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法规
①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是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的法律。
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② 汽车行人保护标准的行人保护标准
国内首例汽车撞行人碰撞试验
行人安全保护在中国的开展必要性更强于欧洲,在中国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口中,几乎四分之一为行人和骑自行车人(按照国外的管理,骑自行车人与行人一律视为行人),而这一比例在城市中则更高,甚至能够达到接近50%。作为道路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行人保护一直在中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甚至出现了很多撞死好还是撞伤好的讨论。
在中国的行人交通事故中,很大一部分的确是因为行人违章引起,但是根据交通安全3E理论(工程,教育,法规),行人保护的客观条件创造是先决条件之一,这曾经一度仅仅几年是厂商的社会责任,通过法规和EuroNCAP等测试,关于行人保护的工程成为了厂商不得不面对的东西。 2009年3月,中汽研中心从法国BIA公司引进的行人碰撞保护试验系统,在试验所零部件室成功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为相关标准的出台奠定了技术基础。中国汽车安全碰撞试验C-NCAP也在日臻完善,经过4年的实践,中汽研中心在2009年6月30日发布最新修改的《C-NCAP管理规则(2009年版)》时,也首次提出在新的评价规则实施后,C-NCAP将引入的考察项目包括追尾试验和行人保护。
虽然中国的汽车安全碰撞有了不小的起色,但是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开展汽车安全碰撞试验较早的地区相比,中国的C-NCAP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
借鉴欧洲标准
NCAP行人保护碰撞测试标准
2009年2月9日,欧洲汽车碰撞测试机构NCAP宣布,已采用一套新的评级系统代替此前简单的5星评级。新的评级系统比之前的版本更加严格,比如要求测试车辆85%的系列车型必须配备ESC控制单元才有可能获得5星评级。行人、成人和儿童保护三个安全类别在新的系统中不仅继续保留,而且对于其中各项引入了安全系数百分比,并且记入整体安全评级,提高了对儿童及行人保护性能评估的重要度。
欧洲NCAP从2002年开始增设对行人的保护测试,促使汽车生产商在设计上,更多地考虑行人的安全问题。欧洲NCAP的行人保护测试方法与欧盟关于行人碰撞法规的技术指令基本相同,但相关指标要严格得多。行人保护试验的内容包括让车辆以40km/h的速度撞向测试用的假人,通过一系列的反复测试,得出车辆正面哪些部位保护到位,哪些部位会对行人造成伤害,包括6次儿童头部碰撞试验、6次成人头部碰撞试验、3次上腿部碰撞试验、3次下腿部碰撞试验。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研究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行人安全标准,而不是照抄照搬国外标准。”中汽研中心实验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国内首例汽车碰撞行人实验?
2009年8月23日上午国内首例汽车撞行人碰撞试验在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实验室进行。一辆应用了多项有助于减少行人伤害技术的第八代雅阁轿车,以40公里时速撞向模拟横穿马路的假人。这一碰撞试验被称作行人保护“中国第一撞”。 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于2008年9月通过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已经上报,2010年底获批,2013年采用。
③ 什么是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
汽车行人保护标准,是一项基于保护行人安全的汽车技术标准。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技术内要求等效容采用GTR全球法规,该标准于2008年9月通过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已经上报,预计将于2010年底之前得到批准,成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并希望在2013年汽车行人保护全球法规实施时,同步采用。
行人安全这一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最先提出,到了90年代末开始在欧洲大幅度推广,在欧洲交通安全联系会议中专门出现了行人安全工作组,提出了行人安全法规,也就是著名的EEVC17工作组,这一法规预计在2010年便开始全面实施。
④ 礼让行人能接受,另一新规又出炉,车主:还让不让人开车了
汽车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成为了大家生活中必备的交通工具,汽车虽然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同时也是大家造成了很多的危险。随着现在道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路面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交通法规也是越来越严格,一旦违规,那肯定少不了处罚。就拿礼让行人来说,在我国的交通规则中明确规定,汽车必须要礼让行人,就算是行人闯红灯汽车也必须停下来。很多车主表示礼让行人能接受,但是另一新规又出炉,车主:还让不让人开车了?
?保护行人的安全是应该放在第一位,但是遵守交通规则是相互的,虽然现在礼让行人实施的规则很严格,但是也有一些行人随意乱闯,而且无视红灯。这项规定实施以后,一旦不注意进入网格内就会被扣分,很多车主也都开始纷纷抱怨,还让不让人开车了。很多车主也希望针对行人闯红灯也作出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更加保障彼此都能安全出行,大家对此怎们看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为什么中国的交通法规车俩遇行人必须让行
一、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道。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或者红灯时右转、绿灯时右转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等情况,需要优先让行人通行。在全封闭机动车道和机动车专用车道,行人没有路权,但是也要注意安全。
二、如果实行行人违规,机动车撞了白撞,这样会出很多安全问题。因为你知道,你开车在路上,很多司机安全意识很差,车德也很差。如果行人违规负全责,意味着车辆的安全意识也会变差。
二、而中国司机还没有学会礼让斑马线,而且让行多了,会影响交通,只能安装红绿灯保障机动车行驶。而且即使有礼让的司机,也会被后车狂按喇叭吓坏。并且人行横道有红绿灯的,机动车红灯亮了,没有摄像头,至少有20%郊区能到50%甚至更多车会闯红灯。美国日本,行人违章负全责,但是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或者人行横道是绿灯,可以闭着眼睛过!
三、中国司机也没有学会红灯右转让人行横道前绿灯行人先行(法规规定红灯可以右转,但是要让其他车和行人优先)。如果车执意前行,只能人让车。此时行人在绿灯时间可能因为红灯右转车而无法通过。如果人不让车,只能自己流血。此时车辆只是走走保险。而在美国日本,如果机动车全责,发生人伤事故,即使人是轻伤,也有可能会被“过失伤害罪”拘役1个月以上。
四、你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孩子,在只有1条机动车道马路上,为了过马路去对面找自己,需要绕200米去走没有一辆车让的人行横道,将来肯定会这样规矩,但是说难听点,现阶段这样做那简直就是SB,就好比机动车让斑马线行人先过一样的感觉,行人不敢走,后面车狂鸣笛,感觉很不好,好像是自己影响了交通。我们也更不希望自己家人不走人行横道被根本不减速反而加速的车挂倒在地上。
什么时候车辆知道礼让斑马线了,行人也就知道走人行横道了;什么时候红灯右转的车不再抢行了,人行横道红绿灯的机动车不知道闯了,行人也就知道等红灯了。还有需要能感应行人流量的智能交通设施。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机动车负责人大一些,很符合国情。什么时候个方面都健全了,才能实行行人全责。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八十一 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12月29日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 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三章 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 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三节 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节 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五节 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这是目录!
第一条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 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 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
第一节 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八条 国家对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尚未登记的机动车,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的,应当取得临时通行牌证。
第九条 申请机动车登记,应当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来历证明;
(三)机动车整车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机动车进口凭证;
(四)车辆购置税的完税证明或者免税凭证;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在机动车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机动车登记审查工作,对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发放机动车号牌或者要求机动车悬挂其他号牌,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的式样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并监制。
第十条 准予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申请机动车登记时,应当接受对该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但是,经国家机动车产品主管部门依据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认定的企业生产的机动车型,该车型的新车在出厂时经检验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获得检验合格证的,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第十一条 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应当悬挂机动车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并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机动车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号牌。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办理相应的登记:
(一)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二)机动车登记内容变更的;
(三)机动车用作抵押的;
(四)机动车报废的。
第十三条 对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车辆用途、载客载货数量、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提供机动车行驶证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单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应当予以检验,任何单位不得附加其他条件。对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发给检验合格标志。
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的地方,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检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不得要求机动车到指定的场所进行维修、保养。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对机动车检验收取费用,应当严格执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 国家实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根据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和不同用途,规定不同的报废标准。
应当报废的机动车必须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报废的大型客、货车及其他营运车辆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解体。
第十五条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按照规定喷涂标志图案,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其他机动车不得喷涂、安装、使用上述车辆专用的或者与其相类似的标志图案、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
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拼装机动车或者擅自改变机动车已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
(二)改变机动车型号、发动机号、车架号或者车辆识别代号;
(三)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四)使用其他机动车的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八条 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上道路行驶。
依法应当登记的非机动车的种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
非机动车的外形尺寸、质量、制动器、车铃和夜间反光装置,应当符合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
第二节 机动车驾驶人
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
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
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第二十条 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其中专门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实行资格管理。
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
任何国家机关以及驾驶培训和考试主管部门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
第二十一条 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者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审验。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积记分制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机动车驾驶人,扣留机动车驾驶证,对其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重新考试;考试合格的,发还其机动车驾驶证。
对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在一年内无累积记分的机动车驾驶人,可以延长机动车驾驶证的审验期。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
⑦ 机动车不避让行人违返了第几条法规
机动车不避让行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六十四条,明确了机动车在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遇到盲人在道路上通行时,车辆应当避让盲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第六十四条学龄前儿童以及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在道路上通行,应当由其监护人、监护人委托的人或者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盲人在道路上通行,应当使用盲杖或者采取其他导盲手段,车辆应当避让盲人。
(7)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第四十三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超车:
1、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2、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3、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4、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
⑧ 汽车5保护什么意思
道路交通安全因为“杭州飙车案”及近段时间开展的严查醉驾而引起人们的空前重视。保护行人生命安全的根本在哪里?汽车安全设备的完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上周,记者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的汽车行人保护标准已通过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预计2010年底之前得到批准,成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并有望在2013年汽车行人保护全球法规实施时同步采用。
从2005年起,中国道路交通事故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行人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始终高居26%左右。中汽研中心主任赵航认为,近年来,汽车安全设备的装车率很高,但都主要集中在乘员保护的主、被动安全方面,没有涉及到行人、骑自行车人的保护。在此背景下,实施行人保护碰撞被提上日程。
中国的行人保护研究项目从 2005年开始进行,这个历时两年半的项目在北京、南京、宁波等城市采集了200多个数据,作为国内汽车碰撞行人事故的一些基础性数据,为接下来起草、制定中国行人保护标准提供了技术支持。今年3月,中汽研中心从法国BIA公司引进的行人碰撞保护试验系统,在试验所零部件室成功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为相关标准的出台奠定了技术基础。目前,通过了汽车标准委员会审查的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标准已经上报,预计将于2010年底之前得到批准。
⑨ 汽车行人保护标准的产生背景
据统计,从1998年开始中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行人超过2万人,约占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0%。其中酒后驾车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2万人以上,而超过1万的死亡者是无辜的行人。国外交通事故以车碰车的事故较多,而中国车撞人的事故却较多。在欧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的死亡数是车内乘员的9倍。
随着科技发展汽车安全设备的装车率很高,但都主要集中在乘员保护的主、被动安全方面,没有涉及到行人、骑自行车人的保护。在中国提高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有着更加实际的意义,欧洲和日本以及美国汽车市场早在2001~2003年就实施了苛刻的汽车碰撞行人保护标准。专家估计,汽车行人保护标准实施后,每年可挽救2000个生命,减少17000多个重伤人员。
⑩ 关于交通法,汽车撞行人该哪方负责任如果行人也有责任,该怎么处理
汽车撞行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是由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机动车不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10)中国汽车行人保护法规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