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条例
Ⅰ 法院工作人员的职责及任务
法官的职责是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案件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比如说执行庭的法官要负责强制执行,有时法律规定某些情况要由法院自己取证,等等,主要就这些,反正脱不了与案子有关.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主要就是内部管理方面的职责了.
法院工作人员还有书记员,书记员的职责是办理庭前准备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检查开庭时诉讼参与人的出庭情况,宣布法庭纪律;担任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记录工作;整理、装订、归档案卷材料;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等于就是法官的秘书或助理.
还有法警,就是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值庭时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者罪犯;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执行死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有的法院不是交给公安机关执行死刑,而是自己来(虽然很少),也是由法警来.
还有法医,法院里都有专门的法医机构,法院法医技术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准确、及时地为查明和确定案件真实情况,为审判工作提供科学证据,以维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法院法医技术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对委托单位提出的下列项目进行检验、鉴定:
1、对刑事、民事案件的活体(人身)进行检查鉴定。包括损伤、精神状态、生理状态、“亲子关系”等。
2、对处决的罪犯尸体进行检验、鉴定、拍照。对死因不清需再次剖验的尸体进行复核鉴定。
3、对案卷中有关物证、书证、毒物、痕迹进行检验鉴定和复核鉴定。
4、对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其他有关法医学的检材进行检验鉴定。
本来法院组织法有规定了执行员专门负责执行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设置,实践中负责执行的鱼龙混杂,法官,书记员,法警都有可能参与执行.
以上都是公务员序列的,至于其他不在公务员序列的其他工作人员,如清洁人员,维修人员等等,与法院是劳动合同关系而不是人事关系,就不说了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人民法院书记员管理办法(试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院法医工作的通知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
Ⅱ 12368案件查询系统
12368案件查询系统根据各地区的法院系统来确定,查询人必须依法使用查询信息,不得用于非法目的和不正当用途。非法使用网站信息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使用人自行承担相应责任。网站信息查询免费,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网站信息牟取非法利益。
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促进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执行案件信息,充分发挥执行案件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服务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高人民法院从2009年3月30日起向社会开通“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平台。
(2)法官助理条例扩展阅读
已开通的“12368”司法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诉讼知识,随着服务热线的进一步建设,还将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动态的案件进展情况,并提供民意调查、信访等服务。动态信息服务开通后,立案说明、案件文书等的详细内容可以按要求发送传真到指定号码。
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工作时间拨打12368,可以查询案件是否受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案件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信息。也可以咨询诉讼程序性问题。还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实现24小时案件信息的查询。12368还向社会公众提供诉讼引导的自助查询及人工咨询服务。
Ⅲ 2020德宏公务员考试中的司法警察岗位主要是做些什么工作
2020德宏公务员考试复法检系统岗制位分类:
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
法检系统的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指的是能够按事业单位法官、检察官或书记员序列晋升的岗位。
非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非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的人员从事法检系统内部的一些如办公行政、技术支持等普通办公行为。
司法警察岗位
法检系统司法警察岗位招收的人员属人民警察序列,司法警察执行送达法律文书,提押嫌疑人以及强制执行等司法辅助行为。司法警察岗位的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执行。
笔试内容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岗位的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法律专业知识》(A、B卷),其中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岗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法律专业知识》(A卷),除法官助理、检察官助理以外的岗位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法律专业知识》(B卷);
Ⅳ 法官是公务员么
法官肯定算是公务员他有国家行政编制,只要是根据法律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都算是广义的公务员。
Ⅳ 如何理解建立法官,检察官逐级遴选制度
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的报考条件为:(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专法》、《中属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二)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三)年龄在23周岁至40周岁之间(1972年3月15日至1990年3月15日之间出生);(四)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五)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或b证)。对具备法官、检察官任职条件,并已经通过律师考试取得律师资格的执业律师和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可以视为已经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六)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符合上述条件的已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科级以下干部,经所在单位推荐、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满最低服务期限的,可以报考。已经被任命为法官、检察官(包括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的,不得报考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
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Ⅵ 章节条哪个在前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解释总结,现提供一下参考材料。
作为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主要包括了:卷、编、章、节、条、款、项、目,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中,卷、编、章、节是标题结构单位,条、款、项、目是条文结构单位。从另一角度而言,卷、编、单、条是独立的结构单位,它们不以其他结构单位(主要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节、款、项、目则是附属的结构单位,它们必须以其他结构单位(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
一般而言,卷作为最高层次的结构单位,只适用于一些巨型的、结构层次繁复的法典性规范文件,如外国的民法典、综合性法典等,在我国尚无以卷为单位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此从略。
至于仅次于卷的编,在我国立法实践中也仅仅在刑法、刑诉法、民诉法等较为大型、条文众多的法典中才适用,对于我们规范化建设而言,所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规范,需要运用编作为结构单位的可能性不大。当然,在以后当我们将所有规范进行汇编时,或许会有适用的可能。因此,在这里我们也暂且忽略不提。
以下我们主要探讨一下有章、节、条、款、项、目等结构单位的应用。
(一)章的应用
章是规范性文件中常见的结构单位,其格式为“第X章”
在章的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1、必须规范性文件内容较多,并且有划分层次的需要。
内容繁多,才有应用章的可能性,而层次复杂,才有应用章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规范中如果要应用章的,应当具备足以划分三到四章以上的条件。总则(一般性规定)、分则(具体性规定)和附则(补充性规定)是最基本的结构,此外,在具体性规定中还应当能进一步划分出一定的章才视为是有设章的需要。
2、在内容上,各章之间应当既相对独立,也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没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没有设章的必要。但在另一方面,各章还应当根据其所规范的内容于相互间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从而产生协调一致的整体性。
3、各章的篇幅应当适当。应当尽可能保持规范整体体系上的均衡性,避免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作为章的篇幅的最低限,一章中应当有两条以上的内容,但特殊情况下,附则中仅包含一个规范条文的情形也是有的,这可视作例外。
(二)节的应用
节的应用频率相对章而言要较少,其应用格式为“第X节”。
对节的应用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作为附属性结构单位,节只能于章下设置,不能脱离于章而独立存在。
2、节只应当在必要时才予设立,不应过滥。
是否设置节应当取决于某章的篇幅长短及其中条文的复杂程度。而且各章之间在是否需要设节的问题上也并无关联性,仅就各章独立进行客观考察。因此,规范条文中,部分章下设节,部分章下不设节,这是十分常见的。我们不能为追求章与章之间体系结构的同一性,而强求于所有章下都设立节。
3、与章的应用相同的是,各节本身的内容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同一章下的各节之间也应当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三)条的应用
条是规范性文件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单位,在这一意义上而言,条可以说是规范性文件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独立结构单位。规范性文件中可以没有其他任何的结构单位,但却不可能没有条,条既可以完全独立于卷编章节款项目而存在,也可以在章下设置,还可以在节下设置。
至于条的应用格式,一般而言是“第X条”,对于某些条文较少的规范,还可能以汉字序数的“一、二”的形式出现。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某些司法解释中,还可能会以阿拉伯数字的“1、2”这样的非常规形式出现,但对此,我们不提倡在制定内部规范时适用。至于前两种,根据规范的条文多少及结构类型来合理选择,较合适的还应当是应用“第X条”的格式。
关于条的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条的长度应当适宜。
条的长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条文的语言文字的精练程度,因此一般要求规范语言尽可能简洁明确,杜绝废话套话。二是条文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多少。如果内容太多的,我们应当考虑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之分割为多个条文来表述。如果逻辑上不允许将条文内容割裂的,则尽可能考虑在同一条文中划分出若干款、项乃至目来处理。例如如果条文内容中有转折意思的,可以应用但书来处理,如果条文中有多重并列内容的,可以用多款、多项、多目列举的方式来表达,等等。
2、条文的内容应当独立完整,特别是在逻辑上应当完整。不能将不同意思的条文内容掺杂于一个条文之中来表述,也不能将同一意思的条文内容生硬割裂于多个条文来表达。这道理一般不难理解,但我们在具体处理条文的适当长度与保持条文内容完整的关系时,往往就容易顾此失彼,这是需要注意的。
3、条文之间也应当保持一定的逻辑顺序。应当根据条文所表述的事物的规律来合理排列条文的顺序,避免给人混乱无序、无所适从的感觉。当然,作为整体规范上的条文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章节本身的有序性来加以保障,但在各章节以下的条文之间,合理的排序仍然显得很有必要,这一点只能靠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加以认真而仔细的注意了。
(四)款的应用
款的应用频率可以说仅次于条,也是相当高的。款的应用格式是以自然段划分,无需序号,相互间仅以句号区分。
作为附属的结构单位,款严格隶属于条,不能脱离于条而单独存在。款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条的逻辑结构问题,特别是在条的内容偏长且蕴含多重意思或多层结构时,可以通过款的设置使条显得内容更具有条理性,更清楚易懂。
款的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款的设置如节一样,只应在必要时才予设置。通常而言,当条文含有两层以上的意思,而且不能割裂于两个以上的条文予以表述,以一段话来进行表达又显累赘时,多可考虑设置款。
2、款的设置上有多种方式。一是并列式,一是递进式,还有的就是混合式。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表述的内容来具体选择表达的方式,对于混合式而言,一般应当先并列后递进。
(五)项的应用
项是次于款的结构单位,尽管同属于附属性结构单位,但是项在设置上却较款要更为灵活。即项并不严格隶属于款,我们既可以在款下设项,也可以在条下直接设项。而与项相同的是,项的使用同样是为了解决条的结构问题,使蕴含多重意思与多层结构的条的内容能够更清晰地得以表达。项的应用格式是以“(一)、(二)”方式,分段表述,相互间以“;”号相区分。在个别情况下、特别是各项内容较少的时候,也会不进行分段,而在一段内连续排列,但这较为罕见。
项的应用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项的应用应当有必要性
(1)当条文只有一层完整的意思(因此无设款的余地),但这一层意思又包含多个部分时(因此有设项的必要),可以考虑设项,这属于在条下直接设项的情形;
(2)条下已经设款,而款本身的内容也较多,结构也复杂时,有必要进一步设项,这是款下设项的情形。
2、项不具有完全独立性与完整性。这是指项本身不足以表达条文的完整思想,而必须与同一条或同一款下的其余各项相联系,才能使条文的完整意思得以形成。因此,我们在设项时一定要注意各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3、项的数目应有限制。一般而言,设置的项不能少于两项,这一点是无用置疑的。但同时,项的数目也不宜过多,否则可以考虑将部分项合并成条或款来表述。当然,什么情况下才算过多,这没有定式,条文中列举10多项的情形也是有的,这还应根据各项的内容长短及条文整体的篇幅等诸多因素综合衡量。
(六)目的应用
目是项下的一个结构单位,也是目前规范性文件中所使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作为附属性结构单位,目严格隶属于目,不能脱离于目而独立存在。
目的应用格式是:用阿拉伯数字“1.、2.、3.”,分段表述,以“;”区分。
目的应用规则与项基本相同,在此不赘。
二、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及其组成部分
(一)规范性文件的结构类型
关于规范性文件的结构,根据规范的条文内容多少及层次复杂程度,我们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简单型、间居型和复杂型。
1、简单型
简单型结构的规范性文件,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1)条文很少,一般在10条以下。
(2)条文的格式较灵活,不一定使用“第X条”的形式,往往还会应用汉语序数的“一”、“二”的形式表述。
2、居间型
居间型是介于复杂型与简单型结构之间的一种居间结构,其特点主要有:
(1)条文稍多,但一般在20条以内。
(2)条文的应用格式较规范,基本应用“第X条”的形式表述。
3、复杂型
复杂型结构是规范性文件最为常见的结构类型,其主要特点是:
(1)条文众多,格式规范。
(2)层次复杂,一般有章、节等层次结构的划分。
(二)规范性文件的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而言,规范性文件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规范的正文部分和规范的附属部分
1、规范的附属部分
(1)规范的名称
规范的名称主要以下一些要素:
①规范的适用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而作为我们的内部规范,往往为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民一庭、刑二庭等等。
②规范的内容。如税收征管、道路交通安全,我们内部的如目标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等等。
③规范的种类。规范的种类往往也表明了规范的效力等级,作为法律法规而言,其种类多样,包括法、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等等。作为我们内部的规范,较多使用的一般是规定、办法、规程等。此外,如果是试行性的规范,还应加上试行、暂行等字眼。
规范名称的确定上,需要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名称不宜过长,应力求简练准确,能起到统领规范的点睛之效。此外,规范名称也应当规范,当然,由于我们只是制定内部规范,因此运用的名称不多,不会产生适用效力等级错误的规范种类的问题,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规范名称中一般不宜使用标点符号,作为例外的是书名号在适当情况下是允许使用的。
(2)题注
题注也就是在规范名称下以括号括起来的一些说明性内容。主要包括规范的制定机关(如审委会、院党组、部门等)、制定的时间、公布的时间、施行的时间,有的还包括修订的机关和时间,有会议的序号等。在我们内部规范中,一般应当包括制定的机关和时间,因顺序上先注明时,后写制定的机关。
(3)目录
目录一般只在较多章节的规范中才予以考虑设置,目前的立法实践中,行政法规以下的规范性文件都较少设置。我们所制定的内部规范,除确有必要外,一般无需设置目录。当然,在我们汇编所有的内部规范时,则可以考虑设置目录,以便于查阅。在此从略。
(4)附件
附件主要包括一些补充性规定,或附带的表格、清单、图表说明、其他的规范文件或条文等。附件也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应用,我们的内部管理规范上应用附件的情况不多,在此也从略。
2、规范的正文部分
规范的正文部分,我们可以具体划分为三大块来进行说明,包括:概括性或一般性规定(总则)、具体性规定(分则)、补充性规定(附则),以下分而述之:
(1)概括性规定
规范的概括性规定的内容多是统领全篇、带有原则性和根本性的,一般包括了规范的目的或宗旨、规范的适用范围、基本的原则和制度等一些内容。
①规范的目的或宗旨
一般在规范之初,会以首先明确规范的目的或宗旨。其格式为:为了……,制定本规则或办法。
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
一是目的和宗旨的内容要简明切实,忌用一些空话套话。
二是目的和宗旨一般只用一个条文,且在开篇的第一条。
三是目的和宗旨如果包含多项内容的,要注意其间的逻辑性,避免杂乱无章。(如交通安全法第一条,略)
当然,如果规范的条文确实太少,也可以不写目的或宗旨。
②规范的依据
一般包括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所谓的事实根据往往就是:结合本院、本部门的工作实际,等等)。
这里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首先,一般而言,除个别条文较少的规范外,都应当列明制定规范的依据。
其次,规范的根据不能太笼统,如不能简单地写成“根据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如果所制定的规范仅用于内部管理方面,确实没有或者无需法律依据的,也可以不写法律依据而单纯写事实根据。
再次,被援引的规范依据应当高于规范本身,在我们的内部规范当中,这样的问题是较少出现的。
再其次,援引的规范根据,特别是法律根据应当与规范本身有切实的联系,不能为文饰而援引,要杜绝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最后,援引的规范依据时要符合位阶顺序规则。如果有相邻的上位法律可供援引的,不宜跨越层阶援引。如果确实需要援引多项依据的,应当按照有关依据的位阶高低排列其顺序,避免出现把低位阶的依据引于高位阶的依据之前。
③规范的适用范围
这主要是便于人们清楚规范的效力范围。这往往包括规范适用的主体(如人员、部门),对象(如车辆、办公楼),某类行为或活动,某类事项、地域等等。实践中,更多的是多种范围的综合。
④负责组织实施规范的主管机关的规定
这一规定是否设立取决于现实需要,如果设置主管机关的,应当注意必要的层级关系。
⑤基本制度
这是指规范中具有统领性地位的一些主要制度,往往用于告诉人们本规范主要的、根本性的内容是什么。如法官助理制度、税收征管制度等。民诉法中的回避、管辖制度等
⑥基本原则
这是指规范所确定的具有根本指导地位的行为规则。在分则或具体规定部分所规定的都是一些较为具体细微的行为规则,而基本原则则是对这些具体行为规范从总体上具有指导意义的准则,如培训制度的原则,目标管理的实施原则等。
应该说基本原则在立法技术、法律解释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相对于我们的内部管理规范而言,基本原则往往只是起到一种宣示价值取向的导向性作用。
以上6项,往往就是总则性部分主要的条款内容,立法实践中也一般按照以上的顺序来排列有关条文。
(2)具体性规定
具体性规定是规范具体内容的展开,一般也习惯地称之为分则部分。
分则的应用格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明示性分则,就是直接以“分则”名称命名,这种格式一般只能适用于分则部分的所有内容都属于同一类型者。在我国,目前仅见于刑法第二编中。
另一种是非明示性分则。由于大多规范中的分则部分内容分别涉及到有关的主体、客体、行为、程序、法律责任、执法监督等不同内容,因此直接冠以分则名称不足以明示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故立法实践中一般采用非明示性分则的形式规定。即在总则与附则两大块之间、属于分则的各部分,根据规范内容的不同具体确定相应的标题(可参见交通安全法的目录)。在一些条文较少的规范中,虽然没有章节的区分,但我们也大致可以根据条文的内容具体哪些属于分则性的条文。
在具体性规定部分,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具体性规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结构要合理,顺序应恰当。
对于多章节的分则而言,各章节之的排列顺序是较重要的,特别是便于人们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律从整体上更清晰地了解规范的内容。
一般而言,分则章节的排列顺序也可分为递进式与平行式两种。顾名思义,递进式是根据事物的发展进程排列各章节的顺序,如案件流程管理,可以选择从立、审、执这样一个顺序。而平行式则是指各章节之间属于相互平行的一种关系,至于相互间的排列顺序也往往是有规可循的,这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刑法分则各类罪之间的排列,就是根据所保护的法益的重要性或者说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来进行排列的。也有些规范分则各章节的排列顺序较为复杂,不那么容易掌握,这是值得注意的。包括那些没有明确区分章节的规范,其条文的排列顺序同样应该注意。
至于分则的具体内容方面,由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无法在此作更详细的展开。
Ⅶ 下班时,如果有同事和自己顺路应该带上她一起走吗
现在,买套房可能要奋斗一辈子,但买车只要奋斗两年左右就能买到代步的手推车。 刚上车的感觉,仿佛到达了人生的顶点。 我还记得第一次开车上班时内心的喜悦。有车一族,路过的同事,你有还是没有?公司不大。 有车的事情也很快传开了。 我问一下上班时以前一起上班的同事。 要不要一起去,自然我就成了这位同事的专职风车司机。 每天把他接到小区门口,一起去上班,下班回家,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我没有接他,但是,我耳边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
谢静分析说,李先生因自身原因造成两人受伤,应对张先生的损失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摩托车后座不得乘坐未满12岁的未成年人。 轻便摩托车不能载人。 张先生作为一个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知道电动自行车不能搭载成年人。 小张在损害结果的发生上也有一定的过失,所以必须减轻小李的责任。
Ⅷ 如何走上法律道路
司法警察是人民法院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一支准军事化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司法力量,是依法设立的人民警察的一个独立警种,是人民法院有效行使审判权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形式下,人民法院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法警队伍为审判工作服务的职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警察队伍,是形式发展的需要,是严肃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的需要,是全面加强审判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好的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需要。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进程的稳步推进,以及人民法院改革的深入进行,法警职业化被历史性的摆在了人民法院的面前,成为继法官职业化建设之后的又一个崭新的、带有时代特征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我国新世纪法警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发展方向。法警职业化是指法警的"兼业禁止",即以服务审判为专门职业,并具备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地位和职业保障。这个概念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人民法院要按照法警职业的特点,按照法律程序来选拔真正能够担任法警工作的人,而不是无论素质高低、身体好坏都可以当法警;第二,人民法院要建立法警的保障机制,包括法警的职业地位、职业权利和职业保障,使法警能够准确高效的依法履行职责。当前法警队伍普遍存在着"人员少、年龄大、素质低、兼职多、装备差"的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影响到了法警职责的正常履行。因此,法警走职业化道路是提高法警素质、树立职业形象的必然选择,也是法警队伍面对新时期中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法警职业化是由其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法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可以总结概括如下:1、武装性。法警是一支带枪的队伍,是人民法院直接指挥和管理的一支武装力量,也是一支战斗队。因此,这支队伍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由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有坚强战斗力的法警组成。2、关联性,即法警与审判工作的必然联系。法警虽然是人民警察序列中一个独立的警种,但他是伴随人民法院的诞生而产生的,是伴随着审判工作的发展而发展的,法警是人民法院干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诉讼活动中的法定成员,肩负着维护国家法律威严的重任。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法院审判工作涉及的领域不断拓宽,任务日益繁重,与之相适应的法警的任务也将不断的扩大和加重,特别是审判和执行的保障任务将越来越繁重。因此,统一思想,健全机构,加强管理,扎扎实实的抓好法警队伍建设,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3、权威性,就是法警在审判工作中的作用。法庭审判秩序的维持,生效判决、裁定的执行,各类法律文书的送达,审判权力的实现,紧急情况的处理,都需要法警队伍作保障,尤其是对死刑罪犯的执行,更需要法警的直接参与和配合。维护法律的威严,保障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形的和无形的武装力量作后盾,单靠"法官"是不够的,还要靠"警官","两官"结合,才能圆满完成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法警职业化对目前法警队伍建设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法警职业化意味着法警必须具有军事素质和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要"文武兼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规定的法警的八项职责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警卫法庭、值庭、提押、看管人犯和罪犯等;二是协助有关业务庭室搞好执行工作,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进行查封、扣划、冻结或没收活动;三是对死刑犯人执行死刑;四是合法的其他职责。其中值庭、提押、看管被告人,以及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执行死刑等任务危险性大,紧急情况发生率高,因此要求法警不但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反应敏捷,能够在瞬间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而在协助执行案件时,需要法警查封、冻结、扣划、没收被判决、裁定的银行存款或财产,因此,法警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并熟悉执行程序。这就要求法警必须经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和理论知识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以具备良好的实践素养和工作技能。所以,法警职业化的深刻内涵,意味着法警的资格有严格的标准,并非人人都能当法警。2、法警职业化有利于稳定警心,解除法警的后顾之忧,使法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按照以往的习惯,法警若到了45岁以后,便不再从事法警工作,一部分人会转为从事审判工作。但近年来,随着法官法的严格实施和司法考试制度的逐步完善,法警队伍里年龄偏大或专业知识欠缺的人,进不到审判员队伍中去,若让其退警,这一部分人可能会无出路。如何解决这一顽疾,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性问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针对法警队伍警力不足,缺少编制等情况,提出了实行聘任制法警的工作思路,并已开始在部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试行。在2002年下发的《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部分司法警察试行聘任制实施意见》中明文规定:"聘任制司法警察聘期一般为三年,年龄达到35周岁的一般不再续聘"。由此可见,法警不是一份可以养老的职业。退警之后将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在职法警不得不思索的一个问题。若带着顾虑去工作,难免会分心,会产生消极心理,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再者,除在编法警和聘任制法警以外,还有一部分无编制的法警,他们工作不少做,待遇却比较低,因此无法安心,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觉得当"法警"不如当"法官",当"法警"不如当"民警"。同样是所属人民警察的一个序列,公安民警一经录用,若非因违反规定或触犯法律而被依法辞退,便可以终身从事公安工作,直至退休,安享晚年。那么,法警为什么不可如此呢?这样很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与动摇。而法警职业化,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编制有了,工资高了,退休后的生活也有保障了,法警们就可以抛除心头的一切杂念,全力以赴,一心扑到工作上去。3、法警职业化有利于保障法警在法院中和社会上的地位。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多年来,法警工作一直没有列入法院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既没有像重视审判工作那样重视法警工作,也没有像抓审判工作那样来抓法警工作,从而使法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没有显露出来,以致于出现了不少机关团体和许多群众不知道法院里有一支司法警察队伍,不知道法警所从事的工作等现象。在现在法治国家,法官维系国家法治的特殊群体,而其在履行审判职能时,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法警来作保障。可以说,法官和法警同等重要,相辅相成。因此,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对法警提出严格的职业化要求,法警必须具有鲜明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特征,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三、法警如何走上职业化道路 法警职业化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关怀下稳步推,要紧随法官序列、法官助理序列、书记官序列的改革步伐,对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和细化,从职业准入、职业保障等基本问题着手,以适应现代法院的工作要求。1、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1)1997年5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规定,担任法警的学历为"具有高中毕业以上程度",这与现代社会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已经不相符合,应将其改为"具有法律专业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即法院录用的法警应该是高起点、高学历、高素质,且具有相当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 (2)认真按照《人民警察法》及《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录用程序招录法警,全面考核,仔细审查,做到成绩公开,名次公开,确有不符合条件者坚决不予录用。消除"关系警"、"人情警"、"金钱警"等现象,确保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2、严格法警机构领导的选拔、任用条件。担任法警机构的领导应从优秀的法警中选任,不能从其他庭室调任或委任。原则上,司法警察局的领导可以从法警总队选任,法警总队的领导可以从法警支队选任,法警支队的领导可以从法警大队选任。选任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民主原则,加强监督,不搞"一言堂",切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让那些确实有能力,踏实肯干的人走上领导岗位。3、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对于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学历层次比较低的业务骨干,要注意加强在职培训。可以规定法警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达到法律本科学历,如果在5年内拿不到本科学历,就需要调整工作岗位,就不能再当法警了。4、取消"兼职法警"。目前,仍有很多法院的法警分散在各个业务庭室,或兼职书记员,或兼职执行员,甚至是专职的,当法警却不做法警工作,此种现象给法警队伍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要取消兼职,让法警全部归队,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行动,使法警队伍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5、健全机构,配齐人马。根据法警的工作职责,法警支队除下设直属大队外,还应设立办公室、警务室(负责训练、调配警力等事宜),明确分工,各负其则。同时选配适合各项工作的法警充实到各室,有利于发挥特长,提高工作效率。6、实行"司法警察执行员等级制"。即由低到高分别设立五等司法警察执行员、四等司法警察执行员、三等司法警察执行员、二等司法警察执行员、一等司法警察执行员,根据法警参加工作时间及平日工作中立功受奖情况,将德、政、工、勤相结合,制定统一标准,择优评定,有功可升,有过可降。被评为探员的法警可以优先晋升警衔,选任领导,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7、建立和完善法警职业保障制度。(1)各级法院要积极与当地编委和有关部门协调,努力为法警争取编制。法警一旦入编被正式录用,除正常工作变动外,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将其停职、免职或转调,以保证法警地位和身份的稳定性,增强法警职业的神圣和荣耀。(2)法警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享受国家规定的警衔津贴和其他津贴、补贴以及保险福利待遇,有必要的话还应适当提高一些,以维持法警较高的生活水准,维护法警应有的尊容,使其心无旁鹜地履行职责,预防腐败和办事不公。对此,各级法院应切实加强法警的职业收入保障,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法警职业收入保障制度,确保法警能够按期足额领取工资和津贴,并逐步提高法警待遇,实行“高薪养廉”,增强法警职业的吸引力,增强法警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自律能力。法警退休后,应当享受全额薪俸,以解除其后顾之忧,使其安度晚年。 (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法院已成为社会各种矛盾的“显示屏”。法警队伍作为一支强制执行力量,特别是接管执行死刑任务后,所担的职业风险越来越大,极易遭受当事人的报复、围攻、伤害。因此,建立法警职业安全保障制度,把法警的保险待遇落实到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为此,除对每一位法警实行财产、医疗保险外,还要实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金额每人每年至少8万元以上,以增强法警抗御职业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其职业安全。 (4)学习和训练是法警很重要的两项日常工作。在学习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组织法警开展读书、讨论、模拟办案、案例分析等。同时应鼓励法警创作和发表调研文章,巩固学习成果;在训练上,各级法院应给予大力支持,将法警的训练经费及其他开销费用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为法警提供必要的训练场地、设施装备,配备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并确保落到实处,为法警队伍的软件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5)建立和完善符合法警职业特点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健全法警自律机制,增强法警的反腐倡廉意识,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和完善法警申述控告权利保障制度,切实维护法警的合法权益。对法警处分错误的,作出处分的法院应当及时予以纠正,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给予足额补偿。对打击、报复法警的,应严厉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D)</meta name="generator" content="microsoft frontpage 4.0">
Ⅸ 卷、编、章、节、条、款、项、目在文章中如何应用
作为规范性文件的结构单位,主要包括了:卷、编、章、节、条、款、项、目,这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其中,卷、编、章、节是标题结构单位,条、款、项、目是条文结构单位。
从另一角度而言,卷、编、单、条是独立的结构单位,它们不以其他结构单位(主要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节、款、项、目则是附属的结构单位,它们必须以其他结构单位(指上位的结构单位)的存在为前提。
(一)章的应用:
章是规范性文件中常见的结构单位,其格式为“第X章”
在章的应用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是:
1、必须规范性文件内容较多,并且有划分层次的需要。
内容繁多,才有应用章的可能性,而层次复杂,才有应用章的必要性。
2、在内容上,各章之间应当既相对独立,也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没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没有设章的必要。但在另一方面,各章还应当根据其所规范的内容于相互间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从而产生协调一致的整体性。
3、各章的篇幅应当适当。应当尽可能保持规范整体体系上的均衡性,避免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作为章的篇幅的最低限,一章中应当有两条以上的内容,但特殊情况下,附则中仅包含一个规范条文的情形也是有的,这可视作例外。
(二)节的应用:节的应用频率相对章而言要较少,其应用格式为“第X节”。
对节的应用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作为附属性结构单位,节只能于章下设置,不能脱离于章而独立存在。
2、节只应当在必要时才予设立,不应过滥。
3、与章的应用相同的是,各节本身的内容应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同一章下的各节之间也应当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三)条的应用:
条是规范性文件中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最不可或缺的单位,在这一意义上而言,条可以说是规范性文件最具有根本性意义的独立结构单位。
规范性文件中可以没有其他任何的结构单位,但却不可能没有条,条既可以完全独立于卷编章节款项目而存在,也可以在章下设置,还可以在节下设置。
条的应用格式,是“第X条”,对于某些条文较少的规范,还可能以汉字序数的“一、二”的形式出现。在极个别情况下,如某些司法解释中,还可能会以阿拉伯数字的“1、2”这样的非常规形式出现,但对此,我们不提倡在制定内部规范时适用。
至于前两种,根据规范的条文多少及结构类型来合理选择,较合适的还应当是应用“第X条”的格式。
关于条的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条的长度应当适宜。2、条文的内容应当独立完整,特别是在逻辑上应当完整。
3、条文之间也应当保持一定的逻辑顺序。
(四)款的应用:
款的应用频率可以说仅次于条,也是相当高的。款的应用格式是以自然段划分,无需序号,相互间仅以句号区分。
作为附属的结构单位,款严格隶属于条,不能脱离于条而单独存在。款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条的逻辑结构问题,特别是在条的内容偏长且蕴含多重意思或多层结构时,可以通过款的设置使条显得内容更具有条理性,更清楚易懂。
款的应用应当注意的问题是:
1、款的设置如节一样,只应在必要时才予设置。
2、款的设置上有多种方式。
(五)项的应用:
项是次于款的结构单位,尽管同属于附属性结构单位,但是项在设置上却较款要更为灵活。即项并不严格隶属于款,我们既可以在款下设项,也可以在条下直接设项。
而与项相同的是,项的使用同样是为了解决条的结构问题,使蕴含多重意思与多层结构的条的内容能够更清晰地得以表达。
项的应用格式是以“(一)、(二)”方式,分段表述,相互间以“;”号相区分。在个别情况下、特别是各项内容较少的时候,也会不进行分段,而在一段内连续排列,但这较为罕见。
项的应用应当注意以下的问题:
1、项的应用应当有必要性
(1)当条文只有一层完整的意思(因此无设款的余地),但这一层意思又包含多个部分时(因此有设项的必要),可以考虑设项,这属于在条下直接设项的情形;
(2)条下已经设款,而款本身的内容也较多,结构也复杂时,有必要进一步设项,这是款下设项的情形。
2、项不具有完全独立性与完整性。
3、项的数目应有限制。
(六)目的应用:
目是项下的一个结构单位,也是目前规范性文件中所使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作为附属性结构单位,目严格隶属于目,不能脱离于目而独立存在。
目的应用格式是:用阿拉伯数字“1.、2.、3.”,分段表述,以“;”区分。
(9)法官助理条例扩展阅读
根据《立法法》我国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是法律和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制定全国性的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制定部门规章、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制定地方性规章,除以上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均可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有时政府省部一级也会制定规范性文件,人大是无权制定规范性文件,但有权审查)。
建议初学者在区别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时不要看名称,而是看制定机关,如《XX省卫生防疫条例》系由省人大制定属地方性法规,《XX省人民政府关于XXXX的暂行办法》是由省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XX部关于XXX办法》属部委规章,《XX市城市卫生暂行规定》是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Ⅹ 浅析如何进一步加强司法警察的职业化建设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法治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法官职业化的发展,对司法警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打造一支更加适应新时代,能更好的服务于审判的一流司法警察队伍,必须走司法警察职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司法警察职业化的必要性 (一)司法警察职业化建设是其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 司法警察是人民警察中的一个独立的警种,是设置在人民法院的、执行着特定司法任务的人民警察,它与公安、安全、监狱、劳教警察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其司法性、武装性、行政性明显区别于其它警种,它担负着维护国家法律尊严、保障审判工作顺利进行和维护审判机关尊严的重要使命,发挥着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管好用好这支特殊的队伍必须走职业化建设之路。 (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职业化符合司法改革中法律职业专业化的发展要求。 进入新世纪后,各项司法改革蓬勃发展,而法律职业专业化是改革最显著的趋势之一。随着法律体系不断扩大,法律分工的不断细密,对司法工作者而言,只有对自身所从事的司法领域业务精通,掌握熟练的技能,具有敏锐、深邃的思维品质,具有越来越专业的水准,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法警职业化的发展正是使法警对自身从事的工作性质、特征加以研究、探索,提高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的过程,必将能极大地促进司法警察队伍的发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三)司法警察职业化发展也是法官职业化的要求。 法官职业化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审判职权的进一步细密化、专业化,在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等组成的审判系统中,各司法人员应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否则就会影响司法效率和公正。而法警在审判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八条和第十一条明确界定了法官与法警的相互关系。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从产生之日起在审判工作中就与法官密不可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重大复杂案件呈现出上升趋势,法警从事的警务活动并非一般的公务活动,它具有特殊而鲜明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特征,在审判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人民法院的一支重要的司法力量,司法警察不应是大众化专业,不能把法警这个概念游离于法院队伍概念之外,其工作目标就是为审判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在法官职业化正不断探索、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也应当紧紧跟随法官职业化发展的步伐,摸索法警职业化的发展之路,使法警职业化与法官职业化相互协调、融合。 (四)法警职业化建设是司法警察队伍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的基础。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是,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值庭时负责传唤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和罪犯;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执行死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而现实中,一些法院司法警察还可兼任书记员、驾驶员、执行员的一些工作,甚至将司法警察用在保安岗位上或从事其他一些勤杂性工作,对于司法警察而言,职责无限扩大,使司法警察的队伍管理无从规范,而且“勤杂工”式的司法警察不便于教育训练,不便于管理。要使司法警察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效力于本职工作,就必须实行司法警察职业化、专业化,这样才能消除职责不明等弊端,使司法警察队伍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促进法警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推行司法警察职业化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法警队伍的现状,笔者认为,推行司法警察职业化建设应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建立职业化的选人用人机制。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对司法警察任用所做出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是对司法警察队伍人员建设的重要规范保障。当前,在一些人民法院中,尤其是在基层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法警队伍在进人方面把关不严,标准不一,致使司法警察队伍警员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与《条例》所规定的司法警察任用条件严重相悖离。就目前而言,现有法警队伍存在着警员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司法警察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难以完全适应审判保障工作需要的被动局面。所以,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制定一套严格的司法警察录用机制(例如司法警察资格考试),杜绝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法警队伍,纯化司法警察的来源,同时对在编法警队伍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对确实不符合法警条件的要调整出法警队伍,对年龄偏大不适应法警工作的在法院内部作相应调整,优化司法警察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严把“进口”,疏通“出口”,这是进行司法警察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前提。 (二)提高司法警察职业道德修养。 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遵循司法警察特殊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要求,概括和总结司法警察特殊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职业实践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它的职业活动受法律制约,受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制约,并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司法警察与当事人、行为参与人、犯罪分子以及与公诉人、律师、法官及法院内部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都有特定的联系与道德关系调整。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正是基于要调整好与上述各调整对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以明晰在依法履行职务时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具体来说,司法警察职业道德主要应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忠于职守、服务审判、公正执法 ;2、规范执勤、保障诉讼、注重效率;3、严明纪律、服从指挥、团结协作 ;4、注重仪表、文明礼貌、方便群众;5、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清正廉洁。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必须要求司法警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形成专业化的法警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提高政治素质、自身修养,养成自律意识的同时,加强监督力度,营造他律环境。 (三)提高司法警察专业技能。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职业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仍然是不断提高法警的战斗力,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审判工作。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司法警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法警的“看家”本领,这也是法警专业化素质的标志之一。要认真贯彻“两严”训练方针,切实从难从严从实际出发狠抓业务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组织司法警察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的各项要求。定期开展更新知识的培训,使司法警察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坚持开展器械技能,武装越野训练,增强司法警察的身体素质,培养英勇顽强的作风和吃苦拼搏精神。紧密结合警务工作实际,按照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执勤业务、审判业务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充分利用好司法警察专项训练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健全各种训练制度,确保训练任务的完成,全面提升司法警察的整体水平和技能素质。 (四)充分保障司法警察职业自治权。 职业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享有充分的独立自治权。法警在行使司法警察权时,应当享有自己独立的决定权、自由裁量权,比如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警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根据司法警察的专业要求来制止、惩罚违法当事人,有权决定制止违法行为的方式、标准等。但目前,这些权力仍在由法官行使,实际上是法官的审判权使用扩大化,法官的审判权应当是对案件进行裁判的权利,而对民事诉讼程序的维持,应当由法警的司法警察权来承担。在对法官职业化进一步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并保障司法警察的职业自治权,该由司法警察履行的职责必须由司法警察履行,不该由司法警察做的事情,应该尽快脱离。 (五)建立健全有利于职业化法警成长的激励机制。 一是精神激励。推行法警职业化建设,必须坚持“政治建警”,把政治合格放在专业化建设的首位,要加强对司法警察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法警的思想政治觉悟,通过引导和激发,使法警热爱法警事业并愿意为法警事业献身,这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各级领导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是物质激励。司法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除了进行精神激励外还应该辅以适当的物质激励,法警的经济收入应该提高,但必须是通过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质的提高而获得,不付出相应的劳动,只要求提高收入的观念是与价值规律相悖的,人民法院要以工资待遇、奖金分配、福利补助来增加法警的收入,体现法警工作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不可相互割裂,也不能搞计划经济时代的“一刀切”、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是物质激励之大忌,要通过奖勤罚懒反映专业化法警的成就感与优越性。三是典型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法警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新时代法警典型非常必要,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感染法警,以榜样的先锋作用激励法警,使广大司法警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建立符合法警职业化需要的约束机制。 一是法规约束。《人民警察法》、《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法》等相关法规是职业化法警必须遵循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所有行为必须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做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不为之”。二是加强内、外部相结合的监督约束。要采取考核考察、民主测评、通报反馈、明查暗访等多种方法对法警专业行为进行监督,广泛地动员社会群众和当事人积极参与监督。司法警察必须按章办事,按规定作为,一切有损于法警专业形象的行为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罚。对法警履行职务行为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决不迁就。对那些苗头性的问题,进行及时提醒,防患于未然。三是自我约束。专业化法警必须具备自我约束力,八小时以外做到“慎独”,时刻牢记自己不仅代表着人民警察,还代表着人民法院,自觉维护法警的公众形象。作者:梁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