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城镇居民自建房条例

城镇居民自建房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6-13 12:22:39

1. 国家城镇居民自建房项目管理办法

楼主你好!农村别墅自建成本较高(人工多,材料浪费大,工期长,劳心劳力),农村建别墅选远大美宅,39.8万,30天一栋别墅搬回家,建筑面积约208平方米,功能布局上四室二厅四卫一厨一阳台.抗震耐用,保温隔热,四季如春,防潮防霉,干爽舒适,领先防水,不怕渗漏,有效隔音,居家宁静,超长耐火,安心无忧。

2. 农村镇所在地 自建房最高可以建几层,最高多少米,国家有相关规定吗

国家并未规定农村自建房的最高高度及层数

《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所以建房时,要在审批的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只要在规划范围内,建几层都可以。

(2)城镇居民自建房条例扩展阅读:

自建房申请手续:

一、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农村居民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且符合分家条件;

二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村镇建设规划;

三是农村居民建房限额标准,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过120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过160平方米。

四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一户一基”;五是农村村民在出租,出卖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六是严禁非农户和其他人员在本村购买宅基地。

二、农民建房应当遵循的原则

农村居民建房应当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能够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能够占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使用国有土地的必须办理出让手续。

三、农民建房申请宅基地的审批程序新

1、农村村民建住宅,首先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或城管部门提出申请;

2、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建房户在醒目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15个工作日以上);

3、国土资源管理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进行初审;

4、公布期满无异议后,将符合“一户一基”条件的用地户按规定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占用农用地的按规定报市政府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5、宅基地批准后,国土资源所及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到实地批放宅基地,并发放选址意见书,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一书两证”)。

6、村民住宅建成后,国土资源所到实地检查是否按批准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对符合要求的建房户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书。

7、村民凭土地使用证及规划许可证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证。

3. 城镇土地盖房新规定

法律分析: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的条件:

农村居民申请宅基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是农村居民年龄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且符合分家条件;

二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村镇建设规划;

三是农村居民建房限额标准,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的限额面积为180平方米,使用农用地的限额面积为140平方米;

四是农村居民建房必须“一户一基”;

五是农村村民在出租,出卖原有的宅基地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六是严禁非农户和其他人员在本村购买宅基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第十二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依照有关不动产登记的法律、行政法规执行。

依法登记的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三条 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法相应延长。

国家所有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可以由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依法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包经营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和按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4. 城市居民能在城市自建房吗

绝对不可以,首先根据国家规定如下:
国务院办公厅1999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规定:“农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有关部门不得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

特别提醒:城里人若购买了宅基地自建房是无法拿到房产证的,也不能上市交易。一旦发生了房屋纠纷,将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即使买卖双方已签订合同,但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视为无效合同。
因此城里人买了市区的房子,没有资格建房的。

5. 长治市农村自建房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农村自建房管理,提高农村自建房建造质量,保障农村自建房安全,引导村民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低层住房的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农村自建房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农村自建房应当适应村民现代化生活需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坚持依法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坚持遵循规划先行、生态环保、因地制宜、节约集约、一户一宅、安全适用的原则。第四条农村宅基地审批和自建房规划审批应当符合村庄规划,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当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传统村落等区域的农村自建房,还应当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第五条新建农村自建房应当优先使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第六条县(区)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根据农业农村部门提供的农民自建房新增建设用地需求,统筹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村民自建房建设用地。第七条村民宅基地以户为单位计算,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申请的宅基地面积每户不超过200平方米。第八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对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宅基地审批管理日常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细则。第九条农村自建房选址应当避让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频发区、地下采空区和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区域;确需在以上区域建房的应当符合村庄规划并按照规划中制定的防灾减灾措施执行,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当以村为单位开展综合评估后按要求实施建房。第十条严格控制切坡建设住房,确因用地困难需要切坡的,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做好坡体防护,确保自建房安全。第十一条农村自建房屋应当以户为单位,依法申请乡村建房规划许可证。
农村自建房屋宅基地的申请审批应当符合国家、省制定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规定。第十二条无宅基地的村民申请建房规划许可和宅基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农村宅基地批准书》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合并办理,同时发放。第十三条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自建房建筑位置、面积、层数、层高的规范要求以及规划审批管理的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村自建房规划审批事项公开制度,将村庄规划或者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承诺事项、投诉举报方式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栏等场所进行主动公开。第十五条农村自建房建筑活动应当执行房屋建设相关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第十六条县(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自建房建筑活动给予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农村自建房建筑活动进行管理,做好开工登记、竣工资料建档,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并提供技术服务。第十七条市、县(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编制农村自建低层房屋设计通用图册,免费供建房人选用。
县(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制定农村自建房建设合同示范文本。第十八条建房人是农村自建房建筑活动的实施主体,对房屋建设和使用负首要责任。建房人应当选择符合要求的设计图、施工方和监理方,自觉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监督管理。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可以承揽农村自建低层房屋建筑的设计、施工、监理项目:
(一)有资质的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二)依法成立的农房建设专业合作社、农房建设公司、农房建设监理公司、建设类劳务公司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个人,可以承揽农村自建低层房屋建筑的设计、监理项目:
(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具有行业执业资格或者具有建设工程专业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二)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建筑工匠。

6. 朔州市农村自建房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自建房管理,保障农村自建房质量和安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低层房屋的建设活动以及相关的规划审批、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自建房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农村自建房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购买技术、监理、鉴定、人员培训等服务,为农村自建房建设活动和监督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第四条市、县(市、区)农业农村、规划和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农村自建房建设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农村自建房的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为农村自建房建设活动提供相关指导和服务,并实施监督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履行属地责任,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建立统一窗口集中受理、多个部门联动的农村自建房联审联办制度,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自建房活动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发现并处置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自建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村民办理自建房申请有关材料进行初审,有关材料初审后,报送乡(镇)人民政府。
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农村自建房建设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农村自建房的动态巡查制度,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对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第七条农村自建房应当符合村庄规划,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当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位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区域的农村自建房,还应当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第八条农村自建房选址应当优先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第九条农村自建房选址原则上应当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频发区、地下采空区和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区域。确需在以上区域建房的,应当符合村庄规划并按照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执行,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当符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以村为单位开展综合评估后按要求实施建房。
农村自建房应当严格控制切坡选址。确需切坡建房的,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做好坡体防护,确保建房安全。第十条村民宅基地以户为单位计算,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新申请的宅基地面积,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村民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使用宅基地:
(一)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且当前户内人均宅基地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
(二)符合政策规定迁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落户成为正式成员且在原籍没有宅基地的;
(三)现住房影响乡村建设相关规划,需要搬迁重建的;
(四)现住房因自然灾害损毁或者避开地质灾害确需搬迁的;
(五)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或者因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被占用的;
(六) 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二条村民申请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村民出卖、出租、赠与原住宅后再次申请的;
(二)申请另址新建住房,未签订退出原有宅基地协议的;
(三)整户户口虽已合法迁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原籍宅基地未退出的;
(四)一户多宅的;
(五)虽符合分户条件,但当前户内人均宅基地面积达到或者超过50平方米的;
(六)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三条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事项公开制度。及时公开村庄规划或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第十四条村民申请新批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的,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一)农村宅基地用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承诺书;
(三)申请人身份证和家庭户口簿复印件;
(四)选用符合本条例规定的设计图纸。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实行宅基地审批和建房规划许可一并办理,一并发证,向县(市、区)农业农村和规划和自然资源等部门备案。

7. 国家规定城镇自建房建几层

法律分析:层数要求:砌体结构按当地设防烈度,不设防及6度、7度设防的,7层21米;8度0.20g设防的,6层18米;8度0.30g设防的,5层15米;9度设防的,4层12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百六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第三百六十四条 宅基地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失去宅基地的村民,应当依法重新分配宅基地。

8. 城镇宅基地自建房的产权问题

一、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确认农民在自有宅基地自建房的产权问题。
二、根据《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在确权时主要依照以下原则:
1、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之前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政府规定的面积,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施行后未经拆迁、改建、翻建的,可以暂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2、1982年2月《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发布时起至1987年1月《土地管理法》开始施行时止,农村居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其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超过部分按1986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及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处理后,按处理后实际使用面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3、符合当地政府分户建房规定而尚未分户的农村居民,其现有的宅基地没有超过分户建房用地合计面积标准的,可按现有宅基地面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4、非农业户口居民原在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依法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收回。
5、接受转让、购买房屋取得的宅基地,与原有宅基地合计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后允许继续使用的,可暂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6、继承房屋取得的宅基地,可确定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
7、按照确权规定,确定的宅基地面积超过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可以在土地登记卡和土地证书内注明超过标准面积的数量,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或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当地政府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使用权,其超过部分退还集体。
8、华侨原在农村的宅基地,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依法确定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拆除后没有批准重建的,土地使用权由集体收回。
9、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已经确定使用权的,由集体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土地由集体收回。

9. 晋城市农村自建房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自建房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房屋质量,保障农村村民合法权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以外的宅基地上,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翻建房屋和利用自建房开展营利性经营以及管理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农村自建房建设管理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一户一宅、安全适用、风貌协调的原则,坚持依法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第四条本条例所称农村自建房,是指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内、两层以下、跨度小于6米的村民自建用房。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农村自建房管理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将农村自建房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宅基地用地审批、受委托办理农村自建房规划审批以及农村自建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农村自建房建设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协助村民办理农村自建房建设有关手续;将农村自建房建设自治管理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及时劝阻农村自建房建设中的违法行为,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村自建房规划管理的业务指导等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宅基地审批管理的指导和监督等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村自建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信用管理等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农村自建房的相关管理工作。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农村自建房建设和使用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第二章规划和用地第九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农村自建房的布局和风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鼓励农村自建房利用和结合道路、基础设施、公共空间节点等要素进行块状、组团布局,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第十条县(市、区)人民政府规划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指导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应当根据农村人口数量和变化趋势、土地现状和使用标准等情况,为农村自建房建设用地预留空间,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第十一条县(市、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应当对农村自建房建设实行区域分类管控:

(一)适建区域可以办理宅基地用地审批、乡村建设规划许可;

(二)限建区域不得新增村庄建设用地,允许原拆原建和利用村内闲置宅基地;

(三)禁建区域不得新建、改建、扩建、翻建。第十二条农村自建房建设应当符合村庄规划;未编制村庄规划的,应当符合县(市、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区域内的农村自建房建设,还应当符合相关专项规划。第十三条农村自建房的选址应当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法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第十四条建设农村自建房应当避让灾害易发区域,符合抗震、防洪等基本安全要求。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第十五条符合申请使用宅基地条件的村民,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没有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向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宅基地申请依法经农村村民集体讨论通过并在本集体范围内公示后,依法报请审核批准。

村民申请农村自建房建设,不得影响相邻权利人的通行、通风、采光、排水等,不得危害相邻权利人的房屋安全。

10. 城镇居民自建房规定是什么

首先城镇居民自建房也是基于宅基地的基础之上,凡是自行建房,在宅基地的前提下是以使用权为主,是以农民居住与使用的权利为主,所以可以自行建造。然而在建造房屋时必须获得相应的资格,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申请,通过之后才可以建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第三条城市和镇应当依照本法制定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确定应当制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区域。在确定区域内的乡、村庄,应当依照本法制定规划,规划区内的乡、村庄建设应当符合规划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的区域的乡、村庄制定和实施乡规划、村庄规划。
第四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保护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区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镇的发展规模、步骤和建设标准。

热点内容
刑法228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4-25 00:40:25 浏览:735
民禾律师事务所好不好 发布:2025-04-25 00:40:15 浏览:808
法官助理收入成都 发布:2025-04-25 00:35:53 浏览:584
乙方原因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5 00:35:51 浏览:474
婚姻法大咖 发布:2025-04-25 00:16:21 浏览:89
裕民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25 00:11:32 浏览:262
法院适用工伤条例 发布:2025-04-24 23:54:25 浏览:3
劳动法单位扣个人档案 发布:2025-04-24 23:42:27 浏览:949
抓责任守规章树平安 发布:2025-04-24 23:30:01 浏览:241
我国的环境立法 发布:2025-04-24 23:27:54 浏览: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