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中国新闻法规

中国新闻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7-15 09:43:07

1. 为什么我国的新闻法现在不能很快制定和出台

中国目前主要有《版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世界版权公约》《 民法通则》等方面关于新闻媒体方面的法律法规
新媒体采编相关法律法规 ,在国内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管理体系的调整可以说是在匆忙之中启动的。特别是互联网的跨媒体特征,给原来按照行业界限划分的管理体制带来了挑战。新媒体面临的法律环境是比较复杂的,仅仅针对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就有数十个,其中有宪法与法律,有司法解释,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部门通知,还有地方法规和行业规范。而面对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新应用,已有政策法规还将继续调整、修改,新的法规还会不断颁布。作为新媒体从业人员,需要对这些政策法规有面上的了解,树立相应的法律意识,这也是避免触碰管理和法规红线。

2. 新闻法规的重要性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它们通过手中的新闻宣传工具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传播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对新闻事件从法律层面加以解读,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如最近几年来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暴力拆迁报道,有些媒体仅仅报道暴力拆迁事件中的激烈对抗,而不深入剖析其中的法理,这样反而可能使事件出现更加激化和复杂的情况。同样是关于暴力拆迁的事件报道,如果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对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责、有关法律法规需要改进和完善、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权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对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会有积极作用。如果通过一个事件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对与事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理解并在工作上做出改进和完善,必将对社会进步起到有益作用

3. 目前中国有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新闻法律法规

1、中国没有系统的新闻法部门。2、相关记者法律、法规有《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3、国外的新闻法在国内无效。

4. 我国目前的新闻立法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直到现在,新闻方面的专门立法仍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我国新闻方面的法律体系仅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立法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闻管理条例和规范性的文件,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出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等,也对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新闻侵权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较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规范性文件进行规制。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方面存在着效力层次低、缺乏统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机制单一的问题。因此,探讨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澄清影响新闻立法的模糊认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完成新闻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实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不足
虽然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针对新闻活动颁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规,但我国的新闻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处。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这是我国现行新闻法制的主要不足之处,新闻活动还有相当部分没有法律予以规范。
1、法律位阶不高,约束力不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是一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门规章的层次较低,法规以上才是司法机构判案的主要依据,规章及规章以下只能作为司法参考而不能当作主要的、适用的法律依据。效力和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新闻法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也就是说,由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阶较高的国家基本法律。反观现行的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诸多法规,多为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行政规章, 而非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订,而“国务院部门立法是从属性和受制性尤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总体看来,我国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规和制度从法阶上讲不高,从法律效力上说偏低,而且许多地方还没有同我国行政法体系接轨,在对新闻活动具体事务和纠纷的调整中,更多地充当的是司法参考的辅助性作用,导致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2、部门立法相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目众多,且“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从法理上讲,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这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须在立法精神上一脉相承,并统一于国家最高法律的宪法;但从实践中看,各种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保证不了同等的违规情况承担同等的责任,从而在法治的执行过程中造成了执法标准的偏差。
3、执法成本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提高新闻法治效率,尽快完成新闻立法,将降低在新闻管理时交叉混合式管理的决策成本,减少新闻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闻侵权行为的数量以及国家和当事人在新闻纠纷问题上的消耗。
4、现行新闻法制是弥补型法制
于对新闻立法没有整体规划,在许多基本性质问题上未作明确而深入的界定,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指导新闻法规的具体制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容易出现争端,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只能是在新闻活动的实践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就相应进行弥补式的法规建设,不利于对新闻业的有效管理。没有宏观完善的新闻政策或新闻法而代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构成了我国新闻传播规范中的软肋。
5、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衡
我国现行的新闻法中,对新闻传播活动为主体的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比较完备,而授权性规范则比较薄弱。一是有些权利还没有进入法律范畴。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权利,如采访权、报道权,法无明文。不是说我国新闻工作者没有这些权利,而是说这些权利还没有成为法定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其正当权利遭到侵犯时,难于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认的权利也很不完善。如舆论监督虽已写入法律从而成为新闻活动的一项法定权利,但是舆论监督对象应当对此承担何种义务以及当舆论监督权利遭到侵犯时应当如何请求法律救济等还是空白。一项完整的法律规范如果没有对违反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法律规范就不具备贯彻实施的条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优良的法律制度应是权利和义务完整、平衡的体系。只有这样,它才能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5. 中国有哪些新闻有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新闻有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目前还相对较少,法律目前还没有,只有一些法规,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等。

6. 中国真的没有《新闻法》吗

现在新闻法规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的新闻争议案件都是依靠这版个来判。
目前权阻碍我国新闻立法进程的两大矛盾
1、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若干问题解答》是这样保护隐私权的:“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以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说明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没有纳入正规,目前仅是把隐私权归入名誉权中加以保护。
2.记者的采访权与监督自由的矛盾
众所周知,中国的媒体是由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直接控制的,是官方媒体。在西方,记者常被人们贯以“无冕之王”的头衔,是社会监督和社会正义的守望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记者如此的重任,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媒体是否能实现它的监督职能存在着很大的折扣。
另外,《新闻法》一旦出台,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党和政府必须放弃对媒体的直接控制呢?对已经拥有一项莫大的控制权的政党和政府来讲,谁会将这种权利轻易地拱手相让呢?

肯定没有记者法,记者是公民,当然要服从法律啰

7. 我国建国所有以来有关新闻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压缩整顿音像单位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图书发行网点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

重申出版党中央会议学习辅导材料的有关规定新闻出版署关于认定、查禁非法出版物的若干问题的通知

新华书店图书发运工作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禁止在宣传品出版物及有关商品卜

使用人民币、外币和国家债券图样的通知

关于出版党代会、党中央全会和全国人代会文件

及学习辅导材料的暂行规定

关于缩小协作出版范围的规定

国营报社成本核算办法

图书总发行管理的暂行规定

关于加强国营书店多种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署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

新闻出版署、海关总署关于颁发音像制品进口出版许可证的通知

国家版权局关于加强音像版权管理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个人携带和邮寄印刷品及音像制品进出境管理规定

新闻出版署关于转发国家测绘局《关于调整地图上表示香港、澳门地区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的通知

国家版权局关于报刊社声明对所发表的作品享有专有出版权的意见

关于出版社自办发行图书的暂行规定

新闻出版署关于重申制止滥编滥印中小学复习资料的规定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社不得要求作者个人包销图书的通知

关于图书发行浮动折扣的试行办法

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新华书店门市部图书宣传和陈列工作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不得擅用中央和国家机关名义编书和推销图书的通知

国家版权局关于当前报刊转载摘编已发表作品付酬标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新华书店经营音像制品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重申《关于征集图书、杂志、报纸样本办法》的通知

关于建立出版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定

新闻出版署转发《关于民族贸易县贸易贷款实行优惠利率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意见

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曾任和现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的补充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调整向北京图书馆缴送杂志样本数量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音像出版单位不得出版图书的通知

国家版权局关于维护出版社出版外国作品专有出版权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期刊出版增刊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加强计划财务工作的意见

关于调整少数民族省(区)图书发行折扣的若干规定

新闻出版署关于建立新闻、出版三资企业审批程序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法规汇编编辑出版管理规定》的通知

8. 新闻法律法规有哪些

《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抄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这些是核心的,《宪法》《刑法》里面也有相关规定,还有其他的例如《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等,可以到中国法律法规库里面找一下。

具体的新闻法律目前还没有。对于新闻工作者主要以新闻出版署指定的规章为主。如《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图书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管理条例》《报纸管理暂行规定》等。

9. 中国在新闻媒体的监管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1、《民法通则》司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两个法规中,前者是对民事权益保护的一般性规定,后者在第三十六条专门针对网络侵权行为作了界定,因此都需要作详细的了解和掌握。

2、《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本条例是网络版权保护诉讼主要引用的依据,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第五条和第六条,主要是对免于版权责任的几种情况的界定。

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第十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4、《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本规定是规范BBS论坛服务的,重点把握第九条,即违禁信息范围界定,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完全一致。

(9)中国新闻法规扩展阅读:

中国在新闻媒体的监管方面设置了许可制度。

在现代社会,由政府代表人民或社会,依据特定的法律,对从事公共事业,尤其是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资源上具有一定稀缺性的新闻业实行许可制度。

即由政府通过特定的程序来分配相关的经营机会、社会资源,约束相关的从业者,设法使之满足公众的需要、便利和公共利益,是许多国家采用的较为通行的做法。

从法律角度来讲,许可有民法意义上的许可和行政法意义上的许可。民法意义上的许可限于公民个人对自己私权利的处分,显然不属于这里所讲的许可。

这里所讲的许可,应当是公权力机构,比如在本《规定》当中,就是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主管机关,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实施的许可行为。被许可或需要在从事新闻服务活动过程中履行许可手续的,也是前面提到的几类机构。

10. 有关记者的法律法规

记者的采访活动受《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规范。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专》 第三条 坚持新属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1.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你所说的情况有悖于《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不仅可以不接受采访,还可向记者所在单位和机关的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署)或记者协会举报。

热点内容
刑事法律责任是什么 发布:2025-01-21 21:22:58 浏览:759
法院系统层级 发布:2025-01-21 21:21:04 浏览: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发布:2025-01-21 21:20:55 浏览:182
16岁以后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20:10:58 浏览:337
劳动法里强制性加班 发布:2025-01-21 19:54:04 浏览:450
根据劳动法诉讼时效期是多少年 发布:2025-01-21 17:53:36 浏览:762
政府违法强征承包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7:04:20 浏览:769
合肥市县处级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789
李惠娟法官 发布:2025-01-21 16:54:59 浏览:491