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

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7-08 03:03:02

1. 四川七条措施保障公路畅通

日前,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传来消息,《保障四川省公路畅通的七条措施》正式印发。

《措施》要求,各地要对辖区内未经上一级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批准、擅自设卡拦截等情况进行清理,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扰车辆驶入或劝返。已采取堆放障碍物、挖断公路等方式阻断交通的,要立即恢复通行。

防控疫情期间,对运送防疫急需物资、医患人员、生活物资等的车辆,应急始发地和目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调拨和转运等相关信息,进一步简化通行证办理流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由负责承运任务的单位或驾驶人在本地自行打印、自行填写、随车携带,享受免费通行政策。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

对拟将采取的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防疫检测点、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劝返外地车辆等措施,应报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同意,并及时公告。国省道增设防疫检测点,应报市(州)人民政府或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同意;农村公路增设防疫检测点,应报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同意,并及时公告。

各地要严格执行以上措施,履行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省、市加强督导,发现问题立即纠正,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交通部对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有什么规定

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简称《办法》)

第三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安全至上、确保质量、生态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据职责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工作,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指导、监督乡道、村道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落实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责任,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负责,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加强和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扶持和促进农村公路绿色可持续发展。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建设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在乡级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可以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和一事一议制度组织村道建设。

第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项目业主应当具备建设项目相应的管理和技术能力。

(2)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第六条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新建公路应当符合技术等级的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

第七条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

3. 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的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省农村公路建设, 完善农村公路网络, 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 发展规划》 及相关规划要求, 按照省委、 省政府“两个加快” 的部署, 结合全省农村公路发展实际, 编制《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 建设规划》。本规划实施年限为 2011 — 2015 年。一、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 发展现状。
1. 基本情况。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24.7 万公里, 较“十五” 末增加 8.3 万公里, 其中, 县道 4 万公里, 乡道 5 万公里, 村道 15.2 万公里, 专用公路 0.5 万公里; 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公路 11 万公里, 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 45% , 较“十五” 末增8 万公里; 实现 90.2% 的乡 镇通油路(水泥路)、 98.4% 的建制村通公路和 53.7%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分别较“十五” 末提高38 、 44.5 和 40 个百分点, 累计新增 1178 个乡 镇通油路、 20955 个建制村通公路、 19500 个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 新增直接受益农民群众 2500 万人; 有农村公路客运站 3334 个, 较“十五” 末增加 2471个, 覆盖我省农村 75.6% 的乡镇; 实施渡口改公路桥 234 座、 3 万延米, 渡口 改人行桥 408 座、 1.6 万延 米, 建设乡 镇客(货)渡码头1554 个, 渡口 较“十五” 末减少 269 个。
2. “十一五” 发展情况。
———农村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 时期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 工程质量最好、 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 我省农村公路呈现出快速、 健康发展的态势。 5 年来, 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 12.7 万公里, 超额完成“十一五” 规划目标, 完成投资 613.4 亿元, 是“十五” 期的4倍, 无论建成规模还是完成投资均排名全国 第一, 创历史最高水平。 2009 年我省启 动实施农村断头公路建设, 新改建农村断头公路 1 万公里, 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最迫切的断头公路问题, 切实改善了边远山区老百姓的出行条件, 完善了 农村公路网络, 丰富了农村公路的发展内 容, 成为我省“十一五” 时期农村公路发展的一大亮点。 通过“十一五” 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显著提升, 路面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公路树状网络基本形成, 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 为加快我省城乡统筹,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 期间, 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 见》(川府发〔2006〕20 号) 为指导, 在坚持民主、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农村公路建设新路子, 创造了 以“四权模式” 为核心的仪陇经验, 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建设“四项机制”, 规范了建设管理行为; 通过加强基层干部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等形式, 有效缓解了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 以开展“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 为载体, 以建立农村公路检测试验室为抓手, 走专群结合的路子, 逐步建立“政府监督、 专业抽检、 群众参与、 施工自 检”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监督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
———公路管养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 办发〔2006〕42号), 确立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 县、 乡、 村共同负责, 专业养护和家庭、 个人承包养护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格局, 初步构建了“县为主体、 省市补助、社会捐资” 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有 90% 的市(州) 人民政府出 台 了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 有 80% 的 县(市、区) 人民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有 72 个县(市、区) 组建了 1426 个农村公路乡镇管理站, 有相当部分县级人民政府还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 农村公路养护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 省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 4500
公里。
———公路客运网络加快建设。随着农村公路网的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 特别是农村公路通行条件的改善和站场设施的逐步配套, 各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 城镇化进程、 公路建设等科学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和调控作用, 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 明确公路建设与客运站点建设同 步规划、 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 使“路通” 和“车通” 得以有效衔接, 我省农村客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农民群众乘车难、 候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十一五” 期间, 全省新建农村客运站2471 个、开通客运路线 6317 条, 客运班车总数达到 2.94 万辆, 乡镇、行政村通达率分别达到 93.7% 、 74.4% , 惠及我省 4130 个乡镇和 35655 个建制村的农村群众。
———公路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十一五” 期间, 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 坚持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理念, 围绕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积极开展桥梁、 重要路段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 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整治、 渡口 改公路桥(人行桥)、 农村小码头建设和安保工 程, 我省农村公路 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 升。
“十一五” 期间, 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整治 251 座、 2.9 万延米, 整治改善重要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 5900 公里, 实施农村渡口 改公路桥 234 座、 3 万延米, 农村渡口改人行桥 408 座、 1.6 万延米, 建设乡 镇客(货) 渡码头 1554 个。
(二) 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 期间, 尽管我省农村公路实现了 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 但由于我省地域辽阔、人口 众多、经济落后, 农村公路欠账多、 基础薄弱、 发展条件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公路总体处于“温饱” 状态, 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路网不完善。 受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建设规模等因素制约, 我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低、 覆盖人群不足、 连通度差的问题依然存在。 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还有 440 个乡镇不通油路, 部分通往农业产业园区、 产业基地、 新农村综合体及示范片道路不畅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影响了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员往来和物资集散, 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 是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薄弱环节。
2. 技术等级低。截至 2010 年底, 全省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 75.7% , 而且绝大部分为四级公路, 路面铺装率 44.9% ; 农村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县道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仅占 26.5% ,仍有 9.1% 为等外级公路, 还有 26.2% 的公路未铺装路面; 已实现路面铺装的县乡公路, 大多为沥青表处路面, 路用性能差, 使用寿命短, 大都缺乏必要的安全、 防护设施, 安全隐患 多, 抗灾能力弱;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 缺桥少涵, 有路不畅, 因灾受阻、断道等问题严重, 全省农村公路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 发展不平衡。 我省地域广阔, 经济发展水平、 自 然条件以及发展基础差异大, 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 通过“十一五” 农村公路加速发展, 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油路到乡 、公路到村” 的目标, 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问题; 而我省藏区、 彝区和秦巴山区三大连片贫困地区, 由于公路建设成本高、 经济基础差、 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弱, 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 农牧民群众“无路可走、 有路难行” 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瓶颈” 制约严重。
4. 养护管理薄弱。 与“十一五” 时期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相比,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缺位, 养护资金、机构不落实, 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公路缺养失养问 题突出;二是公路养护机构人才流失严重、 技术管理人才缺乏, 多数县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只有 1 — 2 名技术人员,管养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是公路建设投入不足, 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通而不畅, 因灾断道频繁, 进一步增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
5. 运输服务能力不足。 一是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 三州少数民族地区和部分边远山区农村客运通达率较低, 农村客运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高; 二是运输组织方式单一, 与城市客运和长途班线缺乏有效衔接, 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群众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三是运力结构单一, 以中小型普通车辆为主, 车辆档次较低, 服务质量不高; 四是运输安全基础比较脆弱, 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4. 哪位同志有《四川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传个给我吧,谢谢!

近日,四川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的通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主要有四点:一是要求农村公路应按照等级路标准建设,县道应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应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二是规定了路基路面宽度,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等。三是对特殊地区建设标准区别对待,三州及盆周山区部分工程量大、地形地质复杂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建设,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市(州)交通运输局(委)
现场复核批准后,乡道和村道可按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且两边设置不小于0.5米的硬路肩,错车道数量不少于每公里3处;四是对农村公路路面结构作了规定,通乡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应采用沥青或水泥路面。

5.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适用于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已纳入国道、省道规划但仍未纳入省级养护和管理的国道、省道公路及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组道,包括桥梁、隧道、涵洞、渡口。

县道是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

乡道是指除县道以及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乡际间公路以及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

村道是指除乡道及乡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的连接建制村与建制村、建制村与自然村、建制村与外部的公路,但不包括村内街巷和农田间的机耕道。

组道是指除村道以上等级公路以外按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在3.5米以上通达村民组的公路。第四条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遵循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群众参与、安全畅通的原则。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在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管养机构及职责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落实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第七条农村公路实行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街道)管,组道村(居)管的管养机制。第八条自治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机制,指导县、乡两级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执行和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养护工作任务。

县公路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新改扩建的上级未明确管养主体部分国省道及县道的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进行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本行政区域内乡道、村道、组道养护和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协助自治县公路管理机构做好区域内相应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对组道进行日常养护管理,具体负责以下公路的养护管理:

(一)区域内乡道、村道,含新增国省道未改扩建部分涉及的原乡道和村道;

(二)国省道、县道改造遗留的老线路段。第十条村(居)民委员会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的指导下负责区域内组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并协助做好乡、村道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第十一条穿越乡镇(街道)集镇的过境农村公路,由乡镇(街道)负有市政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辖区内过境路段的养护和管理工作。第三章资金筹措与管理第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多元筹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强化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资金主要来源包括:

(一)自治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二)上级补助资金;

(三)村(居)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

(四)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的资金;

(五)依法筹集的其他各种资金。第十三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实行预算绩效管理。

财政预算资金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第十四条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资金补助、先养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自治县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统筹使用好上级补助资金和其他各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第十五条各级政府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并按照规定接受财政监管和审计监督,审计部门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其中组道养护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按规定对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6. 现在的乡村公路有哪些管理条例及法规

涉及到乡村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等,不少省市还制定了《农村公路管理条例》,比如《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条例》(附后)。

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条例
2008年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 农村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保障投入、建养并重、确保质量、安全畅通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规划、分级负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公路的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农村公路发展。
县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在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乡道、村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第五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公路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承担。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派驻乡(镇)的交通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乡道、村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农村公路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农村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以及其他影响公路安全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八条 农村公路规划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的实际编制,符合国家和省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九条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乡道、村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县道、乡道建设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村道建设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技术标准,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客货站场应当与农村公路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并符合规定标准。 农村公路防护、排水以及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和其他附属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第十二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并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农村公路建设使用土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不少于一米的农村公路用地。
第十四条 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的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和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相关工程技术资格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五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农村公路的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隧道等专项工程,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第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施工许可制度。
县道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实施;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实施。
第十七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应当通过招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聘请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进行监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或者群众代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应当设立质量责任公告牌,公告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举报电话。
第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
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交工验收合格后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交工、竣工验收;除二级以上农村公路和大型以上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县道、大型以上桥梁、隧道建设项目完工后,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第二十一条 农村公路建设应当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

第三章 养护管理
第二十二条 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做到路基、边坡稳定,路面、构造物完好,排水畅通,保证公路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 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第二十四条 县道、乡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并报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履行建设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按照路段或者区域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化施工单位。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六条 县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道、村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建立群众性、专业性养护组织或者由个人分段承包等方式,对乡道、村道实施日常养护。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适时组织开展乡道、村道集中养护。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本村村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十七条 因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致使农村公路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修复。必要时,可以动员和组织沿线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当地群众进行抢修,尽快恢复交通。
第二十八条 农村公路养护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县道、乡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按规定设置绕行标志,并通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告;村道因养护作业需要中断交通的,应当告知沿线单位和村民。
第二十九条 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场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由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十条 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农村公路绿化规划,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公路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

第四章 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筹措机制。
第三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对列入省级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实行定额补助。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全省每年统筹安排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养路费资金比例不低于当年养路费总收入的20%。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补助标准,统筹本年度财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得降低。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用于乡道、村道的日常养护。
各级人民政府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不足部分,应当有计划地在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解决。
第三十四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捐助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鼓励利用冠名权、绿化经营权、广告经营权、路边资源开发经营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 第三十五条 通过村庄的村道,其村内部分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遵循村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政府奖补相结合的方式筹集建设、养护资金。
第三十六条 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应当实行专户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及其确定的养护组织和养护人员,应当协助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做好农村公路保护工作。
第三十八条 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十米、乡道不少于五米、村道不少于三米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除农村公路防护、养护需要外,禁止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损坏农村公路。
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农村公路或者使农村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的同意。占用、挖掘、损坏农村公路或者使农村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农村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条 跨越、穿越农村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以及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一条 在农村公路大中型桥梁和渡口周围二百米、农村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以及在农村公路两侧规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二条 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其他损坏、污染农村公路和影响农村公路使用的行为。
第四十三条 除农业机械因田间作业需要在农村公路上短距离行使外,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四条 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农村公路、桥梁上或者隧道内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所需费用由运输单位承担。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在县道、乡道上设置超限超载车辆检测站(点)。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村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道设计标准,在村道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
第四十五条 未经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设卡、收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拆除,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许可擅自施工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在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有前款第(二)项行为,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一)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擅自占用、挖掘农村公路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从事危及农村公路安全的作业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擅自在农村公路、桥梁上或者隧道内行驶的;
(六)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设置者承担。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第四十二条规定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7. 农村的入户路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这是要根据当地政府视实际情况而定的,宽窄长短取决资金的多少和现实条件的许可。一般村道在3一3.5米,厚度20~25厘米,通户的只要求硬化,硬化前户主要自行搞好基础路宽和路面。

法律依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村道及其所属设施,包括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认定并纳入统计年报里程的农村公路。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渡口。

县道是指除国道、省道以外的县际间公路以及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的公路。

8. 乡村道路禁止多少吨大车

乡村道路都是村民自己修建的,便利了交通出行,一般都五吨汽车通行质量好的10吨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擅自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的;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隧道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擅自在农村公路、桥梁上或者隧道内行驶的;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的。

9. 2022年四川农村修建产业路的标准是多少米宽

修建产业路标准如下:
1、《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审批程序的通知》,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标准。
2、要求农村公路应按照等级路标准建设,县道应不低于三级公路技术标准,乡道、村道应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3、规定了路基路面宽度,乡道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5.5米、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村道路基宽度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硬(土)路肩宽度不小于0.5米.
4、对特殊地区建设标准区别对待,三州及盆周山区部分工程量大、地形地质复杂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建设,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市(州)交通运输局(委)现场复核批准后,乡道和村道可按单车道设计,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且两边设置不小于0.5 m的硬路肩,错车道数量不少于每公里3处。
5、对农村公路路面结构作了规定,通乡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应采用沥青砼或水泥砼路面

10. 公路项目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有哪些

公路项质量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种: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
《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交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办法》
《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办法》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等。

热点内容
西乡有按劳动法的厂没 发布:2025-01-22 12:28:09 浏览:832
小学生简单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1-22 12:16:55 浏览:277
企业管理法律知识培训 发布:2025-01-22 12:11:37 浏览:464
法律部门规章 发布:2025-01-22 12:07:27 浏览:727
松原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5-01-22 12:04:49 浏览:602
酒店大厅保安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22 11:21:37 浏览:936
盱眙法院庭长 发布:2025-01-22 11:06:23 浏览:950
吴惠芬的姐姐是法官吗 发布:2025-01-22 10:43:29 浏览:728
驻马店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2 10:24:45 浏览:970
法院立案管辖 发布:2025-01-22 09:57:12 浏览: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