包括“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要求、《信息公开目录》等。
(二)公开形式:主要包括部门网站、网址公开和查阅室公开等,还可采取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办事指南以及其他方式。
(三)公开时限:明确信息生成后多长时限公开、已公开信息保留时效、超过保留时效的信息查询。
三、申请公开
(一)公开范围。指符合《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但不属于主动公开,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要求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受理机构。包括机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邮箱、邮政编码等。
(三)公开程序。申请提出(填写表格)、申请方式(网上、信函、电报、传真申请以及当面申请等)、申请处理(审查、登记、答复)。编制具体的申请流程图。
四、申诉监督
公开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办公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关要求和途径。
附件2: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格式
一、机构职能类
1.1领导分工
1.2内设机构
1.3职能处室
1.4直属单位
1.5工作规则
二、政策法规类
2.1国家法律
2.2行政法规
2.3地方法规规章
2.4部门规章
2.5部门规范性文件
2.6质量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三、计划报告类
3.1发展规划和计划
3.2工作总结和要求
3.3统计数据和分析
四、业务工作类
4.1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
4.2行政许可的项目名称、政策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方式、办理时限
4.3有关民生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监督、检查情况
4.4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4.5行政复议诉讼事项
4.6政府集中采购项目
4.7重大项目建设情况
4.8专业机构审批事项
4.9专业机构文件
五、其他事项
5.1部门工作动态
5.2财务经费使用情况
5.3单位建设
5.4招考、录用公务员情况
5.5问题解答
⑹ 公文里的附件和附件说明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明确规定: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这是对于附件说明的描述,而对于附件的描述则是: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⑺ 行政公文中附件和附注的格式与作用有什么区别
它们均是公文主体部分的格式项目,但各自的含义和用途不同。
一、含义不同
1、“附件”则是指公文主件所应附的公文附件,即实质上的附件。
2、“附注”则一般是指对公文的阅读传达范围,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的文字,例如“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可见报”等,它通常标识于成文日期的左下方。
二、用途不同
1、公文的附件是正文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公文正文具有同等效力。顺便提及的是,附件应当置于正文之后,版(文)尾之前,并与主件一起装订。实践中不少机关把公文的版记(文尾)置于公文主件之后,附件之前,形成主附分离,这是不正确的。
2、附注是在公文结尾添加的一些说明性的东西,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即可,不用另行文件。附注放在成文日期之后,一般加括号,如请示中,(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此件发至**级)等等。
此外,按照新《办法》规定,对于“请示”行文,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这属于一种特殊的规定要求。附注不是对公文的内容作出解释和注释,对公文的注释或解释一般在公文正文中采取句内括号或句外括号的方法加以解决,为此,使用附注时要加以注意。
三、作用不同
1、附件: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
2、附注:
(1)党的机关在附注处注明公文的传达范围。
(2)政府信息公开的公文在附注处注明公文的公开属性。
(3)请示性公文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联系电话。
⑻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关于附件的规定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序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本标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进行修订。本标准相对GB/T 9704—1999主要作如下修订:
a)标准名称改为《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英文名称也作相应修改;
b)适用范围扩展到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
c)对标准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d)对公文装订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e)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和页码两个公文格式要素,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并对公文格式各要素
的编排进行较大调整;
f)进一步细化特定格式公文的编排要求;
g)新增联合行文公文首页版式、信函格式首页、命令(令)格式首页版式等式样。
本标准中公文用语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的用语一致。
本标准为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中国标准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房庆、杨雯、郭道锋、孙维、马慧、张书杰、徐成华、范一乔、李玲。
本标准代替了GB/T 9704—1999。
GB/T 9704—1999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9704—1988。
GB/T 9704—2012
(8)法规的附件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标准规定:
7.3.3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7. 3.4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
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⑼ 公文的附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应
公文的附件具有法律效力。
公文附件是指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随同正文一并版下达,是权某些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法律效力因为附件性质不同而区别,如有的附件按正文要求执行的,与正文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有些附件仅仅是一些参考资料,则效力较低。
凡是公文,都具有法定效力。我国公文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党的公文(14种),一类是政府的公文(13种)。党的公文包括: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政府的公文包括: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9)法规的附件扩展阅读
1、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两字标识“附件:XXXXXXXX(附件的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2、附件内容放在成文日期之后另起一页,公文版记之前。
3、关于公文
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保证协调各种关系,决定事务使工作正确地、高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