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发布时间: 2022-06-16 07:45:10

❶ 葫芦岛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定市政府规章行为,保证规章制定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制定市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制定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二)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等上位法的规定;

(三)保障公众有序参与立法;

(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五)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的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六)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符合我市实际,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条制定涉及本市重大事项的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市委。第六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编制和立法审查等工作,督促、协调、指导市政府工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规章的立项申报、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起草等工作。第七条制定规章的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承担规章起草任务的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为其立法工作提供财务保障。第八条鼓励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市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经市政府同意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意见和建议。第九条规章的名称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对行政管理事项作比较全面、系统规定的,一般称“办法”;

(二)为实施法律、法规作具体规定的,一般称“实施办法”;

(三)规范的事项比较单一、内容较少的,一般称“规定”;

(四)规范的事项没有直接上位法,有一定试行性的,一般称“暂行办法”或者“暂行规定”。第十条除调整事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

规章内容应当明确具体、逻辑严密、结构合理、条文明晰,用语准确、简明,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十一条规章的表述形式应当遵循下列立法技术规范:

(一)章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二)章内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

(三)条内分款的,不编序号,另起一行;

(四)条款内设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

(五)项下设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六)条款内容中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表述;数目万以上的,用阿拉伯数字加汉字表述。第二章立 项第十二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拟定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

县(市)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市司法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申报立法计划项目。第十三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建议。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交付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建议的采纳情况,可以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反馈。第十四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等实际工作需要,直接提出立法项目或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第十五条市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县(市)区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先行开展调研论证和起草等立法前期工作,于每年9月30日前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

(二)起草说明;

(三)规章初稿;

(四)立法依据及参考资料对照表。

起草说明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采取的主要行政措施、征求意见和争议处理情况,以及起草工作的组织和经费保障情况。

❷ 抚顺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府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评估等,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制定涉及本市重大事项的规章,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市委。第四条规章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
(二)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制定规章的;
(三)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且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制定规章的。第五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编制和立法审查等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市政府工作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市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市司法行政部门,做好规章的立项申报、调研论证、征求意见和起草等工作。第六条制定规章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第二章立 项第七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10月1日前,通过官方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规章立法项目建议,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的时间一般不少于30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采用书面信函、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立法建议。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将公开征集的立法建议交付有关部门研究,有关部门应当提出处理意见。第八条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或者各县(区)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于每年11月1日前, 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报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应当对制定规章的必要性、可行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确定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
市司法行政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或者实际工作需要,可以指定有关部门提报立项,有关部门不同意立项的,应当作出说明。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拟规范的事项超越规章立法权限范围的;
(二)上位法已经就该事项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
(三)时机尚不成熟或者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四)属于计划、规划、技术标准和执法层面协调解决事项的;
(五)其他不需要通过制定规章解决的事项。第十条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立法项目类别,包括正式项目、调研项目、立法后评估项目。
正式项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争取年内公布的项目;调研项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开展立法调研的项目;立法后评估项目是指规章实施后,需要对规章的立法质量、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的项目。第十一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规章立法项目建议的研究论证,拟订规章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市委批复后印发执行,同时向社会公布。第三章起草第十二条规章由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起草单位负责起草或者组织起草。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管理职责或者内容复杂,需要几个部门共同作为起草单位的,应当确定一个牵头单位。
规章涉及共同行政管理行为、重大体制机制创新、综合性较强和主管部门不明确的,可以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起草或者组织起草、委托起草。第十三条起草专业性较强的规章,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委托起草的,起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签订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质量要求、完成时限、劳务报酬、违约责任等。第十四条规章的名称一般为办法、规定或者实施细则、实施办法。
规范事项比较全面、系统的,称办法;规范事项比较单一的,称规定;为实施法律、法规作具体规定的,称实施细则或者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第十六条起草规章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采取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起草单位应当将规章草案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❸ 法律 法规 规章 条例 办法的区别

法律分析: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条例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盖层面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第五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系统性。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委员长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订年度立法计划,并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❹ 昆明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市人民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制定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清理等规章制定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制定规章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健全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增强规章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对规章制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应当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健全立法工作机构,将立法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规章制定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任务考核。第五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以下简称市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章立项、审查、清理等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规章制定的相关工作。第二章立 项第六条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规章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市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编制工作。

立法规划应当在每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度内编制并完成,立法计划应当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内编制并完成。第七条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坚持条件成熟、急需先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

立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对规章制定具有预期性和指导性,编制立法计划时应当优先从立法规划中选取立法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第八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送立项申请。

报送的立项申请应当经报送部门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多个部门共同报送的立项申请,应当由该几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第九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在市政府法制机构网站上公布接收建议的信函地址、传真电话以及电子邮件地址等有关信息。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立项建议。第十条立项申请、立项建议应当包含新制定或者修订规章的名称、必要性、有关的法律依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设立的主要制度。第十一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对立项申请、立项建议采取实地调研、召开论证会、网上征求意见等方式开展研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市政协委员会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向有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反馈立项建议采纳情况。第十二条拟列入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

(二)立法目的明确、依据充分,确有必要制定规章;

(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治理要求。第十三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拟定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草案以及说明上报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后,印发执行。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明确规章的名称、起草部门等内容。

立法计划分为“审议类项目”、“预备类项目”和“调研类项目”三类。审议类项目指按照规定程序完成起草,当年上报市人民政府审议的项目;预备类项目指研究起草、成熟时可以当年提交市人民政府审议的项目;调研类项目指当年进行调研、论证的项目。第十四条立法计划印发后,原则上不在当年新增立法项目。确需增加的,提出部门应当将书面报告以及符合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材料报送市政府法制机构。市政府法制机构对拟增加的立法项目提出意见,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当年立法工作进行安排;未经批准的,不予安排审议。第十五条立法规划实施期内,起草部门经过充分调研,认为制定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应当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政府法制机构说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意见后,上报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是否终止或者暂缓立法。第十六条立法规划到期后,对没有完成的项目,起草部门应当向市政府法制机构说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统一上报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第三章起草和报送第十七条规章项目由立法计划中确定的起草部门负责起草,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组织起草。第十八条审议类项目、预备类项目的起草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制定立法工作方案;审议类项目的立法工作方案应当报经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

立法工作方案应当包括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的成员、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内容。

❺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

根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为了规范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用本条例。
违反本条例规定制定的规章无效。
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或者同级党委(党组)。
制定重大经济社会方面的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同级党委(党组)。
制定规章,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制定规章,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的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制定规章,应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转变。
制定规章,应当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应当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简化行政管理手续。
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章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章。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一条,为了规范规章制定程序,保证规章质量,根据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用本条例。
违反本条例规定制定的规章无效。
第三条,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第四条,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或者同级党委(党组)。
制定重大经济社会方面的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同级党委(党组)。
第五条,制定规章,应当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
制定规章,应当体现行政机关的职权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在赋予有关行政机关必要的职权的同时,应当规定其行使职权的条件、程序和应承担的责任。
第六条,制定规章,应当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转变。
制定规章,应当符合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应当规定由一个行政机关承担,简化行政管理手续。
第七条,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但不得称“条例”。
第八条,规章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第九条,涉及国务院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行政法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章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章。

❻ 河北省政府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规章制定工作,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备案、评估等工作,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应当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条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立、改、废并举,坚持立法与改革决策相结合。第五条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的事项;
(三)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四)国家授权本省先行改革试点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因第一款第三项制定的政府规章实施满2年需要继续实施政府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第六条政府规章由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施行,其所属的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政府规章起草和审查工作以及政府规章的汇编工作,有关部门负责政府规章起草工作。第七条政府规章的名称一般为“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实施办法”或者“暂行规定”“暂行办法”“试行规定”“试行办法”,但不得称“条例”。第八条政府规章应当符合体例规范,逻辑严密,条文明确具体,用语准确简洁,具有可操作性。除内容复杂的外,政府规章一般不分章、节。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政府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二章立项第九条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总体工作部署和改革发展需要,在充分论证、综合平衡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政府规章制定工作。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拟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第十条制定政府规章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应当遵循立法原则和立法规律,下列事项不予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一)拟规范的事项不属于政府规章立法权限的;
(二)法律、法规已经有具体规定,无需制定政府规章的;
(三)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四)不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五)制定时机尚不成熟的;
(六)拟规范的事项不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
(七)有地方或者部门利益保护倾向的;
(八)其他不适宜制定政府规章的情形。第十一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于每年8月底前向本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含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下同)、下级人民政府征集下一年度政府规章项目建议,并通过网站、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政府规章项目建议。第十二条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应当向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报请立项。第十三条省和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或者下级人民政府报请立项的,应当对制定政府规章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以正式文件形式报省或者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径送其所属的司法行政机关,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政府规章建议项目初稿;
(二)立项评估、专家论证等情况;
(三)依据和参考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文件等资料目录。第十四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对报请立项和公开征集的项目建议,进行立法预测和评估论证,并对重要立法项目组织立法前评估,提出下一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提请本级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提出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涉及企业的,还应当征求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建议。

❼ 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和《杭州市立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简称地方性法规案)和市人民政府规章(简称规章)的制定,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坚持党对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领导,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制定工作。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草案审查等工作。
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负责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的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的申报、草案初稿起草以及其他立法相关工作。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向社会公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六条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应当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科学规范行政行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制定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选择最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第七条规章的名称为“办法”“规定”“细则”或者“决定”,地方性法规案的名称为“条例”“办法”“规定”或者“决定”。第二章立 项第八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启动下一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项目征集工作。
征集立法项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
(一)由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有关单位,区、县(市)人民政府申报立法项目;
(二)向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事业等单位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三)向社会发布通告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区、县(市)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规章或者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经本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后,书面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申请立项。本市重点工作明确需要立法的项目,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申请立项。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市人民政府工作要求或者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直接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立法项目。第十条报送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方性法规案、规章的名称;
(二)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
(三)制定的上位法依据或者政策依据;
(四)需要规范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五)草案或者草案概要、起草工作计划。
申报正式立法项目的,还应当提交立法前评估报告。第十一条本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需要制定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包含项目名称,制定的目的、理由、依据和主要内容。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组织对立法项目建议进行研究,或者转交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处理。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立项申请和立法项目建议进行研究、论证,按照立法的必要性和内容成熟程度,拟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拟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时,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论证。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确定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应当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进行沟通和研究,取得一致意见。第十三条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应当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应当按照规定向有关机关履行报告程序。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的立法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草案基本成熟,具备立法条件,应当在计划年度内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预备项目是草案基本成熟,在具备立法条件时,可以提请审议的立法项目。调研项目是有立法必要性,但立法条件或者时机尚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为将来立法作准备的项目。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应当明确项目名称、起草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间等。

❽ 南通市政府规章制定办法(2021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制定工作,提高规章制定质量,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评估、解释和清理等,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规章可以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第四条制定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上位法和相关规定要求向党委报告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告市委。第五条规章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法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

(二)坚持改革导向,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依法、公平、合理地界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四)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六条市政府对规章制定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政府承担行政立法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市政府立法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规章制定的具体工作,并做好相关督促、指导和协调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各自职责,做好规章制定的相关工作。

规章制定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第七条鼓励社会公众有序参与规章项目征集、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咨询、评估等立法活动。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制定规章应当立项。年度规章制定计划一般在上一年度第四季度内编制完成。第九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于每年下半年向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征集下一年度规章制定建议。

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以及有关组织认为需要制定规章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市政府立法部门提出立项申请。

立项申请应当包括项目名称、制定必要性、法律依据、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设立的主要制度等内容。开展立法前评估的,提交立法前评估报告。第十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规章制定建议。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市政府立法部门提出规章制定建议。

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将征集到的规章制定建议,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第十一条市政府立法部门可以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以及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等实际工作需要,直接提出规章制定项目,或者交由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第十二条市政府立法部门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研究论证规章立项申请和规章制定建议,拟订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年度规章制定计划:

(一)拟规范的事项不属于规章立法权限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已经有具体规定,无需再制定规章的;

(三)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六)相关问题能够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解决的;

(七)不适宜制定规章的其他情形。

市政府立法部门应当公开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年度规章制定计划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评估论证。

年度规章制定计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十三条年度规章制定计划主要包括规章制定项目名称、起草单位和报送市政府立法部门审查的时间。

规章制定项目分为正式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正式项目是指经过论证、比较成熟的,当年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预备项目和调研项目是指当年进行调研、论证,待条件成熟时提交市政府审议的项目。

❾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法规规章制定程序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简称法规)和制定规章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保证法规规章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法规即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条例”、“规定”、“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规章,是指省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并依照本规定程序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第三条下列情况,省人民政府可以拟订法规:
(一)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授权地方制定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的;
(二)根据本省实际,对经济、行政方面的重大事项需要制定法规加以规范和保障的。第四条下列情况,省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一)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授权省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办法(实施细则)或者单项规定的;
(二)根据本省实际,对经济、行政方面的管理事务需要制定规章加以规范和保障的。第五条制定法规规章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与其他法规规章相协调;
(二)从本省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三)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
(四)借鉴国内外在立法方面的有益经验。第六条法规规章应当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准确、表述简明,符合规范性文件的技术要求。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立法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通盘考虑、综合研究、组织协调、具体指导。第二章规划第八条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根据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规定的各项基本任务和法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务院的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指导性的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必要时,可以编制跨年度或者五年立法规划。第九条省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法制局的具体要求,近期报送立法计划建议。
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根据本规定第八条的原则,在各部门报送的立法计划建议和有关方面提议的基础上,编制立法计划,报省人民政府审定。第十条立法计划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印发各部门并负责组织实施。
在实施立法计划的过程中,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立法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第三章起草第十一条列入省人民政府立法计划的法规规章,由省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分别负责起草。
法规规章内容与两个以上部门的业务有密切联系的,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或者主要的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第十二条有关部门在组织法规规章的起草工作时,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全面进行分析论证。
起草部门应当将起草的法规规章文本送有关部门和地区征求意见,并负责业务协调工作。
起草部门在组织法规起草工作时,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的指导。第十三条法规规章的起草工作完成后,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正式文件,将法规规章草案送审稿及起草说明和有关文件、材料报送省人民政府。报送文件格式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另行规定。第四章审定第十四条报送省人民政府的法规规章草案,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局负责审查,并组织论证、协调和修改。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对法规规章草案就下列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二)是否符合本省实际和切实可行;
(三)与现行的法规、规章是否协调、衔接,需要改变现行法规规章规定的,理由和依据是否充分;
(四)对所涉及的有关部门的不同意见是否已作业务协调;
(五)内容、结构、条款、文字等是否符合立法技术的要求。
经审查,如果发现明显问题或者不符合报关程序的,可以退回起草部门重新研究处理。第十六条省人民政府法制局对法规规章草案进行初步审查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送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并组织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综合或者专题论证。必要时,还可以对有关部门的不同意见进行专项协调。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在收到法规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的文件后,应当认真组织研究,负责地提出意见,在要求的期限内反馈。

❿ 吉林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完善立法工作机制,提高立法质量,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省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适用本办法。第三条省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工作,研究和解决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工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立法的相关工作。第四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科学合理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保障公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第五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应当科学规范、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用语应当准确、简洁,符合立法技术规范和要求,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开展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等立法工作经费列入省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七条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于每年9月30日前,通过网站等媒体公开征集年度立法项目,征集年度立法项目期限原则上不少于30日。

行政机关、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可以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第八条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市(州)人民政府提出年度立法项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项目名称、制定机关;

(二)制定的依据和必要性;

(三)规范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四)起草单位、人员及保障措施;
(五)国内外相关立法参考资料。第九条行政机关以外的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提出年度立法项目时,应当向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送本办法第八条第一至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的内容。第十条年度立法项目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超出规定期限的,原则上不予办理。第十一条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年度立法项目:

(一)立法依据充分,立法条件成熟,属于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作为重点立法项目;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比较原则或者授权地方作出规定的,可以立项;

(三)法律、行政法规正在制定或者修订的,暂缓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且操作性较强的,原则上不予立项;

(五)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不予立项;

(六)可以通过立法以外的方式解决的不予立项。第十二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的;

(三)其他需要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事项。第十三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制定规章: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

(二)本行政区域具体行政管理事务需要的;

(三)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先制定规章的;

(四)其他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第十四条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按照条件成熟、急需先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编制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原则上已经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调研论证,条件成熟的项目,列为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完成项目,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条件基本成熟的项目,列为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调研论证项目。

列入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项目,应当明确立法项目的责任部门、责任领导以及报送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的时限等内容。第十五条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在编制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时,应当与立法项目提出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沟通,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对未纳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项目,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向相关单位或者个人进行反馈,说明理由。第十六条列入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地方性法规项目,省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听取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部门的意见,使省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相衔接。

热点内容
福建教育督导条例 发布:2025-01-25 01:27:36 浏览:234
法院专送邮箱 发布:2025-01-25 01:23:34 浏览:174
法学考公务员占优势吗 发布:2025-01-25 01:21:23 浏览:780
劳动法对入职人员 发布:2025-01-25 00:47:14 浏览:966
人社系统开展法治建设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 发布:2025-01-25 00:25:04 浏览:506
广东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14 发布:2025-01-24 23:51:00 浏览:788
法学论文的格式 发布:2025-01-24 23:50:58 浏览:286
微法院垃圾 发布:2025-01-24 23:32:58 浏览:288
刑法体系分为 发布:2025-01-24 23:13:43 浏览:563
替身的道德 发布:2025-01-24 22:55:16 浏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