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法规
❶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制定地方性法规活动,提高制定地方性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湖北省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本市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除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外,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根据本市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其他事项。
前款规定的事项中,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二)从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湖北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三)遵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
(四)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活动;
(五)公平、公正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六)科学、合理地规定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防止强化部门利益。第二章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准备第一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计划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代表和有关方面的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以及本市的实际需要,经过调研论证,提出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计划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决定。第六条对没有列入年度计划的制定地方性法规建议项目,急需当年审议制定且条件成熟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补充列入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计划。第二节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第七条地方性法规草案一般由市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组织起草。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拟联名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由其自行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予以协助;没有自行起草条件的,可以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需要指定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或者专家起草。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确定起草工作负责人,落实起草工作人员,并根据制定地方性法规计划的要求,作出起草进度安排;不能按要求如期完成起草工作的,要写出报告,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说明情况。第九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主要内容有分歧意见时,属本市行政管理方面的,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属于其他方面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协调。协调工作应当在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之前完成。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可以根据需要提前参与起草工作。第十一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根据需要,听取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的情况汇报,督促起草工作按期完成。第三章地方性法规案的提出第十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十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案。第十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案。第十四条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起草经过和主要内容。
❷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等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修改六件地方性法规的部分条款
(一)对《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作出如下修改
1、将第十条第三款修改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填堵原有河道沟叉、贮水湖塘洼淀和废除原有防洪围堤。确需填堵或者废除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按防洪要求必须修建替代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修建。”
2、在第十二条增加一款,作为该条第一款,即“除堤防吹填固基、整治疏浚河道等公益性采砂外,长江、汉江本市管理范围内禁止采砂。”
3、将第二十二条第二项修改为“违反规定堆放黄砂等物料的,责令限期清除,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对《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作出如下修改
1、将第二十七条修改为“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擅自动工的,由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生产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2、将第二十八条修改为“单位或者个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不进行治理的,由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仍不治理的,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三)对《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作出如下修改
将第二十九条中的“三万元”修改为“五万元”。
(四)对《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作出如下修改
1、将第十六条修改为“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的选址方案,经风景区管理机构审核后,按照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
2、在第十九条第二款后增加“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东湖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五)对《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作出如下修改
1、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等毁林行为。”
2、将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中的“进行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等活动”修改为“进行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等活动”,将“责令补种毁坏株数一至三倍的树木”修改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至三倍的树木”。
(六)对《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作出如下修改
1、删去第二十三条第二项,其他项的序号作相应修改。
2、在第二十三条中增加一款,作为该条第二款,即“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二、废止两件地方性法规
(一)废止《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12月21日武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1992年3月14日湖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根据1997年10月17日武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办法〉等八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根据2010年9月15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二)废止《武汉市城市排水条例》(2002年9月29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1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重新公布。
❸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武汉市专利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十五条。二、对《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删去第六条。
(二)将第九条修改为:“劳动者求职应当如实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技能、工作经历、求职愿望等情况。”三、对《武汉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人才中介机构应当对人才招聘单位进行资格审查。”
(二)将第十八条修改为:“人才应聘可以通过人才中介机构、人才交流会等方式进行,应聘人员应当如实介绍本人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知识技能、工作经历、求职愿望等情况。”四、对《武汉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中的“有本市常住户口或者居住证”,删去第二款中的“并按规定提交申请材料”。五、对《武汉市献血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十七条中的“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效用血证明以及”。六、对《武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十五条中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七、对《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采伐林木,依法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竹林,以及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二)删去第三十八条。
(三)将第四十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八、对《武汉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二十八条中的“凭有效证明材料”。九、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作出修改
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十、对《武汉市房产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二十条修改为:“交易买卖房屋,双方当事人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区房管部门申报合同网签备案。”
(二)删去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
(三)将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实行协议租金的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或者提供委托服务的房地产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应当自租赁契约签订之日起十五日以内,持个人身份证件和房屋租赁合同向房屋所在地的区房管部门登记备案。”十一、对《武汉市法律援助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五条中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下列证明材料”修改为“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供下列材料”。
将第一项中的“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修改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
将第二项修改为:“(二)经济困难承诺书;”。
增加一款,作为第十五条第二款:“经济困难承诺书应当载明申请人的家庭人口状况、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人均收入等信息。”
(二)将第十六条中的“无须提供经济困难证明,但应当提供相应证件或者证明材料”修改为“无须出具经济困难承诺书”。
(三)将第十七条中的“无须提供经济困难证明”修改为“无须出具经济困难承诺书”。
(四)将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中的“及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修改为“及时提供有关材料”。十二、对《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删去第三十八条第一项中的“已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
(二)删去第六十九条第二款。
(三)将第七十一条第一款中的“未经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批准”修改为“未经区行政审批部门批准”。
(四)删去第七十二条第三款。十三、对《武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作出修改
将《武汉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第二十条、《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应当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未规定、也未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和数额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奖励和报酬:
“(一)将该项科技成果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实施转化的,按照转让或者许可所得净收入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二)将该项科技成果以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按照形成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七十的比例;
“(三)将该项科技成果自行实施转化或者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转化项目投产后连续三至五年,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百分之五的比例给予奖励和报酬,或者参照此比例,给予一次性奖励。”
❹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作出修改
将第十五条修改为:“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未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二、对《武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作出修改
(一)将第二十条第三款修改为:“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虽未超过国家或者省规定的排放标准,但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
“(二)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二)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一款中的“项目审查机关不得批准”。三、对《武汉市水土保持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一条修改为:“本市划定山体保护范围。禁止在山体保护范围内擅自挖砂、采石、取土。”
(二)将第十三条修改为:“生产建设单位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时,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征占地面积、挖填土石方总量等标准相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告表应当按照生产建设项目立项权限报市水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地区综合行政审批部门批准;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报项目所在地区水行政部门备案。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四、对《武汉市水资源保护条例》作出修改
将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区人民政府对在辖区内江河、湖泊、水库和人工水道水域范围内建设的对水体有污染的餐饮等经营场所,应当责令关闭或者搬迁。”五、对《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十二条第三项修改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符合本市执行的标准”。
(二)将第三十八条第一项修改为“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许可证(照),已办理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手续”。
(三)删去第六十九条第三款。
(四)将第七十条第一款中的“环境保护部门”修改为“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
(五)将第七十一条第一款中的“环境保护部门”修改为“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
(六)将第七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工业生产中因使用固定的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处理。”六、对《武汉市蔬菜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在第八条第一款中的“氧化乐果”之后增加“毒死蜱、三唑磷”。
(二)删去第九条第一款中的“持证上岗”。
(三)将第十七条第一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农药销售者销售禁用的农药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违法销售的农药和用于违法销售的工具、设备等,违法销售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删去第二项。
增加一项,作为第二项:“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蔬菜生产者使用禁用的农药的,责令改正,没收禁用的农药,蔬菜生产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仓储企业和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蔬菜生产者为个人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将第四项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蔬菜生产者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蔬菜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的,责令改正,蔬菜生产者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蔬菜生产者为个人的,处一万元以下罚款。”七、对《武汉市档案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修改为:“各级各类档案馆根据国家关于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馆收集档案范围细则和工作方案,经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施行。”
(二)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禁止向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出卖、赠送前款所列档案。”
(三)将第二十四条第四项修改为“擅自出卖、转让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或者将档案卖给、赠送给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的”;将第十三项修改为“违反规定从事档案中介服务活动的”。
(四)删去第二十五条。
(五)删去第二十八条。
❺ 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2010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实现本市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市人民政府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区人民政府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支持和配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第四条市人民政府设立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审议下列事项:
(一)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级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
(二)重点镇和中心镇及其他重点发展地区规划以及专业规划;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的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法定图则;
(四)重大项目规划和重点地区建设项目规划;
(五)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事项。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审议意见作为规划审批与决策的主要依据。
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的组成、议事规则等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第五条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是本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规划管理。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该派出机构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指定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区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管理执法机关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城市规划管理相关的工作。第六条城市规划是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本市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经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第七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优化和完善城市功能,保护人文和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环境。第八条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体现滨江、滨湖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重点保护山体、江河、湖泊、旧城风貌区、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及其他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保护价值的区域。第九条城市建设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合理拓展城市空间,符合城市设计的基本要求,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
在旧区改建中应当注重疏解人口,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第十条本市城市规划管理实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制度。第十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守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技术规范,并以上一层次城市规划为依据。第十三条城市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批。第十四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和规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地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交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生态环境、市政公用设施、防灾等专业规划的基本框架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基本措施。
专业规划由专业主管部门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编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后,纳入总体规划。第十五条分区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第十六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派出机构的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武汉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设立派出机构的区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❻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办法》等8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
一、《武汉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办法》
(一)将第六条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负责道路、桥梁交通的管理,排除道路障碍,保证交通畅通。城市管理部门负责依法批准和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挖掘道路许可证,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
(二)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单位和个人需要临时占用道路从事经营的,应持有关批准文件,填写临时占用道路申请表并附占道地点平面示意图,报经城市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缴纳占道费,并由城市管理、工商部门分别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三)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中的“公安部门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修改为“城市管理部门核发临时占道许可证”。
(四)将第十九条第三项中的“到批准挖掘道路的公安部门领取挖掘道路许可证”修改为“到批准挖掘道路的城市管理部门领取挖掘道路许可证”。
(五)将其他条款中的“公安部门”和“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分别修改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二、《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
将第十二条第六项改为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占用城市道路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三、《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
删去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中的“未经市交通、规划、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四、《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
(一)删去第十二条第二款中的“不得经营歌厅、舞厅、卡拉OK厅,”。
(二)删去第十三条中的“单位应持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文件,个人应持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农场)办事处认可的文件,”。
(三)将第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从事歌厅、舞厅、卡拉OK厅和电子游艺娱乐活动经营以及非个体演员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表演)活动的,由所在地的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
(四)将第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从事音像制品零售的,经所在地的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核发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报市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五、《武汉市森林资源管理办法》
将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中“由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修改为“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六、《武汉市宗教事务条例》
删去第二十条中的“和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或者管委会的”。七、《武汉市文物保护若干规定》
删去第十七条中的“和宗教事务部门”。八、《武汉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删去第十二条中的“变更法定地址、”。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❼ 武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21修订)
第一条为了有效防治扬尘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扬尘污染防治与管理活动。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扬尘污染,是指在建设工程施工、建(构)筑物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和堆放、绿化养护等活动中以及因泥地裸露产生的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第四条扬尘污染防治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谁污染谁防治的原则。第五条市、区人民政府(含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对本辖区内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扬尘污染防治情况。市、区人民政府建立大气污染防治协调机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履行扬尘污染防治职责,协调处理有关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组织、考核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第六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具体负责工业企业物料堆场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道路清扫保洁、道路临时挖掘、燃气和市政热力管线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交通工程施工、砂石料运输、港口物料堆场以及主管范围内道路(包括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储备土地以及采矿采石作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水务主管部门负责水务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园林和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绿化养护作业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查处建筑垃圾、预拌混凝土等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审核确定上述车辆行驶路线和通行时间,配合城市管理主管部门依法查处上述车辆未采用密闭方式运输、沿途遗撒泄漏等违法行为。
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具体部门负责辖区内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市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区合法建(构)筑物拆除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区违法建(构)筑物拆除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
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扬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扬尘污染防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国土资源、水务、园林和林业等主管部门和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和扬尘污染防治方案,制订扬尘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减少扬尘污染。第八条鼓励、支持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并实施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加强自律管理。第九条建设单位实施产生扬尘污染的项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当包含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二)组织施工单位制定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并监督方案的实施;
(三)将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列入工程造价,足额拨付,专款专用;
(四)与监理单位签订工程监理合同时,应当要求监理单位将扬尘污染纳入工程监理内容。第十条建设工程施工应当符合下列扬尘污染防治要求:
(一)施工工地应当按照要求设置密闭式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
(二)施工工地的主要道路应当进行硬化,周边破损道路应当及时修复,并辅以洒水等抑尘措施;
(三)施工工地应当设置冲洗槽、排水沟、沉淀池等设施,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作业场所;
(四)施工作业产生泥浆的,设置泥浆池、泥浆沟,确保泥浆不溢流,废弃泥浆采用密封式罐车清运;
(五)施工工地按照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
(六)施工作业易产生扬尘污染的,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应当采取洒水、喷雾等抑尘措施;
(七)在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运送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的,应当采用密闭化运输,禁止从高空抛掷、扬撒;
(八)堆放在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以及无法在48小时内清运完毕的建筑垃圾,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抑尘措施;
(九)闲置或者停工3个月以上的工地,应当对其裸露泥地进行临时绿化或者铺装。
❽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办法》等8件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款的决定
一、《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办法》第五十条修改为:“不宜未成年人活动的文化经营场所,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市场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二、《武汉市技术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由市、区县科委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按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会同有关部门分别给予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技术交易许可证等行政处罚:……。”三、《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下列规定的,由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给予处罚:……(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迁移。违反第三款规定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没收非法所得,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四、《武汉市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修改为,“不服从市场管理、不在指定的地点经营、乱设摊点和在场外交易、不保持摊位清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300元以下的罚款。”五、《武汉市邮政通信条例》第五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将收寄的信函、明信片以及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和收取的资费退回寄件人,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吊销营业执照。”六、《武汉市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向农民预收村提留和乡统筹或强制农民出钱代替应承担劳务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超过限额向农民收取村提留和乡统筹费或改变村提留、乡统筹费集体所有性质或使用范围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归还非法取得和改变的资金。”第四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向农民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退或归还非法收取的财物,并视情节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七、《武汉市城市供水用水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七)项修改为:“违反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八、《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修改为:“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和关闭等行政处罚:……。”“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警告、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决定,罚款权限及数额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责令停产、关闭,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❾ 武汉市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第三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范围,使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第四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保护和改善环境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统一领导并组织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市、区(县)环境保护局是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港务、港航监督、渔政、公安、铁道、民航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第六条机关、部队、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必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二章监督管理职责第七条本市实行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上级人民政府与下一级人民政府之间,各级人民政府与所属有关部门之间,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之间,企业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与所属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必须签订《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并监督实施。各级行政负责人为目标管理责任人。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环境保护目标和各项具体指标列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在年度计划中予以落实,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第八条市、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并监督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拟订并监督实施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
(三)参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区域开发规划;
(四)对单位和个体经营者排放污染物进行监督管理;
(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环境监测;
(六)调查处理环境污染事故,调解环境污染纠纷,依法查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九条其他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以下分工对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一)公安部门负责对机动车辆的排气、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染污实施监督管理和处理;
(二)港务、港航监督部门负责对船舶产生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和处理;
(三)铁道管理部门负责对火车产生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和处理;
(四)民航管理部门负责对航空器产生的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和处理。第十条有关资源保护部门,按照以下分工对资源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一)土地、蔬菜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对土地资源、蔬菜基地的开发、保护实施监督管理;(二)农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三)矿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实施监督管理;
(四)林业、园林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对森林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五)水利、渔政、卫生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对水资源、鱼类资源、渔业水域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并对污水养殖进行监测和管理。第十一条城市规划部门在编制规划时,应当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江河湖泊等水体的保护,注意绿化和城市景观;在规划管理工作中,应当协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第三章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和管理第十二条本市根据城市规划划分大气环境质量区、地面水域环境质量区和环境噪声控制区,并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实施环境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功能分区的环境质量要求,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❿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办法》作如下修改:
将第五十一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二、对《武汉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四条、第八条、第十二条、第十六条中的“区县”修改为“区”。三、对《武汉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十八条中“区(县)”修改为“区”。四、对《武汉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若干规定》作如下修改:
1、将第一条中的“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修改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2、将第十条、第十二条第五项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五、对《武汉市禁毒条例》作如下修改:
1、将第一条中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禁毒决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
2、将第八条中的“《禁毒决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3、将第十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将第十四条第一款“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禁毒决定》的规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修改为“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六、对《武汉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1、将第一条中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修改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2、将第十七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3、将第十八条、第二十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七、对《武汉市公路路政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1、将第三条、第四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第五条第一款、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一条第二款中的“县(区)”修改为“区”。
2、将第十条第一款中的“高等级公路”、“《湖北省高等级公路管理条例》”分别修改为“高速公路”、“《湖北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八、对《武汉市禁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条例》作如下修改:
1、删除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中的“没收其商品”。
2、将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六项中的“并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罚款”修改为“并处以该批商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3、删除第三十四条第二款中的“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广告经营许可证,”。
4、将第三十七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九、对《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四十一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十、对《武汉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三条第一款中的“区(县)”修改为“区”。十一、对《武汉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1、将第七条、第十三条、第二十五条中的“区、县”修改为“区”。
2、将第二十八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十二、对《武汉市艾滋病性病防治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将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十三、对《武汉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作如下修改:
1、将第五条第二款、第六条、第八条、第十七条第二款中的“区(县)”修改为“区”;
2、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中的“《武汉市技术市场管理办法》”修改为“《武汉市技术市场条例》”。
3、将第三十三条第一款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