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噪音条例

噪音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4 08:16:51

A. 北京市噪音管理条例

【颁布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840308

【实施日期】 19980101

根据1997年12月3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修改

【章名】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控制环境噪声污染,创造安静适宜的生活环境,保护人民

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设施工和社会生活所

产生的环境噪声。

第三条 在北京地区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执行国家《城市区域

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

9)和本办法的各项规定。

第四条 凡产生噪声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包括机场、铁路

),都必须对噪声污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

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治噪声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保障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符合相应的

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五条 北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夜间时间为晚

二十二时至晨六时之间的期间。

北京市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各类区域及地带范围的

划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确定。

第六条 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均有治理和消除噪声危

害的义务,并需按有关规定承担其他应负的责任。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污染者消除噪声危害。一

切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者进行监督、检举,或向有关部门

提出控告。

【章名】 第二章 工业噪声

第七条 本办法所称工业噪声,系指工矿企业和其他单位在生产活动

中产生的影响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八条 一切产生工业噪声污染的单位,都必须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

措施,使其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九条 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中央、市属单

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环境保护局决定;区、县属以下(含区、县属)单位

的限期治理,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决定。

第十条 对噪声污染严重,短期又难于治理的单位,按第九条规定的

权限,由环境保护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令其噪声源关、停、并、

转或迁移。

【章名】 第三章 交通噪声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交通噪声,系指机动车辆、火车、飞机等交通

运输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周围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十二条 在北京地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应保持技术性能良好,部件

紧固,门、窗、挂车和载重等部位不准有撞击声,制动时不准有尖叫声;

必须安装有效的消声器,车外最大噪声级不得超过国家《机动车辆允许噪

声》标准。

对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的,市公安局车辆检查部门

不发放行车执照。

第十三条 禁止拖拉机在三环路以内(不含三环路)行驶。

第十四条 一切在市区行驶的机动车辆(包括外地进京车辆),其喇

叭声级在车前方二米处测量,不得超过一百零五分贝(A)。驾驶人员使用

喇叭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夜间在三环路以内或郊区城镇行驶时,不准鸣喇叭;

(二)在非禁止鸣喇叭的时间、地区内行驶如需按喇叭时,一次时间

不准超过半秒钟,连续按鸣不准超过三次;

(三)在任何时间、地区内,不准用喇叭叫门、叫人;

(四)凡设有禁止鸣喇叭标志的地区,一律不准鸣喇叭。

第十五条 凡经批准装有警响器的各种车辆,非执行任务时,严禁使

用警响器。

第十六条 进入市区的火车和市区工矿企业的火车,禁止使用汽笛,

一律使用风笛。

第十七条 新建铁路线一般不得穿越市区。确要穿越市区的,在通过

居民区、文教区、机关区的地段,铁路主管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的防噪声

措施。

第十八条 各类飞机不经批准不许在市区上空超低空飞行或高度在五

千米以下的超音速飞行。

第十九条 在机场跑道两端五公里、两侧一公里范围内,不得新建机

关、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物。

【章名】 第四章 施工噪声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称施工噪声,系指建设施工现场产生的影响周围

地区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二十一条 建设施工部门,对造成噪声污染的各种施工机械,要采

取有效的隔声防噪措施,使受影响区域的噪声符合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标准》中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标准。

第二十二条 对采取控制措施后仍超过噪声标准的施工作业,除经当

地人民政府批准的抢修、抢险工程外,所在地区的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有

权限制其作业时间,或令其停工治理,或施工部门与受影响的居民协商采

取其他变通性措施。

【章名】 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生活噪声,系指人为活动产生的除工业

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之外的影响四邻生活环境的噪声。

第二十四条 市区和郊区城镇,禁止在室外使用广播喇叭。但属于下

列情况者,允许在一定时间内使用:

(一)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会、游行和其他庆祝活动;

(二)课、工间操;

(三)火车站、飞机场、体育场以及道路交通的疏导;

(四)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

第二十五条 文娱、体育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噪声措施,使周围地区

的环境噪声符合相应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音响器材、发声设备,其声响不得

妨扰四邻。

【章名】 第六章 惩 罚

第二十七条 对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实行超标收费。超标环境噪声

排污费征收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噪声超标收费由环境保护部门按月征收。收费手续参照

《北京市执行国务院〈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产生噪声污染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由区、县环

境保护部门视其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筑施工单位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进行夜

间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

(二)经营性的文化娱乐场所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限期治理的单位,未按期完成或者拒不执行的;

(四)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规定,噪声超过标准的。

第三十条 罚款五千元以下的,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决定;罚款五

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由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报区、县人民政府审批;

罚款三万元以下的,也可由市环境保护局决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

六条规定者,由公安部门依法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章名】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噪声污染,系指噪声源发出的噪声,使所在

区域的环境噪声超过了所适用的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第三十三条 对噪声的监测,以本办法附件《环境噪声监测规范》为

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公安局分别监督实

施,并进行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的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4年5月1日起执行。

B. 对噪音扰民的规定、

法律规定规定晚上22点至次日凌晨6点算扰民。

根据《噪声管理办法》,噪声管制时间是内22点至次日凌晨容6点,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所以要参照当地的管理办法。

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人或组织粗暴对待相关民众利益的作法,一般指噪声扰民。

根据《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C. 噪音扰民的法律依据

噪声扰民可以报案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3)噪音条例扩展阅读

噪音扰民的起诉

噪音扰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噪声扰民是一个行为后果为定义的违法行为。只要产生的噪声烦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产生噪音扰民的违法事实。

《噪声法》对噪音扰民行为并没有提出声响一定要达到多少分贝才构成噪音扰民的必要条件。起诉噪音扰民需有能够证明噪音存在的证据,比如证人证言、录音、当事人陈述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D. 噪音管理条例时间

不知道具体指的是哪方面的管理时间,以工程施工为例:
国家规定的施工时间标回准是:一般早上6点至晚上22点是允答许施工。
每日18时至次日8时以及法定节假日(不含双休日)全天,不得在已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在其他时间进行装修作业的,应当采取噪声防治措施,避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
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广宇隔音建议如果可通过室内噪音治理解决问题尽量做好家庭噪音装修,如果噪音污染比较严重,可直接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

E. 对于噪音,法律有什么规定

《中华人来民共和国环源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条、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二条、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F. 噪声法和装修法是怎么规定的居民区的。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六十一条: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十三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

(二)“噪声敏感建筑物”是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

(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是指医疗区、文教科研区和以机关或者居民住宅为主的区域。

(四)“夜间”是指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总则第四十七条规定: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对违反本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制造噪音或者以其他方式干扰邻里生活,不听劝阻的,处警告,可以并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办法》草案第四十五条规定:法定休息日、节假日全天及工作日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等扰民作业。

(6)噪音条例扩展阅读:

装修噪音扰民处理方法:

1、协商,把时间压缩在合适的时间段。

2、物业协调,控制噪声。

3、求助媒体,管用。邻里关系还是适当维护,有好协商,他们也能理解应该。把出声响的施工作业集中安排在某一时间段,让双方可以接受。

噪音扰民警情处置方式:

1、邻里、楼层之间的生活噪音。

这类警情相对容易处理。民警接警后会先上门了解情况,跟对方当事人讲明相关因素,做好针对性工作,一般都能当场解决问题。当然也有一些因生活作息时间不同导致的噪音不可避免,譬如有些人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

对于这种情况,民警在处警过程中可以给当事人一些好的建议,比如把凳子的腿用布包住,深夜回家时尽量不穿皮鞋而穿软底的鞋,开车回小区时尽量少按喇叭等。

2、装修装潢施工等引起的噪音扰民。

接到此类警情,民警上门了解情况后,施工如果是在正常工作日进行的,可向报警人说明情况,请报警人克服困难,施工完成后就能解决;如施工方是在休息时间施工,民警可请施工方调整施工时间,并将处置情况告知报警人。

同时,如果施工单位条件允许,可以让其配备一些简易的隔音措施,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

3、动物类尤其是犬类夜间吠叫导致的噪音扰民。

民警首先要找到动物的主人,将情况告知动物主人,请其管理好自己的动物,尽量不要在夜间打扰其他人正常休息。如果是无人管理的动物,可联系相关机构,请他们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报警人。

4、商场、商店等搞活动、搞营销等引发的噪音扰民。

民警上门后可告知店方扰民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及时联系报警人告知其处理情况。同时,将该类警情及时告知社区民警,由社区民警结合走访了解处置后的情况,是否已经解决问题,是否还存在新问题,联合物业、居委会或相应的部门一起化解矛盾和纠纷。

5、群众举办丧葬活动引发的噪音扰民。

丧葬时燃放鞭炮是我国民间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鞭炮多改进为礼炮车,但是该类礼炮车发出的礼炮响声大、震动大,且随着丧葬队伍一路发射礼炮,群众对此反响较大。

针对丧葬类噪音警情,处警民警现场处置时,可以告知主家,礼炮只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夜间缅怀活动时尽量不要播放音乐,出殡时车队尽量不要经过闹市区。

G. 法律规定城市噪声由谁管

您好,gxglzgi,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将噪声污染分为: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交通噪声污染、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四类,针对这四类噪声污染问题,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相应的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噪声污染统一监督管理,对工业噪声污染和建筑噪声污染具体分工管理;机动车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由公安机关具体分工负责(部分是环保局的职责),只有公安机关才有权对造成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管理,给予警告和处以罚款。

那么,环保部门负责处理的噪声污染有那些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因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商业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拥有的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设备的状况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设施的情况。违者,环保部门应以违反排污申报有关规定依法予以处罚。
(2)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其经营管理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违反此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3)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违反此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
(4)对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嗽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决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若无相应规定则是由公安部门调处)
此外,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也各自负有相应的职责。对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边界噪声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核发营业执照。

那么,公安部门负责的又是哪些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安机关主要管辖以下几种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1)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活动确需排入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当地公安机关应向社会公告。违者,由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2)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特种车辆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禁止使用警报器。违者,由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3)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嗽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违反此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这个很有用。依据的是该法的第六章第44条和第七章第57条)
(4)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嗽叭。违者,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5)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违者,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6)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违反此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同样也很有用!)
(7)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家庭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环境噪声污染。违反此规定,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H. 噪音扰民的相关规定

法律规定规定晚上22点至次日凌晨6点算扰民。

根据《噪声管理办法》,噪声管制时间是22点至次日凌晨6点,但各地方人民政府有权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所以要参照当地的管理办法。

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人或组织粗暴对待相关民众利益的作法,一般指噪声扰民。

根据《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