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

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6-19 06:53:13

A. 你好,请问《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修改稿)您手上有么

加强民主法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加强执法和司法保护人权和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安全级别。
(一)个人权利

完善预防和救济措施,执法,司法的各个方面的法律保护个人的权利。

━━严禁刑讯逼供。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严禁酷刑,并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对于酷刑或体罚,虐待,侮辱犯罪嫌疑人,将根据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严禁执法人员实施非法拘禁行为。接待,交换费,推迟法律规定,防止错误羁押和超期羁押。提高金融对受害者的赔偿,法律救济,康复等措施,造成非法拘禁,错误羁押超期羁押的责任人问责制和惩罚。

━━严格控制并慎用刑。小心被判处刑,缓期两年完美的刑制度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刑,刑缓期执行的,而不是被改判。

━━严格的刑程序,完善刑复核程序。办理刑案件,应当严格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合法性,犯罪,适应,适用刑法平等和公开审判,程序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原则,坚持程序正义和实质性公正的原则,有效地保障被告辩护权等程序性权利;坚持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确保刑案件的质量。除了刑,根据法律,最高法院的判决外,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人民检察院加强了他们的刑案件的监督。

━━建立和完善执法,司法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执法质量考核考评制度,误判问责制,领导和问责制,辞职。受到法律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公民权利的,处以非法证据,法医和其他暴力行为对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司法人员实施的违反。

(二)被拘留者权利

完善监管立法,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被拘留者和人道的权利。

━━促进改善和保护被拘留者人道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的权利。

━━严格按照监狱,减刑,假释,暂时监外执行,释放等主要刑罚执行环节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执法程序,以确保严谨,细致,执法方面的法律文书和文件是提供真实,保存完好,档案规范。

━━提高监狱执法责任,执法公示制,执法绩效评估和问责制,过错执法,建立监狱系统和执法执纪监督和约束的权力机制,提高监狱执法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调查和问责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酷刑,被拘留者实施体罚,虐待,侮辱等行为的发生;提审室所有强制物理隔离;建立和推广前后提审在押人员体检系统。

━━进一步完善被拘留处理系统。完美的被拘留者通信,会议和现场娱乐表演,监事及其他法规的来访;完美的被拘留者生活卫生管理制度和医疗保障机制,实施规范化管理,生命健康,加强个别被拘留和教养教育,推广和深化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加监狱资本投资,提高被拘留者的监管环境和条件,以确保提供监狱费,公务费,设备购置消耗成本,维修成本及其他开支。

━━提高公众的监管执法制度,以及在监狱的被拘留者的权利有关执法标准,程序向被拘留者,他们的家人和公众,通过举报箱,热线电话,导致监狱接待日,聘请执法监督员等方式,对监狱监督有效的执法活动。

━━加强人民检察院对监管检查和执法活动的实时监管的前提。报道在监室设置的情况下,方便的被拘留者抱怨。实施与检察官在监狱系统,以满足被拘留,被拘留者遭受非法待遇,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可能在监狱检察官见面。

(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依法

保护当事人特别是刑事被告公平审判的权利。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依法,及时,公平审理各类案件。案例,以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法律诉讼。

━━全面公开审判信息。对于公开审判的情况下,法庭宣布前三天的听证会,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对于非公开审理,公开听证会是没有法律规定的申报理由。

━━公开听证,公开证据,质证,辩论和公开宣判。公民持有效证件可参加。

━━有条件的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及相关活动的主要音频,视频,音频和视频文件,建立司法工作的,当事人可以查阅和复制要求。

━━鼓励高级人民法院制定通过出版物,局域网,互联网等裁判宣布有效的工具的具体措施,加大公共文件生效判决。

━━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审判的权利依法办事,确保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时,合议庭事实调查,独立行使投票权的法律适用。

━━推动或废止与律师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保障律师,通信,标记和调查及其他方面的权利的各项规定不一致的,以保护律师在实践活动中的人身权利,国防,中有权进行辩论的权利。

━━对象,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的有关规定,降低诉讼费用的收取标准,依法增加缓慢,减,免交诉讼费用的范围和数额,简化办事程序,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立法,明确刑事被害人援助的条件,标准,程序等。

━━加强法律援助制度建设,落实政府责任。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高金融安全,努力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法律援助更加困难。

━━推进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完善的索赔,赔偿义务机关赔偿,赔偿程序,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问题,如规定,保护公民的类型和范围,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国家赔偿。

(四)

宗教自由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根据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法律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完善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当地的法律和法规,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权利。

━━保护公民不被强制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因宗教歧视,保障宗教信徒的利益。

━━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宗教少数群体。继续投入必要资金用于维修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寺庙和宗教设施。

━━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开展慈善活动,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和手段。

(五)右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了“关于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定期考核,检查和监督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对政府信息依法披露的情况下,调查违反法规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改善当地政务法规。

━━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乡镇机构实施国家重点公众对农村工作的政策,以及财政,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等。县或市政公用密钥的区域发展规划,审批和实施重大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征用和其他事项。省委,省政府重点公开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总体规划,财政预算和决算,产权等。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实现所有县级以上政府和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绝大多数政府机关和公共企业热线。

━━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员工的培训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新闻发布,提高发布会质量,及时,准确和权威的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的信息服务。

━━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发布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主要负责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向公众。

━━进一步推进村务公开。加强村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基本实现县级单位制定村务公开目录,推进村务公开标准化。

(六)

参与从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参与。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法,完善选举制度,逐步实行城乡选举人大代表的人口按相同比例,适度增加少数民族各级人大,归侨,中国,妇女,基层工人,农民和农民工代表的比例选民与人大代表的密切接触。切实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进一步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提高各民主党派和人士的有效性无党派人士在政治上。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适当提高真正的政府工作,特别是主要干部的百分比人士。尊重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成员在各种会议,政协的意见,保障他们开展视察,参与调查和检查活动,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权利。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经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城市居委会直接选举覆盖面,到2010年,力争达到50%;完善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企业制度,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探索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城市社区民主听证会,协调会议和其他形式的社会参与探索流动人口参加定期自治区居住的有效途径。

━━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增强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在人民的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发展,原则上,打开,听取他们的意见。重要的法律和法规,以促进立法听证会,重大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公共听证会,专家咨询或接受第三方论证的制度化的重大决策。

━━保障工会,妇联,青联等群众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积极拓宽渠道,支持各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职工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的发展,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身体。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暂行规定“,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活动的社会保障。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

(七)

快递有权采取有效措施,发展新闻,出版,顺利各种渠道,保障公民的表达权利。

━━加强新闻机构和记者的系统,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新闻机构,编辑和新闻的合法权益,根据有权保护新闻记者采访时,有权批评,评论权,发表权。继续推进电视,广播,互联网和报纸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到2010年,数千人日报所有权,并力争达到90份,报纸普及率达到每户0.3份。

━━完善治理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促进互联网有序发展和使用,以保障公民使用互联网的权利。

━━完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和电视法规。启动“出版管理条例”的转变,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合法出版物的责任。研究和起草“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条例”。为了提高广播电视传输和电影的法律制度的保护。

━━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群众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的需求。各级政协增加社会组织的比例,各级政府在发展的主要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应当听取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收集行业商会,业务咨询和建议。协会,研究会,研究界,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的声音,应该反映的利益,弱势群体,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的要求和需要,了解社会条件和舆论引导公众表达他们的意见和合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的渠道字母。通过开放的绿色邮政,电话线,网上信访,信访代理等多种渠道,使人民通过信件,传真,电子邮件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建设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投诉处理办公室,建立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意见收集系统为人民表达他们的诉求,问题,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方便;坚持领导干部一批阅读群众来信,群众都定期收到信访制度,提高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和党的代表大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上访制度,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八)监督

健全法律法规,探索科学有效的形式,完善的控制和监督机制,以保障人民的民主监督权利。

━━实施监督法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加强全国人民的国会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2009-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等方面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民事执行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渎职侵权工作和其他特殊工作报告上的检验报告;继续加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检查和监督的最终账户;认真组织对工会法,畜牧法,食品安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实施检查工作,良好的工作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执法检查报告建议,跟踪督办,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和监督的合法性。

━━完善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沟通,反馈循环来建立健全制度,畅通民主监督渠道,提高民主监督的质量和成效。有效地发挥政协提案,提案的民主监督作用,有关政府部门必须认真申请的时候给一个正式的答复政协委员提案和建议。

━━加强人民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的监督。加强执法监督,完整性监控和性能监控力度,进一步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加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探索,实验的特殊监督员制度,配合其他监督形式,开展工作和判断的法院工作人员审判作风,工作作风,工作热情和自我,纪律和监督等方面,探索,实验与专项督察系统,改革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与其他形式结合监督,对检察机关的监督。

━━保障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投诉和控告的权利,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媒体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效果。
━━严格落实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监管体系,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贯彻落实规定,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作用,坚决纠正损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不正之风,解决突出问题。

B.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该如何保护

民间艺术分为时间性的和空间性的,以及时空结合的。但无论哪一种,要保存的话,不是个人的力量能胜任的。具体保存措施,可以政府、团体出面成立博物馆或申请非遗。或者建立一个生态圈。但无论哪一种保存,民间艺术的命运只要不和人民大众结合,没落则是必然的。其实保存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发扬光大或还原民间艺术诞生的土壤!

C. 求篇毕业论文提纲(最好稍微详细点)题目是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只要提纲就行!

试论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序 言

人类创造了历史,历史也抚育了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维系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充足动力和不竭源泉。民间文学艺术已成为区分世界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破坏甚至失传的危机,民间文学艺术亟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但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是许多国家都认为必要却又倍感棘手的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今,已有众多国际组织先后关注此问题,并试图给出大家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但结果却并非令人满意。由于在权利主体、权利内容等诸多问题上的复杂性,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保护。
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流派纷呈,千姿百态。无论是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灵韵别致的传统泥塑,还是清新简洁的蓝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时时刻刻传承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在5000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文化玫瑰中,就像一只艺术奇葩,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和引人注目。
然而 ,在我国学术界和立法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研究,基本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并在近几年形成一个研究高潮,出现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但我国在传统知识保护领域内的立法却并没有显著进步。已经出台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包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0)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2)。我国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理论界关于如何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保护,有两种互相冲突的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反对用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建议通过公法权利来提供保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能在传统知识保护中发挥作用,或至少对进一步检验这种可能性抱有兴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持有人开始寻求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传统知识。
本文认为对民间文学艺术应该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同时加强特殊立法保护,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加以阐述。
第一部分,笔者主要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进行概述。首先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界定加以重点阐述,因为无论从国际立法、区域立法、国内立法,还是我国的现今理论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的称呼不一。有的学者将其等同于民俗,有的学者将其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划等号等等。笔者在把民间文学艺术与民俗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区分的基础上,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作或者由集体中的某个个体创作并得到集体认同,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包含关系,即民间文学艺术包括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其次;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特点、范围及其保护的必要性加以阐述。
第二部分,阐述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渊源与发展历程。主要从对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背景谈起,同时对其国际条约、区域立法加以考察分析和对比。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一点主要对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联系与区别加以澄清,首先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的联系包括他们都有非物质性、可复制性和法定性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与知识产权的区别有他们的权利性质不同、客体范围不同、创新的标准不同、权利主体的确定性不同以及他们的时间性不同,从这五个方面全面加以分析。第二点是对利用著作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反思加以探讨。
第四部分,从中央到地方立法两个方面,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现状加以阐述。
第五部分,是如何对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的构想。在关于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保护方面,在我国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民间文学艺术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产权客体,其属于新型的知识产权客体,应该利用特殊立法保护;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利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著作权制度加以保护。本文认为,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特殊性,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还不深,理论的储备还不够。为了更加及时地对民间文学艺术加以保护,必须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本文试从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保护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希望对未来的知识产权立法方面有所帮助。同时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出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特殊立法保护,形成以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主,以特殊立法为辅的新型立法机制,以期对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部分 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和内涵
对于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术语的概念内涵,我们应当做狭义和广义的区分。
狭义地看,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等同于我们在民间文艺学上所说的民间文艺,包括民间文学(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史诗、谚语、民间说唱、民间小说)、民间音乐、美术、舞蹈和民间工艺等方面。就此而言,狭义的民间文学艺术指的是“全体的产生于民间,口头的流传于民间”的文学艺术,它是与主流社会中所谓“纯粹的”或“精英化的”文学艺术创作相对应的一种原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英语中,与之大体对应的说法是“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ctions”。[1]
广义地看,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内涵并不限于民间文艺学上的审美意味,而是扩展到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在生产、生活、组织制度、精神信仰等各个领域以具体形态体现的民俗,有着某种程度的审美性而具有文化和商业价值,均有可能被认为是“民间文学艺术”。例如,位于深圳华侨城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不仅将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标志景观原样或微缩复制,而且从来源地雇请少数民族艺员再现生产生活场景、表演特色文体节目、组织节日庆典和祭祀仪式等。这是将整体的民俗作为审美形态设为旅游项目加以商业利用的经典案例。在英文中,与此内涵大体对应的说法是“Folklore”。
应当说,“Traditional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ctions”是被涵盖于“Folklore”之中的,理解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厘清“Folklore”的涵义。Folklore一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 J.Thoms)于1846年将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二为一创造的,最早由日本学者将其翻译为“民俗”,后来也为我国民俗学界所采用[2]。Folklore植根于群体意识和精神在社会中的口头和非文字化传承活动,它可以泛指基于一定自然和社会条件(如种族、血缘、地域、文化水平、生活状况)所结成的某一群体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维系并且形成为传统的一切风俗习惯,即民俗,也可以特指其中可作为这种口头和非文字化传承活动典型表现的民间文学或口承文艺。因而,它在民俗学上的使用同样是有层次的,可以指作为一级学科的“民俗学”,也可以指作为二级学科的“民间文学”或“民俗文艺”。[3]
就Folklore的语源来说,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Folk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全体人民,而是具有亲切乡土关系的人们,在中文里,近于“老乡”、“乡下土里土气的人们”,作为一个形容词近于“民间”、“土风”的意思:Lore作知识或学问讲也不确切,近于“天方夜谭”中的“谭”字,夏天乘凉时孩子们喜欢听的“逸文、传说”。所以如果直译,“民间传说”四字比较接近[4]。日本的民俗学者亦承认,迄今被译为民俗或民俗学的Folklore,本来意义是传承的精神文化或口承文艺。[5]
值得注意的是,Folklore意义上所涵盖的“民间传说”现在已经远远不限于语源上的解释或是我们中文习惯上所理解的某种民间文学创作形式。与其倘有一线联系的话,恐怕在于现在的Folklore已经包括了任何一种能够被群体“传说”的文化现象。在《不列颠网络全书》(国际中文版)中,Folk加lore就被翻译为“民间传说”,并把民间传说的形式分成说和唱的口头文学、物质和文化(包括民间建筑、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术)、习俗和节日(包括宗教意识、节庆、儿童游戏、民间戏剧、民间舞蹈)三大类。[6]
澳大利亚昆士兰法学院教授卡马尔.普里博士认为:所谓“民间 (Folk)”,指的是至少具有某一公共特性的一群人。至于这一共同特性是什么并不重要,比如它可以是一个共同的职业、共同的语言或共同的宗教信仰,重要的是,无论以何种目的结成的这一群人必须具有某些自己的传统;“传说(Lore)”一词指的是与诸如教义、戒律或习俗有关的传统事实或信仰本身,传统意味着代代相传下来的文化的各个方面,它既包括文化的观念方面(如习惯、习俗、仪式),也包括文化的创造方面(如音乐、舞蹈、戏曲、文学、观赏艺术),因此,文化可以被视为由一群人保留下来的传统。[7]
该观点代表了国际社会上较为主流的认识倾向,即Folklore是一种属于群体的文化传统。就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而言,Folklore总是与传统知识(Traditional knowledge)相提并论的。由于在字面上,Folklore(民众的知识)与Traditional Knowledge(传统的知识)谈不上有明确的差别,这种区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便于实际的操作而从技术上加以考虑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格雷厄姆、杜特菲尔德在其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传统知识一般是指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知识,而并不涉及如艺术作品、手工艺品和其他文化创作和表现形式(这些东西倾向于被认为是Folklore的元素)。依据一位专家的观点,传统知识(或其称之“传统环境知识”)是“一个群体通过一代又一代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生活建立起来的大量知识。它包括一个分类体系、一整套对于本地环境的经验积累和一个控制资源使用的自管理系统。”
至于Folklore,值得注意的是,它作为国际社会的议题被加以讨论是先于传统知识的,最早可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作为与版权相关的问题提出的。依米歇尔.布莱克尼所言:“传统知识的表述……是顺应那些批评Folklore之狭隘性的观察家们提出来的。然而,它意味深刻地改变了讨论的话语。Folklore以在版权中或以版权为附加条件加以讨论为特色。传统知识的范围则被拓宽到足以包含诸如在药物治疗和作为食物方面的动植物知识。就此而言,问题的讨论就将从版权的左近转至专利权和生物多样性。”
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开展Folklore保护的两家机构。UNESCO因其在文化上的取向而当然地涉足其中。该组织对于Folklore的定义如下:“Folklore(传统大众文化)是一个文化社群基于传统的创造的总和,经由一群个人加以表达,且被承认反映其文化和社会身份:其标准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传承。它的形式是与其他的,如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等等艺术融在一起的。”[8] “因而,Folklore在传统社群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包括(I) 音乐、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ii)历史和神话传说;( iii)设计和符号;和(iv)传统技术、手工艺和艺术作品。
美国人类学和民俗学者Ellen Mchale认为,无论受过教育还是未受过教育,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每个连接在一起的群体,或是有共同的利益和目的的群体,都拥有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叫做民俗。民俗包含许多个体的、大众的和“文学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反复流传和变异被群体评价和延续,并以这种方式被群体吸收和同化。民俗,其范围包括传统艺术,信仰、工作和休闲的传统方式、装饰和庆典等,是一个群体保持和传承一种生活方式的传统形式。在任何情况下,民俗都存在于群体之中,并在群体中代代相传,民俗是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具有意义的共同经验。通过表演或示范,手把手的或在小范围内的相互交流,群体以这种非正规的方式掌握了这些知识的传统形式。
根据我国民俗学者的观点,民俗可以区分为:(一)生产习俗:渔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建筑、商业等方面的习俗;(二)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医、用、语言、产育、婚姻、丧葬、寿诞、礼仪、节日等方面的习俗;(三)文化习俗:民间口头文学、美术、舞蹈、音乐、游艺、竞技等方面的习俗;(四)组织制度:村落、家族、姓氏、社团等方面的习俗;(五)精神信仰:图腾崇拜、神灵信仰、祝咒、禁忌、预兆和占卜等方面的习俗。可见,“民俗”是一个囊括群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宽泛概念,不能体现出群体文化创造的内涵。而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国际社会所致力于保护的Folklore只限于民俗文化中属于感性范畴的审美创造形态。
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在法学界尽管也常常有很多争论,但是至少在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的学者之间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民间文学艺术只占民俗(Folklore)中的一类。“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9]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切实际地将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范围扩大化。比如1972年由非洲知识产权组织制定并于1982年生效的地区性公约《班吉协定》,就将其保护范围规定为“一切由非洲的居民团体所创作的、构成非洲文化遗产基础的、代代相传的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技术等领域的传统表现形式与产品”,这就显得过于宽泛因而也不很妥当。
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民间文学艺术立法时,应该吸取国内外学者们在艰辛探索中己经取得的有益成果,从他们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一般的、通常的、公认的知识中去界定民间文学艺术。把民间文学艺术同民俗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区别开来,民间文学艺术是民俗的下位概念,而民间文学艺术又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上位概念,为了更加完善民间文学艺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属于以作品形式显现并且符合著作权保护客体条件的,应该由著作权保护。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立法立足于现实世界,才能使我们的法律有效的规范现实生活。
基于以上笔者的讨论,我认为“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概念应该做如下界定:民间文学艺术是一个社会群体,如一个民族、一个部落、一个地区的若干民族等,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劳动中集体创作或者由集体中的某个个体创作并得到集体认同,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加工、完善、反映该群体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宗教信仰的文学和艺术形式。

D. 两个问题 两百分

1.没有侵权.
有没有侵权主要看学校是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学校放的电影不属于盈利性质没有侵权行为

2.答案无非两种,是吗?坚持正义与不坚持正义。那么何为[正义]?简单来说就是同违法犯罪,同错误的事情做斗争。坚持正义,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和平],是[真理],是一股[人间正气]!古往今来,这样令人心潮澎湃,英雄的事例不胜枚举,不是吗?
但现代的人怯懦了,害怕惹着麻烦,害怕被[报复],出于这样的心理,见了错误的事,见了违法犯罪的事,他们视而不见,事不关己!自然,自己是无事一身轻,暂且安定的生活着,但却让[肇事者]嚣张一时,接下来只会变本加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惟有[笑]了。胆小怕事铸成大错,后悔也晚了啊!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人。她上了年纪,又唯我这一个儿子,时常叮嘱我在外面遇着坏事别出风头,逞强,坚持什么正义。我虽知道她这样叮嘱我是关心我,但我怎么能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来呢?需要我的时候我还会挺身而出的,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社会还会安定吗?都有怕[报复]怕事的心理,社会安定不得啊!在[正义]与[逃避]之间,我宁可选择[正义],也绝对不背上什么[小人]的骂名和良心上的[谴责]啊!
请大家坚持正义。

至于梁羽生的书我不清楚了
梁羽生武侠作品网站http://www.easysea.com/wuxia/index1/004.htm
http://www.xxsy.net/wx/1_2.html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23-liang_ys/liang_yusheng.htm
http://wuxia.1stbook.net/wuxia/liangys/liangys.html
http://www.oklink.net/book/s03/1297.htm
你可以在这里找找看,也可以看看其他梁羽生武侠作品

E. 中国三大艺术保护是什么

中国三大艺术保护,是指的中国民间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艺术大体包括三大类:即“传统工艺”、“文学艺术”、“民风民俗”。
1.口头艺术形式: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等。由于这类艺术形式以口头方式表达。与现代版权法保护的口述作品同属语言形式,它的独创性也体现在这种言语表达之中,所以完全可以以类似于口述作品的方式,对其给予版权法的保护。
2.声音艺术形式:如民乐、民歌等民间文学艺术,这种艺术形式与版权法中的音乐作品并无多大差别,代写医学论文都是声音彼此之间的协调、划分、结合以及对立矛盾的解决,声音量的不同、时间的长短和节奏是该形式的内在根据[8]。所以可以借助于音乐作品的保护方式予以保护。
3.动作艺术形式:对于这种艺术形式,也有学者称为形体表达或行为表达,如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等,均是通过连续的动作、表情、节奏等形体动作的组合来表达其艺术魅力,与现代版权法所规范的舞蹈作品、戏剧作品、以及曲艺作品极为相似,所以可以给予版权保护。
至于民间体育活动、民间游戏,如赛龙舟、朝鲜族的荡秋千等,起初表现为劳动人民在生产之余的一种娱乐活动,但随着不断发展、总结,对其技术要求和精度越来越高,现代杂技中多有高难度的荡秋千等艺术形式,所以我国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杂技作品有很多地方与民间体育活动相似,国内也有学者对杂技作品是否属于民间文学艺术有所讨论,因而从这点看出,民间体育活动可以以类似于杂技作品的方式予以保护。
4.造型艺术形式:如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雕塑、民间建筑以及民居、民间服饰、民间装饰等,这类民间文学艺术在外表甚至措词上均与版权法中的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极其相似。如民居、壁画(如敦煌壁画)等,除版权法保护其造型外,实物部分交由其他法律如文物法的保护。<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已有所规定:民间工艺如竹编、蜡染、木雕、民间服饰、民间装饰等,对于其精湛的艺术构思和高超的工艺技巧(现代版权法将此归入属于思想内容),可以予以专利、技术秘密的保护。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些民间乐器如苗族的六管芦笙,其更类似于实用工艺品。虽然我国著作权法未将实用工艺品列入法条,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第二条、第七条将其纳入保护范围,世界已有国家承认实用艺术品既可享受工业设计和模型权的保护,也可享受著作权的保护,即双重保护。所以民间乐器等民间艺术以类似两者之间实用工艺品的方式加以保护会更为有利。
5.综合艺术形式:如祭礼(如民间祭祀活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民间游艺活动等,这种艺术形式往往集言语、声音、动作、艺术造型于一体,人们在这些活动中载歌载舞,这类富有民俗涵义的艺术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或几个民族、种群的代表、标志、象征。如果仅将其理解为习惯风俗不加以保护,实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一种轻视。鉴于目前尚无相关法律给予保护的情况,应就其各个部分分别予以类似口述作品、音乐作品、舞蹈作品、曲艺戏剧作品、美术作品等的法律保护。

F. 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保护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指:
(一)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戏剧、曲艺、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工艺美术等;
(三)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艺;
(四)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民居、服饰、器具、用具等;
(五)具有民族民间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物、设施、标识以及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使用的特定自然场所;
(六)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民间文化生态区域;
(七)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契约、谱牒、碑碣、楹联等;
(八)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
(九)民族民间文化的其他表现形式。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实行保护为主、合理开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
民族宗教事务、公安、工商、建设、规划、教育、旅游、环保、体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文化行政部门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第七条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抢救与保护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对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普查、搜集、整理和研究,保护研究成果,提倡资源共享,鼓励开展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需要保密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有关部门应当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依法实施保密管理。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对于濒危的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抢救。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民族宗教事务等部门对于征集、搜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应当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逐步建立信息查询系统。重要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实物应当长期保存。
整理、出版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应当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保持其原有内涵和风貌。第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收藏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实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国家依法征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时,应当以自愿为原则,合理作价,并且由征集部门发给证书。
鼓励单位或者个人将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实物捐赠给国家的收藏、研究机构;受赠单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奖励,并且发给证书。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拟定本行政区域内限制摄影、录像、录音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名录,报同级人民政府公布。
对限制摄影、录像、录音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进行摄影、录像、录音的,必须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第十三条国外、境外团体、个人以研究或者营利为目的,到本省进行民族民间文化考察活动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批准。第十四条经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和实物,除经依法批准的以外,一律不得出境。第三章推荐与认定第十五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民,可以申请命名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
(一)熟练掌握某种民间传统技艺,在当地有较大影响或者被公认为技艺精湛的;
(二)在一定区域内被群众公认为通晓本民族或者本区域民族民间文化形式和内涵的;
(三)形成了只有本人和徒弟才有的特殊技艺的;
(四)大量掌握和保存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原始文献、资料和实物,并且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第十六条符合下列条件的团体,可以申请命名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单位:
(一)掌握某一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技能或者开展相关研究;
(二)以弘扬该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为活动宗旨;
(三)坚持经常开展以民族民间文化为内容的活动;
(四)保存关于该民族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资料或者实物的。

G. 哪些作品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法律规定,著作权受法律保护,但其中也有不良著作权不受法律保护

哪些作品是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违反法律或者公共利益的作品

只能是违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才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不包括违反了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部委规章在内。例如,宣传色情、暴力、分裂国家等作品。

二、由《著作权法》明确排除的作品

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2、时事新闻。

(1)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事实性的陈述)。

(2)不包括个人创作因素在内的报道、评论(如评论员文章)、有关事实新闻的著作(如名为《新闻学》的教科书)。

(3)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也应视为新闻消息。

(4)时事新闻虽然不受著作权保护,但是报刊、电视台等传播报道他人采编的时事新闻,仍应当注明出处。

(5)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3、已过保护期的作品

(1)超过保护期限的作品,便为社会所公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2)但作者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不受保护期限限制,将永久受到法律保护。

哪些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

一、著作权的对象是文学、艺术作品。因此,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学、艺术形式,就有可能成为著作权的保护对象。我国著作权法与各国法律的保护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文字作品是指小说、诗歌、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是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

2、口述作品,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口述作品是指即兴的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用预先创作好的作品加以口头表演,如诗歌的朗诵.则不属于口述作品。口述作品一定是即兴创作的。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新增的类型)。

(一)音乐作品是指歌曲、交响乐等能够演唱或者演奏的带词或者不带词的作品。

(二)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我国《著作权实施条例》第四条规定:"戏剧作品是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

(三)曲艺作品。曲艺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形式,目前曲艺曲种类约有400种,其中主要的是相声,快板,数来宝评书,弹词,大鼓坠子、琴书等。

(四)舞蹈作品是指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的作品。

(五)杂技艺术是指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一)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它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者立体的造型艺术作品。一般分为纯艺术品和实用艺术品。

(二)建筑作品 (广义:包括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建筑设计图,模型)是指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形势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中只包括建筑物本身,设计图和模型单列出来受保护。

5、摄影作品

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纪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摄影本质上是一项技术, 是记录事物影像的一种手段。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新增的条款)

是指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画面组成,并且借助适当装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的作品。

7、图形作品,和模型

图形作品是指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以及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者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作品。

8、计算机软件

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有关文档。受著作权保护的程序必须是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的物体上,即程序已经相当稳定,相当持久的固定在某种有形的载体上,而不是一瞬间的感知,复制,传播程序。

9、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保护办法)

H. 辩论赛:“我国传统民间技艺应该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是正方。 这个该怎么打

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流派纷呈,千姿百态。无论是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灵韵别致的传统泥塑,还是清新简洁的蓝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时时刻刻传承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在5000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文化玫瑰中,就像一只艺术奇葩,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和引人注目。

然而 ,在我国学术界和立法界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研究,基本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并在近几年形成一个研究高潮,出现不少以此为主题的研究论文。但我国在传统知识保护领域内的立法却并没有显著进步。已经出台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包括《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1997)、《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0)和《贵州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2002)。我国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理论界关于如何对民间文学艺术提供保护,有两种互相冲突的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反对用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传统知识,建议通过公法权利来提供保护;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能在传统知识保护中发挥作用,或至少对进一步检验这种可能性抱有兴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的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传统知识持有人开始寻求运用知识产权制度来保护传统知识。
(一)保护文化遗产、尊重历史的需要

民间文学艺术作为某一民族、种族或部落的历史积淀,对该群体成员的心理影响是深远的。民间文学艺术的代代相传在其生存发展的地域指导并驾驭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情趣与审美取向。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有助于维护民间文学艺术创作群体的精神尊严。另外,民间文学艺术长久以来的传习方式都是语言或动作,鲜有固定的方便复制与保存的表达方式。这种自生自灭的流传特性也使我们有必要采取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防止作为各国文化历史传统组成部分的珍贵遗产流失甚至消亡。

(二)保证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合理利用。

同其他文学艺术作品一样,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如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可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屏幕;精致的民间工艺可被应用到现代家居设计中;优美悦耳的民间歌曲可通过现代的创作手法进行重新演绎等。但广泛的利用也衍生出了一些损害群体情感尊严的后果,特别是非原创地的利用者因不了解群体发展历史或为了迎合一部分消费者的异常猎奇心理,常做出篡改民间文学历史、歪曲民间文学艺术原貌及丑化民间文学艺术形象之举。因此为了保证对民间文学艺术合情、合理的利用,有必要采取知识产权法律手段限定和规范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利用,以期实现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原汁原味的再现。

(三)确保民间文学艺术原创群体的合理利益的实现。

目前对民间文学艺术的商业价值开发和广泛利用的,多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商人。他们采用录音、录像、记载等方式将这些具有异国情调的民间文学艺术带回国内,再经过他们认为能带来高额回报的改编加工过程,将这些取材于别国民间文学艺术的加工品提供给本国的消费者。特别是按照发达国家“公有领域内的一切成果,包括民间文学艺术是属于全人类共同所有的财富,人人皆可自由利用”这一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这些文化商人不花一分钱就可将别国的民间文学艺术拿来利用。这种原料免费的文化快餐在养肥了发达国家的文化商人的同时,却并未给提供原料的民间文学艺术原创地居民带来任何的名利收人。这种貌似公平的“公有领域”的文化交流方式,其实与几百年前的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的掠夺并无实质区别。如果不加以控制与防范,就会造成文化资源的流失。这种流失不仅仅是财富的流失,也是历史的流失、传统的流失,对于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来说等于失去了存在的精神根源。这种精神领域内的掠夺比以前的物质领域内的掠夺更为可怕,是不利于整个民族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的。

I.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于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此规定属于宪法规定的范围内

热点内容
重庆大巴坠江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3 22:04:45 浏览:348
刑事诉讼法怀孕的妇女 发布:2025-01-23 21:55:06 浏览:249
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发布:2025-01-23 21:41:10 浏览:221
撤销司法判决 发布:2025-01-23 20:14:15 浏览:983
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目标 发布:2025-01-23 20:11:22 浏览:450
法院扫描卷子 发布:2025-01-23 20:09:02 浏览:18
老同学社会与法 发布:2025-01-23 19:53:27 浏览:692
非独立法人实验室法人授权书 发布:2025-01-23 19:52:39 浏览:985
法院指挥车 发布:2025-01-23 19:45:12 浏览:533
社会法调整的法律部门有哪些 发布:2025-01-23 19:31:48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