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行条例
Ⅰ 工伤鉴定为尘肺病一期六级,企业不执行条例36,不按60%发放津贴待遇,该如何维权
你好,我是尘肺病人。检查是二期,四级伤残。怎么处理
Ⅱ 佛山企业不执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怎么办
可以搜集证据,寻求律师帮助并起诉。
不实行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3月27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群众自治组织应当遵守本条例。
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是执行本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Ⅲ 公司可以不执行省政府的法规条例吗
不可以的。《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性质属于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地方性法规, 该法规在江苏省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江苏省范围内各部门各单位都应当执行, 否则即违法. 公司不保障你的陪护假权利, 公司已经违法, 你可将律师意见转告公司人事部, 如果公司仍然坚持其违法行为, 你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依法维权.
拓展资料
一、 政府发布的管理条例属于法律吗
不是法律,属于法规。
1、条例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用来对机关、团体的组织、职权、工作、活动及成员的行为,对某一重大的事项办理做出比较全面、系统、原则的规定的法规性文件。(《新应用写作》)是国家机关制定或批准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之一。 2、条例不是法律,法律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适用于整个国家范围。管理条例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但位阶较低,一般是省市政府制定的,只在特定区域内有效。
3、条例属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属于规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文件的性质,在实施过程中与法律的效力一致,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应当把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同法律一样列为法律依据。 4、政府颁布的条例属于政府规章,不是法律。地方政府只能颁布政府规章,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
二、 地方性法规的制订
地方性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及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经济特区法规。这些都属于广义的“地方性法规”的范围。从法理上讲,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其立法权限应当比政府的立法权限大,由其设定行政许可,对所辖区域的公民的权利作出限制,符合法治的一般原则。
Ⅳ 北京大多数公司不执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怎么办
大多数公司规模小,属于员工有事就可以不来,管理不规范,导致带薪年休假没有落到实处。可以和老板协商这块的权利
Ⅳ 武警部队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等法律法规和军队的条令条例是对的吗
武警是警察,兵是部队,部队≠警察
Ⅵ 财政局可以不执行人事局的工资执行条例吗
财政局支付工资是按人社局工资审批结果执行。
Ⅶ 拒不执行裁定罪处罚规定
拒不执行裁定罪既遂处罚规定: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Ⅷ 转业士官地方政府不执行国家的安置条例怎么办
你好朋友!现在国家对转业士官安置力度还是很大的,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建议你向上一级政府部门投诉。
Ⅸ 企业不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该如何维权
对于缺乏法律责任担当、对职工切身利益漠不关心的老板,可采取下列办法应对。
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向劳动仲裁部门主张权益,该部门定会依据相关法律支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
虽然老板未给谢某办理工伤保险,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二款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可见,企业未给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一旦有职工受到工伤伤害,企业必须依“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Ⅹ 企业不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怎么办
没有法定时限中止情形的,只能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职工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已过两年未报,已经过期认定工伤的期限,也已经超过按人身损害提起民事诉讼救济的时效,工伤职工已经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用人单位愿意赔偿的,不受限制。
但是,具有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第八条规定的被延误的时间不计算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情形的,扣除不予计算的时限后,没有超过工伤认定时限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依法主张权利。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
人社部发〔2016〕29号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延误的时间不计算在工伤认定申请时限内。
(一)受不可抗力影响的;
(二)职工由于被国家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申请工伤认定的;
(三)申请人正式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但因社会保险机构未登记或者材料遗失等原因造成申请超时限的;
(四)当事人就确认劳动关系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民事诉讼的;
(五)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
《民法通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第一百三十八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