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保卫条例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是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制定的条例。于1996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号发布。
B. 航空安保工作重点实施对象是什么
威胁到飞机的安全,乘客的人生安全,以及协助空姐,机长,处理一切飞机上的事情。
民用航空器中执行空中安全保卫任务的空勤人员,由民航公安体系管辖,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部分安全员可由航空公司空乘人员兼任。
与空姐、空少、飞行员相比,他们可能没有帅气的服,没有太多抛头露面的机会。机舱里的他们:低调、沉默、不起眼,甚至有些神秘。但他们却时刻保持高度警惕,确保飞机客舱里的秩序与安全
(2)民用航空保卫条例扩展阅读:
报名条件:
1、政治条件:
中共党员;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符合《民用航空背景调查规定》有关要求。
2、身体条件:
达到《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第一部分第九条所要求的标准:中国民航空中警察职位,身高170-185厘米,且符合《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Ⅳb级体检合格证(67.415(c)项除外)的医学标准,合格。
3、体能条件:
达到《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体能测评项目和标准(暂行)》所要求的标准。
C.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
第一章总则一、必要性
(一)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规范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管理和安保运行。近年来,航空安全保障水平与航空运输快速增长的不平衡已成为当前安保工作的主要矛盾之一,对航空安全造成潜在不良影响和冲击,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安保管理和安保运行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使之与当前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相一致,与广大旅客对安保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相符合。
同时,民航体制改革完成之后,民航行政管理机构与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工作的管理模式已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迫切需要采取立法的方式,将散落在各行政规范性文件中的航空安保措施和程序进行集中、统一的梳理,使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与民航依法行政理念相吻合。
(二)总结、归纳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经验,特别是奥运安保工作经验,形成固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民航特色的安保管理体系和安保运行系统,对确保空防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奥运安保工作中,中国民航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保特别工作措施和程序,这些措施已被奥运安保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对于建立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长效机制极具借鉴意义,需要将这些经验和做法上升到法律的形式予以固态化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实现国际航空安保标准和建议性措施的国内法转化,进一步完善有关公共航空运输的安保法规体系。为应对国际民航界日益严峻复杂的形势,国际民航组织对相关航空安保国际公约以及《附件17》、《安保手册》(Doc.8973)做了全面修订,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航空安保措施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安保标准和建议性措施,要求各缔约国给予一致、协调的执行。当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针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的规章,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强制性安保标准在国内法的体现往往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规定标准的统一、有效执行,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针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的规章,对相关事项予以系统化规范。二、《规则》主要思路和拟解决的重点问题
(一)《规则》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方案为中心,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管理体系、运行措施、质量控制、应急预案等内容做了明确的规范,实现了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工作的横向整合。同时,也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方案的内容和形式、上报、审核、批准和修订等事项做了系统、明确的规范,使之与国际民航组织的要求相一致。
(二)《规则》从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运输售票环节开始,对公共航空运输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都嵌入相应的航空安保措施,从纵向完成了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的梳理,实现了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措施的闭环管理。
(三)《规则》更加注重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管理体系建设和对航空安保措施程序的质量控制。《规则》首次以规章的形式明确了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安保管理体系,并从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组织机构的健全完善、安保管理和实际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和培训、航空安保措施和程序的有效运行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安保管理体系的思路。同时,《规章》更加注重安保质量控制,不仅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加强航空安保措施程序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民航局和民航地区管理局监督检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做了新的规定。
(四)《规则》紧紧围绕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保工作这一重点,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加强航空安保措施和程序,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和制止非法干扰行为做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有关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社会治安防范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内容则不在《规则》规范范围之内。
(五)《规则》按照《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7的要求,将《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中的措施在《规则》的各项条款中作出了细致明确的规定,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奠定了基础。
D. 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机场内禁止哪些行为
第十六条机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攀(钻)越、损毁机场防内护容围栏及其他安全防
护设施;
(二)在机场控制区内狩猎、放牧、晾晒谷物、教练
驾驶车辆;
(三)无机场控制区通行证进入机场控制区;
(四)随意穿越航空器跑道、滑行道;
(五)强行登、占航空器;
(六)谎报险情,制造混乱;
(七)扰乱机场秩序的其他行为。
E. 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安全保卫规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民用航空器旅客运输飞行中的安全保卫工作,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从事旅客运输的航空器飞行中客舱和驾驶舱的安全保卫工作。
前款规定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机组人员和旅客应当遵守本规则。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统一监督管理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的安全保卫工作。
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根据民航局的规定,具体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公共航空旅客运输飞行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第四条本规则使用的部分术语定义如下:
飞行中,是指航空器从装载完毕、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至打开任一机舱门以便卸载时为止。航空器强迫降落时,在主管当局接管对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的责任前,应当被认为仍在飞行中。
机组人员,是指飞行期间在航空器上执行任务的航空人员,包括机长和其他空勤人员。
扰乱行为,是指在航空器上不遵守行为规范,或不听从机组人员指示,从而扰乱航空器上良好秩序和纪律的行为。
非法干扰行为,是指诸如危害民用航空和航空运输安全的行为或未遂行为,即:
(一) 非法劫持飞行中的航空器;
(二) 非法劫持地面上的航空器;
(三) 在航空器上或机场扣留人质;
(四) 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航空设施场所;
(五) 为犯罪目的而将武器或危险装置或材料带入航空器或机场;
(六) 散布诸如危害飞行中或地面上的航空器、机场或民航设施场所内的旅客、机组、地面人员或大众安全的虚假信息。
值勤期,是指航空安全员在接受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安排的飞行任务后,从为了完成该次任务而到指定地点签到时刻开始(不包括从居住地或驻地到报到地点所用的地面时间),到解除任务签出时刻为止的连续时间段。在一个值勤期内,如果航空安全员能在有睡眠条件的场所得到休息,则该休息时间可以不计入该值勤期的值勤时间。
休息期,是指从航空安全员到达驻地起,到为执行下一次任务离开驻地为止的连续时间段,在该段时间内,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不得为该航空安全员安排任何工作和给予任何干扰。第二章飞行中安全保卫职责第五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负责旅客运输飞行中航空器的安全保卫工作。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设置负责航空安全员管理的机构,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资源。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按照《航空安全员合格审定规则》(CCAR-69)和民航局其他相关规定派遣航空安全员。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根据本规则制定执行程序,并纳入本企业安全保卫方案。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可以对所属航空安全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积极配合民航局或地区管理局实施的监督检查,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第六条机长在执行职务时,为保护航空器、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维护航空器内的良好秩序,可以行使下列权力:
(一)在航空器起飞前,发现有关方面对航空器未采取必需的安全保卫措施的,可以拒绝起飞;
(二)对航空器上的扰乱行为,可以要求航空安全员及其他机组人员对行为人采取必要的管束措施或者强制其离机;
(三)对航空器上的非法干扰行为等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可以要求航空安全员及其他机组人员启动相应处置程序,采取必要的制止、制服措施;
(四)对航空器上的扰乱行为或者非法干扰行为等严重危害飞行安全行为,必要时还可以请求旅客协助;
(五)在航空器上出现扰乱行为或者非法干扰行为等严重危害飞行安全行为时,根据需要改变原定飞行计划或对航空器做出适当处置。第七条航空安全员在机长的领导下负责维护航空器内的秩序,制止威胁民用航空飞行安全的行为,保护所载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航空器客舱实施保安检查;
(二)根据需要检查旅客登机牌及相关证件;
(三)对受到威胁的航空器进行搜查,妥善处置发现的爆炸物、燃烧物和其他可疑物品;
(四)制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物品进入驾驶舱;
(五)对航空器上的扰乱行为人采取必要的管束措施或者强制其离机;
(六)防范和制止非法干扰行为等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航空安全员在执勤时应当严格执行执勤程序,不得从事可能影响其履行职责的活动。
F.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1996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回改部分行答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201号
出版社 中国民航出版社
开本 32开
版本 1996年7月
书号 ISBN 7-80110-105-7/V·051
定价 1.50元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民用机场的安全保卫
第三章 民用航空营运的安全保卫
第四章 安全检查
第五章 罚则
第六章 附则
G. 最新行政处罚法对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有何影响
最新行政处罚为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提供了处罚依据和实施准则,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行政处罚对行业监管的重要支撑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是为了防止对民用航空活动的非法干扰,维护民用航空秩序,保障民用航空安全,制定的条例。该条例于1996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1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而修订。
H.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规则(20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旅客、机组、航空器和公众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共航空运输的外国航空运输企业,以及与公共航空运输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第三条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卫(以下简称航空安保)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督促和指导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实施《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规划》,建立和运行航空安保管理体系;
(二)督促和指导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航空安保方案符合航空安保法规标准;
(三)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职责,指导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与机场管理机构等民航运营单位建立协调和沟通的渠道;
(四)督促公共航空运输企业为其航空安保工作提供必需的资源保障;
(五)指导、检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基础设施与建筑的设计及建设符合航空安保法规标准;
(六)指导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制定航空安保培训计划,并监督执行;
(七)对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安保工作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查找并指出漏洞和缺陷,提出整改意见;
(八)收集、核实、分析关于潜在威胁和已发生事件的信息,负责对航空安全进行威胁评估,并指导、部署分级防范工作;
(九)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措施,促进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及其航空安保部门采用这些措施;
(十)按规定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涉及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航空安保事件或其他重大事故。第四条民航地区管理局对本辖区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工作实施指导、检查和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对辖区内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执行航空安保法规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二)审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保方案并监督执行;
(三)审查辖区内公共航空运输企业预防和处置劫机、爆炸或其他严重非法干扰事件的预案,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按规定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辖区内涉及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航空安保事件或其他重大事故;
(五)指导、监督和检查辖区内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承担的民用航空安全检查工作;
(六)审查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制定的航空安保质量控制方案和培训方案,并监督执行。第五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对其运输的旅客、行李、货物和邮件的航空安保工作承担直接责任。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组织和管理第六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指定一名负责航空安保工作的副总经理,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执行航空安保方案。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航空安保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本企业航空安保工作。
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设置满足航空安保工作需要的岗位并配备足够的人员。第七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的分公司应当设立相应的航空安保机构,基地等分支机构也应当设置相应机构或配备人员履行航空安保职责。第八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承担航空安保职责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培训方案》规定经过相应的培训,并培训合格。第九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在通航的机场指定或通过航空安保协议指定一名航空安保协调员,履行航空安保协调、信息通报等职责。第十条机长是航空器飞行中安全保卫工作的负责人,代表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履行其航空安保方案中规定的相关职责。第二节航空安保管理体系第十一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建立、运行并维护符合民航局要求的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其内容应当包括目标管理体系、组织保障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第十二条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应当在本企业航空安保方案中作出规定。第十三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其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组织评估航空安保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完善。第三节质量控制第十四条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民用航空安全保卫质量控制计划》,制定、维护和执行本企业航空安保质量控制方案,并在航空安保方案中列明。
I. 飞机安检不能带的东西
【法律分析】:乘飞机禁带物品:
1、枪支(含各种仿真玩具枪、枪型打火机胶其它各种类型的带有攻击型的武器)弹药、军械、警械、管制刀具(任何刀具)、爆炸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性物品、危险溶液及国家规定的其它禁运物品。
2、手术刀、屠刀、雕刻刀等专业刀具,文艺单位表演用的刀、矛、剑、戟等,以及斧、凿、锤、锥、加重或有尖钉的手杖、铁头登山杖可作为行李托运。2001年10月1日起,民航部门允许旅客可以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刀刃长不超过4厘米,水果刀、剪刀、男士的剃须刀片等生活用刀都必需放在托运行李中,或者交机场安检部门暂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
第三十二条 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外,乘坐民用航空器的,禁止随身携带或者交运下列物品:
(一)枪支、弹药、军械、警械;
(二)管制刀具;
(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物品;
(四)国家规定的其他禁运物品。
第三十三条 除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物品外,其他可以用于危害航空安全的物品,旅客不得随身携带,但是可以作为行李交运或者按照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由机组人员带到目的地后交还。对含有易燃物质的生活用品实行限量携带。限量携带的物品及其数量,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