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古代请家法规矩

古代请家法规矩

发布时间: 2022-06-17 02:54:44

⑴ 我国古代有哪些家规家法

制定家法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梁徐勉有《戒子书》,都属家训一类,但其卷帙都很小,影响也不大。后,北齐的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全书七卷二十篇,内容丰富,体例宏大,堪称中国家训之宝典,惠泽后世蔚然成风。

家规家法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子弟的行为,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教养。但一些过度刻板的教条,会显得迂腐和苛刻,束缚了人的发展。

⑵ 古人总说“家法伺候”,“家法”一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古代的人,经常会将“家法伺候”放在嘴边。只要家族中有了做错事情的人,就会用家法来进行惩罚。这个家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家法其实就是一个家族的规矩,这个规矩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是管理家族事务的一种重要的工具。那么家法的历史是怎样的呢?家法的内容又包含着哪些方面呢?我们就来一起说一说。

这个家法包含着十分多的方面。首先的一个方面就是关于道德的层面。做人最为重要的就是有德行,在中国古代更是重视这一点。因此在家族中的一些家规就是来规范家族中的人的的德行。如果一个人做了有悖于家族中的家规的行为,或者是有损了家族的门楣,就会被家法伺候。看见,我们中国古代的家族就已经是十分重视秩序与规则的了。

⑶ 在古代如此常见的家法为何在现代如此少见

古代的家法一般是指用棍棒或者鞭子,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犯了错,请家法就是被打了一顿。而这种做法在当今是不被允许的,即使是父母打孩子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家法在现代消失其实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在古代,国家权力机关做不到对所有人进行约束,所以推行家法,以家族为单位,但是也造成了对于个人权利的伤害。而现在强调的是“家风”,也就是家庭想要培养出怎么样的人才,更多是从精神层面上对于人格的影响,而如果个人超过了法律红线,那么自会有司法机构进行判定,是国家对于个人的惩罚,而不是个人对于个人的惩罚。

⑷ 古代有哪些家训家规

一、西周初期姬旦《诫伯禽书》

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

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二、春秋末期鲁国孔子家训

原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原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四、晋代琅琊王氏家训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五、北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⑸ 为何在古代,长辈们教训子女都会请出家法伺候

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他们的子女。古代的时候,有很多家庭都是有家法的,而当他们的子女犯错误的时候,他们都会用家法来惩罚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子女懂得他们犯的错误是非常严重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改正。

而且如果他们用家法来惩罚这些子女的话,别人也不敢轻易的求情,这样的话就会让这些子女受到应有的惩罚。

⑹ 什么是家法为什么古代会有家法家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有用吗不打不成材,符合科学吗

所谓“家法”,就是家长为了维持一定的家庭持续的私人规定。
各个家庭、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往往会引起矛盾,甚至冲突。
家法,就是避免、解决、裁判这些矛盾的依据。
有的家法是“明文规定”的,有的就是习以为常了。
家法的执行强度,就看问题的大小,家长的心情,很随机的。
戏剧里经常的一句台词:“请出家法来”,这里的家法就是“刑具”了。【红楼梦】里,金钏自杀了,贾环就对贾政造谣说,是贾宝玉强奸了金钏。贾政亲自动用“家法”狠狠地打了贾宝玉一回。这个家法,就是竹杠子。
贾宝玉挨了一顿胖揍,老实多了。后来还中举了。
“不打不成才”,我认为有一点道理。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有一定的道理。

⑺ 我国古代有哪些家规家法哪些可取,那些不可取

中国古代家法中蕴含着丰富的“信”伦理思想,“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本”不仅是历代家法共同倡导的立身处世原则,还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继承和传播诚信思想的过程中,家规起着将儒家精英们的抽象命题转化为民间话语的中介作用。在经济方面,家法既强调自身的诚实信用,也十分讲究运用法律手段提供信用保障。家法中体现的信用思想和制度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国“信”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家法或家规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点。若从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算起,可说是源远而流长。三国魏嵇康、西晋杜预,各有《家诫》,东晋陶渊明有《责子》,南朝...

⑻ 古代的少爷犯了错,为何家里的老爷总要“请家法”

在我们所看到的额电视剧中,总会有一些封建式的大家长用家法来惩罚家族中做错了事情的人。每当这些人要被惩罚的时候,这些家族的族长们或者是一些长辈们就会喊一声家法伺候。这种时候要要受罚的人就会感觉到害怕,因为家法是十分的严苛的。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一些家族会有着家法呢?现在我们就来说一说原因。

第三个原因,古代的世家大族们重视宗族的传承,家规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古代的时候,受到了封建的思想的影响,很多的文化人都是崇尚儒学的。而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这是很多的有地位有名望的古代文化人十分推崇的。因此这些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人在有了自己的宗族之后,就会十分的重视自己家族的的传承。所以就需要用家规来更好的约束着家中的年轻一代的人。这样家族的良好的传统才可以传承,人才才可以这样慢慢地教育出来。

⑼ 古代家法家规

戒尺望采纳

⑽ 古代家法有哪些求600条古代家法,比较好奇

家法是并没有一定的规定,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家规,也有不同的惩罚方法。

1、第一部分“鸣告”,阐述了如何控告、检举违反家法族规的行为。“鸣告”,大体可分为公诉似的举告,及自诉似的投诉这两大类。

2、第二部分“裁断”,阐述了如何对违反家法族规的家人、族人进行裁断。在家庭中,家长通常可在任何地方任意作出惩罚家人及奴仆的决定。

3、第三部分“执罚”,阐述了如何实施对违反家法者的惩罚。家法族规的执罚者,包括家长、族中尊长,祠壮、祠丁以及宗族的执事,甚至包括了普通的族人。

热点内容
清华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1-24 14:31:53 浏览:730
合同法解释最新版是几 发布:2025-01-24 14:29:24 浏览:53
浙江高级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24 13:58:43 浏览:715
非道德化倾向 发布:2025-01-24 13:29:05 浏览:740
我该如何举报法官 发布:2025-01-24 12:54:43 浏览:962
法院执行人被冻结微信 发布:2025-01-24 12:45:21 浏览:301
谁在立法 发布:2025-01-24 12:17:14 浏览:1000
民法典手绘 发布:2025-01-24 11:42:27 浏览:620
乌苏法院拍 发布:2025-01-24 11:22:13 浏览:185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1-24 11:02:50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