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能制定地方法规吗
『壹』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代表)依法行使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的权利,做好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和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的提出、办理工作适用本条例。
有关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按照《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是法律赋予代表的职权,是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和推进国家机关工作的重要形式。
代表议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即具有法律效力。
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是有关机关、组织的法定职责,有关机关、组织应当认真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本条例的实施。第二章提出与审议第五条代表应当与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注重调查研究,听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依法提出议案和建议。
代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有关机关、组织应当给予支持与协助。第六条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应当事实清楚,要求明确具体。第一节议案的提出与审议第七条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提出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议案应当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决定之日起至主席团决定的代表议案截止时间之前提出。第八条代表提出议案,应当使用议案专用纸书写。提出的议案应当写明案由、案据和方案。第九条代表提出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
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由主席团提出关于议案的决议,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议案经表决未获通过的,转为建议。
未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转为建议。第十条代表可以用书面形式要求撤回本人提出的议案。
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在交付大会表决前,提出议案的部分代表要求撤回,致使提出该议案的代表不足十人的,经主席团同意,大会对该议案的审议即行终止。第十一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议案审查委员会审议议案时,可以把内容相同或者相近的议案并案处理;议案涉及专门性问题时,应当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和专家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第十二条大会秘书处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议案审查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向主席团提供关于代表议案审查意见的报告,经主席团通过后印发代表。第十三条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下一次会议备案或者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一次会议审议。第十四条授权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大会会议闭会后审议的议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先交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有关专门委员会应当在大会会议闭会后两个月内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再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在审议议案时,应当邀请有关方面的代表列席会议。第二节建议的提出第十五条代表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市各方面工作的建议。
建议可以由代表一人提出,也可以由代表联名提出。
代表可以通过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提出建议。
对代表以电子文件方式提出建议的,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予以确认,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第十六条代表提出的建议涉及检举、控告或者申诉的,在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时,应当提供其所知的事实依据或者线索。第十七条代表对涉及本人及亲属的诉讼案件的问题或者本人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辩护人的诉讼案件的问题,不宜以建议的方式提出。第十八条代表可以用书面形式要求撤回本人提出的建议。建议撤回后,其办理工作即行终止。
『贰』 市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吗
法律分析: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三十一、 将第六十三条改为第七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第三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删除第四款。增加三款,作为第四款、第五款、第六款:“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叁』 副省级城市有立法权吗
是的,可以这么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现有的15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南京市、杭州市、济南市、武汉市、广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是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厦门市、深圳市是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大连市、宁波市、青岛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所以目前的副省级城市有立法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 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肆』 武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行政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确保依法行政,维护法制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依据法定职权制定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规范性文件分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市人民政府、各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为政府规范性文件;政府职能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简称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为部门规范性文件。第三条政府及其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人事、行政、外事、财务管理等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公务规则、向上级行政机关的请示和报告、对具体事项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其他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不适用本规定。第四条本市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含修改和废止)、审查、发布、备案等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五条违反本规定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无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拒绝执行。第六条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违反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不得超越制定主体的法定职权范围。法律、法规和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七条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事项,不得设定行政收费项目,不得设定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第八条规范性文件的用语应当准确、简洁;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第二章起草第九条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对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对规范性文件所要解决的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者拟规定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进行调研论证。第十条起草规范性文件,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意见。起草部门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第十一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起草部门应当研究处理,将意见采纳情况反馈给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并在草案说明中载明。第十二条政府规范性文件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部门规范性文件由其内设的有关业务机构或者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起草。起草规范性文件,可以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参加,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组织起草。第十三条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单位应当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机构的意见。必要时,可以由两个以上部门、机构联合起草。相关部门、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草案内容提出重大分歧意见的,起草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和处理情况,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载明。第十四条部门规范性文件或者由部门组织起草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由部门法制机构统一审核,经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部门法制机构的审核意见应当在起草说明中载明。第十五条提请政府审议的政府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在正式发布之前应当由政府办公厅(室)转送政府法制机构审核。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的政府规范性文件送审稿,经政府法制机构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报本级人民政府审议。第三章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审查第十六条部门规范性文件,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经部门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后,应当在发布之前送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未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同意的部门规范性文件不得发布。第十七条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的部门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起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共同起草的,应当由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并由主办部门负责送审。第十八条送审部门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送审稿时,应当同时提交起草说明、起草依据以及有关征求意见的材料。第十九条对送审部门送审的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送审部门。政府法制机构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审查意见的,视为审查同意。第二十条部门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作出不予同意、补充修改、暂缓制定或者报本级人民政府裁决的意见,退回送审部门:(一)违反本规定第六、七条规定的;(二)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基本条件尚不成熟的;(三)有关部门对部门规范性文件送审稿规定的主要内容存在较大争议,送审部门未与有关部门、机构充分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政府法制机构根据前款规定作出不予同意、补充修改或者暂缓制定的意见之前,应当听取送审部门的意见。
『伍』 市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吗
可以的,不过不能违背宪法准则,制定了之后要交由地方性的人大审议通过。
『陆』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作出修改
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未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二、对《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二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项目审查机关不得批准”。三、对《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本市划定山体保护范围。禁止在山体保护范围内擅自挖砂、采石、取土。”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生产建设单位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征占地面积、挖填土石方总量等标准相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应当按照生产建设项目立项权限报市水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地区综合行政审批部门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报项目所在地区水行政部门备案。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四、对《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作出修改
将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区人民政府对在辖区内江河、湖泊、水库和人工水道水域范围内建设的对水体有污染的餐饮等经营场所,应当责令关闭或者搬迁。”五、对《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十二条第三项修改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符合本市执行的标准”。
(二)将第三十八条第一项修改为“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许可证(照),已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
(三)删去第六十九条第三款。
(四)将第七十条第一款中的“环境保护部门”修改为“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
(五)将第七十一条第一款中的“环境保护部门”修改为“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
(六)将第七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六、对《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在第八条第一款中的“氧化乐果”之后增加“毒死蜱、三唑磷”。
(二)删去第九条第一款中的“持证上岗”。
(三)将第十七条第一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农药销售者销售禁用的农药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的农药和用于违法销售的工具、设备等,违法销售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删去第二项。
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蔬菜生产者使用禁用的农药的,责令改正,没收禁用的农药,蔬菜生产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蔬菜生产者为个人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将第四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蔬菜生产者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蔬菜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责令改正,蔬菜生产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蔬菜生产者为个人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七、对《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各级各类档案馆根据国家关于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
(二)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禁止向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出卖、赠送前款所列档案。”
(三)将第二十四条第四项修改为“擅自出卖、转让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的”;将第十三项修改为“违反规定从事档案中介服务活动的”。
(四)删去第二十五条。
(五)删去第二十八条。
『柒』 武汉市制定的规章属于什么类型法律
属于地方性法规,不属于法律。
『捌』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办法》等8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
一、《武汉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办法》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负责道路、桥梁交通的管理,排除道路障碍,保证交通畅通。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批准和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二)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单位和个人需要临时占用道路从事经营的,应持有关批准文件,填写临时占用道路申请表并附占道地点平面示意图,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缴纳占道费,并由城市管理、工商部门分别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三)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公安部门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修改为“城市管理部门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
(四)将第十九条第三项中的“到批准挖掘道路的公安部门领取挖掘道路许可证”修改为“到批准挖掘道路的城市管理部门领取挖掘道路许可证”。
(五)将其他条款中的“公安部门”和“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分别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二、《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
将第十二条第六项改为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占用城市道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三、《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
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的“未经市交通、规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四、《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
(一)删去第十二条第二款中的“不得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厅,”。
(二)删去第十三条中的“单位应持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文件,个人应持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农场)办事处认可的文件,”。
(三)将第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从事歌厅、舞厅、卡拉OK厅和电子游艺娱乐活动经营以及非个体演员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表演)活动的,由所在地的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四)将第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从事音像制品零售的,经所在地的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核发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报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五、《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
将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修改为“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六、《武汉市宗教事务条例》
删去第二十条中的“和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管委会的”。七、《武汉市文物保护若干规定》
删去第十七条中的“和宗教事务部门”。八、《武汉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删去第十二条中的“变更法定地址、”。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