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两文件一条例
⑴ 一法两条例具体内容,一法是什么两条例是什么
《行政许可法》
《处分条例》
《监督条例》
⑵ 如何在访惠聚工作中维护社会稳定
不断深化“访惠聚”活动,必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先进技术为抓手,加强兵地各族职工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兵地融合发展,淡化宗教氛围,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致富奔小康。必须切实发挥兵团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作用,在扎实有效推进“去极端化”上下工夫。各级工作组要学好用好自治区“两文件、一条例”,切实解决基层干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和“说不过、说不清、说不服”的问题,引导基层干部懂法治、懂政策、懂宗教管理。要有效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多用“草根化、接地气”的办法,提高各族群众认知力和免疫力。要主动配合开展严打专项行动,组织发动群众揭盖子、挖幕后,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助基层组织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实现“三个坚决”目标。
⑶ 自治区两文件一条列心得体会
今年1月,党中央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这里,我就学习和领会“两个条例”精神实质的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两个条例”的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和认识这两个条例的实施,是理论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坚持了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的方针,体现了党内民主,加强了党内监督,保障了党的权益和先进性。两个条例作为党内监督的配套措施,内容上是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的,总的共同点就是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我们党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又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党内监督条例侧重于事前监督,监督对象是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纪律处分条例侧重于事后的处理,适用范围主要是违犯党纪,应该受到纪律追究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这是一个不同的地方。还有一个不同的就是两个条例的依据和发源有所不同。党内监督条例总章规定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制定本条例,依据是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则是按照党章和宪法、法律,结合党的建设的实际来制定的。
1、对《党内监督条例》的认识
党内监督不是一个新问题,制定一个党内监督的规范性文件,是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党内外强烈的呼声。首先,制定这个条例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需要。十六大精神指出,要把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这个条例的制定,表明我们党在制度建设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其次,制定这个条例是我们严肃党的纪律、强化监督制约体制的需要。在我们党的建设中,要提高全党的整体素质,要规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领导行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现党的自觉性和组织的监督制约相统一,要在全党提高自身自觉性的基础上,依法治党。第三,制定党内监督条例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目前,我们党内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形势还很严峻,党风不正和腐败现象的蔓延,根本原因表现在体制上的弊端、监督不力和纪律松弛这些方面。这个条例的出台,是我们党风建设的需要,是制度建设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⑷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法律分析:自治条例是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赋予的权力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报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单行条例,是指只规定某一事项的法律,或只适用于某地区或某些人的法律。各国在颁布系统的集中的法典以前,多先制定单行条例,以适应实际需要。即使在法典颁布以后,由于法典不可能完全包括该部门的法律规范,也多另行制定单行条例,以为补充。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批准单行条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五条 即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⑸ 工作组队员在村里的稳定工作中贡献了什么力量
不断深化“访惠聚”活动。必须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先进技术为抓手。加强兵地各... 各级工作组要学好用好自治区“两文件、一条例”。切实解决基层干部“不敢管、不...
⑹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谁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法律分析】
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法规。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的关于某一方面具体事项的规范性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主要是制定和变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单行条例都是与自治条例一起说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反映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特殊情况,行使自治权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各相关事业,从本地特殊情况出发实施宪法、法律的首要的、尤其重要的法的形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作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据。自治条例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力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自治区的自治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报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一十六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⑺ 自治区1+2文件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1”是维护稳定,是总纲、是重点、是主线,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1”来开展。
“2”是两项重点任务,即脱贫攻坚、群众工作。
“5”是五个具体要求,即建强基层党组织、落实惠民政策、拓宽致富门路、办好事实事、壮大党员队伍。
1+2+5要做到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用好稳定红利,发挥自治区劳动力成本低、能源资源丰富等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来自治区投资兴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⑻ 关于自治区“既能自己制定地方性法规,又能制定自治条例”二者的区别。
单行条例与自治条例的区别主要是看自治机关是否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如果是,就是自治条例;如果不是,而是自治机关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就是自治条例。二者的共同点均为自治地方人大制定,需要报上级人大批准才能生效。
单行条例、自治条例与地方性法规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地方人大制定,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但单行条例、自治条例不属于地方性法规,我国《宪法》、《立法法》将此与地方性法规并列。
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权的范围内,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法规。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要报上级人大批准后才能生效(地方法规不需要报上级人大批准,只需报上级人大备案)。
地方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比地方规章效力要高。
自治条例通常规定有关本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基本组织原则、机构设置、自治机关的职权、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问题。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综合性的基本依据和活动准则。自治条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
⑼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是什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区别如下:
1、性质不同
自治条例是民族自治地专方根据自治权制定的综合的规范属性法律文件;单行条例是根据自治权制定的调整某一方面事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2、规定的事项不同
单行条例规定某一方面具体事项,自治条例规定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
3、制定的单位不同
单行条例不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而自治条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9)自治区两文件一条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释义》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⑽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
第一条为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可以反复适用的下列文件:
(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二)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等;
(三)设区的市、县级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第四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自治区、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设区的市、县级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设区的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五条报送规范性文件备案时,应当报送以下材料:
(一)备案报告;
(二)规范性文件及制定该文件的说明。
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材料应当一式五份,并同时报送电子文本。第六条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接收、登记、分送等日常工作。
报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设区的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确定的机构负责接收、登记、分送等日常工作。第七条自治区、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
(二)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
(三)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承担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的具体工作。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应当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审查的要求,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查,提出意见。设区的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应当由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审查的要求,由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公民认为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有审查权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由该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必要时,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第十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公民书面提出审查的要求或者建议,应当写明要求或者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名称、审查的事项和理由。第十一条不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范围的规范性文件,应当自收到审查要求或者建议之日起一个月内,告知提出审查要求或者建议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公民,向有权审查的机关提出。
承担具体审查工作的机构认为要求或者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存在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情形的,应当自收到审查要求或者建议之日起两个月内,告知提出审查要求或者建议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公民。第十二条承担具体审查工作的机构认为要求或者建议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有本条例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收到审查要求或者建议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书面审查意见。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