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环境教育法规

环境教育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6-14 05:15:37

㈠ 环境教育法建议

法律分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目前,环境教育工作缺乏法律保障,主要通过政府文件布置、依靠领导重视推动,存在“观念重于实践、政府行为重于民众行为、政策性重于自觉性、宣传性重于教育性、知识传授重于素质培养、课堂教学重于社会参与”等问题,导致环境教育“虚化”和“弱化”。因此,亟待通过立法,推动环境教育工作不断深入。一是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二是需要以法律保障环境教育纳入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三是需要以法律保障各类社会化环境教育工作依法开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㈡ 衡水市生态环境教育促进条例

第一条为了推动生态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河北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向公民普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知识,培养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民生态环境保护技能,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活动。第三条生态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全民参与、分类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第四条普及生态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公民有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教育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应当列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内容。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教育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协调生态环境教育重大事项。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是生态环境教育的主管部门,负责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的组织、推动、监督和管理。

财政、教育、公务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司法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工作。第七条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本市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向社会公布下一年度全市生态环境教育计划,明确重点教育内容。第八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生态环境教育负责部门和人员,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教育活动。第九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生态环境教育学习课程,编制生态环境教育资料,组织生态环境教育培训,为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推进生态环境教育信息公开,为公众查阅政府生态环境教育信息提供便利。第十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工作,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对学校生态环境教育进行考核、监督。第十一条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态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

国家机关及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应当主动接受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第十二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时应当设置生态环境教育内容。第十三条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四条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城市管理、水利、交通运输等负有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活动。第十五条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科学技术等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文明祭祀、秸秆禁烧、烟花禁放、清洁取暖等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技能。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社区、集市、文化馆等公共场所,开展经常性的生态环境教育活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可以制定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公约,并组织实施。第十七条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十八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等群体的生态环境教育。第十九条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年龄及认知能力,启蒙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培养幼儿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中小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应当通过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实践及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素养和生态环境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开展生态环境科学研究。

党校、职业教育等教育机构应当设置生态环境教育内容,开展专题培训活动。

㈢ 南京市环境教育促进办法

第一条为了推动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环境道德、环境法制、环境科普知识,以增强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第四条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全民参与、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第五条普及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有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环境教育。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环境教育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将对环境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法人和组织的奖励纳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表彰奖励范围。第八条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建立环境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召集,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单位、组织、个人共同参加,主要负责协调、指导、监督环境教育工作,研究环境教育重大事项。第九条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围绕环境日主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各类环境公益宣传教育活动;环境科普教育型、实践型基地应当免费开放。
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世界森林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期间,应当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第十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拟定环境教育规划、计划,经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扶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和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环境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环境教育学习课程,编制环境教育资料,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第十一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制定学校环境教育规划、计划,组织编写环境教育地方课本;对学校环境教育进行考核、监督;加强环境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做好环境教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第十二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依法纳入公务员初任和晋升培训中;在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设置环境教育课程。第十三条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四条发展与改革、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经济和信息化、城乡建设、公安、财政、科技、国土资源、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规划、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业、水务、商务、园林、卫生、气象、海事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环境教育及相关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加强公众环境教育。第十五条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提供书籍、音像资料借阅服务,设置宣传专栏,组织公益活动等形式,开展公众环境教育。第十六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将环境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知识。
市、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园区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在任期间,应当带头接受环境教育培训。
行政学院应当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开展专题培训。第十七条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当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师资、教学内容和课时,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联合在宁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建立环境宣传教育网络,推动环境教育活动的开展。第十八条鼓励、引导、支持下列单位创建环境教育基地:
(一)植物园、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
(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三)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和项目;
(五)具有环境保护示范作用的科研院所及实验室;
(六)其他适于开展环境教育的场所。
区人民政府(园区管理机构)应当在辖区内至少确定一个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㈣ 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五十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前款规定的罚款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按照防治污染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者违法所得等因素确定的规定执行。

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第一款规定的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公开,处以罚款,并予以公告。

(4)环境教育法规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一)不符合行政许可条件准予行政许可的;

(二)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的;

(三)依法应当作出责令停业、关闭的决定而未作出的;

(四)对超标排放污染物、采用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事故以及不落实生态保护措施造成生态破坏等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的;

(五)违反本法规定,查封、扣押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设施、设备的;

(六)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

(七)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而未公开的;

(八)将征收的排污费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㈤ 厦门市环境教育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环境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第三条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公众参与、主题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环境教育规划。环境教育规划应当明确教育主题、教育内容、部门分工、组织形式、保障措施、检查考核等事项。

有关单位应当根据环境教育规划,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建立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组织拟定环境教育规划并对环境教育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环境宣传教育机构(以下称市环境宣教机构)具体负责环境教育的宣传、培训等工作,协助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对排污单位的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第六条教育、民政、市政园林、海洋渔业、国土房产、水利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环境教育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群众开展经常性环境教育。

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环境教育。第二章学校环境教育第七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列入对学校办学考核的内容。第八条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环境教育读本。第九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应当做好学校环境教育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加强学校环境教育师资力量建设。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可以引入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第十条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应当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小学和初级中学学生每学年接受环境教育不得少于12学时,高级中学学生每学年接受环境教育不得少于8学时。其中环境实践教育环节不得少于4学时。

前款规定的环境教育可以采取下列形式进行:

一课堂教学;

二主题班会;

三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四参观环境教育基地;

五其他教育形式。

鼓励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第三章社会环境教育第十一条机关、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的环境教育工作,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环境教育活动。第十二条行政学院等公务员培训机构应当将环境教育专题内容纳入教学培训计划。

在组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应当安排环境教育课程。第十三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厦门国际海洋周等活动期间,应当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第十四条排污单位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员工教育和培训计划,明确环境教育工作的责任部门和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环境教育,员工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4学时的环境教育。

排污单位应当建立环境教育台帐,记录环境教育计划、培训过程、总结评估等内容。台帐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第十五条国家、省、市重点监控排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分管环保的负责人以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人,每年应当接受由市环境宣教机构组织的不少于4学时的环境教育。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单位法定代表人、分管环保的负责人以及环保设施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人,应当在项目开工建设前接受由市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组织的不少于4学时的环境教育。第十六条因环境违法行为被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其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接受由市环境宣教机构组织的不少于8学时的环境教育。

市政园林、海洋渔业、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出环境违法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对被处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员进行环境教育。

㈥ 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

第一条为了推动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向公民普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第三条环境教育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单位组织、全民参加,坚持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四条普及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有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环境教育。第五条本市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和途径开展环境教育: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程;
(二)举办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三)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四)举办环境教育专题咨询;
(五)举办环境教育集中培训;
(六)开设环境教育专栏;
(七)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开展环境教育公益宣传;
(八)便于公众接受的环境教育方式。第六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教育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第七条市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市环境教育工作,负责环境教育重大事项的统筹协调,其日常工作由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第八条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环境教育工作,负责环境教育的组织、推动、监督、管理。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
财政、教育、人力社保、司法行政、文化广播影视等部门应当做好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工作。第九条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环境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落实。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向社会公布下一年度全市环境教育计划,明确重点教育内容。
各区县、各系统应当按照全市环境教育计划,结合本地区、本系统的情况,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第十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明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环境教育工作,并按照全市和本地区、本系统环境教育计划,结合本单位情况,安排环境教育实施计划。第十一条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应当带头接受环境教育培训。
公务员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列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二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对本单位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教育培训,受教育人员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九十五。第十三条学校应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师资和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按照国家要求,小学、中学每学年安排的环境教育课时不得少于四课时。
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应当通过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进行环境教育,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环境保护技能。第十四条幼儿园的环境教育应当结合幼儿特点,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培养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第十五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等群体的环境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第十六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环境教育活动。第十七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和环境保护考核内容,结合企业特点,安排对从业人员的环境教育。
纳入国家和本市排放污染物重点监控的企业,其负责人和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设施操作人员,每年接受环境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八学时。第十八条被依法处罚的环境违法企业,其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员,应当接受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不少于二十四学时的环境教育培训。第十九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环境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环境教育学习课程,编制环境教育资料,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㈦ 环保法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1、污染者要负责治理自己的污染源或承担污染治理费用。2、对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和环境科学研究等活动,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上的优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十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㈧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对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教育,是指以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法治、环境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培养环境保护技能、树立环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第四条普及和加强环境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环境教育的对象是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以及青少年。第五条环境教育工作应当坚持全面规划、统一组织、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环境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和奖励。第七条每年六月的第一周为自治区环境教育宣传周。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做好本行政区域、本行业的环境教育工作:
(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拟定环境教育规划、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编写环境教育读本;组织、协调、指导开展环境教育工作;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制定学校环境教育规划、计划,组织编写环境教育地方课本,指导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对学校环境教育进行考核、监督;
(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环境教育社会宣传和环境文化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
(四)司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五)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教育工作;
(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七)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科技、商务、市场监督管理、气象、地震等主管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的环境教育工作。第十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以及其他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第三章学校环境教育第十一条学校环境教育是环境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应当组织落实学校环境教育教学规划、计划,配备、培养环境教育师资力量和课外辅导员,并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第十二条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生活习性,启蒙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培养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第十三条中小学校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关心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第十四条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应当为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环境知识技能,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第十五条校长应当组织学校开展下列活动:
(一)制定环境教育工作方案,督促、检查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
(二)将环境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三)定期研究分析学校环境教育状况,采取措施提高环境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十六条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主管部门应当创造条件,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信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行政机关、企业、社区、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应当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和环境教育资源。第十七条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作为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并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学校环境教育列入教育督导规划、计划,并定期实施督导。
环境教育督导结论应当作为考核学校以及校长工作的依据之一。第十八条青少年应当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意识。第四章社会环境教育第十九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将环境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普及环境知识。

㈨ 洛阳市环境保护教育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环境保护教育,是指通过多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树立正确环境价值观,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活动。第四条环境保护教育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单位组织、全民参加,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环境保护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切有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应当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环境保护教育所需经费应当予以保障。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支持和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及环保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第八条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
教育、工业信息、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卫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第九条对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十条每年三月的第一周为洛阳市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周。在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周期间,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宣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集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主题活动。第十一条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向社会公布下一年度全市环境保护教育计划,明确重点教育内容。第十二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指导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对学校环境保护教育进行监督检查。第十三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第十四条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五条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第十六条中小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每学年安排适量的环境保护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第十七条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特点,采取适宜的活动方式,培养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第十八条工会、共青团、妇联应当结合工作特点,加强对职工、青少年、妇女等群体的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第十九条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村民开展经常性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将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员工教育、培训计划,并结合实际做好管理人员、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经常性环境保护教育。第二十一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免费组织环境保护教育培训。
纳入国家、省、市排放污染物重点监控的企业以及新建项目单位的负责人,每年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八学时;被依法处罚的环境违法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每次不少于二十四学时。第二十二条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环境保护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编制环境保护教育资料,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供法律、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第二十三条鼓励、引导、支持下列单位创建环境教育基地:
(一)植物园、科技馆、文化馆(中心)、博物馆;
(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
(三)具有环境保护示范作用的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实验室;
(四)其他适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单位。

㈩ 清远市环境教育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环境教育,是指向全体公民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公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民环境保护技能,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第四条环境教育为全民教育,应当坚持构建领导体系与强化单位责任相结合、坚持规划引导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坚持多元实施主体与共享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第六条对于在环境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奖励。第七条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为“清远市环境教育宣传月”。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并于每年年底向同级人民政府报送环境教育工作报告。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同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承担。第九条政府有关部门的环境教育职责分工如下:

(一)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教育工作,并统筹社区环境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的环境教育进行指导,制定环境教育规划,并督促学校落实环境教育责任。每学年末应当向同级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报送当年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将环境教育纳入全市行政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内容,每年年底前应当向同级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报送当年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四)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主管部门应当结合行业的特点,分别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业和商贸企业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五)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六)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其他新闻媒体开设经常性环境教育栏目、节目,开展公益性环境教育活动。

(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社会组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引导社会组织为本地区环境教育公益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

(八)发展和改革、科学技术、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卫生健康、市场监督管理等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社区和农村环境教育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第三章环境教育活动第十一条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当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小学各年级(高三除外)学生每学年应当开展专题环境教育不少于4课时,并接受其他形式的环境教育不少于4小时,包括融入式教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环保志愿活动等。幼儿园应当灵活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第十二条高等院校和中高等职业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根据学校实际及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或者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活动。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应当自觉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制定环境教育计划。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每年应当接受环境教育不少于4小时。环境教育方式可以包括讲座、培训、环保公益活动、经认可的网络课程等。

鼓励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照前款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园区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和督促园区内企业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每年向当地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报送园区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总结。每个园区应当配备不少于一名专职或兼职的环境教育教员,为园区内企业开展环境教育提供服务。第十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每年组织符合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要求的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中高层管理人员、环保设施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开展环境教育培训。

热点内容
工作的条例 发布:2025-01-28 00:42:40 浏览:45
行政法中利害关系人 发布:2025-01-28 00:42:38 浏览:767
中级经济法一周能过吗 发布:2025-01-28 00:29:23 浏览:270
总经销商与分销商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8 00:20:57 浏览:657
法律硕士会有补助吗 发布:2025-01-27 23:48:49 浏览:631
襄阳法官受贿 发布:2025-01-27 23:39:11 浏览:971
四川农业经济法 发布:2025-01-27 23:18:01 浏览:574
2015年中级经济法教材 发布:2025-01-27 22:11:51 浏览:206
增加法律条例 发布:2025-01-27 21:51:34 浏览:321
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27 21:49:42 浏览: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