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核安全法规

核安全法规

发布时间: 2020-12-24 05:31:08

① 如何遵守核安全法规和许可证条件

一、核设施营运单位直接负责所营运的核设施的安全,其主要职责是:

(一)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技术标准,保证核设施的安全;

(二) 接受国家核安全局的核安全监督,及时、如实地报告安全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

(三) 对所营运的核设施的安全、核材料的安全、工作人员和群众以及环境的安全承担全面责任。

二、遵守许可证管理规定

1、根据核安全法规,为实施对核承压设备活动的监督管理,核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单位必须取得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资格许可证,并遵守资格许可证规定的活动范围和条件。

2、资格许可证申请单位应按活动种类(设计、制造、安装)、设备类别和安全级别提出申请,取得某一类别和级别的资格许可证的单位可从事该级别和较低级别的核承压设备活动。 应根据所执行的安全功能,对核承压设备进行核安全分级。核承压设备的设计技术规范及标难应与其核安全分级相适应。

3、资格许可证申请单位应向主管部门和国家核安全局同时提出书面申请。

4、主管部门受理书面申请后,三个月内组织审查,审查时,国家核安全局派员参加。主管部门审查后将审查结果及有关文件送国家核安全局。

根据审查结果,经国家核安全局会同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国家核安全局颁发 相应的资格许可证并发布公告。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定 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核安全隐患或违反和解除安全法律 行政法规的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中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条款内版容有:
第十一条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核设施、核材料安全。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核安全信息的权利,受到核损害的,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六十五条对依法公开的核安全信息,应当通过政府公告、网站以及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核设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申请获取核安全相关信息。
第六十八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存在核安全隐患或者违反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向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编造、散布核安全虚假信息。

③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对存在核安全隐患或者违反核安全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利对存安全隐患和违法乱纪行为,这个可以是正常的给举报他们的。

④ 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包括那些层次,分别举列

核安全领域的法规体系与我国其他的法规体系差不多,但也有其特点。
第一层,内最高层是法,主要是放射性容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是全国人大审议,国家主席发布的;
第二层,是国务院条例,主要是核设施安全管理条例、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物质运输条例等,还有一些正在制定,这些条例由国务院发布。
第三层,是部门规章,就是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制度,比如选址安全规定、设计安全规定等的。
除此之外,可以延伸的第四层,就是技术层次的文件,比如常说的核安全导则类文件。
另外一方面,国家和行业标准也是要遵守的,比如GB18871、6249等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应该与第三层平行看待

⑤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是怎样的

我国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应的,分为国家法律、国务院条例和部门规章。截至2014年4月,共有法律1部,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章27项,导则89项,共计124项法规。
国家法律
国家法律是法律法规的最高层次,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以国家主席令发布的,具有最高国家法律效力。对于核能开发和核技术应用及核与辐射安全问题的最高法律是《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目前正在制定中。2013年9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将 《核安全法》列为二类立法项目,已形成了《核安全法(草案)》并报人大环资委。当前有关核安全、电离辐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唯一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由国家主席在2003年6月以第六号主席令的形式颁布的。
国务院条例
国务院条例是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是法律法规体系的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批准,以国务院令发布的。现有的条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部门规章
部门规章是法律法规的第三层次,由国务院的各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和发布,具体到核与辐射安全相关的部门规章,就是由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和发布了。实施细则是根据核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具体的办法规章,核安全规定是规定核安全目标和基本安全要求的规章。
此外,还有一些与部门规章对应的支持性法规文件,例如在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核安全导则和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等。核安全导则是说明或补充核安全规定以及推荐有关方法和程序的文件,核安全法规技术文件是核电厂技术领域中的参考性文件,如《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安全规定》、《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等。

⑥ 我国目前有哪些关于核安全的法律法规

刑法里走私罪里包含了,走私核材料的处罚。

⑦ 有关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环境保护建议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1.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⑧ 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行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一、 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行动,使核与辐射安全从业者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认真学习核与辐射安全法规知识;全面、深刻知悉与其业务相关的各项安全法规要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敬畏意识和守法意识;自觉应用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开展相关工作;严格守法,维护核与辐射安全法规的权威和尊严;提高持证单位人员和监管人员的认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升我市核与辐射安全水平。

二、 宣贯对象
所有持有辐射安全许可证的单位及单位的所有骨干人员(班组长以上)。

三、 宣贯内容和教材
宣贯内容核心是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基本要求及核安全文化基本理念,主要包括:现行法规及主要监管法律制度,从业者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规定,从业者必须履行的核安全法律义务,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点要针对弄虚作假和违规操作行为;要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人员情况体现不同的核安全要求;要通过案例剖析进行宣贯,以案例说法,发现问题,给出启示,并明确核安全要求。宣贯教材采用国家环保部统一编制的一本案例剖析教材和两本辅导材料(《核技术利用法规标准汇编》《辐射事故经验反馈》)。

四、 宣贯方式和分工
核安全文化宣贯采取集中宣贯为主,结合培训、会议、日常检查宣贯等为辅的形式。具体分工如下:
1.省级发证单位的法人代表或总经理和骨干人员(班组长),结合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班,参加省环保厅组织开展的宣贯;环保部门辐射监管人员的宣贯由省环保厅结合专项培训的开展同步进行。
2.市级发证单位的法人代表或总经理和骨干人员(班组长)的宣贯,由市局结合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班和日常检查,通过集中培训、新闻媒体、分次分批等形式组织开展宣贯工作,并对各县市区组织开展宣贯情况和持证单位(包括省级以上发证单位)开展的自主宣贯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各县市区环保局负责组织本辖区持证单位和骨干人员的宣贯组织工作,并对本辖区有关单位的自主宣贯工作进行督查检查。
3.各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负责组织对本单位从事辐射工作的骨干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核安全文化自主宣贯工作。

⑨ 环保局的投诉电话

环保局的投诉电话是12369。

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保举回报热线工作答管理办法》设立。12369的受理范围:

1、一般程度的污染问题由辖区环保局受理,遇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直接向“12369”市指挥中心举报。

2、属于环保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如属于市本级的,则有市本级处理;如果属于某区的,则转交给该区环保部门处理。

3、一些并不属于环保部门管辖范围的,例如城市垃圾处置,12369并不会派专人到现场,而会转给有关部门来处理。

(9)核安全法规扩展阅读

《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

第十四条 上级承担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的机构发现向下级交办的举报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督办:

(一)办结后处理决定未得到落实的;

(二)问题久拖不决,群众反复举报的;

(三)办理时弄虚作假的;

(四)未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

(五)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